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1/451

  但是亲自上门来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自己刚刚上任的那一天,一州主宰政务繁忙,亲自来自己府上肯定不是为了小事情,于是张无悔很快就和扬州刺史徐和见面了,徐和是个四十多岁的儒雅人,看起来文质彬彬,乃至于有些文弱,不过张无悔可知道这家伙是个杀伐果断的铁腕官员,否则也不会被李二陛下调派到这里来做扬州刺史。
  不敢小看,不敢耽搁,双方那个立刻展开会谈,一见面,徐和拱拱手算是见面礼节,就急忙说道:“张员外郎,海边上出了点事情,下面一路上报给我,我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需要张员外郎的裁决才行,我一个人怕是不好做主,也做不了主。”
  张无悔心中一惊,问道:“何事?居然如此重要?”
  徐和说道:“今日凌晨,有出海捕鱼的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两个飘在木板上的人,是大唐人,还是之前随着三位亲王府上船队出海的两个护卫,衣衫褴褛,身体极度虚弱,昏迷不醒,大夫说已经好些天没吃东西没喝水了,能挺到这儿还真是奇迹,早些时候他们醒来了,张口就是求救!”
  张无悔一愣:“求救?难不成?”
  徐和点点头,面色严肃的说道:“就是那样,从扬州出发试图横越大洋的三位亲王的船队航行了数月之后,遇到了苏侯爷所说的海上风暴,继续航行无望,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回去时所遇到的一座海上小岛,中途又遇到一次海上风暴,人员伤亡不多,但是船只损失大半,残存的船只也大多带伤,无法远行,被困在小岛上动弹不得。
  无奈之下他们就派了一百名护卫以小船向来路航行,想要赶回来求救,结果航行过程中又一次遇到了风暴,小船解体,一百个护卫只剩下那两人紧紧抓着木板才活下来,所幸他们水性不错,距离陆地也不远,挣扎着居然到了近海,不过也被饿晕了。
  幸好被出海打鱼的渔民碰上,否则非死不可,两人醒来以后也说多亏了苏侯给的海图还有司南这才找准了方向,否则茫茫大海哪里辨别得了方向?不过现在情况紧急,张员外郎以为应当如何?”
  张无悔还真是觉得事情非同小可,于是立刻说道:“先去看看那两个护卫,验证他们所言是否为真,如果是真的,那么就要立刻上报京师给陛下,让陛下裁决,如果船队真的被困在小岛上,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把他们救回来了,否则不得被生生困死?我们还是立刻去看看他们吧!”
  徐和表示赞同,于是张无悔立刻下令备马,做好准备,两人一路狂奔到了海边那两个被救回的船员的栖身之所,通过询问,还有被其中一人死死保存住的令牌,张无悔确认了他们所言不假,的确,他们的确是那个船队的船员,还是护卫,还是亲王府上的护卫,身份上不用质疑,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很明显了。
  “徐刺史,我以为,我们可以向陛下上表了,情况已经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了,这可能需要动用海军了,不用海军的话,我们没有船只可以越过大海去救援那些人,起码也还有几万人啊,都被困在那儿了,他们也是命大,丢了船,人还活着!”张无悔皱着眉头说道。
  张无悔觉得侯爷似乎有点儿失算了,什么东西都没得到,反而被弄得丢了船又丢了人,这两个护卫说因为没能抵达目的地,所以基本上没得到什么东西,就沿途捕捞了不少海鲜,味道不错,可是都被用来充饥,所以基本上是赔本买卖,一点钱都没挣到。
  不过这支船队没有得到什么,不代表另外的船队没有得到什么,大唐一共有三支船队出发了,中路最危险,但是收获也会最大,而最轻松收获最大的一定是南路航线,只有南路航线可以轻松地抵达东南亚香料产地,那可算是遍地黄金了,正如同苏宁之前所预料的,北方船队没那么容易回来,他们沿着海岸线走,可以走很远,只要不被冻死。
  中路航线的死亡率失败率最大,横越大洋到美洲去,有那么容易吗?要是那么容易的话郑和早就成功了好吗?太平洋是那么容易跨越的吗?所以中路航线极有可能遇到一次风暴就铩羽而归乃至于全军覆没,不过要是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发大财,最容易发大财的就是南路航线了,东南亚的岛屿,那可都是钱啊!
  果不其然,就在张无悔关于中路航线失败,急需海军支援的消息传达到李二陛下手中不过一个时辰的时候,苏宁还没有赶到皇宫里的时候,南路航线大获成功的消息就传了过来,李二陛下一下子就愣了,据通报,南路航线遇到大量岛屿和大量人口,岛屿上和苏侯爷所描述的很像,到处都能见到中原之地价格高昂的香料,有些甚至被当地人用作柴火烧掉。
  不过当地人并不友好,对于大唐船员们大肆收购那些香料的行为一开始表示欢迎,不过数量多了就不愿意卖了,甚至对于大唐人想要购买土地的想法也不愿意,反而抬高了价格,以至于想要动用武力威胁,寻常出海民众尚且无法忍耐,何况三王船队?主管一声令下,数千大唐武士手持精锐武器一路扫荡那些原住民,大获全胜,缴获的战利品就算把所有船都腾空也装不满,大家都快乐疯了,这一次回去绝对赚翻掉。
  也就是说,如今不仅仅是香料全部到手了,就连岛屿也被占据了几十个,三王船队的武士们大肆占据岛屿,并且按照随行武官和文官总管的要求数以万计的俘虏原住民,和香料一起运回大唐,至于那些岛屿已经被将士们占领,成为了大唐的疆界,香料暂时是大家都可以拿的,以后如何,还要请皇帝陛下裁决。
  李二陛下囧了,等到苏宁来了之后,苏宁却觉得这是正常的,早就和那些王爷们说过了,中路航线最危险,南路航线最轻松,不过中路航线要是成功了收获也最大,南路航线所得主要是香料和人口,北路航线所得主要是贵重金属和人口,这一点都不如中路航线,美洲大陆上可以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东南亚和北方冰雪之地。
  如今这鲜明的两极分化,南路三王可以说一定是赚的盘满钵满了,连带着那些民众应该也会赚翻掉,不过中路航线就有些凄惨了,什么都不到,却还需要海军出动去救援他们,按照他们的描述,苏宁断定他们在四个月的航程里面已经快要抵达中途岛的位置了,结果一场大风暴把他们赶回了琉球的位置,又在那里遇到了风暴,失去了回来的能力,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停在琉球群岛等待救援。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回来,就算他们努把力撑到中途岛也只会更加糟糕,那里是成群结队的信天翁的领地,虽然可以吃海鸟和鱼类海鲜存活,但是没有足够的木材供船队重新成型,而且他们如果真的停在中途岛,估计真的会全军覆没,连求救讯息都传不回来,海军想要抵达中途岛估计也是难比登天,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到时候可就真的成世界惨案了。
  不过这一次横越大洋的尝试却给苏宁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苏宁基本上确定了大唐如今航海能力的极限,这还是自己给他们提供了航海图指南针还有木船如何减缓海水侵蚀的技术所延长的极限,按照大唐现在的航海水平,似乎并不具备横越大洋的能力。
  而在海船改善和升级之后,或许可以具备航行那么远的能力,却依然不具备抵抗海上风暴的能力,而且从大唐到美洲陆地的距离太远,中途可以停泊休整的地方也太少,一个琉球群岛,一个中途岛,然后是夏威夷群岛,就没有了,中间的距离也非常长,可以建立的中途补给站点更是稀少。
  这样长的距离,没有中途补给站的话,按照大唐现在的能力,就算能过去,估计也回不来,如何解决,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第六百九十二章
岭南英豪
  若要从中路出海的话,现在第一个补给站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琉球群岛,从扬州港口出发,一直到琉球群岛这八百多公里的距离,按照大唐海船如今那两节不到的航速,没个十多天是到不了的,但是这已经是这段航线最简单最安全最省力的航路了,在那里第一次补给之后,就要面对数月的航行,还有未知的危险,才可以抵达第二个重要补给点——中途岛。
  当然,倒也可以选择在夏威夷群岛处建立一个补给点,毕竟夏威夷群岛远远大于中途岛,而且物产也比较丰富,适合作为一个长期的物资补给站而存在,夏威夷群岛无论是面积还是物产还是岛屿数量还是位置,都更加优越一些,更加适合作为太平洋上的中途补给站点,也多亏这个群岛的存在,航行不至于完全没有希望。
  但是如今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唐的海船无论是船速还是船只容量以及船只的质量,似乎都不足以承担那么遥远的航距,据那两个护卫所说,一个月的时候,就有一些小船无法继续使用了,两个月开始,一些中型船只开始漏水,即使有了隔水舱也是一样的,四个月的时候,遇到风暴返航之时,一些大型船只也开始渗水,等他们终于抵达了琉球群岛逃回一条命之后,他们发现船只的底部已经腐烂了。
  看来这种比较原始的防侵蚀手段有些不足以承担数月的航海任务所需,而且多亏了苏宁的警告,一开始那些海员还不太注意食用新鲜蔬果,结果当他们出现了坏血病的症状的时候,才被随行医师严重警告,所幸没有因为坏血病死人,死的人都是死于大风暴。
  即使如此,也足够糟糕了,中路航线除了确定大海真的很大,一眼望不到边缘之外,也就没什么所得了,海鲜的确很好吃,不过热量低,不太适合缺乏粮食和淡水的人食用,当然,垂死边缘也只能试一试了,至少不会缺盐。
  反正苏宁很想看看南路三王和中路三王在得到了消息之后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苏宁表示自己很无辜,路线让他们自己选,危险也都明明白白的告诉了他们,他们自己要这样选择,怪不得苏宁,至于北路航线的那位王爷,现在还没有任何关于北方船队的消息,这位王爷暂时不用担心了。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我相信你了,完全相信你了,你做的是对的,按照南方船队里面的人传来的消息,这一次缴获的战利品真的是所有船只都装填满也装不完,全是珍贵的香料,在大唐这儿的市场能卖不知道多少钱,这些人回来以后肯定会得到许多财富,一夜暴富也是可以的,尤其是三王,所得更多,若不是随行官员阻止,他们还能获取更多。
  南路现在已经证明了,中路和北路也不难证明,只是难道太大而已,怪不得你,只怪他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不对,富贵生死听天由命,他们不能怪你,你且放心,这一点上你没有错误,不过接下来,该如何对待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呢?”
  苏宁说道:“《贞观律》已经写明了商人所需要缴纳的税率,大唐本土行商按照十五税一的比率征税,与大唐国外之陆上国度行商,比如西突厥和薛延陀西域行商按照八税一的比率征税,海上行商者特别关注,以五税一之比率为起征点,看其一次所获财富总额与雇佣船员之人数和伤亡人数,上至三税一,下至五税一不等。”
  李二陛下咧咧嘴笑道:“三税一?这等税率似乎是一等一的重税了,和本土行商有五倍之差,你这税率定的好啊,我还没注意,居然这么重的税,那些海商会答应吗?”
  苏宁笑道:“不答应也要答应,出海行商是他们的事情,制定法律规范制度是咱们的事情,他们遵守也要遵守,不遵守也要遵守,要想偷税漏税逃税,抓一个砍一个,海商所获财富实在太多,一夜暴富之几率实在是太大,饱暖思yinyu,一旦有了太多的钱,就难免有些小心思,万一有些地方官员扛不住,官商勾结,当地民众可就要受苦了。
  所以市舶司是第一道防线,审计司是第二道防线,纵横部则是最后一道防线,三道防线层层阻拦,一旦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定斩不饶,这样才能控制住局面,不至于均贫富,也要让那些海商合法获取银钱,不能做违法之事,一旦开了一个先例,想要止住就难了,愿陛下理解。”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道:“我不是答应了吗?这些事情有些超出寻常律法所能及的范围了,官商勾结?呵呵呵,很有意思啊,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得不防,审计司的人手够用吗?幽州扬州广州三个港口,一个审计司管得过来吗?张无悔那个人真的可以胜任那个职位吗?你如此信任他?”
  苏宁说道:“审计司将在幽州扬州和广州三地各设一个办事处,总部放在扬州,三个港口发展起来以后每日出海回国的人数和船队以及所得都要上报给审计司核实,审查,然后上税,不容许一丝一毫的贪污情况发生,很多事情都是发生之后再去弥补,那未免有些迟,如今我们在他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立法,看他如何发展的起来!
  至于张无悔此人,陛下应该也知道,打入神明教内部,颠覆神明教,帮助大唐军队消灭神明教主力,擒获神明教所有首领和背后支持的贵族,都是他的功劳,按道理来说这样大的功劳封爵位也不是难事,不过他的身份需要隐藏,所以不能公诸于众,而如今臣把他放在扬州,绝对是可以胜任的。”
  李二陛下询问道:“你还是很关注扬州吗?扬州航路可是一败涂地啊!”
  苏宁说道:“陛下,扬州航路并非仅仅只能往大海里面走,也可以掉头南下,南方航路那样多的岛屿,绝不可以放纵三王占据,到时候也可以让更多的海商从扬州港口出发往南方而去,相助大唐一起占据那些岛屿,等到时机成熟,大唐的海船可以横越大洋了,扬州港口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那个时候,最繁荣的一定是扬州港口。”
  李二陛下看了看那幅让他觉得心旷神怡的世界地图,抚摸着太平洋那一大片海域,笑道:“若是大唐船只当真可以征服此海域,对岸这一大片土地,朕一定要收入囊中!这一大片土地,朕都想纳入囊中,可惜就是太远了,太远了,如果没有那么远,朕一定要亲提十万虎狼之师,将之纳入大唐版图!”
  李二陛下的眼中闪烁着狂热之色,苏宁清咳了一声,给李二陛下降了降浑身的温度:“陛下,是不是先确认一下让海军出动将中路航线的幸存者带回大唐的事情?征服这些土地的事情,可以放到以后再谈,不是吗?”
  李二陛下郁闷了一下,瞪了苏宁一眼,然后说道:“当然需要啊,总不能看着那几万人送死吧?马上去下令,扬州海军全军出动,目标,这里,这里是……”
  苏宁提醒道:“琉球。”
  李二陛下说道:“对对,琉球,你们怎么给起这么个奇怪的名字?杜卿和房卿也都同意了?就不能取一个好说一点的名字?”
  在苏宁把世界地图献给李二陛下之后,李二陛下就兴致大发的责令朝中俊杰这些无主之土起名字,以示这里都会是大唐的领土,作为大唐的领土,大唐皇帝自然有命名权了,于是一种大臣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各种奇怪的象征祥瑞的名字都给取出来了,什么朱雀玄武之类的,乱七八糟,苏宁觉得有必要明确一下自己才是李二陛下以下最高权限的命名人,用很多茶叶贿赂之后,这个权限被认定了。
  所以靠近大唐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按照苏宁所熟悉的命名,这是苏宁所坚持的,现在大唐航海计划的下一步就是要在琉球群岛设立一些补给站,然后最好可以把琉球的农业给开发出来,设立一个县或者州来管制,真正纳入大唐的管理范围内,那才方便未来大航海的事业继续前行。
  如今的实验表明,南方航线是目前最现实获益最大的航线,而中部航线无异于死亡航线,所以说,将来的一段时期内,苏宁都可以预见南方航线的火爆,那么这样一来,广州海军的建设就要放在第一等,广州审计司的工作也要抓紧,另外对于那些岛屿的管制也要注意起来,如今当地并没有成熟政权,正是彻底占据之,保护南中国海的最佳时机。
  三王是不用考虑了,岛屿的权力肯定归属大唐,但是划一些岛屿给那三位王爷赚钱也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有足够的钱去享福享乐,李二陛下就可以脱离他们的骚扰,然后继续往南开辟航路,争取抵达澳大利亚大陆,或者转道向西,登陆南亚大陆,对恒河红河流域展开攻略,那里也是很重要的粮食和蔬果产地,更别说那里的气候是多么的优越了。
  还有就是对中路航线损失惨重的三位王爷的安抚和补偿,了不得也划一些岛屿给他们安抚一下他们就好了,他们已经做出了贡献了,包括那些跟着出海的民众,也做出了贡献了,至少探索到了琉球和中途岛。
  而最重要的就是广州港口的消息传到内地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火急火燎的朝着南方,尤其是岭南之地而来,这会极快的加速江南崛起计划的进程,尤其是岭南之地,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关中之地,不过盘踞在这一带的土皇帝冯氏家族倒是个问题了,看着李二陛下紧缩的眉头,苏宁就意识到,冯盎的问题要被提上日程了。
  这位曾经拒绝裂土称帝而向大唐投诚的岭南英豪,看来距离和他打交道的日子也不远了,交给张无悔的计划也免不得要和他打交道,大唐的江南崛起计划的实施也需要冯盎的支持,事实上大唐国土上唯一一个可以让李二陛下礼待的封疆大吏,也就剩冯盎一人了,冼夫人的后代,在岭南拥有崇高的声望,冯氏家族的一举一动,足以引起整个大唐的兴趣。
  岭南大开发在即,这位英豪,会何去何从呢?李二陛下,又会有何举动呢?
第六百九十三章
海军雄壮
  其实如果没有必要的话,苏宁并不是很想和如今的扬州海军也就是东海海军打交道,不为别的,目前大唐虽说是三支海军共同建设,但是由于地域上的传统,吴越一带造船厂和造船业更加发达,造船历史悠久,所以建造起来更加方便一些,又因为苏宁的建议,所以李二陛下暂时把建立海军的重点放在扬州,而广州和幽州则排在二三位。
  所以时至今日,扬州海军发展的最好,船只最多,大概已经有三百多只船了,海军军府的建立和海军的招募也很顺利,第一次听说要建设专门的海军和海军军府,对于吴越一带的人们来说很是新奇,他们拼体力拼不过关中大汉,但是水性却是一等一的好,用作海军最是适合了。
  而且海军的待遇还挺高,由于海军人数上不可能太多,目前也没有什么征战任务,所以扬州海军和广州海军以及幽州海军的招募任务都不大,扬州三万人,广州三万人,幽州两万人。
  因为人数上的差异,为了平衡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实力对比,李二陛下特意将资源向海军一方倾斜,使得海军仅仅八万人的理论数量获得了至少十万陆军的资源,而且考虑到海军的特殊性,一旦有任务很有可能顾不着家中的事情,也没有办法遵从农时,海军的建设和训练也不同于陆军,在苏宁的建议下,海军的性质和陆军中的常备军差不多。
  所以既然这样的话,军饷就更加多一些,不仅仅免除各种赋税和役,还有补贴,比陆军府兵要好得多,所以愿意加入海军的人不少,扬州这里很快就募集了三万人的指定人数,不过考虑到损失的数量,李二陛下也放宽了预备海军的人数,可以纳入军府按照府兵的模式进行训练,一旦有损失,立刻补充入海军。
  按理来说苏宁很愿意和海军的人打打交道,毕竟自己是海军建设的发起人,虽然处于避嫌的原因而不能在海军任职,却也不至于像一般的陆军将领那样尴尬,不过因为这个最早成军的扬州海军的统帅的原因,苏宁真是不愿意和扬州海军打交道,无他,扬州海军的统领叫做张亮。
  贞观十七年揭露侯君集谋反,贞观二十年自己谋反被砍了头的二五仔,虽然如今才贞观九年,但是苏宁也不太愿意和这个风评不太好的家伙打交道,虽然他打仗有一手,也是初唐诸将里面为数不多的善于使用水军的将领,同样得到李二陛下的信任,可是呢……
  这家伙实在是有点儿危险。
  不过如今不想打交道也不行了,这家伙掌管着扬州海军,是出发救援被困在琉球岛上的出海冒险家们的主要力量,这个时候唯一成军的就是扬州海军,广州海军才只有一百多条战船,幽州海军的总帅还没有选出来,就不用说其他的了,所以苏宁也不得不下令给张无悔让他带着皇帝的旨意去向张亮宣旨。
  张无悔接到了苏宁的指令后一直有些疑惑,因为他接到了两份指令,一份是属于明面上的官方指令,也就是说皇帝陛下下令要张无悔去和扬州海军统帅张亮沟通一下关于出兵救援的事情,还有一份属于苏宁的私人命令,被苏家商业大管家牛耿带来的——不要和张亮有什么牵扯,尽量不要和他有什么接触。
  张无悔对苏宁的命令从来都是深信不疑的,不过对于这份指令,他虽然决定照做,却有些疑惑,无论怎样,张亮都是那支海军的统帅,三万人的统领,这一片地区最大武装力量的首领,就算不和他打好关系,明面上的来往也要有的吧?为何苏宁却这样要求?要知道,自己刚刚到任的时候,张亮也是送了一份好礼的。
  这个时候,牛耿出面了。
  作为最早跟随苏宁的人,从亲兵到苏家的财政大臣,牛耿一直以来都是苏家家臣和家仆非常重视的一个人,虽然牛耿不常在府中露面,但是从苏宁把苏家最重要的家业交给牛耿去打理这样一个举动来看,谁都看得出苏宁是多么的信任牛耿,牛耿没什么大才能,却胜在忠心,不是家臣,却比家臣更受苏宁的关注和优待。
  这么多年以来,牛耿也渐渐的熟悉了自己的任务和身份,从一开始的不情不愿到现在的甘之若贻,牛耿经历的心理变化也绝对是巨大的,所以但凡适合苏宁有所关系的人都知道牛耿是苏家的一个特例,绝对不能招惹的存在,张无悔自然也知道,早在纵横司的时候就听说了苏宁身边的这样一个人物,这么些年来一直掌管苏家财政大权的人。
  这一次苏宁把这个消息交给了正好南下做生意的牛耿带过来,显然有些别的意思在里面,张无悔也就来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向牛耿讨教讨教,牛耿这么些年来也尝试过了不少身份,和不少人谈过生意,言谈举止之间,当年的小亲兵已经不见了踪影。
  “侯爷怎么想的,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太过了解,毕竟无论从公事上还是私下里,侯爷的命令你都不应该违抗,公事上侯爷是你的顶头上司,私下里侯爷还是你的顶头上司,他说什么,你照做就是了,不过这件事情有些特殊,所以我临走之前侯爷也特意和我说了一下。”牛耿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慢慢说道:“这件事情你务必要拿捏好尺寸。
  侯爷似乎对张亮有些特别的意见,对于张亮这个人侯爷似乎一直都没什么好感,你大概不知道的,当初侯爷捣鼓白糖的时候,需要从岭南之地运送大量糖杆到京师来制作白糖,侯爷自己没有水上的势力,那就只好求助于别人,当时最有实力的自然是张亮了,他之前就在水军里面混过,不过侯爷断然拒绝了,后来才找的河间郡王,也就是侯爷如今的岳父。”
  张无悔疑惑道:“或许我不该多问,但是,我还是想知道侯爷为何如此戒备张亮?陛下可是毫不犹豫的把三万海军交给了张亮啊!”
  牛耿说道:“具体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和张亮的为人有关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侯爷看人从来就看得很准,当初的薛礼,刚来长安城的时候还是个带着罪的逃犯,给仇家一路追杀到长安来,侯爷慧眼识英,把他推荐入了军事大学,才有如今的薛将军,还有杜荷杜将军,长安著名的纨绔子弟,差点儿把杜相给气死,侯爷给送到军校里面,没几年,杜大将军!
  所以啊,侯爷做事情从来都不会乱来,更别说张亮了,你知道他是三万海军的统帅,侯爷就不知道?你知道陛下信任他侯爷就不知道?侯爷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理由,你作为侯爷非常看好和信任的下属,我觉得,你应该照着侯爷说的做。”
  张无悔点点头:“多谢牛先生指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