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51

  条件苛刻,却是最好的方法,苏宁提交议案之后大唐朝廷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鸿胪寺举双手赞成,自从纵横司设立之后,鸿胪寺的地位就相当尴尬,变得好像可有可无一样,苏宁此举,也有给鸿胪寺增加权力,使其感到安心,稍微补偿一下的意思,鸿胪寺自然愿意。
  其他几个部门相互讨论了一下,觉得这样做的确可行,可以真正的统计大唐的人口,然后还可以避免外族间谍破坏大唐安定,想要学习技术更是不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和举族迁入大唐,更不能离开大唐本土范围,还会受到监视,但是对于那些一心想来大唐定居并且没有不好意图的外族人而言,只要住满三年,就没有什么别的了,就是大唐子民,还可以入学学习做官,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至于某些文官提出的外族人做大唐的官员是不是不太妥当,苏宁只说了一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二陛下一锤定音,政策即刻颁布实施。
  从此以后,大唐的保密法令得到了最好的执行与保护,大唐的技术要向外流,几乎不可能,许多外族为此伤透了脑筋却无计可施,来大唐的外族人也在第一时间被要求到鸿胪寺办理通行证,否则就不可以离开鸿胪寺国宾馆到外面走动。
  外族人也被通知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同时大唐国内目前只对外族开放居住长安、洛阳、北平、襄阳、金陵五个城市,进入大唐的渠道只开放北方灵州渠道、西北兰州渠道、西南松州渠道、东北幽州渠道和东南扬州渠道,只有通过这五个渠道进入大唐才能算是和平合法移民,否则就是非法。
  之后外族移民就要集体前往大唐国都长安城办理临时居住证或者是通行证,这一套流程才算合法,这就让不少外族人直接傻了眼儿,大唐的保密工作做得一丝不漏,边防军防守相当严密,想要偷偷进入大唐境内的话,一但被发现没有身份证,就会死得很惨,因为大唐还出台了规定,想要居住客栈的话,就必须要出示身份证。
  这年头交通还没有整合,各种交通手段都可以,在交通上下功夫没用,只有在各地客栈下这个功夫,就算是有非法进入的外族人,也能逼得他不得不在外面流浪,住不了店。
  吐谷浑不是没下过功夫,而是所有办法都没有用,大唐在那一场瘟疫之后似乎一下子变得相当谨慎,各种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外族移民还要经过什么体检什么玩意儿的,确定自己没有病才可以被允许进入,否则就不允许进入,吐谷浑连着派出了好几批进入大唐境内的偷渡者,结果一个都没联系上,全死了应该。
  迟允深深叹了一口气,大唐的可怕,他算是见识到了,对内防范严密,对外进攻猛烈,几乎就是一个水泼泼不进针插插不进的铁桶,上面还带尖刺,碰着就要受伤,撞上就要死,迟允觉得这一回吐谷浑是撞上了。
  摇摇头,叹了口气,在侍卫的服侍下整理了一下自己,离开府邸要去巡视城墙,准备迎敌,结果走到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已经脱离居民区的时候,迟允突然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仔细地听了听,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把头往天上一抬,顿时双目圆瞪,呼吸急促,正准备大喊一声让大家注意的时候,一根从天而降的床弩就把他身边的一个亲兵穿透了,一下子钉死在地上,一大块石头在他面前几米的地方掉落,狠狠地把一个骑兵连人带马砸成肉酱,连血带碎肉溅了迟允半个身子……
  凄厉的嚎叫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伴随着天降石块和床弩,唐军的攻击开始了!
  迟允傻傻的站着,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直到一个亲兵将他扑倒一旁,而他原来站着的地方插上了一根粗大的弩箭,迟允被这一摔才回过神来,他随即意识到,这面土墙挡不住大唐的攻城利器,土墙一旦崩塌,唐军铁骑会迅速冲进来,那个时候,能不能逃掉都还是一个问题!
  现在要做的不是守城,而是集合军队准备突围!对了,要保护好伏允可汗和天柱王!带着他们一起跑!
  迟允立刻让人把战马让出来,翻身上马,要立刻去城内军营调动兵马,准备保护伏允可汗和天柱王从后门撤退,留下一部分军队在城内和唐军作战,争取时间!还有全城民众,全部征发作战!
  可是他还没有奔入军营调动兵马,就听到身后一阵巨响,随后脚下的土地一阵抖动,他回头一看,脸色瞬间变得极其精彩,然后他立刻回头,不要命的抽打马屁股让它跑得更快一些……
  土墙已经被唐军攻城部队轰塌,这轰隆隆的震动想来就是万马奔腾的声音,唐军骑兵要来了!完了!
  争分夺秒!
  迟允只有一个想法,还有一些时间,还有一些时间!让没有马的全部留下来死战,有马的跟着自己率军保护迟允可汗和天柱王离开!逃!
  迟允奔入军营,看着慌乱的景象,不由得大声喊道:“所有有马的骑兵全部跟我来!在这里集合!快快快!”
  迟允大吼不止,素来的威望让这些士兵竟然安定下来,一会儿,一骠成建制的马队就集合了,迟允迅速带队冲锋,往伏允可汗所处方位而去,他不敢回头看,也没有让骑兵们回头看,也不管不顾到处奔逃的士兵与民众,挡路者纷纷被他杀死,他也下了命令,挡路的,无论是谁,全部杀掉!
  他到底还是找到了伏允可汗和天柱王,两人慌慌张张地在一群骑兵的保护下不知所措,见到迟允带着一队人马过来了,伏允可汗才大喜道:“迟允将军!情况怎么样了?我们击退了唐军吗?我怎么看到城墙……”伏允说不下去了,看着这队人马人人带血的样子,他就知道了……
  迟允大声喊道:“可汗!唐军军械太过犀利,我城墙完全承受不住,已经完全崩塌,唐军骑兵与步兵已经杀入城中,城已经无法坚守,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后门撤退,会合回援的军队,再打回来!目前只有这一个方法了!可汗,快一些,城中兵马抵挡不了多久的!快走!”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后一战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要是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伏允可汗也就不要做可汗了,所以伏允可汗非常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命令:“步兵留下来抵挡唐军进攻,骑兵突围!去会合援军,然后再打回来!”说完,掉转马头拍马就走。
  所以说当上可汗的人跑起来也是很快的……
  天柱王紧接着就跑了,他的命已经和伏允可汗系在了一起,保住伏允可汗才能保住他,现在不跑更待何时?迟允一看管事儿的都跑了,也不等了,大喊一声“弟兄们撤退”就跑了,骑兵们有马做脚力,当然会非常方便,一看大官们都跑了,他们自然也要跑走,可是步兵们就不一样了,城池里面的骑兵不多,大部分都派出去和北面的突厥人对抗去了,也没回来几个,差不多全军覆没了,现在城里面的马匹也很紧缺,没几个人有马骑。
  逃走的只是少数,没逃走的还傻愣愣的和唐军展开肉搏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保护着的大官儿们已经走了,面对着如狼似虎的大唐铁骑和突厥骑兵,他们只有死,被投石机和床弩打乱了阵型,可以指挥他们的将军迟允又逃走了,面对着骑兵,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军阵,真的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是带着鬼脸面具的恶魔一般的唐军。
  看着那些带着鬼脸面具的唐军冲过来的时候,他们真的感觉到时魔鬼在冲过来,所以,没有像样的有效的抵抗,三万人直接就崩溃了,算上城池里面居住的数万人,快十万人在城池里面四散奔逃,乱成一团,唐军只要挥舞钢刀就能砍杀吐谷浑人,这种感觉可真是爽。
  不过唐军不是兽军,而是有严格军纪和军规的正规军,杀了一阵子发现没什么抵抗之后,就开始要求这些人投降,知道了大唐对外开战的意义所在之后,他们就明白了这些人都是工具,是财富,是他们的亲人免于徭役的重要财富,所以能抓一个是一个,到时候家人也可以不用服徭役了,都让这些人代替了。
  老弱病残看不上,这些当兵的青壮才是真正的劳动力,所以能不杀就不杀,唐军不明白吐谷浑的话是怎么说的,但是那些突厥人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找到几个懂吐谷浑语言的不在少数,于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劝降的人就出现了,高喊着“放下武器就免死”之类的,一下子就有大量吐谷浑人放下了手中武器,跪伏在地上求饶。
  这只是少数,毕竟这个城池不算小,十余万人的城池,唐军只是攻占了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只有骑兵在穿插进攻,步军步步为营,一边占领,一边招降,收获很大。
  唐军在进攻,但是吐谷浑军却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内讧,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了伏允可汗已经先一步逃走了,唐军在后面追,领头的人却已经逃走了,兵无战心,大家纷纷商量着要逃走,几个想要阻止的军官被砍死之后,这种浪潮再也无法阻止,军心已经散了,在抵抗也没有意义,所以大家都在争夺要逃命所必备的东西——马匹。
  大部分马匹已经被骑兵们骑走了,留在城中的马匹还不知道有没有五百匹,能逃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于是大家就开始打起了各自的心思,从第一个人拔出战刀砍死身边两个人翻身上马撞飞踩死好几个人却顺利逃走之后,混战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吐谷浑的历史上肯定要记下这一笔,在亡国之境时,居然还自相残杀。
  不少人抢到了马匹,但是翻身上马想要逃走的时候却会被手持弓箭的人一箭射死,我走不了,你也别想走,在这个关头,什么东西都是清清楚楚的,你想跟我抢马?那我就杀了你!杀了你之后还要上马,纵马奔驰,砍死踩死挡路的,还要环顾四周有没有人拿弓箭对准着自己,跑起来还不能走直线,还要不时地扭动身子,冲出了后城门才算是真的安全,然后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一共只有五百匹马,想要争夺的人却数十倍于之,所以,当大唐军队打到这里准备再来一场苦战的时候,却经验的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了尸山血海,并不是大唐的军队所造成的,而是他们自己所造成的……
  李世绩得到消息之后觉得很不满意,但是并没有出乎预料,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反正每一次打大型战争的时候总是很难把他们的领导者给抓住,毕竟领导者总是被万军保护住要说李世绩自己的话,就算是大唐军队被打败了,他也会是最安全的一个,相反,若是主帅死了,仗却打赢了,不说这种结果几乎没有出现过,就算出现了,军队中也会为此而死一大批人。
  军队里的惯例,主帅或主将战死,身边亲兵首先就要被处死,因为亲兵存在意义就是为主将而死,现在主将死了亲兵还活着那就是没有遵守命令,直接就可以去死了,大将率军出征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会亲自出战的,而是被大军和战将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起来,苏定方这种悍将那是个人勇猛的极限,不会常常出现。
  所以古代史书上谈论到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种事情都会忍不住的惊叹,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一件事情的人也没几个,主要是大将都被严密的保护起来,想杀掉真的很难,苏定方拼了命的进攻吐谷浑中军,吐谷浑大军虽然溃败,但是中军始终严密的保护着迟允,中军被突破后亲兵是一个接一个的上来送死,最后逼得苏定方没办法才想射死迟允,结果还是被一个没死透的亲兵撞了一下马匹,箭射偏了,迟允捡回一条命。
  苏定方也有专属自己的亲兵,专门负责为自己而死,李世绩的亲兵就更多了,足足五百人,围在他身边就是铜墙铁壁,想要杀进去真是比登天还难,所以伏允可汗还有迟允这些人逃走了一点儿都不奇怪,当初打东突厥之战的时候,要不是苏宁放火烧山逼得颉利可汗无处可逃,那还真不好说能不能抓到颉利可汗。
  他们逃了,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去会合三万来援的军队了,大概这三万人是他们的依仗,他们原本的打算就是靠着两万羌兵和三万守城军队坚持到三万援军赶回来,然后和唐军展开决战,结果没想到两万羌兵太没用,一个晚上就被打垮了,被墨家子弟改造过后的攻城武器又太犀利,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个土城,攻破了他们的防守。
  估计他们还会打回来,不过,防守不是大唐军队的特长,大唐军队擅长进攻进攻再进攻,特别是野战和遭遇战,更是大唐所有将军最喜欢的,因为大唐军队的野战能力,即使是放眼整个中华帝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巅峰时期的大唐军队,每战死一人就能换走五十个异族士兵的性命。
  相对于和大唐走了两个极端的宋代军队的野战能力,倒也不能说多差,只是实在太缺少马匹,没有骑兵的策应,只能够用步兵作战,那么只能被动挨打,大唐的野战能力之所以强大就是大量的骑兵,宋军战斗力孱弱却是战马极端短缺导致,以至于宋军脱离城池作战败多胜少,泱泱大国连一个小小的西夏都收拾不了。
  大唐却不一样,大唐的将军和士兵最喜欢的就是野战,尤其是骑兵,就是为野战而生的,这仗一打,骑兵们都嗷嗷叫着往前冲,带着鬼脸面具,一冲起来确实是震撼人心,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猛,汉人的尚武之风的确是在大唐得到了最大的发展,乃至于绝响,也只有大唐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连文人都能跃马扬刀,来一个不破楼兰终不还,何况武人乎?
  这一仗打得的确精彩,十多万人的城池被唐军缓缓包围,先是堵住了后门,又堵住了其他几个门,把退路都堵死,然后下达命令,凡是放弃抵抗的都可以活命,待在家中不要出来,否则杀无赦,等待大唐官员前来统计,然后前往兰州,投入到劳动改造事业的大浪潮中,为大唐百姓减轻生活的压力做出杰出的贡献。
  吐谷浑的精华就毁在了这里,人口和财物被唐军一扫而空,伏允可汗走得急,大量的珍宝都在这里没带走,李世绩立刻组织人手收缴这些财物,上报朝廷,准备论功行赏,同时也在预备着和吐谷浑最后的决战的到来,他们得到了三万援兵之后必然会卷土重来,大唐军队就在这里重整声势!
  李世绩下令李道宗率领一万突厥铁骑和五千大唐铁骑做先锋,冲杀而去,他认为要先试探一下吐蕃人的实力,因为在此之前大唐军队并没有和吐蕃人交手的经验,要试探一下吐蕃人的战斗力,然后再进行战略策划,所以用突厥人来试探是最好不过的,不过也不能把突厥人用的太狠,否则西突厥会说闲话,五千大唐铁骑就是最好的烟雾弹。
  李道宗领命而去,带着一万五千铁骑呼啸而去,一路追着伏允可汗他们狼狈逃离的路线而去,期待着可以迎面撞上来援的吐蕃军队,大唐和吐蕃第一次交战就在自己指挥下进行,然后取得胜利,击溃吐蕃援军,一举击破吐谷浑最后的力量,将其悉数捕捉!
  李世绩率领军队在吐谷浑王城内做修整和善后工作,同时满城视察,看到军营里面一片狼藉的时候还很惊讶地询问大唐军队是不是在这里击溃了吐谷浑最后的抵抗,结果一个知情者说并不是这样,他们来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看来是争夺马匹逃跑所导致,李世绩冷哼一声道:“如此焉能不败!”
  不过挺可惜的,一万多人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对于吐谷浑而言是一场大失败,但是对于大唐而言也不是好事,这毕竟是一万多青壮,打散了编入各地劳动改造军团中,也是一支很大的助力,可以干苦力,干一些老弱病残干不了的事情,现在这一万多劳动力就这样没了,李世绩不由得有些郁闷。
  战果统计出来了,除去死掉的和伤势太重无法救治的吐谷浑人以外,还有八万多人,青壮三万余人,老弱妇孺五万多,青壮可以做苦力,老弱妇孺可以做一些缝制衣物手工活之类的,反正只要是个俘虏,就有他的用处,大唐如今这方面研究的相当透彻,不会有劳动力浪费的情况出现。
  大唐方面自开战以来战殒一千六百五十三人,和吐谷浑人比起来,这个损失比例还算是比较小的,吐谷浑全国不过三十万人口,加上之前的损失,他们已经失去了二十多万的人口,等于是亡国边缘了,最后一战,把吐谷浑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军队干掉,他们就彻底完蛋!
第五百九十五章
悍勇吐蕃
  李世绩还特别关注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军事大学此次随军出征的三百人的伤亡情况,结果就是无一人战死,只有两个人受了伤,但是不妨碍战斗力,李世绩点点头,带着军事大学的三百优秀学子出征,对于他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据说这是侯君集提出来的,军事大学的学子是未来的军官,他们总要参与各种各样的战斗,不可能总是和内部的叛军作战,也会和外部敌人作战,所以开拓视野很重要,大将们可以讲的绘声绘色,但是终究不如亲眼所见,所以侯君集虽然被拿下了参谋总长的位置,这个建议却是被采纳了。
  军事大学学子接到命令,大唐军队即将对吐谷浑展开灭国战,军队即将出征,军事大学学子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随军出征,在军中担任一个代理下级军官,磨练一下,见识一下真正的国战,开拓自己的视野,当然了,这并不是强制的,而是自愿的,愿意去的就可以报名,不愿意的也没有人强迫你,毕竟是出国远征,情况不一样。
  结果就是整个军事大学集体报名,包括第三期刚刚入学的学子也要报名,军事大学快三千人群情激愤,都要报名,最后房玄龄上表说若是取得太多,损失也必然加大,这些学子太宝贵了,尤其是第二期和第三期学子,国内战场都没有上过,更别提国战战场了,要是损失过多,那可就太可惜了。
  所以到最后李二陛下还是做出了限制,只允许第一期学子当中三百人参加此次作战,其余学子都不允许加入,三百人的名额还要有李靖全方位考虑过后才允许批准,李靖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了三百名最优秀的学子,他们的保命能力要强上一些,若是活下来,会更加优秀,提前进入军队感受军队的气氛,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同时为了安抚其余的一期学子,李靖也安排他们进入军营中体验军旅生活,执行军队所要执行的任务,勉强安抚他们一下也就是了。
  李世绩的压力就很大了,上一回一期学子出战损失了四十个人,可让他心疼了好一段时间,但是这已经是非常少的伤亡了,相对于其余军队而言,这样的伤亡已经是惊人的少了,他也不敢追求过多,只是这一次出征的三百学子实在是军校的宝贝疙瘩,损失一个李世绩都要担心自己回去之后会不会被军校的那群老家伙生吞活剥了,侯君集不可怕,李道彦马马虎虎,要是得罪了军校的大将们自己也就不用混了。
  薛仁贵、王玄策、赵良、程处默、长孙冲、尉迟宝林以及他自己的儿子李震都参加了此次作战,除了薛仁贵和王玄策跟着苏定方参与了千里长征以外,其余的学子都在主力军队里面参加战斗,李震斩首六人,立下了一些战功,让他颇为高兴,李道宗的军队里面也有几十个学子,他们是去迎战吐蕃的,李世绩不免的还是有些担心。
  很快,唐军整理了一下城池里面的事情之后,就留下部分留守军队维持秩序,其余军队出城安营扎寨,休息一天之后,等待李道宗的战果,再决定后面的事情,这时天色刚刚黑掉,李世绩就接到了李道宗的战报,打开一看,李世绩的面色有些凝重。
  李道宗率军追击了伏允可汗,到了一处开阔视野的平原地,探马来报发现了一支敌军骑兵,人数差不多有一千人,衣着怪异,不像是吐谷浑人的衣着,李道宗立刻就知道了这是吐蕃骑兵来了,心情激动之下,李道宗立刻命令突厥骑兵一千人充分而去,将这一千吐蕃骑兵给彻底收拾掉。
  突厥人的千人将领命而去,脸上还喜滋滋的,觉得这是一个拿功劳的好机会,李道宗也耐心等待,结果没过多时候,只有几十个突厥骑兵浑身带伤的跑了回来,那个千人将已经不见踪影,李道宗这才知道他们吃了败仗,一千多人差不多全军覆没,只剩下他们五十人,而吐蕃那方面大概还有三四百人,他们是死命逃命回来的,他们的骑射技术比吐蕃人要高明。
  李道宗谨慎起来了,大唐骑兵的战斗力比突厥人要好一些,但是也高不了太多,吐蕃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突厥人大战打赢了,也就是说使用六百人换了突厥人一千人,换作唐军铁骑和突厥铁骑正面交战,估计也就是这样的数字,看来吐蕃人的战斗力不弱,相反,应该还很强!
  现在看来西域联军的惨败未尝没有吐蕃人战斗力太强的原因在里面,若是这样来算的话,李道宗觉得自己有必要更加谨慎一些,于是下令全军迅速前进,让大唐铁骑去试一试吐蕃人的战斗力,看看是否是在伯仲之间,双方的第二战发生在一个时辰之后,大唐三千铁骑对抗吐蕃三千铁骑,李道宗亲自批甲出战,以军事大学五十学子为亲兵组成卫队上了战场。
  一场大战下来,吐蕃三千铁骑全军覆没,大唐方面战陨一千零六十八人,几乎人人带伤,吐蕃三千铁骑全军覆没也有突厥铁骑以骑射击杀吐蕃骑兵的原因在里面,吐蕃人里面还有医院将领特别悍勇,连斩八名大唐铁骑都不停下来,直接朝着李道宗的中军而来,五个军事大学学子合力战他都打不过他,一个被杀,四个受伤,李道宗大怒不已,亲自上阵与之搏杀,终于将其击杀。
  大唐铁骑到底还是战胜了吐蕃骑兵,但是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从大唐一直打到吐谷浑国都都没有损失那么多士兵,可是这一仗就损失了那么多,可想而知这支吐蕃军队是多么悍勇,李道宗没占到多少好处,却损失了这样多的士兵,几乎是一个大唐士兵只能换三个吐蕃兵,打完仗之后骑兵们都在交流吐蕃骑兵的悍勇。
  大唐铁骑遇上了真正的对手!
  李世绩看完了战报,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说实在的,这三万吐蕃兵马并不够他看的,只要他想,这三万吐蕃兵就是全都来了,也不够他一顿吃的,但是吐蕃兵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却让他比较在意,这样强大的战斗力,唐军没办法用很小的代价把他们全部干掉,若要使用计谋的话,却又失之光明磊落。
  李世绩觉得剩下的两万多吐蕃兵并不是很好对付的,这令他更为担忧苏定方,毕竟西域联军哪里还有一万多吐蕃兵,而且西域联军基本上是废的,只能依靠苏定方自己的五千铁骑,可是这样真的够吗?面对一万多吐蕃兵和一万多吐谷浑兵,苏定方只有自己的五千铁骑,真的够吗?
  李世绩飞鸽传书给苏定方,希望他可以重视一些,采用更加保险的战术,否则这五千铁骑不仅起不到作用,形势却会更加糟糕。
  整理完这些事情,李世绩亲自挥军准备连夜赶到李道宗扎营的地方,这种时候两军联合在一起才比较好,集合主要战力,就算面对吐蕃和吐谷浑最后的攻击也不怵,只是要付出太多代价的话,未免有些得不偿失,而且李世绩还得知了军事大学学子战死两人,都是最优秀的学子,又战死了两人,叫他好一阵郁闷。
  李世绩不知道,他郁闷,吐谷浑和吐蕃人更加郁闷,伏允可汗还指望着吐蕃人给他收复国都,结果第一轮接触打了胜仗还让他挺高兴,全歼唐军一千人,他连忙催促吐蕃主帅再一次出兵,吐蕃主帅也颇为自得,吐蕃出兵以来连战连胜,那号称天可汗的李世民的军队也没那么厉害,损失了六百人就把一千人给干掉了,看来吐蕃可以试着攻略中原了,那高原上,实在是苦寒到了极点。
  不过接下来的第二场战斗却让伏允可汗和吐蕃主帅都感到郁闷了,三千吐蕃骑兵全军覆没,一个都没回来,大败特败,就连之前连连立下很大战功,连迟允都打不过的一个吐蕃战将都被人家把头给砍了下来然后送回来了,看得伏允可汗一阵心惊肉跳,向身旁脸色不善的吐蕃主帅问道:“禄东赞将军,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