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451

  黑衣男人说道:“大王不也是皇帝的儿子吗?”
  李元昌微微一愣,然后轻轻的笑了出来:“哎呀哎呀,真是说不过你呢,我的确曾经是皇帝的儿子,只不过那个皇帝太没用了,继承者也太过松懈了,以为我那兄长不会和他争夺皇位,所以就被杀了,我那兄长啊,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别说是一个李愔,如果威胁到他的皇位,李承乾他也照杀不误啊!
  和他斗啊,真的是非常困难呢,满朝臣子都被他掌握与手掌之中,我们是不要想得到朝臣的支持的,虽然他们都是很厉害的大才,但也都是聪明人,有些人更是修炼了多少年的妖精,从来只对皇帝效忠,想着立下从龙之功的都是蠢货,明哲保身的才是聪明人,蠢货没什么用处,聪明人又不愿意给你用,真是难以抉择啊!
  所以啊,为何我要与李愔相争?现在这样的蠢货可是很难找到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干蠢事的蠢货,当然要好好儿的利用利用,至少,这位好侄儿比那位好侄儿要好利用得多,那位好侄儿的话,呵呵,我还真有些担心呢,让我一个做叔叔的和侄儿抢皇位,真有些不好意思啊!”
  黑衣男人说道:“大王不用担心,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李愔愚蠢,李建成的余党上不了台面,让他们互相争斗去,咱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大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和李承乾游玩还要和李承乾游玩,该和苏宁接触还要和苏宁接触,别让皇帝察觉出来才是真的。”
  李元昌点点头,笑道:“呵呵,一场好戏就要上演了,真是期待啊!杨广弑父之事眼看着就要上演了,我还真是激动啊!不过,你说,如果当初父亲宁死也不把皇位交给我那兄长,这第二个杨广,应该轮不到李愔那蠢货来做吧?不对,杨广有大才,李愔者,蠢货也,如何可以相提并论呢!”
  黑衣男人赞同的点点头,说道:“确实,不说其他的,杨广之才还是非常优秀的,心机更是深不可测,否则他也夺不到皇位,只不过太过急躁了,李愔在这方面的确不能和杨广相提并论,至于李世民是否会弑父夺位,这倒也未必,都那种情况了,强制性软禁也是可以的,只要不让太上皇接触外界,谁能知道太上皇是否被逼迫?”
  李元昌略微有些叹息道:“我那父亲到底是老了,没有雄心壮志了,是不是做皇帝做久了,都会这样?皇位啊,真不是一个好东西啊,我想,父亲之所以把皇位交了出来,大概是心灰意冷,无意继续和兄长斗争了吧?况且,若真的论其才华,兄长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啊!”
  “李建成也并非是庸才啊!”黑衣男人补充道。
  李元昌不置可否地耸耸肩,笑道:“其实父亲也挺有福气的,生的儿子如狼似虎,总比生的儿子懦弱无能要好,皇位,是留给最强的皇子的,哪里有嫡长子什么事儿啊!”
第四百七十三章
吐蕃大乱
  关乎大唐的事情,从来都是东边按下了瓢,西边又飘起来了葫芦,或许是老天爷都看大唐不顺眼,觉得大唐发展的实在是太过不可思议了,都有些要超过这个时代的范畴了,大唐长安城周边的地区发展程度最高,已经达到了至少可以吃饱肚子的程度,在两餐都可以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李二陛下下令允许有条件的民众一日三餐,不用担心会被视为逾越,虽然在这之前,一日三餐是贵族的特权。
  物质生产大规模丰富之后,贵族失去了这一特权,准确的说是除了贵族之外,长安城周边区域的很多百姓也获得了这一特权,所以这个特权就算不上是特权了,在这个世界上其他区域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或是穷困的吃不上饭的时代,大唐长安城方圆几百里的地区已经成了这个世界上文明程度和物质丰富程度最高的区域。
  以长安城为中心,一步一步地向四周辐射,关中地区紧随长安脚步,大量种植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量饲养家畜以提供肉食,大量引进暖房技术使得冬天也可以吃上蔬菜,山东复兴和江南崛起计划也在稳步开展,这两个地区的百姓也逐步安定下来,按照长安模式大力发展起来。
  而教育普及计划也开始了第二轮的普及,这一次普及的区域是山东地区受创最严重的几个地方以及江南的扬州和荆州地区,一样是一千个乡,一千名启蒙老师准时下放到各地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劳动改造政策持续推行,大半个北方已经成功停止了徭役,所有的工作都会在军队的监视下由战俘们完成,青壮男子做体力活,女的和老的小的就做一些缝制衣物饲养牲畜等等的活计。
  关于外族的移民政策也快速的推行下去,外族移民只能通过五大渠道进入大唐才能算合法,否则就是非法,而进入大唐之后只能选择居住在四大城市中,其余的地方出了外族商人是不可以涉足的,要想在大唐的土地上行走,就需要通行证,或者是永久居住证,成为大唐子民,只有在成为大唐永久居民之后,才可以享受大唐子民所具备的一系列权力。
  关于身份证这个东西倒是得到了大唐官员们的一致好评,纷纷认为这个东西制造出来以后对于统计户数和征收赋税来说都有了很好的凭据,而且身份证明上五指印、体貌特征等身份辨别方式也给了黑户口很大的打击,从山中走出来的黑户终于大白于天下,居然有数十万人。
  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这是第一次开放官位考取的科举考试,将朝廷需要的官员名称和官位公诸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可以考取什么样的职位,最高的是县令,最低的也算是公务员吧,县令以上的官职没有一定的经历是不可以被授予的,因为大唐考核官员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了。
  军事大学第一期学子正式毕业,军队大将蜂拥而至军事大学抢人,对的,抢人,那些特别优秀的学子比如现在还在西域诸国戍守边疆的薛仁贵王玄策还有杜荷三人特别被点名,几乎每一个来到军校要人的军官都在抢人,好几个大将抢着抢着就打了起来,纷纷表示要用武力来决定这些优秀学子的去留,薛仁贵三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军校给卖了。
  至于其他的一批学子,比如军校著名风云人物小周瑜孟雨等保安司成员也被点名要走,程咬金体现出大将风范,拿着自己的马槊骑着高头大马就和一样要抢人的段志玄打了起来,打的那叫一个天雷地火,李世绩阴着脸和李大亮比拼起了剑法,薛万钧和薛万彻两兄弟反目成仇,比起了拳法。
  军校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所有教员都很有默契地停课,二期学子和新招收的三期学子都去看热闹,看一期前辈们是如何被大将军们抢到手的,一般是打赢一场可以带走五个人,军校综合成绩排名被李靖列了出来,写在大大的红纸上,贴在大操场的讲演台上,几十个将军就在场上打成一团,先是混战,然后是捉对厮杀,最后是决战,第一个获胜者就可以带走最优秀的五个人。
  打到最后,程咬金耍无赖,得到了头筹,于是十分幸福的打算把军校综合排名前五的学生全部带走,然后被李靖阻止了——排名前二十的二十名优秀学子一次只能带走一个。
  程咬金大怒,刚要动拳头和李靖说理,就被后面追上来的狂喜的将军们按倒在地一顿暴捶,尉迟恭打的最来劲儿,一个劲儿的喊着早就看你这老家伙不顺眼了,居然那么贪心,前五名都想要……
  打到最后,薛仁贵和王玄策被程咬金抢走,杜荷以及长孙冲被李世绩带走,苏定方抢走了孟雨和赵良,段志玄夺走了焦长河还有程处默……
  总而言之,军校的学生们被几十位将军拆成了好几十块打包带走了,最后结束的时候,一群大将军鼻青脸肿衣冠不整的被他们挑选的学员抬走了,跟着他们会军营,一边走一群老泼皮还在互相咒骂,说什么明年最优秀的肯定是我的之类的……
  这在以后就成为了一个传统,每一年军校学生毕业的时候就是各卫大将军和将军们的角斗场,打的都很精彩,以至于李二陛下也闻风而动,亲自主持抢人仪式,为了在皇帝面前长脸,这些老家伙们打的更欢了。
  到了老一代将军们纷纷退役,新一代将军们成长起来的时候,比如好几年以后薛仁贵他们的时代,更是引入了上一年度军功比拼的环节,各种功名利禄的诱惑,各种武艺和晋升制度的比拼,最后还有军队伙食啊军饷啊奖惩制度啊一系列的比拼,整一个大唐好军队的比赛现场。
  因为皇帝坐镇,没人敢耍滑头,将军们更把那些上一年度或者上上年度被拉走的前军校学子拉出来现身说法,讲述他在这个军队里面过得日子是多么多么的好,军功是多么多么的大,将军对他是多么多么的优待,吃的喝的拿的多么多么丰厚……所以这在无意之间增强了军队的透明性和相互比拼进步的势头,为大唐军队战斗力不断的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唐在蒸蒸日上,吐蕃却每况愈下,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梦寐以求的反击战没有带来吐蕃的和平,却带来了几乎无法遏止的混战,因为佛教道教的力量在南方较为稳固,尤其是在逻些城周围最强,所以逻些城周围的神明教被驱逐之后,那些地方的秩序非常好,管理起来很容易,让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有了盲目的信心。
  但是没想到的是越往北方接受领地就越发现局面混乱不已,明明根本就没有大唐的道士和和尚去那里传教组织教派,却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大群打着佛教道教旗号相互敌视相互攻击的暴民,互相称对方为贼,这边拥护佛教,那边拥护道教,却既不守教规,也不知道佛教道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根本性质就是争霸的地方团伙。
  更南边一点儿还好,再往北边的时候,松赞干布和禄东赞才发现情况的确严重,这些地区已经被那所谓的佛派和道派给分割占领了,拿着神明教遗留下来的武器,双方互相进攻,对待平民则是横征暴敛以至于抢夺,导致大批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房子和土地,失去了牛羊和草地。
  佛教和道教完全没有达到过的地方,却出现了佛派和道派的相互敌视和仇杀,这让紫云真人和长捷法师也大感意外,随后他们了解到,这根本就不是佛教徒和道教徒,只是一批打着佛教徒和道教徒的名号的土匪,他们随后建议,佛教和道教的人手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前往传教平定事端,他们也根本没有预料到局面会乱成这个样子,这应该是当地民众被压迫得太久了导致的疯狂报复,佛教和道教只是口号而已。
  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紧急商量着要不要派遣军队去镇压叛乱,但是因为大量军队被弹压过后还不太稳定,完全可以信任的军队不过五万,不能调遣太多的军队前往,于是松赞干布决定让禄东赞联系北方十几个领主联合出兵南下镇压动乱,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住局势,禄东赞刚备发送信件,就接到了一个满身是血的信使送来的信件……
  北方十二个领主的土地已经被暴民攻破了六个,剩下六个团成一团正在苦苦防守,但是暴民人数太多,甚至超过了当初神明教有预谋的人数,不停的冲击,防线几近崩溃,而禄东赞的领土已经失陷了一半,禄东赞的长子和三子被暴民杀死,其余家人全部逃亡其他地方,请求禄东赞尽快率兵来援。
  禄东赞顿时慌了……
  松赞干布倒吸一口冷气,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妙,神明教的确压迫所有民众压迫得很惨,但是他们也同时扮演了维护秩序的角色,他们一旦失去了威信,发现上当受骗的民众的反弹会是何等的惨烈也不难想象,反弹过后神明教轰然崩塌,但是同时维护秩序的人也不复存在了,失去了维护秩序的人,佛教和道教的力量没有来得及抵达那些地方,又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很难想象吗?
  松赞干布痛下决心,调集精锐亲军两万五千人配上七万五千普通军队一共十万军队交给禄东赞,让他北上平叛,顺便拯救他自己的家人和他的领地,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自己率领两万五千精锐和剩下的军队坐镇逻些城,稳定吐蕃的南部疆域。
  禄东赞没有做任何停留,迅速领命而去,几个时辰以后十万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紫云真人惊讶的没有发现军队携带粮食,于是询问吐蕃官员,吐蕃官员表示吐蕃军队征战从来是打到哪儿吃到哪儿,反正对付的是暴民,杀掉以后抢他们的粮食补给自己就可以了。
  紫云真人愕然……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大唐潜藏已久的情报部队终于不用躲躲藏藏的了,大半个吐蕃陷入了极端的混乱之中,混乱之中情报人员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情报交流的大好时机!
  于是乎,一到夜晚,只要抬头细细查看,就能看到一轮明月之下一片飞鸟的身影呼的一下闪过,向东北方向飞去……
第四百七十四章
乘人之危
  大唐帝国的纵横司在经历了西突厥之乱和薛延陀之攻略以后,终于迎来了第三次考验。
  大量的情报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了纵横司,弄得纵横司的探员们心惊胆战,以为是大量的血滴子身份暴露,大唐设立在吐蕃的情报网被一网打尽,这些探员在做最后的抵抗的时候将这些消息传了出来,结果杜如晦慌慌张张的从重修《贞观律》的地方跑过来的时候,却发现情况不是这样。
  这些情报无一例外的全部指出了吐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南方小半区域尚且保持安定,北方大部区域陷入极度混乱之中,两派人马日日相攻,吐蕃人口数量锐减,被赶到西南一隅的神明教原本已经崩溃,却又奇迹一般的重新组织了起来,并且好像还组织了军事力量将进犯的佛教道教势力全部驱赶和捕捉。
  西南地区被神明教完全控制住,在吐蕃权贵的支持下,神明教的反抗势力向西北进军,大有一统西部,与吐蕃政府分庭抗礼的架势,神明教在短短的时间内先是从鼎盛落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而后又在几近崩溃的情况下死灰复燃,恍若凤凰涅磐一般,这实在是让血滴子们大惑不解。
  杜如晦一边带着这个绝密情报火速赶往皇宫,一边派人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正好在三原县休假的苏宁,让他也火速赶往皇宫和他会合,不过几乎是同一时刻,一只信鹰在三原县三原侯苏府降落,苏宁也接到了来自于血花的绝密亲启情报——张无悔成功打入神明教内部,掌握了神明教的情报部门,吐蕃大乱,政权岌岌可危,张无悔整合神明教势力雄霸西部,虎视吐蕃最高权力。
  这正是大唐势力进入吐蕃光明磊落的参与吐蕃内政的好时机,同时松赞干布命令禄东赞率领十万军队北上平叛,另外有消息指出禄东赞的领地被暴民攻击,损失惨重,所以综合了这些消息之后,张无悔决定通过秘密渠道给吐蕃北方的暴民们传递消息,让他们对禄东赞的平叛军队进行猛烈的伏击和打击,争取全歼禄东赞十万军队。
  如果不行的话,就会以神明教的势力进入军队中秘密传教,将吐蕃如今的乱况全部推卸责任给试图消灭神明教的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以及佛教徒和道教徒,告诉他们这是背叛神明的惩罚,让这些军队对禄东赞产生恨意,并且准备在禄东赞军中和吐蕃首府逻些城引发兵变。
  之前依靠这种说法已经将濒临崩溃的神明教挽救回来,现在张无悔决定慢慢的架空那个愚蠢的教主,并且试图摆脱那些吐蕃权贵的控制,将他们反杀,引发更大程度的混乱。
  到那个时候,大唐就可以以保护侨民为理由出兵吐蕃,占据吐蕃的土地,并且趁虚而入消灭吐蕃政权,控制高原!建议苏宁现在就可以上奏皇帝在谷州和浑州集中更多数量的军队,准备从北至南扫荡吐蕃!
  苏宁不由得感到张无悔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才,一个人单枪匹马就把神明教给挽救回来了,这个教派是引发吐蕃更大规模内乱的重要棋子,现在吐蕃政府和佛教道教对神明教的联合打击使得不少神明教图意识到如果要生存就要推翻吐蕃政府,夺取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神明教内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张无悔的意见是最正确的,张无悔已经初步获得了一批人的支持。
  这正是最好的消息了,苏宁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对吐蕃进行一番沉重的打击甚至于出兵消灭吐蕃,一旦被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平定了混乱,大唐想要再一次得到机会,就不知道要在什么时候了。
  苏宁立刻传达命令给张无悔,告诉张无悔自己会立刻让大唐在吐蕃的血滴子商队向吐蕃人贩卖武器,增加民间武器的持有量,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并且会高价向神明教这样的大型组织售卖精良武器,趁着混乱时期狠狠的赚上一笔,把吐蕃的财富给榨出来个五六成,然后等吐蕃人相互残杀杀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再让大唐军队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消息发出去之后,同一时刻,杜如晦的信使抵达了苏府,传达了杜如晦的意思,让苏宁即刻去皇宫和他会面,苏宁意识到杜如晦也收到了血滴子的情报,于是迅速前往皇宫与杜如晦会面,在书房里面和李二陛下展开了商讨。
  大唐对外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就是苏宁和杜如晦,而知道纵横司真实情况的只有李二陛下一人所以李二陛下每一次进行纵横司会议的时候都会提高保密水准,明里暗里的防卫很多,苏宁一进入书房,就看到了李二陛下激动的站着走来走去,杜如晦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正坐,也是站着,很明显,吐蕃大乱的消息给他们带来的兴奋程度实在是太大了。
  “苏宁,你可来了,血花应该也传递了消息给你了吧?吐蕃乱了,乱起来了!哈哈哈!天助我大唐!天助我大唐啊!哈哈哈!此番,朕一定要一举平定高原,拔掉吐蕃这颗钉子,然后继续往西,打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哈哈哈哈哈哈!”李二陛下极度嚣张自恋的笑了起来。
  杜如晦也露出了得意且激动的笑容,附和道:“从古至今,哪怕是强汉王朝也未能将疆域扩充到大唐的地步,陛下若是评定吐蕃,定然是最大的功劳,千古一帝也未尝不可,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
  李二陛下更满意了,大笑道:“哈哈哈哈!杜卿所言即是,这段时间杜卿和苏卿多有劳苦,我甚为过意不去,赏!要重赏!哈哈哈哈哈!”
  苏宁忍不住了,这两个人是不是已经觉得吐蕃就是囊中之物了?
  “陛下,杜相,咱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具体的流程了,须知狮子搏兔尚需全力,况且吐蕃不是兔子,最少也算是一只手上比较严重的野猪,实力并不差,尽管此次混乱严重,但是松赞干布依旧有超过二十万的军队,内部的混乱松赞干布显然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这些军队,但是一旦遭遇外敌,人家可是会团结一心的!
  到时候,没有七八万乃至十万的军队,陛下和杜相当真以为大唐就能轻轻松松地拿下吐蕃?真当吐蕃是软柿子?那是一块硬骨头,尽管被很多虫子咬了很多洞,依旧是硬骨头,要是不拿铁锤使劲儿的砸,是砸不碎的,就算砸碎了也要仿着被飞溅的碎屑伤着眼睛!大唐在阴沟里翻船不是第一次了!”苏宁极度不满的瞪着眼睛。
  李二陛下和杜如晦两人的笑声戛然而止,他们纷纷意识到自己有些高兴得过了头了,同时也意识到苏宁的话是对的,杜如晦不说话了,李二陛下却厚着脸皮赞许的看着苏宁道:“恩,你表现得很好,刚才是我和杜卿联合起来演的一出戏,就是要考察考察你是否具备宠辱不惊的心态,很好,你做得很好,我很满意,要赏!”
  苏宁郁闷了,翻了个白眼道:“赏就免了,还是请陛下多多赏赐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唐传递情报的血滴子和血花吧!陛下,臣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情报,臣派遣打入神明教内部的血花张无悔已经掌握了很确切的情报,禄东赞在北方的领地被暴民袭扰,损失惨重,松赞干布给了禄东赞十万军队北上平叛顺便救援自己的领地。
  张无悔打算透露情报给禄东赞沿途的暴民团体,让他们层层阻击牵制打击禄东赞,争取将他的力量消耗完毕,用吐蕃人的力量去对付吐蕃人,然后还会派遣细作进入军队中宣扬吐蕃之所以大乱是因为松赞干布要消灭神明教以至于神明愤怒从而降下灾难的消息,以此来煽动吐蕃军队中本来就反对镇压神明教的军队的动乱,使之雪上加霜。”
  李二陛下大喜:“好!这个张无悔做得很好,苏宁,给他记上一大功,等吐蕃事毕,论功行赏之时,我要重重的赏赐与他!”
  苏宁点头遵命,接着说道:“张无悔已经打入神明教高层,成为神明教主管情报的高层,并且通过煽动神明教意图反抗吐蕃政府的一些人物,获得了一些神明教内部激进派的支持,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神明教的武装力量,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架空神明教主,掌握神明教。
  因为和松赞干布的斗争需要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军队,所以臣希望杜相可以下令给在吐蕃的大唐商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将武器售卖给那些需要的暴民团体,鼓动暴民们更加激烈的叛乱。
  并且要将更多的制式武器售卖给神明教,使之组织一支具备相当力量与水准的军事力量和松赞干布控制的吐蕃政府争夺高原霸权,从而引发暴民、吐蕃政府和神明教三个方面的对立和相互进攻,彻底搅乱吐蕃,我们在其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使之相互攻击,形成三国鼎立之局面。
  继而就可以引发吐蕃人口的大量减少与政局、财政方面的混乱与衰落,军事力量被严重削弱,并使之彻底失去在陇右地区威胁大唐丝绸之路与西方攻略的力量,大唐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所以臣还建议陛下秘密向谷州浑州二州增加兵马,其数量不应少于五万人,提前熟悉高原气候,以备将来之突然袭击。”
  李二陛下听的相当满意和高兴,连连点头,把目光转向了杜如晦:“杜卿这里要快速运作起来,关于武器方面可有难处?武器储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长安武库提供武器?”
  杜如晦摇摇头道:“当初进入吐蕃的时候,臣就预料到会有用到的时候,所以下令那些血滴子商队都要携带相当一部分的武器以便自保乃至于售卖,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样的快速,臣这里没有问题,一声令下,吐蕃的动荡一定会再上一个层次。”
  李二陛下满意的点点头:“很好,苏宁,你去参谋总部传令,要他们立刻着手研究进攻吐蕃之战略方案,纵横司应以最快速度给参谋总部提供足够信息,以便参谋总部制定详细计划与方略,等时机一到,立刻南下荡平吐蕃!给朕把这颗钉子拔掉!”
  李二陛下狠狠地一拳砸在桌面吐蕃的地图上,苏宁和杜如晦闻言双双领命:“臣遵旨!陛下英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