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451

  大家都精着呢!宗教发展维持也需要钱啊!香火钱不是钱?香火钱就是佛教和道教维持生存的重要途径,因为他们是出家人,没有田产,没有稳定收入,大的寺院和道观或许还有附带的土地可以耕种,自给自足,当然大的寺院和道观也不缺钱,但是小的道观和寺院只能靠香火钱。
  当然了,这时候的和尚道士都是比较敬业的,不会出现现代一边给人诵经祈祷一边吃鸡腿的事情……
  像孙思邈那样一心一意救死扶伤超脱了国家民族界限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苏宁也不认同,这种人你要说是在现代还情有可原,至少国际上还有一纸空文做做样子,也有很多真正做这些事情的国际博爱组织;但是你说要是古代,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唐周边白眼狼环伺,你去帮别人?怕是刚刚治好他他就反咬你一口。
  大家各有各的心思,佛门高人和道门高人组成的这样一支队伍在李二陛下组织的欢送会上,喝下了加有家乡土壤的清酒,一滴清泪划过,大家迈开坚定的或是不坚定的步伐,奔向了那片高原未知之地,那里,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危险等待着他们,能否回来,谁也不敢保证。
  当然了,一千三百人的佛道总团里面,就有三百人是纵横司安插的眼线和密探,主要还是监视和保护这些僧人和道士,大唐的技艺他们一点都不知道,带去的佛经和道经都还是竹简试样,不被李二陛下所担忧,但是那些商人就不一定了,为了钱,谁知道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就算纵横司密探们坚守自己的职责,那些民间商人呢?
  三百人里面,有血滴子二组三十人,专门负责监视所有的血滴子,一旦发现不妙,即刻击杀,先斩后奏!
  血滴子监视寻常人,血花监视血滴子,纵横司总部和血花单线联系,并且监视他们,从上倒下,秩序井然,一个合格的间谍情报对外机构就是这样的牛逼,只是苏宁最近听到一些风声,李二陛下对纵横司的职能相当满意,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能否在里面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对内监视,铲除内贼。
  这个要求被杜如晦驳回了,纵横司就是专门负责对外的,臣只能负责对外,若是对内的话,还请陛下另择贤能,李二陛下摆摆手作罢,但是既然这个想法已经出现了,就证明李二陛下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群臣那样的信任,开始觉得自己也应该拥有一个专门监察部内部的机构……
  看来百骑司的建立无法逆转了,这个类似于锦衣卫但是却比锦衣卫低调得多得多的机构,搞不好就是锦衣卫的前身,搞不好朱元璋就是从李二陛下的百骑司里面找到了灵感,他那卫所兵制不就是改良自唐代的府兵制吗?
  只是李二陛下懂得节制,朱元璋不太懂得节制,到最后连臣子做梦说的什么话他都能知道,这样的恐怖统治之下大明朝开国的那一段时期也真是够呛,苏宁也庆幸自己没有穿越到大明朝开国时期,那一段时期,当真是让那个贪官污吏苦不堪言,就算不是贪官污吏,做个官员都有生命危险,老朱杀官员杀得太狠,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看不下去了……
  但是无论如何,百骑司的建立就预示着贞观初年以来君臣和睦相互信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百骑司就是监视内部所用的,刚当皇帝的那段时期李二陛下还很信任自己的臣子,认为他们不会对不起自己,自己也没有必要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每一个皇帝都没办法跨过的一道坎儿……
  做皇帝做久了,在深宫里面呆的久了,心里面会发生变化,就好像李隆基那样,开元年间相当的贤明能干,天宝年之后就盛极而衰了,面对臣子的劝诫,他居然说他已经为国家奉献了几十年,是时候该休息一下了……
  这一休息,就把盛世大唐给休息没了,所以皇帝不能休息,谁让你是皇帝呢?朱元璋不还羡慕江南的富家翁吗?当然,老朱休息一下,对大明朝是好事……
  要说苏宁对此没有担忧是假的,就好象自由散漫惯了的人突然要被监视起来,这种感觉不好受,但是无法反抗,这是皇帝要加强自己的威严的必然举措,满大唐的勋贵都不敢阻拦,这个时候要是阻拦,那就是不想好了,他到底还是皇帝,苏宁是皇族,实实在在的,但是皇族又怎么样?李二陛下对皇族很好吗?
  李道彦现在就像是个废人,苏宁和杜如晦合计了一下给了李唐宗室几位老人一些好处之后,他们就甩手不管了,李二陛下说的对,这些宗室只对利益感兴趣,至于李道彦,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没看到李道宗和李孝恭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吗?
  大概也是不敢有。
  李世绩很安全。
  李世绩现在已经接替了侯君集,担任了大唐参谋总部总长的职位,成为了继侯君集以后的第二任参谋总长,原先的左次长的职位由段志玄大将军接任,现在的李世绩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军队里面的丞相了,而且比起左右仆射来说,这个丞相更加实至名归,还没有分权的。
  当然了,按照李世绩那么会做人的手段,他的任上,一定不会出现侯君集的那种情况了,侯君集被命令在家里面闭门思过,无召不得外出,当初与他交好的将军大臣贬的贬免官的免官,给了所有人一个震慑,李世绩肯定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安抚军方,然后断绝他们向政治权力伸手的想法。
  看来李二陛下有设立对内间谍机构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侯君集给刺激的,自己对他们宽容,他们却越来越放肆,以为自己当真那么好说话?李二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整个长安勋贵的好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侯君集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不单单得罪了李二陛下,更把整个长安的勋贵都给得罪了一个遍。
  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侯君集现在应该明白了,但是,似乎有点儿晚了。
  不过苏宁暂时没有心思管这些事情,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让他所有的心思都被吸引了——重大喜讯!李芮涵怀孕了!
  没错,怀孕了,真的怀孕了,孙思邈亲自出手诊断,绝对没有错误,根据判断显示,李芮涵已经有一个月了,就是在苏宁回到长安城以后回家的那一段时间怀上的,之前离开长安城之前的那一段天天腻在一起的时间没怀上,结果回来之后一炮中地,苏宁确定了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李芮涵的怀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得知这个消息,苏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是喜悦还是伤心还是激动还是悲哀,什么都感觉不到,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自从来到大唐以后,他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失去了对事情的掌握,而这件让他失去了对事情掌握的事情,却是那样的让他难以忘怀……
第六百一十四章
最幸福的时刻
  说实话,每一个男人知道自己要当爸爸的时候,都是相当激动和不知所措的,那种感觉吧,也不好说,反正就是激动,傻高兴,不知道自己在高兴什么在做些什么,或许很多年以后回首的时候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当时,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
  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不容置疑的,那让梨的孔融曾经说什么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这种话,先进这样的社会尚且不能接受,又谈何当时的时代?
  这家伙小的时候让了一颗搞不好有虫蛀的梨子就被传唱了几千年,不还是因为他死在曹操手上,本身又是孔家后裔,但是有这种子孙后代,要是孔夫子他老人家知道了,会不会被气死?搞不好真的有可能……
  苏宁很鄙视孔融,所以当然相当重视这份血亲的感情,虽然做那些愉快的秀秀的事情很舒服,很爽,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是愉快的,孩子的出生才显得更加幸福,若是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人类会像今天这样的壮大?再者说了,做这种事情的最终目的应该不是为了情欲,到底还是因为传承。
  把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了杜如晦,然后给李二陛下打了个招呼,和李承乾说了一声,就飞也似的跑回了三原县的家中,此时的家中非常热闹,住的不远的秦琼带着夫人早就来到了府上,李孝恭也带着全家人赶到了府上,几位老人家坐在一起笑得合不拢嘴,苏宁已经付就看到李芮涵依偎在李夫人的怀里面,脸上的幸福感怎么也抹不去。
  “三明那小子怎么还不回来?早就给他送了信儿的,这小子,忙着公事就连家都不要了?!”李孝恭一边怜爱地看着女儿,一边恶狠狠的数落苏宁,秦琼还在一旁给苏宁说好话儿:“男人家,在外打拼是难免的,定方那孩子现在还在西域待着呢,老夫很是欣慰啊,只是有些苦了梓月了,这都好几个月了,也不知道临盆的时候定方能不能赶回来……”
  秦梓月挺着大肚子,嘴上说着:“没关系的,还是公事要紧,定方远征西域,到头来还是为了家里面,总是二郎一个人打拼,定方也会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她脸上的表情,还是带着一丝失落,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肚子的时候,既甜蜜,又有些失落……
  李孝恭还是不放过苏宁:“定方在西域是做都护的,职责重大,那是情有可原,可是三明呢?那臭小子,就在长安城里面也不知道回家!等他回来看看老夫怎么收拾他!”恶狠狠的模样看得苏宁一阵心悸,知道今天没个说法是逃不过去的,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现身了:“岳父,小婿这不是回来了吗?嘿嘿嘿……”
  所有人一愣,随后有人欢喜有人恨,欢喜的是其他所有人,恨的是李孝恭一个,李芮涵惊喜的看着苏宁,一下子站了起来,正准备往前冲呢,李孝恭比她的速度更快,几乎是瞬间移动一般冲到了苏宁的面前,指着苏宁就一通训斥,把苏宁骂得狗血喷头,但是一句反驳都不敢有……
  开玩笑,反驳他?
  算了,还是问问孙思邈静心口服液研究的怎么样了,这老家伙更年期的病情是越来越严重了,要是再不吃药,对于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对苏宁的身心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
  最终在李夫人的劝阻之下,李孝恭总算放过了苏宁,苏宁郁闷无比的来到李芮涵身边坐下,看着李芮涵,因为有人在边上,也不好意思做些亲密的动作,李芮涵用柔柔的眼神看着苏宁,也知道苏宁想做些什么,不过都是老人家在一边,谁也不好意思,最后还是苏宁抓住了李芮涵的手,用眼神示意,有什么话儿,回房里面再说。
  “好了好了,孝恭啊,你也就不要再责怪三明了,到底还是因为公务,不是为了别的,这些时日长安城里面事情多得很,连老夫都略有耳闻,何况其他人呢?三明也是得陛下看重才会被召回去重用的,你看现在这不回来了吗?而且芮涵有了孩子,陛下也会很高兴的,不会再给三明安排太多的公务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眼见李孝恭还在嘟嘟囔囔的,秦琼终于开口做和事佬了。
  王氏和刘氏没有说话,这些事情她们反倒不好开口,李夫人和秦夫人也没有说话,李孝恭白了苏宁一眼,对秦琼说道:“我只是警告他一下,别觉得公务太多就不注意家人了,老夫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经常整年整年的不回家,现在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事情,所以想尽办法弥补,老夫也不希望这小子错过了一些不该错过的事情。
  一个男人第一次做父亲这种大事情,哪里能错过?再者说他还没到十八岁,哪里来的那么多公务?陛下也是的,改日我要进宫和陛下说一说,别总是缠着这小子不放,乖女儿都没人陪了,这要是到了二十岁及冠以后,这小子还不整年整年的不着家?那芮涵不就受苦了吗?”
  秦琼叹口气道:“这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家事国事本来就很难以选择,三明不仅是芮涵的丈夫,也是国家的臣子,统兵征战和治理国家都做过,陛下对三明的重视你也明白,这是好事情,既然如此,三明肯定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家里面了。
  你想想定方当初迎娶梓月的时候,还只是个中郎将,后来做了左武卫将军,不少人说闲话他是因为娶了老夫之女的关系才做了左武卫将军,设身处地的想想,若是我等被旁人这样说,靠自己的女人登上高位,那是什么感觉?堂堂七尺男儿,怎能被如此对待?所以啊,才会不计生死的去外面打拼。
  你看看三明,你家父女的身份更尊贵,三明却是出身寒门,只是三明的确是有大才,才不会被人说闲话,三明和定方都在外面打拼,一个在西域一个在长安不还是为了这个家吗?活到这个岁数,你我这些人也就不要再纠结于这些事情了,孩子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要总是需要我们,等哪一天我们一命呜呼了,他们怎么办?哈哈哈哈!”
  秦夫人白了秦琼一眼:“尽知道说些丧气话!这种话可不敢说!”
  秦琼无奈的笑笑,转头看向苏宁道:“三明啊,老夫知道陛下很看重你,外面的传言老夫也都知道,所以你更要警醒自身,当今陛下胸怀宽广,能容人,若是汉高祖那一类皇帝,我等老家伙还能活到现在?陛下爱才,所以你更安全,但你也要警醒自己,不能贪权恋权,否则就像侯君集。
  当然那老夫知道你也不是那样的人,不过有些时候,急流勇退也是妙招,多关注家里面,没事和家人呆在一起,尤其是这个时候,更要如此,芮涵虽然才一个月,但是你也可以借机脱离朝政,让那些准备攻讦你的官员没办法下手,你才十七岁,不急,等到了二十岁以后,事情才更多,那个时候,你可就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家人了。”
  秦琼一副老生常谈的样子,根本看不出当初大唐第一打手的风范,不过这个样子的秦琼,更有长寿之相,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的李孝恭还没到宝贝的级别,至少也要过了更年期才可以,而已经度过更年期的秦琼才是真正的宝贝。
  苏宁点头道:“翼公之言,宁谨记在心,岳父,以后小婿会注意一下,多留些时间陪伴芮涵的,只是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所以有些疏忽了,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的,还请岳父原谅小婿。”
  李孝恭哼了一声,一开始没搭理苏宁,直到被李夫人掐了一下以后才悻悻的说了一句:“但愿如此。”
  老家伙!真该吃药了!以前的关系还是挺好的,在谈论白糖的生意的时候关系不知道多好,但是和李芮涵谈恋爱以后这老家伙也不知道哪根经儿搭错了,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娶了李芮涵之后,对自己简直就是敌视和敌对,每一次见到自己都是不冷不热的,阴阳怪气的,好像看着仇人一样,你就是再疼爱女儿也不该这样吧……
  貌似天下的父亲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苏宁有些担心要是李芮涵生了女儿或者自己以后有了女儿的话,会不会也会在她出嫁之后变成这副德行,不过想想也是,父亲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一个臭小子三言两语就把女儿勾搭走了,放到谁身上都会不爽……与其担心丈母娘,还不如担心岳父,那才是真的杀手,尤其是更年期的时候,更年期一过,岳父和女婿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起来。
  想做我苏宁的女婿,哼哼,小子,你可得做好准备了……
  对了,还是早点把静心口服液折腾出来,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王氏和刘氏还有李夫人秦夫人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苏宁被秦琼和李孝恭拉到一边说些男人的话题,李芮涵则和苏小妹腻在一起说些女儿家的私房话,听的苏小妹满脸绯红,也不知道李芮涵在说些什么,反正场面非常和谐就是了。
  晚上大家吃了一顿缺少苏定方的团圆饭,饭后李孝恭表示要在苏府中小住几日,等到苏宁进入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之中才能放心离开,苏宁对此表示鄙视,老家伙想多看看女儿就直说,没人不让你看!
  终于,苏宁熬到了夫妻独处时间,一进到房间,李芮涵就扑到苏宁怀里面,腻声说道:“夫君,我好想你。”
  苏宁也把李芮涵紧紧抱住:“为夫对不住你,总在长安城里面待着,让你受委屈了,放心吧,以后我就呆在这里,哪儿也不去了,皇帝就算亲自过来找我我也不会回长安的,就在这里守着你们母子两个。”
  李芮涵轻笑了一声:“坏人,说什么呢,什么母子两个,羞死人了……”
  苏宁把李芮涵抱到了床边上放了下来,让李芮涵靠在床边,自己把头贴在李芮涵的小腹上,使劲儿的想要听到肚子里面另一个小生命的动静,也不管小生命到底成没成形,看得李芮涵一阵娇笑……
  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了吧……
第六百一十五章
长安热(上)
  如果说大唐的军队象征了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斗力,那是毫不夸张的,不用提宋军元军明军清军,他们都不是唐军的对手,宋军也就一统天下的时候比较能打,宋太宗北征辽国之后就把宋军打江山积累下来的强悍军力消耗一空了,后面的宋仁宗和英宗神宗都被西夏拖累的直不起腰。
  元军的话,准确的不应该说在中国大陆的那一支元朝军队,那一支军队腐化的速度是比较神速的,而是应该说在成吉思汗手下的那一支蒙古军,但是蒙古军和元军应该予以区分,蒙古帝国和中国元朝也需要有明确的区分,当然他们的衰亡速度也是很快的,九十七年,被红巾军和朱元璋的军队前仆后继驱逐出了大陆,回老家去了。
  明军倒是战斗力保持得比较久,毕竟从建国开始到亡国明军就没有停止过战斗,只是表现不太好,文官领兵制度让明军的战斗力被限制的很厉害,到最后的时刻兵分两路对抗起义军和清军,还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清军就不说了,当初横扫天下的八旗子弟兵入关之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腐化,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元军的腐化速度,康熙平定三藩所依靠的就大多是汉兵,到了雍正时代,八旗兵已经彻底不能用了,与其说是满军,倒不如说是汉军,清军后期几支能打的军队不论是湘军淮军还是袁世凯的新军,都是以汉人为主体的。
  所以呢,大唐军队从建国打到亡国,没有明代文官领兵制度的掣肘,就算中后期唐军已经不大听中央政府的号令了,但是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各大藩镇凶神恶煞,军兵战斗力强悍,国恒以弱亡,独汉唐以强亡……
  说白了,汉唐亡于军阀割据,当然强了。
  而且唐军的战绩可以算是出了汉朝之外的最好的一支军队,秦军的确强悍,但是大秦存在时间比较短,秦军的战斗能力没能彻底发挥出来,没能来得及彻底收拾北方的匈奴就亡国了,所以大唐的军队真的是独步古今,对外战争的胜利次数和灭国数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冷兵器的技艺也在大唐发挥到了极致,比如让草原骑兵颤抖的陌刀。
  苏宁亲身体验过陌刀的威力所在,以他十六岁的强壮身体和强悍的武艺,扛不过五个陌刀兵的打击,无论是骑马还是步战,苏定方好一点,至少保持不败,把那几个陌刀兵的体力耗完了,苏宁直接华丽丽的跪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引以为豪的大刀在大唐陌刀面前,完全就是渣,根本抬不起头,咱们这些后代,真是给老祖宗丢脸。
  一刀之威,人马俱碎,真不是盖的。
  所以苏宁从来没有想过有了一个叫做燃烧罐的热兵器就能取代近身肉搏在战斗中的主导作用,就能取代陌刀军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就能取代大唐铁骑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就能取代弓弩部队的漫天箭雨,这是不科学的,但凡见过唐军多兵种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场面,就会明白冷兵器时代一支强悍军队的战斗力和破坏力。
  和草原骑兵的战争发生前,两军对垒,大唐军队步军结成方阵,依照各自统兵大将的指令结阵,如山一般不可撼动,弓弩队居前,首先放弓弩,狠命的打击对方骑兵,草原骑兵没有足够的铁甲,所以从天而降的弩箭绝对可以要了他们的命,这好几轮的弓弩打击一定可以削弱他们的军力和冲击力。
  接下来就是选择了,如果骑兵数量足够,就会在我方弓弩发射完成后集团冲锋,一般是以锥形阵发动冲击,意在破敌,骑兵主要任务不是杀敌,而是冲乱对方骑兵阵型,减缓其速度,没有了速度,骑兵的杀伤力就变得极为有限,此时主帅下令,步军出动!步军喊着战斗的口号“喝喝喝”的往前走,方阵不乱,队形不乱,逐渐将对方骑兵和我方骑兵缠斗的地方给包围住,然后才是自由砍杀。
  追击残敌是骑兵的任务,步军方阵不能乱,打了胜仗也不能私自散开,没有主帅命令散开方阵打扫战场的命令,谁敢私自离开军阵,就是不被敌人杀死,也会被军队主帅以违抗军令为理由斩首,在野战战场上,军阵就是步兵生命的保证。
  如果我方骑兵过少,不足以和对方现有骑兵展开面对面的厮杀,那么只能以步军军阵作为抵消敌军冲击力和速度的主要战力,以步兵的生命将对方骑兵的速度拖下来,保证在敌方骑兵失去冲击力之前军阵不被冲破,就是主帅最主要的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