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451

  但是这一次不会了,他们再也无法睁开眼睛,再也无法发出怪叫,嘲笑那些人,他们的尸体已经冰冷,再无一丝温度,身下堆满了木柴和火油,那是送他们最后一程的道具,他们的身体已经失去了活力,是时候送他们离开了。
  苏宁一脸肃穆的走上前,大声说道:“这一战,我们斩杀了僚人近万,大获全胜,收复龙游县城,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将这一切都还给老天,用来换回我们这二十三位兄弟的性命,他们是我们的同窗袍泽,我们一起度过了一年多的岁月,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生死弟兄。
  看到他们再也没有办法站起来和我们一起杀敌,我真的很想杀光这里所有的僚人为他们殉葬,但是我不能,我们的任务,就是打败僚人,并且俘虏他们,用他们的劳力,为大唐百姓做出贡献,洗刷他们的罪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二十三位兄弟的阵亡,就是为了换取那些俘虏活着,让他们活着,去减轻大唐百姓的负担。
  这些兄弟,是为了大唐而战,是为了大唐的百姓而战,他们拼尽全力,用尽力气,为大唐奋战,为此付出了生命,我们都舍不得他们,舍不得,真的舍不得,军事大学的一千学子,都是兄弟,都是一家人,失去任何一个,我都感到心痛难耐,你们都是大唐的宝贝,大唐为了培养你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你们若是可以活着进入军队,那么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唐的军队就是你们的天下,你们是未来的将军,未来的大帅!这二十三位兄弟原本也是,一直都是,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誓言,为了自己的承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一直到死,他们都没有退缩,一直到死,他们仍然在战斗,他们是英雄,当之无愧的英雄!
  按照大唐军事大学条例,战死之英雄,将以火葬为之送行,所得骨灰按照家人意愿,或送入忠魂祠,或交还给家人安葬,但是无论如何,忠魂祠之内都会有他们的灵位,英雄纪念碑上都会刻有他们的名字,他们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永远和我们在军事大学里面,他们的身体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还活着!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面,永远永远,我们永远都不会让他们真正死去,兄弟们,他们还活着!他们只是累了,要睡了,这儿太冷,我们怕他们着凉,才要把他们送到暖和的地方,那个地方,在我们的头顶,在这片天上。
  每当我们想起他们的时候,就可以抬头看天,他们就在上面,朝我们招手,他们没有离开我们,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只是天儿太冷了,再这样下去,会生病的,所以,点燃这些木柴,为他们送行吧!点火!”苏宁哭着喊出了最后一句话,与此同时,二十三个学子拿着火把点燃了二十三位英雄身下的木柴……
  还是有人舍不得,哭着喊着叫着嚷着不让他们点火,紧紧抓住好友的手不松开,这样的场面足以让天地落泪,但是天地不会让他们复活,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他们累了,真的累了,该睡了……
  大火熊熊燃烧起来,那些至交好友们哭累了,有些甚至哭晕过去,剩下的学子们痛哭失声,泪如泉涌的看着这些战死同窗的身体被大火吞噬,不,是被大火送到一个暖和的地方去了,这儿太冷,他们这样躺着,会生病的……
  他们是军事大学建校以来第一批战死的英雄,没有完成学业,就战死在了战场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他们的誓言,以及军事大学的校训——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他们没有食言,他们遵守了这个诺言,并且用生命去实现它……
  他们的父母将会得到朝廷专门拨款的奉养,一直到寿终为止,他们的未成年弟妹和孩子也会得到朝廷的抚养,一直到十八岁为止,他们最在意的人将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托付给他们最信任的好友,这些好友要代替他,替他活着,照顾他们的父母妻儿。
  军事大学不是幼儿园,不是游乐园,是一所真正的大学,进来这里,就要做好丧命的准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国家有需要,九死不悔,二十三位勇士用他们的生命告诉了所有想要进入军事大学的人,想要进来,就要做好死的准备,这里不舒服,这里不快活,这里只有辛苦和汗水,这里还有兄弟情谊,一辈子的友谊,在这里,你会得到你想需要的,也会失去一切,一切,都只看你,看你的抉择……
第五百二十七章
燃烧罐
  葬礼结束之后,龙游县城的军队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和休整,等待牛进达的指令之时,大家互相做了告别,互相做了承诺,之前已经有二十三个兄弟离开了大家,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就会是下一个,但是,无论是不是自己,都要把家人托付给最信任的人,相互托付,不论怎样,家人都要安然无恙。
  家,是最后的港湾……
  休整了数日,在汉中来使率领着一支军队把抓住的五万俘虏带走之后的一天,牛进达的指令伴随这一封重要的情报来到了龙游县城临时驻地,牛进达在陵州也打了一个漂亮仗,同样是以火攻,将僚人烧的七荤八素才展开进攻,但是牛进达运气好,一路上遇到了三个结城自守的汉人村落,得到了二千余人的乡勇相助,最后一举破敌,仅仅损失了五百余人就击破了陵州僚人,抓到了三万余俘虏。
  军事大学学子战死十七人……
  也就是说,这一战,军事大学学子九百九十九人,战死了四十人,还剩下……九百五十九人……这样的代价,对于军事大学而言,实在是太惨重了。
  牛进达那里的学子们也哭得一塌糊涂,但是毕竟损失小,恢复元气很快,在那之后牛进达主动进兵和僚人残军大战三次,将三支僚人军队击败,军队推进到了成都以北不算太远的地方,然后才徐徐后退,退回了陵州治所,如今还在休整。
  牛进达传来的指令就是,他在从陵州到成都的路途中发现了一个小峡谷,位置非常不错,地形也很好,非常适于伏击,僚人大军若想回军进攻陵州或者嘉州,这里是必经之地,出了这里,他们极有可能兵分两路对付大军,这样的话就不妙了,所以最具优势的战斗方法,就是在峡谷伏击僚人军队,将之完全击溃,他这里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二千一百余人的军队,成都守军还有三千,询问苏宁还有多少军队,并且将峡谷的位置告诉了苏宁。
  就在牛进达的指令传来后二十分钟左右,王辉的飞鸽传书就到了,打开一看,也是关于适合伏击的峡谷的情报,和牛进达所说的如出一辙,基本确定这个事情是属实的,可以就此展开战术设计,关于如何最大程度的使用好这个峡谷,将僚人主力彻底击溃,使之没有继续战斗的能力。
  必须要注意的是,唐军总兵力在目前而言,苏宁三千,牛进达两千,成都三千,一共也就八千人,其余的军队要么就是没消息,要么就是地处太远过不来,想要对付这三万人的僚人主力,只能依靠这八千唐军。
  王辉还传来消息,据可靠情报,僚人主力似乎已经得知了老巢被端掉了,军心大乱,已经开始准备回军,距离峡谷所在地也就四五天的路程,要是加快脚程的话,三天左右完全可以抵达,而王辉更倾向于僚人主力三天后抵达峡谷所在地,而峡谷所在地距离嘉州和陵州都不算太近,估计需要两天的时间赶到,也就是说,苏宁和牛进达的五千联军,只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准备伏击。
  说到伏击,要是仅仅用滚木礌石或者是弓箭伏击,效果不会很好,主要还是靠实力与之肉搏,现在没有火药武器,远程武器能在那里使用的也就是弓箭和弩箭,可是杀伤力都不大,五千军队和三万僚人肉搏,这个比例有些危险。
  不用奇谋的话,估计难以全歼这三万僚人,可是峡谷地带,如何使用奇谋呢?火攻?那里光秃秃的一片,没什么东西可以燃烧……水攻?有都江堰在,蜀中多少年没有发大水了?就算要用水攻,也绝对不能破坏都江堰,那是蜀中的命脉,中华的瑰宝。
  这可如何是好?滚木礌石的话一天之内又能准备多少呢?箭雨进攻的话,估计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还是要靠肉搏,肉搏带来的伤害太大了,军校已经失去了四十名学子,再也不能承受更大的损失了,所以,必须要用安全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让僚人失去绝大部分战斗力,然后再行肉搏。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这个时代的奇谋,无外乎水火,但是水火都没办法用,难道指望天降大雨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把僚人全部弄死吗?可能性不是很大,真的不大……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呢?
  要是有火炮就好了,哪怕是最原始的火炮,只要能爆炸,那就可以了,派人把前后两个出口给堵住,把僚人关死在里面,然后放炮,狠狠的轰炸,不弄死他们才怪呢,吓也能吓死他们,但这不是没有吗?苏宁第一次感到了无力,这个时候,就算是优势地形,也需要依靠人力来肉搏吗?
  其实,只要能燃烧起来,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不是吗?火攻最主要的不是杀伤力,而是心理威慑力,火攻的威慑力比杀伤力要大得多,古代的火攻,也主要是利用地形将敌人围住,然后放火烧死他们,在这之前,火攻给人带来的绝望是难以想象的。
  咦~~~
  其实有些时候看多了历史雷剧也是不错的,因为历史雷剧里面总会有些超越时代的,但是总归是那个时代可以产生的东西,比如著名雷剧《赤壁》里面的火攻武器,不是一句火烧赤壁就能带来那么多火攻武器的,用鱼油制作燃烧瓶的创意都能被用出来,还有什么是用不出来的?
  燃烧瓶啊,行不行呢?现在没有汽油,没办法爆炸,硫磺什么的也无法找到,能够找到的也就是随身携带的一些火油,要是拿一个小陶罐,往里面倒满火油,然后在罐口处塞上一块棉布之类的,然后点燃棉布,将陶罐扔出去,火一定可以顺势点燃那些火油,猛烈燃烧,只要碰到人,那不就直接成为火人了?
  艾玛,这还真是一个办法也说不定啊……
  只要那里是干燥的……不对,油的话,油着火,用水是无法扑灭的,下雨也无所谓,但是干燥的话更好,这个时候是冬季,下雨的可能性不大,到时候大军准备一下,连夜制作燃烧罐,当做伏击武器,等到了伏击僚人的时候,第一轮就要把燃烧罐扔出去,造成巨大的混乱之后再以箭雨进攻,然后大军冲锋,一定可以一举击破僚人主力。
  人数少的情况下,短兵相接不是好办法,奇谋才是正道,再说了,这种地形,要是不利用地形作战的话,那才是真的傻瓜,北方草原上才需要面对面交战,而南方的山地中,就需要用到奇谋!
  说做就做!
  苏宁立刻集合学子们,让他们把身上的火油都给交出来,然后苏宁就傻眼儿了,这个,这个情况,貌似本来带的火油就不多,然后焚烧龙游县城的时候差不多用光了,剩下来的这一点儿火油大概只够做十个燃烧罐的,这哪够啊?不过吧,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几个村落的村长左看看右看看,就询问苏宁是不是需要油,苏宁郁闷的说是,结果他们就说他们有……
  “咱们都是靠打猎为生的,这个地方山多地少,种地活不了人,所以平常就以打猎为生,打到了猎物都会注意把油给留下来,什么羊油啊猪油啊之类的,兔子和山鸡这些油少,但也有,留着的话,就算不吃,也可以用来点灯,这个有我们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缸子,存在家里面存着,什么时候要用了就拿出来用。”那个最悍勇的猎户村长张牛儿如是说道。
  苏宁就差流泪了,立刻请这些村长带人去把油全部弄过来,还有布匹之类的可以燃烧的东西,以及陶罐之类的,有多少要多少,这些东西打仗要用,打仗打完了朝廷会赔偿给你们,不用担心。
  这个村长们倒是不担心,苏侯爷是英雄,自然不会匡我们,但是,要油和陶罐干什么?还有布匹?可以燃烧的?苏侯爷到底想干什么?
  孟雨看出了一些端倪,问道:“苏帅难不成是想火攻僚人?但是苏帅,峡谷之中,并无可燃烧之物,我等也不可能近距离把火油泼到僚人身上再点燃他们,那是不可能的啊,既然如此,我等要这些油有何用?属下愚钝,实在无法揣测。”
  苏宁笑眯眯的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弄了一些火油放在一个陶罐里面,然后小心翼翼的搓了一个布团子塞进了陶罐罐口,最后点燃了罐口的那团布,最后,猛然把手中的陶罐扔了出去,陶罐碎裂,里面的火油瞬间就燃烧起来了,蔓延到哪里,哪里就燃烧起来,看上去就像是大地在燃烧一样,把一群人给看的一愣一愣的,火油还能这样用?
  苏宁笑道:“把火油倒进陶罐里面,然后拿布把陶罐口塞住,接着把布点燃,然后扔出去,只要陶罐碎裂,里面的火油自然就会冒出来,就会碰到那团正在燃烧的布匹,一旦接触,或有必然点燃,这样的话,我们若是居高临下,把数千个这样的陶罐扔下去,砸在僚人周围,或者直接砸在僚人的头上,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子?
  砸在僚人周围,只要僚人身上占到了一点儿火星,就会燃烧起来,要是直接砸在了僚人头上,那个僚人就死定了,直接就会被烧死,没人能救他,乱跑的火人会给一支军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到那个时候,整个僚人军队都会乱作一团,四散奔逃,互相撞到,然后被践踏至死,整支军队瞬间失去战斗力。
  那个时候,我们进行第二轮的弓箭射击,以箭雨攻击僚人,再一次大量杀伤僚人,使之彻底崩溃,前后出谷口都要被堵住,僚人无处可逃,等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咱们五千大军,嗯,很有可能是八千大军,一拥而上,将剩下的僚人彻底干掉,这一仗,就胜了!平叛结束!大家凯旋回长安!”
  所有人都给听得一愣一愣的,军校学子们看着苏宁的眼神就像看恶魔一样,他们到现在才明白苏宁为何在军校里面有那样特殊的地位,能把火油和火用到这种程度,在不适合用火攻的地方使用这种新式武器对付三万僚人大军,这不免得又让旁人想到当初苏宁火烧阴山的壮举,一把大火把阴山烧的光秃秃,三万突厥人成了人肉烧烤,难道,这一次,又要重现历史了吗?
第五百二十八章

  作为一个火攻专家,苏宁在大唐军界的火攻水平是值得肯定的,或许现在声名不显,但是越到后来,苏宁率领部队打仗就少不了火,这也是苏宁对于火药武器的一种执著的体现,火是一把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己,能让人类生存下去,也能让人类自取灭亡,没有火人类无法生存,全是火人类也无法生存。
  正是因为火的出现和利用,才让原始人类抛弃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期,吃生肉和吃熟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虽然这个分界线很模糊,但是依旧是一种分界线。
  把火运用到战争当中,并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火攻和水攻是火药时代到来之前杀伤力最大的两种攻击方式,或者说就算是在现代战争当中,火攻和水攻依然有其地位,试想一下,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在行走到某一大坝周围时,大坝爆炸,铺天盖地的大水席卷而来,这支军队就算全是装甲军队,也断然没有生路。
  人类可以利用水火,但是永远无法掌握水火。
  火攻战术和水攻战术长期以来都在战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各样的战术层出不穷,但是始终无法脱离水和火,或者说,是否善于利用周边环境作战,也是名将的评判标准之一,苏宁还没有利用水作战过,但是他的火攻之术,可以说非常出名,别的不说,火烧阴山,至今为止接近阴山周边都能闻到燃烧的气息……
  而如今,在蜀中,一片大峡谷中,苏宁那举世闻名的火攻之术又要再一次的体现它的威力了,而且这一次的火攻之术还比较特殊,是用一种新的工具进行的,这种工具进行的火攻,无法用水去扑灭,这要是沾染上一点,要是没有专业手段,基本上没有活路,专业手段只有苏宁一人掌握,而要是用在野蛮的僚人身上,僚人是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的。
  通过这一场战役,苏宁要告诉所有人一个科学道理——不是什么东西着火了都能用水去扑灭。
  也幸好是山中猎户,家家户户都有动物油存着,一缸子又一缸子的油被抬来之后,所有战士都咽了一口口水,油这个东西在大唐还属于奢侈品,他们也就在军事大学里面可以吃到加了油的饭食,出了军事大学,很多地方的菜不仅仅不是炒着吃的,还没有油,干巴巴的。
  对于这个问题,苏宁也曾经思考过,要是食用油走进了大唐的千家万户,那么大唐的粮食消耗量可以大大降低,没有油水的情况下,平均一个成年人要吃三四碗粮食甚至五碗左右的粮食才能吃饱,否则就像没吃东西一样,饿得慌,而现代人类吃了加了油水的菜,再吃一碗饭差不多就够了,没有油的话,古代一个成年人一天两顿饭平均需要八碗粮食,而现代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两碗粮食。
  四倍差就这样产生了。
  副食品的缺乏也是导致大量粮食紧缺的原因之一,古代长期无法保证温饱的情况,也可以归类于副食品的缺乏,尤其是油水的缺乏,一直到宋代之前,普遍食用的植物油都还不存在,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芝麻,被称作胡麻,可以榨出油,这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出现的可以食用的植物油。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粮食都不够吃了,都没有足够的土地和人手去种植,那么哪里能有足够的土地和人手去种植生产足够人们食用的芝麻油呢?芝麻油这种植物油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作为奢侈品,和动物油一样,芝麻本身不贵,但是榨成了油,就不是寻常百姓消费得起的了。
  主食尚且不能保证产量,在古人的眼里,何谈发展副食?或许那些皇帝大臣们都没有注意到,他们吃一顿饭所需要的粮食数量和普通百姓吃一顿饭需要的粮食数量有什么样的差距,副食品的大量生产和保证供应,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缓解粮食危机,粮食,并不是唯一的食品。
  大唐已经接受了以稻米为主,土豆为辅的粮食基本生产格局,肥沃的土地种植稻米,贫瘠的土地一年一个轮换种植土豆,保证大唐的百姓不会饿死,但是这需要的产量何其多也?现在不缺乏,可是人口一旦上涨,粮食危机必然出现,那个时候,低生产力和高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将无法调和。
  但是油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副食品,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宋朝物质生产极大丰饶的时代,中华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油这个东西才真正的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是价格依旧不便宜,吃一顿带油的东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油还是属于上层统治者的专享。
  没有足够的土地和人手去种植油料作物,光靠动物油,可行吗?苏宁现在可以用大豆制作酱油,也有制作大豆油的方法,但是大豆油在这一时期是不存在的,豆子被普遍用来做豆腐,哪有榨油的?大豆产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做油,酱油制作的红烧菜系列也一直都是味仙居当中价格最昂贵的菜系。
  没有产量,没有意识,人们还停留在动物油才能吃的思想时代,芝麻这个东西被很多人忽视,根本不当做油料作物,也没有人意识到油要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对于大唐而言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可是,要在这个时候推广目前仅有的两种可以榨出食用性植物有的作物在大唐的种植,难度很大,需要的不仅仅是土地和人手,还有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开始种植到食用油诞生,这中间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光是扩大生产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苏宁还需要很多的时间,一个火药就被弄得手忙脚乱,更别提推广种植大豆和芝麻了。
  这需要让事实说话。
  要让大唐知道,植物油的存在会带来什么,会给大唐带来一场什么样的食品革命,可以省下多少粮食作为储蓄,为更多的人口出生做准备,从一个人出生到成为可用劳动力,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这十多年里面,大唐用什么去养育他们呢?鼓励生育的律法已经在研究当中,一群精英吵得一塌糊涂,最大的阻碍就是储备粮食的不足,说到底,粮食不够。
  目睹了大量的动物油之后,苏宁才产生了要大量推广植物油的想法,动物是有限的,要靠动物油养活人们的话那大唐境内的所有动物都要灭绝了,植物油才是王道。
  在牛进达率军前往峡谷布置战场,苏宁率军制作燃烧罐的同时,这个想法逐渐的完善了,一场属于植物油的革命即将展开,带来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开发副食品,开发更多的副食品,无论是糖还是油,都是副食品,他们的出现,也会减少百姓对于粮食的需求,粮食的富裕,才是人口增长最大的保障,否则,生出来了也要饿死,然后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
  燃烧罐制作很快,一个燃烧罐只要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制作完毕,为了争取时间,制作好一批运送一批,最后一批由苏宁率领直接赶往峡谷地区,而在苏宁抵达之后,牛进达看着这么多的陶罐,就愣住了,拉住苏宁询问道:“三明啊,你这是在弄什么啊?这么多陶罐罐是干什么用的?咱们是来打仗啊!”
  苏宁笑道:“这就是用来打仗的啊,我不是说了吗,这是新式武器,对付僚人最好的武器。”
  牛进达郁闷道:“你想拿陶罐砸僚人?哪能有石头好用?还有,这上面堵着一团布是干什么的?里面有什么东西?不会是酒吧?”
  苏宁翻了翻白眼:“当然不是,都是油。”
  牛进达一愣,随后大惊:“油?!你哪儿来这么多油?什么油这是?”
  苏宁回答道:“山中猎户常年打猎,打下来的猎物自然可以积存一些油,正好可以用上,上一回烧烤了三万突厥人,不过瘾,这一回,把这三万僚人也给烤了,那就美多了!嘿嘿嘿嘿……”苏宁阴险的笑容让牛进达不寒而栗,他拿起了一个陶罐,看来看去也看不出除了扔出去砸人还有什么军事价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