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451

  李二陛下已经通过了在今后的藩属国设立大使馆的决议,朝廷上也通过了,门下省没有意见,全票通过,设立大使馆的决议就此实施,当然有不少人希望推举自己的人担任大使,意图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李二陛下迅速下令大使馆的大使和武官都将从纵横司调派,要纵横司立刻加紧培训,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批比较成熟的外交官和武官。
  儒门豪族为此大为震惊,没想到这么快,纵横司就掌握了这样大的实际权力,李二陛下明白这是要用纵横司代替鸿胪寺的职责,还有加大这个权力的架势,让纵横司全面接手大唐对外交涉的任务,这下子,纵横司很快就能站稳脚跟了,这一点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皇帝对纵横司的重视还真不是盖的。
  儒门豪族觉得是时候准备一下了,苏宁也觉得时间愈发的紧迫了,和西突厥方面的纵横司官员的联系不曾断绝,时时刻刻了解集市的开办情况,集市自从商队抵达以来就开始运作了,阿史那泥孰作为主人,带头用十只羊买下了一套苏家生产的桌椅套装,还用十只羊买下了一套制作精美的餐具,看上去甚为喜爱大唐的工艺品。
  价格都是制定好的,从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还有运输过来的时间,以及大唐商人离乡甚远来为西突厥服务等等方面抬高价格,又从重量和制作精美程度等方面抬高价格,力图把价格抬到最高,所以现实生活里面一张桌子加一张椅子最多也就一两只肥羊的价格,可是在这里却卖出了十只羊的价格,按照苏宁估算的成本价格来计算,利润超过了百分之百。
  阿史那泥孰拿下了开门红,一早就带着自己的牲畜来到王庭参与互市的突厥百姓们也活跃起来,琳琅满目的大唐货物是他们从没见到过的,包装如此精美也是他们没有见过的,不管里头是什么,就是这些东西放在家里面看着也是一个装饰品,于是一只羊一只羊的开始交易,什么丝绸瓷器还有木制工艺品等等是最抢手的,这些方面的商家也是赚的嘴都合不拢。
  长孙家的工艺铁器是卖的最火的,一把把小巧玲珑的匕首,制作精美,是大唐最高层次的铁器制作艺术了,但是吧,这些匕首只是看上去精美,本身实在不具备什么实用价值,也就可以用来切切烤肉什么的,但是突厥人没有铁器制作工艺,所以顿时就被这些华美的小工艺品给亮瞎了眼,二话不说立刻牵出一头羊就要买,看的长孙家的负责人一愣一愣的……
第三百六十二章
所谓奸商
  这个招数是苏宁暗地里面告诉了长孙冲,再由长孙冲这张大嘴巴传遍参加了互市的豪门大族的,突厥人没有见过大唐高超的技艺,所以一开始肯定会被华丽的小玩意儿所吸引,一定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才会知道这些东西只是看着好看,没什么好用处,等他们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才会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
  所以现在的阶段主要是售卖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咱们把那些大物件都给生产成小巧玲珑的物件,看上去很实用,其实就算是铁器,这样小小的一把匕首难道还能打仗不成?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而且这些铁器的锋利程度也就和一般的武器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百炼钢的地步,实实在在的水货,装饰品。
  就这些东西卖的最好,卖的最火,卖了最多的牲畜,这一天下来,所有的商家都发现,这些突厥人实在是太傻了,这在大唐根本卖不出去的东西他们都在抢,一些财大气粗的甚至要和另外一些财大气粗的竞价,商人们立刻抓住了商机,就此抬价,最后一把制作精美的小匕首卖出了三十五只羊的天价,把这掌柜的给笑死了……
  当然这一切都在中午时分味仙居突厥分店开业之后被味仙居抢走了风头,为了准备味仙居西突厥分店,苏宁可是下了大工夫,首先就是寻找苏家的死忠,那些愿意为了苏家奉献出生命的厨子,给予很好的待遇,这样一来得了十个愿意去西突厥撑起味仙居门面的厨子,苏宁很是欣慰,许诺让他们的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家中父母兄弟都将由苏家来照料,他们可以放心。
  于是他们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绪踏上了西突厥的征程,可是当他们真的接触到了西突厥的一切的时候,反而觉得没那么可怕了,这些普通的西突厥人非常的友好,非常的恭敬,对于大唐的一切都奉若神明,看到了凳子和桌子要先膜拜一下才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坐稳了,然后还要祈祷一阵子才敢拿起桌上的筷子和碗,小心翼翼的向大唐的工作人员要食物。
  考虑到了识字和语言的问题,这里有专门的明白西突厥话和汉话的翻译,在这里面服务,为那些不懂得汉话的突厥人提供服务,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是什么,怎么吃的,值多少羊,到底划不划算之类的……其实这些人也不太明白,都是大唐直接告诉他们的,说起来是童叟无欺,这些东西在大唐也卖出了天价,好吃得很,在这里算是降价销售了,要亏本的……
  人家淳朴,最底层的百姓都是纯朴的,那些狡猾的如同狼一样的头人则不好蒙骗,那些头人都是交给纵横司的官员去接待的,有专门的“雅房”,其实就是隔开了老远的地方弄张桌子,旁边弄点装饰什么的,其他的店铺还好,随便就可以用用,味仙居不一样,需要房子,需要盖房子,从大唐得到了足够的木料带过来,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搭建,所以现在已经是加班加点的搭建,西突厥方面也派人过来支持了,目前还是采用帐篷的形式,入乡随俗嘛,等到木头房子盖起来了,再来大唐风味。
  这些东西是真的好吃,真的非常好吃,一贯讲究口味的大唐贵族们都无法抵挡炒菜的风味儿,就更别提终日和烤肉为伍的突厥人了,色香味俱全的炒菜在第一天就把整个西突厥的王庭,各个高层人员等等都给俘虏了,包括阿史那泥孰,他自愿付出二十只羊的价格,就为了吃五道菜,还有两道素菜,在味仙居里面最便宜的……
  这样一来,平均一下一道菜五只羊,这家伙是真有钱……
  当然不可能都是这样的价格,这些人愿意付出这样的价格让整个味仙居为他服务,自然要加价,人数多,厨子只有十个,累死累活的也满足不了需求,这个时候要插队就要付出代价了,越是这个时候,越好挣钱,找对了时机,找对了地方,挣钱就那么容易,你不要他,他都主动往你怀里钻。
  所以说西突厥乃是遍地黄金之场所,来之前大家还有所怀疑,来之后,所有人都不怀疑了,第一天的集市结束之后,所有商家都没有睡觉,而是聚在味仙居里面,一起欢庆了一个晚上,大家弹冠相庆,好不热闹……所以才说这是一群奸商啊……
  不单单是豪门贵族门下的产业,就是那些民间大商,也给赚翻了,几乎每个人都是立刻派出手下人飞奔回大唐,要求家人立刻采购准备足够的货物运过来,此处人傻,钱多,来的第一天就赚翻了,要是不利可补充货物,估计支撑不了几天就要全部买完了!
  味仙居在大唐非常赚钱,在西突厥一样非常赚钱,苏宁来之前特意准备了大批量的蔬菜,因为突厥人吃不到什么绿色的蔬菜,只能吃些野菜,口味单调,这一下子感受到了大唐美味的菜式之后,一定会对这些绿绿的蔬菜产生极大的好感,这些蔬菜会卖的比肉更好,当然,突厥人没吃过的肉除外,比如鱼肉。
  这些东西还要考虑一下保鲜的问题,所以不可能常常运送过来,也会时常处于断货缺货的状况里面,但是正因为如此,这些在大唐价格远远不如肉类的蔬菜才能在突厥卖出比肉类更高的价格,这是商机,绝好的商机,不利用一下会后悔死的,用炒菜的手艺烹调蔬菜,连着肉类一起做蔬菜,一定可以让突厥人爱上蔬菜,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事实上他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天下来的统计结果显示,这一天所赚取的收益——羊和牛的数量,有七成是蔬菜带来的,这些突厥人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见过蔬菜,看着绿绿的还以为是草,有些生气,或者不敢吃,翻译翻译了好长时间才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产自于大唐,突厥没有的“珍贵”菜式,比肉还要珍贵,还要美味……
  翻译们也不太明白这些东西,他们懂汉话,却不代表他们懂大唐……另外除了蔬菜,水果也卖得很好,味仙居特别推出的饭后果盘,价格更是所有菜式里面最高的,阿史那泥孰大为赞赏,又一掷千金,买了两盘果盘,吃的满嘴汁水,非常满足,丝毫不在意自己今天在味仙居花了多少只羊……
  在阿史那泥孰的带领下,那些早就期待已久的突厥贵族们也开始一掷千金,阿不,一掷千羊的土豪做派,味仙居里面几乎所有的菜式都给他们点了一个遍,这让味仙居里面的管事非常惊讶,来之前苏宁告诉他缺衣少食的是突厥的百姓,不是这些头人,咱们味仙居做的是他们的生意,不是普通的突厥百姓。
  但是因为突厥的特殊地理,咱们也要弄一些便宜的菜式,让突厥的百姓也能接受,毕竟这些头人不会一直待在王庭,他们的消费也不会很持续,真正持续的还是西突厥王庭和西突厥的百姓,他们正四面八方的往这里赶来,一批离开了,另一批填不上,基本上只要不是冬天,生意都会很好,到了冬天,也会有一些受不了严寒的突厥百姓向我们购买御寒产品,咱们要注意好四时的变换,了解西突厥的风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管事对苏宁是敬佩的要死的,小小的商业,也能给牵扯到兵法上去,足以见识苏侯爷是何等的学究天人,也就是这样的人物才敢复兴纵横家,和那些大老爷们对着干,要跟,就要跟这样的主子啊!
  有这样的想法的不止味仙居管事一人,其他那些大家族派出来的管事基本上都是家主的心腹,直接受家主的命令,在得知了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就对苏宁上了心,离开之前家主们也纷纷告诉他们事可为而为之,不可为就走,但是眼下的问题不是走不走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足够的货源的问题,什么东西到了西突厥来,基本上都能卖出很好的价格,这些钱是以牛羊和牛羊制品为单位的,放到大唐,转手就能卖出好几倍的价格。
  所以这样一算,咱们来这里,一转手一翻手就能把死的变成活的,废物的变成金子,在大唐连三岁小儿都不要的小玩具也能在这里换一张羊皮,尼玛,这叫做生意吗?怎么觉得是在抢劫呢?还抢的这么理直气壮,那些被抢的还心甘情愿,你要是不抢他他还不高兴了,这人怎么就那么贱呢?
  他们纷纷给家主写信,一方面要求保证货物的供给,一方面详细述说了西突厥的情况,请求扩大在西突厥的商业贸易,这些商业贸易能比咱们在国内弄得好上好几倍,这一天就赶得上咱们一个月的收入了,接下来看样子情况还要更好一点儿,其他各家都已经发出紧急文书了,要是再不多弄些货物过来,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挣钱眼红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苏宁早有准备,一声令下大量的货物就顺着商队的路过去了,因为天气比较冷,所以这些货物里面一些肉类的保质期还算长,至于其他的主要就是一些保质期长的东西,那些比较容易坏的都没敢运送,至于一些容易坏的肉类都是直接把活物送过去,当场宰杀,比如肉猪,也可以选择在那里养殖,但是草原上养猪这个事情还不知道行不行,需要试验一下。
  苏家的股份里面可是少不了其他几家的,苏家赚了大钱,其他几家也跟着赚钱,比如李二陛下的皇家也跟着赚钱,李孝恭参与的甜品更是赚翻了,看着报告文书笑得合不拢嘴,深感计策用对了,而其他的家族也立刻火急火燎的到处准备货物,把家中的仓库全部搬空了往西突厥运送,东市西市的二十家商铺更是联起手来到处购买货物运送货物,急的那叫一个天昏地暗。
  整个长安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姓们总是能看到急急忙忙的运送货物的车子往长安城外跑去,又能看见空空如也的车子成群结队的跑进长安城,一般的百姓们只是好奇,还没什么心思,而那些曾经接到纵横司邀请却拒绝的大商们,可就悔到肠子都青了,弄清楚了整个事情的缘由,他们那里还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亡羊补牢
  “苏侯,外面的那些商人已经等了三个时辰了,还不愿意走,这水都喝了一缸了,出恭出了也不知道多少次,还是不愿意走,还有些人拿出了自己带的干粮就这样吃了起来,看这架势,他们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刘仁轨已经是第六次来到苏宁的办公室向苏宁报告那些商人们的动作了。
  这些日子,也快一个月了,这是这些商人们第十五天的集体请愿了,这些日子长安城就没有安分过,处处可见巨大数量的货物往长安城而来,然后装车之后又往西北方向西突厥而去,往来车辆数量之巨大令人咂舌,百姓们是纯粹的好奇,而这些商人们则是悔青了肠子,想自杀的心思都有了,他们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那些掌握了这个机遇的人,说不定已经腰缠万贯了!
  事实上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月以来,苏宁发货一共发了二十三次,几乎就是每天都要发货,长期以来突厥和中原都断绝了商业贸易往来,而且本身生活疾苦,所以对于大唐的商品流入完全没有抵抗力,他们不懂什么叫做经济战争,不懂什么叫做贸易壁垒,对付这样的国家实在是太轻松了,他们的上层正是大唐商品消费的大头!
  大唐的豪华式家具,他们几乎人手一套,加上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和一些立下大功的重臣,赏赐的赠送的不计其数,还有大唐绫罗绸缎制出来的高级衣服,穿在身上别提多舒服了,让这些穿惯了容易摩擦皮肤的粗制滥造的衣服的突厥人再也不舍得脱下来,一件一件往家里面买。
  大唐的食物也让他们吃的打嘴都不放,现在味仙居已经不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就能来的,非富即贵,整天霸占着味仙居的全部作为,一只羊一头牛的往味仙居这里拉,味仙居则是把这些活物全部送到军队牧场,军队可以拿一部分做口粮,减轻朝廷的运送负担,最好一直就吃这个,大不了味仙居的蔬菜来了的时候留一部分给军队特供。
  大唐的商人们和军队达成了共识,一些货物需要囤积的时候就囤积在军营里面,同时商人们会支付钱财给军队当做报酬,也有可能是军队需要的物资,比如味仙居就拿牛羊这些肉食作为支付给军队的报酬,军队替味仙居放牧牛羊,试着饲养猪,然后味仙居会拨出十分之一左右的牛羊给军队作为特供,作为他们的口粮。
  在突厥就要入乡随俗,游牧民族身体强壮也有全肉食的生活习性造成的影响在里面,苏宁也打算给这里的军队来一场全肉食的特殊训练,反正一年一个轮换,到时候这些军队回去的时候一定膘肥体壮,强悍无匹,定然会是一支强悍的骑兵,将来战场上的主力。
  反正现在硕大的大草原上,西突厥王庭周边有大唐的市集这件事情已经彻底传开了,还有部分别的国家的人慕名而来,比如西域的国家,这一点就让纵横司的驻守官员非常在意,遇到这种顾客,纵横司的官员一定要和他攀谈,然后了解他是哪个国家的,详细的风俗习惯和国家疆域。
  这些西域商人只是慕名而来查看一下大唐的产物是多么的富饶,因为中原之地的王朝距离他们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听过而没有见过,如今见到了,自然是震惊非常,而对于这些问题,他们只当做是互相的交流,从来没有想到这些纵横司的官员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们自然知无不言,纵横司的官员表面上和他们谈笑风生,回到住处就开始详细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写出来,乃至于将他们所知道的某些国家的大致疆域都给画了出来,第一批随着商队进驻西突厥的纵横司官员有三十人,都是新人,只是学习了一些纵横术,苏宁派他们过来只是有个过渡,准备等正式的训练好了再把他们调回来,但是实地学习运用显然比书本学习要好一些,所以这一次他们立下了大功。
  他们把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全部带回了长安交给了苏宁,苏宁如获至宝,大为惊喜,连夜召开纵横司会议,公布了目前所得到的关于西域诸国的消息,让那些官员们通过之前的汉代文献好好儿的对比一下目前的西域和当初的西域有什么具体的差别,为此大半个月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对于那些前来求见的商人是视而不见,完全不在乎,就把他们晾在那里,一个劲儿的绘制西域地图,讨论西域问题。
  苏宁希望的是,等到大唐可以出兵西域的时候,西域早就被摸了个底朝天,就连他们的国王的王妃穿的什么颜色的内衣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那个时候大唐的出兵就有十成的把握,什么班超班固都可以含笑九泉了,西域将正式成为大唐的行政区,而非藩属国,这块地方可要控制住,对付吐蕃就靠它了!
  而那些商人却是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的坚韧不拔,苏宁深刻的理解了钱财对这些商人的诱惑力,没办法得到政治权力的情况下,只能一个猛子钻进钱眼儿里,到时候希望可以用钱财换取政治上的松动,让他们好好儿的活动活动筋骨,这一点苏宁自然不能让他们如愿,先期出发的四十家商队也不会那样容易的答应的,有这样的好事情他们恨不得一家独自包揽,那里还愿意新加入的?
  干脆成立一个商业管理委员会好了,让这些远征西突厥的商人们自己设立商业管理委员会,自己来牵个头,控制这个委员会,就等于控制了大唐对西突厥的贸易,所有欲图去西突厥做生意的商人,都要参加这个委员会,接受委员会的管制,定期缴纳相当部分的钱财作为保护费,否则其他的商家就一起把他们驱逐出去,以商制商。
  想到了这点,苏宁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笑着对刘仁轨说:“你出去告诉他们,我一会儿就出去和他们见面。”
  刘仁轨有些好奇的问道:“苏侯如何打算的?”
  苏宁笑道:“他们想要去,可以,完全可以,那么大一个大草原要是都被那四十家商队包揽了,那可就真的坏事儿了,皇帝也要起疑心了,那些大商队也会尾大不掉,钱财太多了,对于谁来说都不是好事情,皇帝会怀疑,皇帝一怀疑,这个事儿就不好做了,所以,让绝大部分人一起参加,一起挣钱,一起壮大,壮大的明明白白,才是上上之策。”
  刘仁轨深思了一会儿,点头道:“苏侯所言甚是,卑职立刻就去传达。”
  刘仁轨说完就出去了,苏宁看着眼前的一些资料,摸了摸脸,揉了揉脸蛋,缓和了一下面部,这些日子忙里忙外的快要疯了,虽然很充实,但是绝对是累得要死,军校学生们的军训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了,到时候自己又要军校纵横司两头跑,事情真多啊!
  摇摇头,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喝了一口冰水,慢悠悠的往外走了,接下来,就要去应付那帮商人了,一帮子贪婪的家伙,由小见大,就可以知道放任商人胡作非为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据说上古时期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国家还是鼓励商业发展的,尤其是商朝,所以才会得名“商”,但是为什么到了后来又开始重农抑商了呢?
  肯定是那帮商人贪心不足,想要更多的东西,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商业会把人的欲望无限度的扩大,扩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商人就会追求政治权力、国家权力等等,那个时候中国的先民们发现了这一点,狠狠的打击了商人,又歧视他们歧视了几千年,这才把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带好了,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果然啊,老天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
  绝对不能重蹈覆辙啊,现在大唐朝野已经出现了反对大唐和西突厥通商的声音,目前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军功世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文官们感到很不爽,自发的利益冲突,等到这种冲突因为商业规模扩大而扩大的时候,就会引发重商或者抑制商人的冲突,苏宁不可能支持重商,同样也不能支持抑商,这个还要考虑,还要实践。
  而且那个时候那些儒门豪族一定会借机对纵横家展开进攻,在重农抑商的问题上,诸子百家的观点其实都差不多,而且重农抑商是法家提出来的,还不是儒家提出来的,这已然是一种社会风气,不能改变,也不能推动,而需要引导,纵横司目前的任务非常繁重,非常的危险和重要。
  走到了外厅,苏宁就看到了一窝子大概三十多个穿着普通但却身材“壮硕”的男人坐在外厅,几乎把整个外厅都给占满了,历代法律都不让商人穿着绫罗绸缎,是一种贱商手段,但是这并不能妨碍这些商人吃得好住得好长得好,一个个脑满肠肥的,一看就不是好东西,也对,好东西怎么会赚钱呢?
  商人们见到苏宁出来了,就知道这是苏宁,这么年轻的上位者,满朝廷除了苏宁就没有其他人了,于是他们纷纷站起来,朝着苏宁行礼:“见过苏侯!”
  苏宁摆摆手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诸位请坐吧!”
  商人们再拜,纷纷落座,苏宁也随之落座,刘仁轨奉上一杯扶芳饮,苏宁端起来喝了两口,才说道:“这些日子纵横司公务繁忙,本侯都连着十好几日未曾回家了,所以对于诸位也一直有些怠慢,还望诸位不要怪罪本侯。”
  商人们心中的确不爽,但是哪里敢说?人家是侯爷,尊贵无比,自己是商人,连个小民都不如,距离贱人也就差一线,哪里敢对侯爷不满意,稍稍不满就是鞭笞流放的结局,当初那两个和苏侯爷抢女人的商人的下场他们都知道了,以下犯上,大不敬,鞭笞五十,家产抄没,流放岭南,几乎是死局,没有活路,所以他们哪里敢对苏侯爷不尊敬?
  一个满头白发的商人站了起来,看样子他的年纪是这里最大的,最具有代表性,而且年纪大苏宁也不会对他怎样,所以他才会站起来代表这里的商人们发言:“苏侯,我等来此的意图苏侯想必也知道了,多说无益,老朽也就开门见山了,之前苏侯派人来劝说我等之时,我等只知道那蛮荒之地,甚为危险,一个不好,就是去的了回来不了,抱着这种心思,所以才拒绝了苏侯的好意,如今却是悔之晚矣,只希望苏侯再给我等一个机会,只要苏侯答应,我等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第三百六十四章
立威
  万恶的金钱啊……
  苏宁心中冷笑,然后说道:“哎呀,原来是这个事情啊,本侯还以为你等大张旗鼓过来是要做什么呢,这个事情,其实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太好办啊,你们这却是叫本侯有些为难了。”
  来之前,这伙商人就已经有些了解苏宁了,他们都是各个牙行的商业精英,商业谈判的技巧很是熟络,对于苏宁,他们丝毫不敢小觑,虽然一开始有人觉得一个毛孩子而已,拿钱买通就可以了,接下来这些人被狠狠的批斗了,你当皇帝是傻子吗?你当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吗?他们不知道苏宁何其年轻,他们不知道苏宁是个毛孩子?就你一人是聪明人,大家都是傻子?
  正是因为他是个毛孩子才不能小觑,当初的劳动改造,军事大学,现在的纵横司,还有和西突厥互市,哪一样是容易办成的?哪一样是个普通的十五岁少年可以做到的?全大唐仅此一人,他的脑袋比起咱们加起来都要聪明,他的手段比起我们大家而言都要厉害,所以才不能小觑他!而且他是侯爷,我们是商人,能一样吗?!
  他们好歹还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苏宁不好对付,所以一开始就不要兜圈子,直来直往,在商言商,和他兜圈子,也不知道能被他带到什么地方去……
  白发老商拜道:“苏侯有何为难之处,还请苏侯明言,只要我等可以相助,一定相助!只求苏侯给我等一个机会!”
  三句话不离自己的目的,这些家伙看来是势在必行,要是不答应的话他们肯定会有所不满,就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了,不过自己要做的事情也绝对不会有所减少,于是苏宁笑道:“之前吧,本侯可是让纵横司的所有官员都出去游说你们,希望你们可以加入这支商队,结果只有二十家商号愿意加入,去了西突厥,你们怕,他们就不怕吗?现在他们赚钱了,你们才想着过去,这样的话,不单单本侯这里无法交代,他们那儿也不好交代啊!”
  苏宁也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们了,这倒让这些商人心里面有个底了,只要知道了苏宁提出来的条件,设法满足也就可以了,最怕的是没有条件,没有原因,那就没戏了,除非自己去,但是没有大唐军队的保护,没有大唐官方的承认,那些突厥人会如何对待他们还不一定呢,就别说挣钱了。
  所以必须要有朝廷的同意,而目前这个权力把持在纵横司的手里,纵横司实际上是把持在苏宁的手里,这个权力属于苏宁,真正的郎中杜如晦此时正在竭力研究《鬼谷子》,貌似对纵横术大感兴趣,试图成为一名纵横家,纵横四海,所以所有事物都归苏宁处理,这似乎也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为了知道这个消息,他们可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的。
  这一切都要苏宁点头才可能,这位小侯爷,别看他年轻,别看他是个没有品级的官员,实际上的权力都在他的手里,位轻权重,主要看的不还是权吗?他的权力可大着呢!想要说服他,就要投其所好,苏宁喜欢什么?
  这一点他们还真的不知道,因为苏宁出世一年多以来,从未向外界展示过他喜欢什么,钱财?不至于,他的味仙居横行长安,横行大唐,这段时间又横行突厥,赚钱赚疯了,虽然不至于是首富,但是说他是目前长安最富有的一群人里面的靠前的绝对不为过,他不缺钱,这些商人就算是把自己所有的身家压上去苏宁也不见得动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