贞观攻略(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451

  第二条最麻烦的给搞定了,剩下来的就是最容易收拾的第三条:“戴大夫,我不知道为何您会认为本侯是打断了正常行商,但是我一共出了一千贯钱把三位花魁娘子买回来,之前的价格三人加在一起也不过九百贯,我多出了一百贯钱,何来打断之说?她们平白无故多得了一百贯钱,不感恩戴德已属无礼,还要我如何做?!
  至于本侯欺凌商人和平民百姓,哈哈哈哈,荒天下之大谬!你可曾亲眼看到此事!你可知那些恶商恶少在本侯未曾亮明身份之前是如何对待本侯的?不单单侮辱本侯,言辞嚣张狂妄,更妄图对本侯动手,要对本侯施以拳脚,更可恶的是竟然将钱丢在本侯脚下,说本侯是穷酸人家,要钱的话就要捡起来,把本侯视为行乞之人!此等侮辱,本后如何能忍得!
  不将他们当场格杀已属法外开恩,大唐对于以下犯上之人是如何判决的?魏大夫,对于此等作法,大唐会如何判处?本侯之所为可有不妥之处!?”苏宁又是一阵大喝,愤怒不已,又拉上了魏征一起开炮,魏征无可奈何的开口道:“依照大唐律例,以下犯上属于重罪,轻者鞭笞,重者斩首,绝不姑息,此事若是属实,那些以下犯上之人所受罪责,并不算出格,侮辱一国国侯,便如同侮辱大唐,不可姑息。”
  魏征的话还没有说完,苏宁的话才说完,朝堂之上就已经有了窃窃私语的声音,并且很多人都是面色极为愤怒不善的,显然对于苏宁的遭遇他们有了共鸣,堂堂国侯,有大功于大唐,竟然被青楼和商人这样折辱,这又算什么?若不是李二陛下没有发话,估计他们已经要上街游行了……
  “竟然有这等事,朕也是没有想到,以下犯上,大逆不道,这些商人实在是可恶!”李二陛下怒气勃发,又是这些商人,本来因为苏宁的计策就使得李二陛下对商人有了十足的警惕之心,而这个时候这些商人还老死不死的犯事儿,简直就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不过戴震显然还没有放弃,接着祭出了杀手锏:“陛下,商人大逆不道实属可恶,但是长安县丞之子实属无辜,竟也被苏宁送入共奴司充数,长安县丞老来得子,这一下子失去了独子已经哭昏了两三次,苏宁此举,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私自处理官员家属,他没有这样的职权!”
  朝堂上又响起了阵阵议论的声音,李二陛下也微微皱了皱眉头,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几个恶商处理了就处理了,可是长安县丞那是官员,官员子弟就这样处理了,怕是不好吧?不过这个事儿不说还好,这一说苏宁就一肚子的火,于是苏宁接着说道:“你还好意思说这个事情?!本侯姑且不论是他带头折辱本侯!你可知道为了买下那花魁,此人出了多少钱?三百贯!整整三百贯!其父不过是长安县丞,一百年的俸禄也抵不上这三百贯,他不吃饭了吗?!他哪里来的三百贯去逛青楼!”
  朝堂上炸开了锅,区区一个长安县丞,不入流的小官儿,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拿了三百贯钱去逛青楼,天啊,这个事情可大条了,谁给他的胆子?贪污也不是这么贪污的!所以李二陛下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对于贪污腐败这种事情,他是深恨之的,这会儿竟然有官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贪污腐败,这不是活生生的打他的脸吗?
  “好,好,好得很呐!朕当真是没有想到,一个长安县丞,也能拿出三百贯钱给孩子逛青楼了,朕尚且舍不得拿出钱财修建一下皇宫,一直都住在旧宫殿里头,区区一个长安县丞就敢拿三百贯钱给儿子逛青楼了,呵呵呵,好啊!好得很呐!!!!”
第二百五十五章
李二做校长
  这件事情的结果自然是大快人心的,李二陛下雷霆之怒之下,再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触动皇帝的霉头,也就没有人唧唧歪歪的说三道四,戴震被连降三级,以示惩罚,长安县县丞被革职收押继续调查,长安县令徐治下不严被罚奉一年,整个长安县衙都为此受到牵连,醉仙坊侮辱侯爵,大逆不道,停办一月以儆效尤。
  最值得苏宁注意的就是李二陛下开始关注那些商人了,责令长安县衙展开治理商业秩序的行动,对于试图贿赂官员的商人予以严惩,东西市市长严格自查东西二市的违法交易,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各自的坊令都要带领人员检查商铺,严格审查。
  虽然这样看来对于一段时期内商业的发展不是很好,但是要从一开始就把商业和政治隔离开来,使得商业不能依附于政治进行畸形的成长,所谓的官商更要严格限制,但是不得不说,苏宁目前也在经商,但是这对于朝中的很多官员和贵族而言都是正常的,商业利益是一个家族收入的大头,要是砍掉了这一块,也不知会遭到多少损失,苏宁自己也不愿意。
  当然李二陛下也明白,此举主要是针对民间商人的,有后台的商铺和商人,李二陛下也明里暗里的警告了诸臣自查,要是犯了什么事儿,可别怪朝廷不客气,这是好事,至少李二陛下已经发现了商业和商人的力量,至于如何对待,才是苏宁最为在意的,也是最没有把握的,但是至少目前这些商人都被掌握在贵族的手里,闹不出大风波,只要别让他们脱离掌控疯狂发展,还是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对策的。
  苏宁最终没有受到惩罚,李二陛下只是不疼不痒的训斥苏宁几句,让苏宁以后再朝堂上要注意尊敬这些年长者,除此之外反而是警告了一下那些言官弹劾官员要有凭有据,大唐不以言治罪,但是诬告,就是罪过,不能被容忍,否则长此以往,大家互相诬告,朝堂之上永无宁日!
  这是在警告言官,更是在警告世家贵族,第一次正面交锋,苏宁获胜,世家朝官的一员大将被斩于马下,丢掉了重要官职,李二陛下即可任命自己的亲信官僚担任这个职务,又一次狠狠的打击了世家的势力,加上醉仙坊停办一个月开创了朝廷力量直接干预民间经商的新手段,苏宁预感到一切都开始变得有些不同了。
  “因为你提出来的计策,我和皇后都开始感觉到商人不容小视,市集上的交易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更因为这一次长安县丞收贿的事情,我决定在长安城狠狠的治理一下行商秩序,不能放任这些商人继续下去,有必要的话关闭东市西市,严格审查,宁可抓错,不能放过,绝对不能让这些商人坏了我大唐风气。”御花园里,李二陛下恶狠狠地说道。
  其实苏宁觉得坏了大唐风气的不是单纯的商人,而是,土地兼并的问题,封建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不是商人引起的,而是,土地兼并引起的,俗称,地主豪强,商人很受鄙视,如果没有后台的单纯的商人,就像此次冒犯苏宁的两个,一般日子过的很凄惨,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而有后台的商人,都是各大家族的人,没人敢随便动弹,所以也就没有倒霉,倒霉的反而是一些民间商人。
  但是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才是什么时候,这些商人就开始用钱财换取政治上的松动了,还是自天子脚下,公然用钱财贿赂官员,他们贿赂官员不会是想着推翻封建王朝,他们所想的只是赚更多的钱,没有别的意思,所以苏宁也很明白,在这个时候狠狠的治理一下,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土地兼并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
  “校长之言,学生以为极是。”苏宁笑着说道,李二陛下听后一愣,哈哈大笑:“你倒会活学活用,刚刚给我按了一个校长的头衔,这就开始用上了?哈哈哈,这倒也不错,今后,你小子也就算是天子门生了,到外头去可以横行霸道了是不是?”
  苏宁笑道:“这怎么会?陛下可以担任大唐军事大学校长,这是对大唐军队极大的鼓舞,大唐的军队今后会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有战斗力才是。”
  没错,借着这个机会,李二陛下顺利通过了办设大唐军事大学的决议,并且亲自担任大唐军事大学的校长……这还是苏宁想出来的,学校,就要有校长,这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至于真正的管事,祭酒一职……
  李靖老人家主动提出年老力衰,无力承担尚书右仆射的职位,所以请辞尚书右仆射,还请陛下另寻高明,以免误事,老臣斗胆请求大唐军事大学祭酒一职,愿以专长为大唐发挥余力,散尽余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二陛下大喜,随之假惺惺的挽留了一下,李靖老头儿坚决请辞,李二陛下挽留不得,惋惜不已,也就顺势答应。
  并且以李靖威望甚高,经验丰富,任命为大唐军事大学祭酒一职,主管大唐军事大学一应事务,不得有误,顺便赏赐了李靖老头儿食邑三百,良田千亩,钱财珠宝无数,以示恩宠。
  李靖大喜过望,连连应允,这是他想了很久的事情了,也是苏宁去拜见他的时候把李伯瑶一脚踹出去之后说的,您现在已经是在风口浪尖上了,陛下任命您为宰相之职已经是最高的官位了,您目前最好的去处就是即将办设的大唐军事大学祭酒一职,到时候,您一定要当仁不让的辞去尚书右仆射一职,而去做大学祭酒,这样不单单可以保全自身,更可以为大唐将军开一个好头,保命的好头。
  的确,李靖此举的确是为大唐所有的功高震主的大将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凡是觉得自己已经到了顶端非常危险的大将,几乎就没有不主动请辞的,然后躲入大唐军事大学教习学生,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精英,甚至没有退役的大将也会入大唐军事大学讲学,顺便选择自己看中的精英带在身边调教,带上战场,视为徒弟,大唐的军事系统由此稳定下来,一直稳定的发展着。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的这个时刻,不少有头脑的人都看出了李靖此举急流勇退的高明之处,不声不响就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安稳的后路,从此他就将负担起为大唐培养军人的重要职责,可能一直到死,他都是祭酒一职,但是同样的,桃李满天下,他的地位将更加尊崇,而不仅仅局限于苏宁这一人。
  李二陛下自然也看得出来:“你为你师尊找到了一条这样好的后路,也算是有心了啊,你师尊一定很高兴,其实我也多有不愿,但是自古以来功高震主之辈都没有好下场,即使皇帝不想猜疑,也会有更多的人猜疑,无数人杰皆是死于猜疑,我很无奈,没有办法,但是你这一招,却是给大唐开了一个好头,今后,凡是军中大将,都有一条保命的后路可以走了。”
  苏宁笑道:“这一点,校长也愿意不是吗?学生一直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乃是一句屁话,照他们这样说人杰没有存在的必要,越出色就越会被嫉恨,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中庸之道大行其事,此一大悲也,自己不愿出头,便不希望任何人出头,以至于到了后来凡事出头之人都会被群起而攻之,真是荒唐至极。”
  李二陛下点点头:“这一点,我也明白,但是,始终是找不到好的方式,这是世人观念,若要改变,难度不亚于变法,自古以来变法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饶是商鞅,虽然成功变法,也不免身死的结局,小子,你可不要贸贸然说动我变法,我可保不了你,照你这样下去的话。”
  苏宁摇摇头:“变法一事,事关重大,所有人都想一蹴而就,学生的想法却不是这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才是变法的最佳之道,不知不觉间变法已经开始了,不知不觉间又结束了,而那些反对之人,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他们回天无力。”
  李二陛下低声说道:“润物细无声?变法还可以这样变?”
  苏宁点头:“自然可以,谁说不可以呢?只要做好了准备,有了足够的实力,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前人的失败只是操之过急,若是有五十年的时间,没有什么法是变不成的,只是,没有什么变法之人会等待五十年,也没有多少人可以活五十年,所以变法多以失败结束。”
  李二陛下笑了笑:“的确啊,人生又有多少岁月呢?苏宁啊,你还年轻,才十四岁,可是我呢,三十余岁,已经垂垂老矣,也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唉,不说这个了,这个军事大学,你可拟好了细则?我已经准备吩咐下去,调集人手准备开始办理了,这个事情,宜早不宜迟。”
  苏宁点头:“细则已经拟定的差不多了,今夜回去润色一下,明日就可以呈上给陛下查看,只是,陛下,这个……”苏宁没说完,李二陛下抬手瞪了他一眼:“校长!不是在朝堂上,就喊我校长!”
  苏宁愣了一愣,点点头道:“是,校长,校长,关于大唐军事大学的学子,学生有些想法。”
  李二陛下点头:“说。”
  苏宁说道:“那就是,虽然他们入了大唐军事大学,就是军中之人,但是学生觉得,应该有区别于府兵,比如,除了春耕之时放假一月和秋收之时放假一月,还有各个节假日,他们将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四十岁或者五十岁退役,学生以为,可以以大唐军事大学的学子为根基,建设一支常备军队,除了必要时期,这支军队将一直维持在可以战斗的状态之下,而不是如同府兵这般战时为兵平时为民,那样的话集结起来也比较麻烦。
  而这支军队随时随地都可以出征作战,自然而然的所有的用度都是朝廷发放,不管是武器还是粮食还是衣物等等,都是朝廷发放,就等于是朝廷完全负责的一支军队,除了战斗没有别的任务,区别与一般府兵,或许我们仍然以府兵为主力,但是却可以有一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来战斗的军队。”
第二百五十六章
常备军
  “随时随地都用来战斗的军队?这一点,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总是觉得不太妥当,因为这就意味着整支军队的负担都要加诸在朝廷的身上,本来朝廷不用承担的养兵费用也要加上去,朝廷的负担加重了,而且一旦朝廷负担不了,免不得又要向民间征税,这一点,不好。”李二陛下一皱眉头,表示了否定意见。
  苏宁却并不死心,他一直认为,府兵制的崩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难以避免的,就好像明代的卫所制度,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府兵制,的确可以不耗费百姓的粮食,可是,他还是有着他的缺点,否则,现代军队也不会朝着义务兵役制度的方向前进了,府兵制有其好处,也有其坏处,苏宁打算综合一下府兵制和义务兵役制度的优点,先来一个实验。
  于是苏宁说道:“校长,学生的意思不是这样,而是我们可以先行实验,也就是只把大唐军事大学毕业出来的学子编成这样的常备军队,学生的想法其实就是以大唐军事大学毕业出来的学子担任大唐军队里面的下级军官,府兵战功赫赫的也可以担任军职,不过大唐军事学院出去的学子一开始就可以从火长一类的下级军官做起,因为他们识文断字,懂的一些兵法,比一般的府兵要好上不少。
  但是这样的话就难免会让府兵感到不满意,毕竟大唐还是要以府兵为主要军力的,所以不可能不考虑府兵的想法,那么这个时候常备军的好处就可以产生了,也就是没有大的战事的时候,也就是不用出动一万人以上大军作战的时候,一般的平叛战争,就不要动用府兵,而已这支常备军队出战平叛,让他们在战场上积累经验,配合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一定会有大的成长。
  等到真正的需要府兵大军出动的时候,这些常备军就可以分散开来作为军官加入大军出征,打出自己的名声和威望,打响大唐军事大学的威望,那个时候,才是大唐军事大学学子真正扬名立万的时候,那个时候,陛下就可以在平常的时候把这些学子放到各个军府里头做校尉,掌管兵马的训练,这样一来,大唐府兵的战斗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而学生以为大唐军事大学的学子在军校里面学习的时间以三年为期,三年一届学子毕业,从第二年开始,就可以招收下一学年的学子,这样保证以后每一年都可以有相当数量的学子毕业出来,加入军队为国征战,而且考虑到大学里面的情况,每一次招收学子以一千为上限,超过了就要择优录取,这样的话每一年就可以有一千学子从军校里面毕业,而军校里面的学子每一年都可以保持在三千人的数量。
  师尊曾经说过纸上用功十年不如一朝剑刃染血,大唐军事大学毕业的学子既然可以一出军校就担任军职,那么自然也要有他们可以让军伍中人服气的地方,军队里面的军官只有让下属心服口服才能得到拥戴,所以平常没有大的战事的时候,府兵不动,大唐军事大学的学子组成军队出击,在全大唐范围内打响名声!”
  李二陛下的面色渐渐的严肃起来,苏宁说得对,这些军校的毕业生一旦出来那就是天子门生,天之骄子,可以担任军职,但是那些以军功为晋升道路的府兵如何自处?军官职位有限,若是遇到了军功和军校毕业生之间的冲突,他这个校长如何处理?
  苏宁提出的方法就是一个好办法,每一年招收一千学子学习军事,然后三年期满就可以开始保持每时每刻都有三千学子在军校里面,这也就是这三千学子就是三千常备军队,他们就是大唐非战时的常备军队,负责四处征战,积累经验和军功,一旦发生了大的战时,他们就是大唐的军官,之后,慢慢的,所有的军官都是出身于大唐军事大学,大唐的军事体系将趋于稳定,军队的素质也将提高不止一点点儿。
  因为这些学子在打响名声之后会奔赴各地担任车骑府校尉的职务,把大唐军事大学里面的练兵章程用上,用最严格最科学的方式,训练府兵,然后还可以顺带着通过这些实际掌兵的学子完成天子本人对军队的掌控,代代相传,天子就可以掌控军队,而不用担心军队被别人掌控。
  这实在是好办法,苏宁应该也费了不少功夫,能想出这样儿的好主意,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你这主意的确不错,花了不少心思吧?你说的也对,大唐军事学院绝对不会招收没有用的人,更不会让没有用的人出去,要是不能这样,凭什么一出去就担任军职?苏宁,你是打算在军事大学里头学习还是顺便担任一些什么职位?毕竟这里头的东西都是你捣鼓出来的。
  你师尊若是想要好好的经营这大学,估计也少不了你的帮助,这样吧,你去辅助你的师尊,顺便跟着那些小子们一起学习学习,弘文馆的话你们这些有意从军的小子就不用去了,去了也是白去,你们肯定学不出什么东西来,所以,你们就去军事大学吧,在军事大学里头好好儿的学习军事,可别让我失望啊!”
  苏宁大喜,随后试探着问道:“那校长,这个常备军的事情?”
  李二陛下大手一挥:“准了!就这样办吧!不过多多少少要注意一些,这些学子可都是宝贝疙瘩,一个个还要识字,把识字的人放到军伍里头,估计又要有不少人反对了,这要是损失了也都是大唐的损失,我心里头疼啊,你可要注意一点儿,平时训练的时候往死里练,但是战场上能保住一个就保住一个,跟着孙道长,把野战医院给办好了,这一回野战医院立功甚大,所以各地的医院也要开始筹备起来了,哎呀,突然觉得这事儿可真多啊!”
  苏宁笑道:“所以才叫能者多劳啊。”
  孙思邈的野战医院在斛薛反击战里头立下了大功,大唐出动的一万兵马到了最后一共才战死了九百五十八人,轻伤归队者占了五千余人,而重伤暂时无法归队者有三千余人,剩下的都是重伤致残,无法继续当兵者,但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活了下来,野战医院救治不了的和在战场上站死的士兵只有九百五十八人,其余的都活着了,这一下可把整个朝堂惊掉了下巴,那些反对野战医院的大臣再也没话可说了,事实就在这里。
  孙思邈从战场上回来之后沉默了许多,苏宁还没来得及找过他,但是听说孙思邈很不开心,从战场上下来就是一副沉默严肃的样子,举手投足散发出了无尽的稳重气息,好像是因为亲眼目睹了灵州大营里头的京观,气急攻心一口逆血喷出就昏倒了,醒来之后二话不说就投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再也没有露出过笑脸,也不知道这老家伙怎么样了,苏宁觉得到时候也该去看看他。
  初次上战场的人总会有些不适应,甚至还会有人产生心魔,一辈子脱离不了,孙思邈也不知道是不是产生心魔了,他这种行医的道士,一下子看到了那样的惨状,也不知道会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障碍神马的,这段时间野战医院几乎成为了大唐的长安市市医院,经常有病人上门求诊,苏宁也乐见其成,正好实验一下医院的大唐是否可行。
  而且根据条例,医院不收取费用,只收象征性的一文钱,表示你曾经来过,而这些钱到年末就会被拿出来数一数,证明这段时间医院里头救助了多少百姓,然后再用这些钱作为医院运转的费用,购置一些必需品之类的,都是孙思邈负责,包括从朝廷下拨的款项,都是孙思邈具备支配权,这老家伙深受信任,可不能出了岔子,否则还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替这个老家伙。
  常备军的事情通过了李二陛下的认定,李二陛下决定只要军校办理起来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军校的校长和祭酒都已经有了人选,但是还需要很多的大将前来执教,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大将军都是闲的慌,所以这下子有了军事大学这个地方,这些大将只要没有战事就可以到军事大学里面来执教。
  等到年纪大了功劳大了的时候,只要聪明点儿就可以脱离军队脱离朝堂,请求入军事大学执教,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记住他的恩德,到时候桃李满天下之际才是他真真辉煌的时候,大唐军队将代代相传永不断绝传承,就好像尉迟恭那个家伙说的,从没想到我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也能当上老师,带学生,还有机会桃李满天下,嘿,这一会非把那些老学究给气死不可!
  的确,军事大学建立的消息放了出去,不少文人士子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军队大将要入军校带学生,也要获得老师的名号,还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担任校长,大唐战神李靖担任祭酒,这个事情可把他们给累的外焦里嫩。
  皇帝的坏话他们不敢说,军神李靖他们也不敢非议,但是其他的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猛将悍将就成为了他们攻击军事大学的目标,大字不识一箩筐也能当老师?把老师当成什么人了?什么人都可以做老师的吗?大唐时期的老师那还是相当尊贵的一个词语,天地君亲师,可以和皇帝排在一个行列的尊贵人物。
  等于是认了老师就一辈子承其恩情,一辈子忘不掉的,这怎么可以是那些猛汉可以获得的地位?整个中国古代都非常尊师重道,可是那局限与文人,什么是老师?老师也是舞枪弄棒的?学校和武人从来都是绝缘的,现在这一帮子武人也开始附庸风雅要弄学校,还要做老师,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在有心人的煽动之下,不少人开始对军事大学进行批判,但是同样的,有反对者就一定有支持者,比如大量的有意从军的猛士们就好像看到了曙光一样,还有那些读书读不出来以及没有书可读的落魄平民,看到了军事大学的招生简章之后,就好像看到了希望之光一样,没办法在朝堂上为国出力,那就在沙场上为国征战吧!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大唐很重军功的!
  于是乎,一批又一批立志于开疆拓土为国征战的猛士们,开始向大唐军事大学投出了橄榄枝。
第二百五十七章
薛礼从军记(上)
  “呸!这也叫茶?这玩意儿也能喝?!”苏宁苦着脸一口把嘴里的莫名其妙的液体给喷了出来,连忙抓起旁边的水壶往嘴巴里头灌水,想要把那一股浓烈的腥味儿给去除掉,他娘的这也能算茶?本来想着过来找孙思邈一起谈论一下关于医院的事情,顺带着开导开导受了刺激的老人家,正好看见孙思邈在捣鼓什么东西,苏宁就问你这个是什么,孙思邈答之曰茶,苏宁大喜过望就要喝,结果遇到了这个事情……
  这他娘的也能叫茶?这简直就是油汤好不好?苏宁有个毛病,不能吃肥肉,不能喝油,一旦占到了肥肉和油,立马浑身不舒服,不吐就难受,所以虽然苏宁很喜欢烧烤和油炸的食物,但是肥肉和油是无法单独食用的,这一下子灌了一口油汤,简直想死……
  “苏侯是在做什么?这上好的茶饼啊,还有羊油,还有肉蔻和盐之类的,正宗的蜀地煎茶,是老道昔年在蜀中游历之时所学的,和蜀中大儒学习煎茶,深得其真传,一般人老道都不会让他喝的,你瞧瞧你这弄得,暴殄天物啊!”孙思邈一脸的痛心疾首……
  怎么就给忘了,真正的泡着喝的茶这个时候的大唐是没有的,乃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茶叶是当药用的,大唐的茶也是只有少部分江南士族延续了东晋士族的饮茶之法,饮茶风靡的时代还是要等到浪漫皇帝李隆基登基之后才会出现,这个时候,人们基本上也不饮茶,所以苏宁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突然间见到了茶,这才想起来了关于茶的事情,不过炒茶的技术苏宁是不具备的,也不知道百度能不能百度出来,到时候试试看吧,这种油汤,还放盐,尼玛,毒死人不偿命啊!
  算了,这也不是来找孙思邈讨论喝茶的问题的,是来给老头子做心理辅导的,老头子可是大唐目前不可缺少的人物,万一出了点儿什么事情,李二陛下都能给咱切吧切吧炖了,于是苏宁强行按耐下了恶心,正襟危坐,摆出一副高人的姿态,刚要开口,孙思邈就一脸嫌弃的说道:“苏侯,这里没有旁人,就着这副假正经的样子了,老道不在意这些。”
  苏宁翻了个白眼,给你脸不要脸,行,你说的!
  鞋子立刻就给脱掉了,盘腿坐了起来,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然后一股毁天灭地的气息散发开来,苏宁觉得孙思邈应该承受不了了,谁知道孙思邈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只是嫌弃的看了看苏宁的脚部,说道:“苏侯可要注意一下个人仪表,这到时候上了朝堂商议事情的时候让一些大臣昏过去也就不好了,老道修行多年,什么味道没有经历过?但是那些闻惯了熏香的大臣可就不一样了,苏侯还是注意一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