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451

  要是像朱元璋那样收拢权力,像雍正皇帝那样设立军机处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大唐还会有现在蓬勃的活力吗?权利是否分散在很多人的手中,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政权是否具有活力的象征,一个人把握着太多的权力,下面人都没有权力没有事情做,那么只能贪污腐败打发时间了。
  不过大事情上只要不是汉献帝那种傀儡君王或者说是晋惠帝那种低智商帝王的话,就没有皇帝会放手,李二陛下不是汉献帝,更不是晋惠帝,而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悍帝王,对于他而言,小事情没有必要在意,大事情没有可能不在意,也就是说呢,官员任免,尤其是地方上一些实权官员的任免,他肯定是要过问的。
  更别说吐蕃那种刚刚经历完战争需要大精力去统治的新领土,以及海外的蛮荒之地,之前几乎没有中原帝王染指过的海州,那都是需要他用很大的精力去安排的,正如同苏宁所预料的,海州相当于一个实验地区,因为不仅仅是扬州有港口,广州的港口现在更加热门好吗?皇室的几个王现在都开始打广州的注意了,害得他不得不和冯盎展开交流了。
  毕竟人家的家族是保境安民的英雄家族,南北朝大乱时期多亏了冼夫人带领冯家抱住了岭南的安全,并且一力保证华夏领土完整,在陈朝隋朝两朝,冼夫人都上表称臣,隋末大乱,冯盎保境安民,大唐定鼎天下之后有人劝他学习赵佗立南越国对抗大唐,以待时机变换,出兵中原,定鼎天下,冯盎拒绝,遣使入朝臣服。
  武德四年,其以岭南二十州地归附大唐,李渊阁下授予他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管领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个州;贞观五年,赴长安朝见李二陛下,当初苏宁的味仙居还被下令强制带走了二十大厨为冯盎准备膳食,最后只有十个人回来,自己也被强制带到了御膳房监管,虽然没见到冯盎,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李二陛下对冯盎的在意。
  在那不久之后,罗、窦诸峒叛,冯盎奉命率部为先锋前去平叛,一马当先连发七箭伤7人,叛众惊而败走,岭南遂恢复安定。贞观二十年病逝于高州任上,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无论是归附唐朝之前还是归附唐朝之后,他都是岭南的实际掌控者,大唐没有往岭南他的领地派遣行政官员,他也没有造反,一直照看着岭南,直到病死,算是一员忠贞之臣,岭南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不过那是另一个时空了,岭南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只要不造反,没人愿意多看它一眼,但是在这个时空里面,岭南火了。
  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广州船队进击南洋所获得的那如山一般堆积起来的大量香料,香料在大唐可是奢侈品,只要你有,会有无数人挥舞着钞票向你订购,因为这玩意儿现在除了贵族没人用得起,所以价格相当高昂,简直是高到了一定程度,那些从南洋回来一夜暴富的人们还不断的散播消息说那里还有更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消息传来,苏宁不得不下令张无悔带着扬州审计司主力人马赶赴广州,控制住局面,协助市舶司开始进行收税和控制的管理,绝对不能放任情况继续混乱下去,还有就是绝对不能放任那些要去南洋诸岛上捞金的人对南洋海岛上的原住民无限制的屠杀,他们可都是珍贵的劳动力,这一切必须要约法三章才可以。
  还有一点,市舶司传来的消息,冯盎也派人向市舶司报备,要求出海行商,第一波出海的时候冯盎还多有不屑,认为这不过是胡闹而已,一个小家伙的一番话就能把你们弄的神志不清,到时候死伤惨重可不要怪我,据说他还准备了一支船队准备去救人的,谁知道人没有救回来,也不需要救回来,他们带着整船整船的香料胜利归来了。
  冯盎顿时就愣住了,关于苏宁,他有些印象,贞观五年去朝廷朝见的时候,吃了一顿从没吃过的美食,多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美食,李二陛下很骄傲的说是苏宁弄出来的美食,三原县侯,冯盎点点头,顺手就把十个苏宁府上的大厨带走了,但是没把苏宁放在心上。
  这一点显然让苏宁非常不爽,而且目前广州异常混乱,到处都是吵吵嚷嚷着要求组成团队出海寻宝的人们,广州刺史弹压不及时,而且出于对冯盎的顾忌,朝廷官员入岭南是基本上不带兵马的,兵马都在长沙,而岭南的治安是归冯盎的,可是此时冯盎似乎并不打算对此乱局多加整治,以至于市舶司和审计司分局人手不足,几近瘫痪,多次向朝廷求援。
  很多人对于市舶司和审计司的乌龟行为深为不爽,争吵谩骂者不计其数,要求出海者不乏岭南豪族及江南士族之家人,仗势无视法规,无视朝廷明令者甚多,乃至于三天之内,偷渡下海者数百,船只数十,余者甚至冲击审计司和市舶司衙门,情况极为混乱。
  李二陛下得知大怒,急传苏宁,苏宁得知亦是大怒不已,立刻建议李二陛下直接下令给冯盎,命令官兵立刻封锁港口,不允许片板下海,广州海军立刻封锁海岸线,追击之前私自下海者,遇到私自下海者一律逮捕,押到广州闹市斩立决!
  冯盎步兵立刻控制住局面,将蓄意滋事者,冲击衙门者,聚众闹事者系数逮捕,不服法度者斩立决,必须要把混乱的局面控制住,一群王八蛋,见到钱眼睛都红了,冯盎搞不好也在里面浑水摸鱼,估计第一波下海没跟上让他很不爽。
  苏宁才不爽呢,老家伙不要脸,抢了我十个大厨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李二陛下表示这样很好,即刻传令,另外加封张无悔为钦差使臣,到广州之后总览一切出海事物,拥有先斩后奏之权;市舶司早就划归审计司管辖,苏宁立刻下令广州市舶司、审计司关闭,即日起不再下发出海凭证,在此之前获得出海凭证者也不允许下海。
  在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张无悔赶赴广州之前,所有人皆不得下海,所有船队皆不得出动,待得广州市舶司和审计司恢复运营之后按照秩序一个一个来,不允许插队闹事,但凡有违者,斩立决!
  对于这种混乱的情况,就要用钢刀给它降降温,这是闹事的开端,要是不在这个时候把秩序给安排好了,广州的大乱就要由此开始了,朝廷必须要在这个时候树立绝对的威信,没有朝廷允许不允许下海,就这么简单。
  张无悔得令之后加快行程,估计十天之内就可以抵达广州城,李二陛下的召令乃是八百里加急传到广州,令高州总管、耿国公冯盎统步兵封锁港口,不允许片板下海,顺便严惩之前寻衅滋事者,不得有误;令广州海军第一任大总管兼交州刺史李大亮率海军战舰封锁广州海岸线,追捕私下下海者,一旦发现有人偷偷下海,立刻击其船,活捉其人,押赴广州闹市斩首示众。
  令审计司、市舶司即日起停止办公,直到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张无悔抵达之日,按照张无悔之命令行事,张无悔明确命令海商可以下海之前,不允许任何人寻衅滋事,冯盎要命令军队严守市舶司、审计司之大门,一旦发现有人意图不轨,即刻逮捕,情节严重者斩首示众,绝不手软留情!
  这些人的脑浆都沸腾了!要好好儿的降降温!
  李大亮是李二陛下非常信任的一员老将和老臣,早在隋末就为李唐服务,深得两代帝王信任,而且之前曾在江南岭南多地平叛任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此次广州海军成立之后,李二陛下立刻下令李大亮担任广州南海海军第一任大总管兼旧职交州刺史,总领南海海军,管束海商行商规范,维持治安,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紧急出动,不需要征得李二陛下的允许。
  李大亮也无愧于李二陛下的信任,动乱之初就接受了广州刺史的请求,冯盎虽然出兵了,但是他的出海请求也被中止了,显然很不爽,于是李大亮就出动海军,严令成军不久的南海海军一百六十七艘战船封锁广州海岸线,对私自下海之船队一律进行逮捕,船只归公,船员羁押,正不知该如何处置,李二陛下的诏书抵达了,李大亮立刻亲自带领海军五百将士押解两百七十七个私自下海者进入广州城,杀一儆百!
第七百零七章
李大亮
  李大亮忠实的履行了李二陛下的指令,带着五百名海军将士登陆,把二百七十七个违反朝廷禁令偷着下海的人押赴广州闹市,其中有十七个人是主要罪犯,是带头的,所以这十七个人就要被斩首,剩下的二百六十人要被处以一年的羁押,杀鸡给猴看。
  登陆的时候,李大亮看见了冯盎长子冯智戴全身披挂带着一群士兵正在沿途封锁港口,抓捕那些意图不轨之人,李大亮不明意味的一笑,带着人马走了过去,冯智戴看到了一群穿着海军士兵的人走了过来,为首者是一员骑在马上的大将,冯智戴认识,这位大将来到广州的时候父亲还带着自己去拜见过。
  岭南地区另外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的首脑,南海海军大总管李大亮。
  李大亮的年纪和冯智戴差不多,两人都属于履历特别丰富的将领,冯智戴很有谋略,也不缺乏武略,是冯盎三十个儿子里面最优秀的一个,李二陛下麾下诸员大将里面,论资历论战功论地位能和冯盎一较高下的,也就是李靖了,冯智戴的地位和年龄还有资历是和程咬金他们一样的。
  冯智戴是将门虎子,从青年时代就跟着冯盎南征北战,去过北疆,也在南疆留守多年,是冯盎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之所以是之一,主要还是冯盎如今正当壮年,特别能打,身体也好,对于筛选继承人一事不是很着急,再说了,三十个儿子里面选出一个,那肯定要选最厉害最凶狠的,冯智戴就是其一。
  冯盎和冯智戴商讨不过不少关于李唐对于岭南的态度问题,起初他们一致认为岭南在中原人眼中不过是穷乡僻壤之地,中原王朝甚至一直都把岭南作为惩处犯罪官员的地方,动不动就流放岭南,所以李唐皇室和之前的陈朝隋朝是一样的,对于岭南仅仅只有领土和赋税的野心,没兴趣干涉岭南的行政,他们是安全的。
  不过自从三位王爷和数万人组成的大船队南下出海之后,冯盎和冯智戴就开始关注朝廷的政策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甚至深深为之不屑,但是同时却一直关注着,冯盎和冯智戴都见识过李二陛下的风采,他们不认为李二陛下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君王。
  一直到那些船队带着数之不尽的香料回来以后,冯盎和冯智戴才终于注意到了这件事情的不寻常之处,李二陛下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招数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这一消息传出,岭南之地立马就会迎来疯子一样的出海寻宝之人,这个数目还绝对不会少。
  岭南一直都是穷乡僻壤,被中原人所不看好,但是如今一跃成为了遍地黄金之地,会来很多人,会来很多寻宝之人,拖家带口过来的估计也不少,人口增加了,他们很高兴,但是随之而来的唐中央行政力量的进入,他们不高兴。
  毕竟在这儿经营了那么久了,谁愿意把自己个儿的地盘交出去?名义上臣服已经很给面子了好吗?
  没办法,事情还是发生了,人一多,这个纷争就出来了,市舶司和审计司被堵得水泄不通,来的人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江南大士族居然也有,那些陈朝和隋朝遗留下来的江南士族们躲过了山东士族的覆灭之祸,现在积极求财,以备不时只需,这样一来,冯盎也坐不住了,眼看着岭南第一豪族的身份就要被那些从南洋获得巨大财富的人们所无视,谁能坐得住?
  反正冯盎是坐不住了,他也想派人出海去掠夺香料回来大赚一笔,甚至是垄断一个区域的香料开采之权,那就好了,但是他也知道如今不仅仅是平民,还有江南各大士族,乃至于岭南夷人部落,消息传的太广,他根本没办法从中获取任何利益,他急了,谁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香料不着急?
  亲自派人到市舶司还有审计司报备,然后准备船只,用最大的力量准备船队,同时对审计司还有市舶司的求助出工不出力,他们那儿越混乱越堵塞,他这儿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把这件事情交给大儿子冯智戴去办,立刻准备船队下南洋,结果出发前三个时辰,李二陛下的诏书到了,海面上传来了消息,还没有出动过的南海海军封锁了海面,大肆抓捕已经下海的人,不少人都被抓了。
  冯盎也同时收到了李二陛下的圣旨,即刻起宣布海禁,迅速率军将沿海各港口封锁住,协助海军抓捕偷偷下海的人,在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御史张无悔抵达广州主持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工作并且开放海禁之前不允许片板下海。
  朝廷动手了!
  那个张无悔就是第一波,之前的市舶司和审计司的存在只是管理海商之事,然后收收税什么的,这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个张无悔还有一个钦差的名号啊,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具备的名号,掌握着对海商的生杀大权,这是李二陛下特别赋予的权力,要是有不法之人,可以先斩后奏,其实就是个来岭南杀人立威的!
  只要是海商,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也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因为虽然冯家是岭南的土财主,但是冯盎并没有割据一方公然叫板大唐朝廷的胆气,之前还有,贞观五年的时候还有,但是贞观五年之后,随着唐军战斗力的增强还有唐军的军事改革,冯盎已经没有那些想法了,特别是军事大学建立之后,他的第二十七个儿子冯智光进入其中学习,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彻底没了脾气。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不用说长沙的重军,还有襄阳以及扬州的两卫军队,都他娘的不是省油的灯,加在一块六七万兵马,南下的话,还有南海海军的海上威胁,不用提,这个仗没法打,这些年唐军的战斗力和战绩让他完全没了脾气,就想着多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权力和经济上的优惠,死死把着自己所剩的军权,仅此而已。
  但是作为岭南第一大豪族,全族人口过万,为了安置这样大的人口,冯盎都要单独建立一个冯家村来满足族人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开支可能少吗?有一条活路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无论如何,这个海上贸易也要插上一脚。
  冯盎给冯智戴的指令就是,尽量随着皇帝的意思做,只要皇帝不生气,咱们就能过得下去,这岭南之地,想要掌握没那么容易,没有咱们冯家,皇帝对付不来那些夷族,这是咱们最大的优势所在,一定要牢牢抓住,那个时候,这些夷族反而就是咱们的护身符了。
  冯智戴的令之后迅速带领精锐兵马弹压闹事者,抓了一大批,广州监狱都给关满了这些闹事的人,海边港口也迅速被封锁,所有妄图出海的人都被控制住,捣毁了不少船只,冯智戴也很聪明,知道把这些船只捣毁了或者是带走用作自己家的船队,那么不就是自己强大了,而竞争者少了很多吗?
  出海之人有报备,有详细的记录,回来的时候是要核对人数和姓名的,一个一个核对的,海上万一有杀人越货的,海军和审计司都不会饶了他,这是海商的法律,赚钱可以,杀异族可以,但是自己人,谁要是动手了,那就是大家所有人的敌人。
  “李将军!别来无恙!”冯智戴行了一个军礼,李大亮下了马,回了一个礼:“冯将军果然忠心报国,一片赤诚啊,冯公也是如此啊,本将军甚为欣慰,今后共同维持岭南秩序,还需要多多仰仗冯将军和冯公啊!”
  冯智戴笑了笑:“李将军言过了,这海上的事情,不都是李将军说了算吗?李将军可以握着所有海商的生杀之权啊!到时候冯家也难免要下海做做生意什么的,可要拜托李将军多多照拂着啊!”
  李大亮连连摆手:“哈哈哈,冯将军才是言过了,都是同僚,理当互相照顾,本将军奉陛下指令将这些妄图下海行商之徒带入广州在闹市斩首,应该没有问题吧?”
  冯智戴愣了一下,扫了一眼其中的一些人,小声的询问道:“陛下下令全部都要斩首吗?”
  李大亮会意:“其实只有十七个罪大恶极的需要斩首,就是排头的十七个人,都是头头脑脑,明知故犯,陛下不是嗜杀之人,杀一儆百而已。”
  冯智戴明显松了口气,小声道:“那,那些不需要被斩首的人当中,其实有一些在下认识的人,在下可以担保,他们绝对不是意图不轨之徒,只不过是去探听消息而已,不知道李将军可否行个方便?”
  李大亮神秘的低声道:“嗨,这算什么事儿啊,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吗?冯将军尽管带走便是,不过,现在风头紧,陛下派来的钦差御史可马上就要到了,那可是从吐蕃回来的大人物,纵横部出身,深得陛下和苏宁看重的人物,那可不是善茬儿,可要当心这点儿啊,被他抓住了,谁求情都没用的,这段时间里面,可要小心这些啊!”
  冯智戴很明显并未对苏宁两个字产生什么注意的,只不过这个人被陛下所看重,他就不由得不注意一点儿,点点头,告了声谢,转身办公去了,二百多人的队伍里面有三十多个人就被拉走了,李大亮身边一员亲信偏将走上前不解道:“将军,咱们何必要这样做?御史马上就来了,咱们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万一被什么人说了闲话的话……”
  李大亮的面容变得无比严肃起来:“这也是陛下的意思,尽量安抚冯家,给他透露一些他认为是绝密消息的事情,不要让冯盎对御史的到来产生什么太过激的反应,陛下希望的是审计司没有站稳脚跟以前,冯家不要有变数,给他们一些安全感,让他们认为陛下对他们还是照顾的,他们认为我是陛下的亲信,我对他们的告诫就是陛下对他们的告诫。
  这样一来,等张无悔到了岭南之后,冯家会帮助他的,岭南之地夷族太多,冯家在其中属于一个盟主的地位,存在相当重要,那些夷族对我们汉人非常防备,还有江南的士族,这里现在是鱼龙混杂,张无悔的日子不好过,但他毕竟是苏宁的人,陛下既然派他来,肯定有苏宁在背后推波助澜,我们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第七百零八章
他不简单
  张无悔进入广州城的时候,正好是李大亮率军把两百多个罪人押赴广州城的时候,广州刺史和审计司市舶司的官员翘首以盼张无悔的到来,有如久旱盼甘霖,实在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张无悔刚刚抵达,一群官员就围了上来,二话不说,开始哭诉自己遭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让张无悔替他们做主。
  张无悔很冷静地听完了他们的话,又听说南海海军海军大总管李大亮正率军押解犯人到广州城,准备当众斩首一群闹事者,张无悔立刻上马,问明白了之前羁押寻衅滋事者的监狱,拉上了那些受罪的审计司市舶司官员,带着一群手下飞奔入广州城,亮出了皇帝给的钦差凭证,要求监狱主管把那些寻衅滋事者都给带出来。
  一大群人熙熙攘攘的给来了出来,一出来就忍不住的谩骂这些官员不知好歹,担心他们的主人家收拾他们之类的,言辞之嚣张,张无悔还从来没见过,于是张无悔黑着脸询问询问广州刺史赵渊:“赵刺史,本钦差在长安时时常听闻岭南民风彪悍,不想竟然彪悍至此,连官府威望都可以置之不理?”
  赵渊别提多郁闷了,他也是调任广州刺史没有多久,根本还没有站稳脚跟,而且广州地区包括整个岭南乃至于大部分江南地区长期都是没有中央政权管辖的自治状态,皇帝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名称而已,完全没有应该具有的威慑力,官府的威严就是狗屁,他们所听从的是部落的领袖,家族的组长,地方的豪强等等。
  看着赵渊苦着脸说不出话来,张无悔也知道这位广州刺史受了很多的窝囊气了,于是一挥手对着那些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官员说道:“把这群人里面曾经折辱你们最厉害的一群人揪出来,有敢反抗者,当场格杀!”
  市舶司和审计司的年轻官员们顿时就愣住了,没反应过来,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长着山羊胡子的男人更是一脸不敢相信加好笑的指着自己对张无悔说道:“你是在说我吗?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敢动我?敢杀我?!你算什么东西!”
  寒光一闪,一颗头颅应声落地,顿了几秒钟,无头尸体的脖颈处喷出大量血液,整个场面几乎都凝固了,然后就是疯狂地大声嘶吼喊叫与极度的混乱,那些官员们都给吓到了,这位钦差,还真是雷厉风行,一言不合就杀人啊!这,这尼玛也太恐怖了吧……
  一些没见到过死人的囚犯还有官员都吐了……哭出来的也不算少数,看得张无悔一阵鄙视。
  赵渊苦着脸上前,小声道:“张钦差,此人是江南士族顾氏的人,在家里面地位不低,常常往来于岭南和江南,不是个小人物啊,这一次抓他还是冯家下的手,您把他给杀了,顾家那儿不好应付啊!估计冯家那里也就是做个样子,您这样做……”
  张无悔从那尸体上撕了一块布,擦了擦剑上的血迹,淡淡的问道:“他是不是奴籍啊?还是说,他是民籍?”
  赵渊愣了一下,叹息道:“他虽然是奴籍,但是古人有云,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说江南之地的那些大士族,不好对付啊!张钦差,可不要太过了,否则这收拾起来可就不好收拾了!”
  张无悔笑了出来:“哈哈哈,笑话,本钦差乃是五品官员,此人仅仅是一个奴籍者,贱人耳!区区贱人,谁给他的胆量在本钦差面前嘶吼大叫!赵刺史,你可是四品大员,陛下亲自任命的广州刺史,怎么当官当得比我还窝囊?这等人你也能忍?顾家,顾家又怎么样?来人!把这群人中的江南顾氏者全部拉出来,全斩了!”
  “诺!”张无悔身后二十名纵横部血花成员毫不犹豫的持刀闯入囚犯群中……
  “你是不是顾氏的!”带着血丝的眼睛狠狠地瞪着被抓住的人。
  “不是!不是啊!不是啊!”被抓之人一脸惊恐。
  “那谁是顾氏的!不说出来我就杀了你!不说出来你就是顾氏!”钢刀横在了那人的脖子上,冰冷的感觉很爽。
  “不要啊,不要啊,我不是顾氏的,他才是!他才是!他是顾家的!”被抓之人歇斯底里的狂吼,抓到一人就说是顾氏的。
  寒光一闪,被指认者惨死刀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