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451

  换言之,拿权力换财富和传承,走到最后,苏宁希望冯盎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所以如今,就要让冯盎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圈子里面,而且自己的选择也非常合理,合理的让人挑不出毛病,冯盎是岭南最具有权力的人,而他的家族也是岭南第一家族,拥有崇高的声望,自己要在岭南办理一个全大唐最大的大庄园,肯定少不了冯盎的协助,然后封他一点儿利益让他出力,这是最合理的方式,如果不这么做,苏宁才要当心冯盎会不会暗地里面使绊子。
  不过审计司和市舶司完全长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些人若要出海就必须要得到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同意,如果没有报备,那么海军是绝对不会放行的,李大亮已经和苏宁打好招呼了,会派遣舰船在南海四处晃悠,看到有船只就有权力要求他们停下来接受审查,出示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双重允许,如果没有的话,会很糟糕。
  和这些人打交道,切不可心慈手软。
  果不其然,苏宁找到冯盎的时候,冯盎相当高兴,当场就拍了胸脯说把这个事情包在他身上,然后立刻就带着苏宁在冯家的土地上寻找适合做甘蔗庄园的地方,苏宁原先就有一个甘蔗庄园,那个甘蔗庄园虽然小,但是苏宁打算把那里当作是制作白糖的重要场所,而冯家的甘蔗庄园则是单纯的种植甘蔗的场所。
  冯盎没问什么,苏宁一句分出一成利润以感谢冯公相助之恩就把冯盎打发了,至于为什么不在多要一点儿,冯盎自己也明白,最开始的时候,苏宁是和李孝恭一起合伙做这笔生意的,李孝恭有四成利润,苏宁掌握六成,如今苏宁大方的让了一成利润给冯盎,冯盎就已经很知足了,李孝恭是一个硬实的人物,苏宁知道如何利用别人来保护自己,冯盎不敢多要。
  李孝恭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任务,河间郡王,一个王爵头衔就足以和自己分庭抗礼,更别说李二陛下的皇族在背后的撑腰,这些利润分成绝对不会那么简单,冯盎知道,一成利润已经是自己这个岭南人的最高所得了,再高一点儿,估计苏宁不说,他身后的皇族就要开口了,这小子……
  冯盎突然发现,这小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结交了一大批自己动不得的实权人物了,而且他自己也是一个实权人物,牢牢把住了纵横部的一个权力职位,把握着海上生命线,而且通过各种商业利益把一大群实权人物和名望人物和自己绑在一起,要想和苏宁做对,那就意味着要和他的利益团体的人作对。
  苏宁聪明就聪明在没有指望会有什么大人物会因为单纯的感情而舍命相助自己,除了李靖和李孝恭还有秦琼,苏宁并不相信其他的大人物,不管是程咬金也好李世绩也好尉迟恭也好,他们都不是会为自己出头的人,但是有了利益牵扯就不一样了,苏家的利益牵扯面很广,在苏家的根基不够深厚的时期,只能织一张网,和其他家族缠在一起,想要把苏家拔起来,就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家族。
  为了自身利益,人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冯盎现在就相信,如果有人要打甘蔗的利益,那么自己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对付他,为了自己那一成的利润,那一成的利润看起来不多,其实真的放到全国来说,那会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利润,大家都会吃糖,都喜欢吃糖,都喜欢甜味,所以说这个制糖业绝对不会衰败。
  冯盎看得很远,苏宁自然也看得很远……
第七百二十七章
崛起(下)
  在当前的情况下,制糖工坊属于手工业的一种,也是传统手工业的一种,在大唐这样的单纯的农业社会,想要进行工业革命那是痴人说梦了,但是将大唐的政府收入的格局进行一个改变,把单纯的农业收入转变为农业、商业、手工业三足鼎立的情况,这或许是有可能的,而且很有可行性。
  任何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之前,都会有着因为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而导致旧型的传统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引发的市场危机的困难局面,英国最早开始的工业革命就是因为如此,市场需求刺激了科技进步,从而由于商业因素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换言之,当社会财富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当市场饥渴程度进入一个相当危险的状况的时候,工业科技革命会自然而然的来到。
  并不是人刻意的推动就可以让大唐提前多少年进入工业社会,就算在现在制造出了蒸汽机,制造出了自动机器,可以让社会上的商品数量大幅增长,但是人民的购买力呢?制作出来了,总要售卖出去,回笼资金,然后进行再生产,没有这个回笼资金的过程,谈何再生产?大唐人民很有钱吗?可以买得起很多商品吗?
  这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就算现在制作出了蒸汽机,以人为的方式推动科技的发展,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全民的需求,全民没有这样的需求,科技的产生只能是一个悲剧,那些提前太多年出现在世界上的发明天才,有多少都是败在了时代手下。
  苏宁可没有那个兴趣去倒腾什么蒸汽机,倒腾什么新式机器,不说他是个文科生出身,对于科技和工业一窍不通,而且他也不会疯狂到现在去发展科技,科技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的需求而逐步进行的,科技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其引发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业革命可以持续很多年,科技革命也可以持续很多年,甚至每一天都是科技革命。
  人类总要生存不是吗?
  岭南人需要什么?大唐人需要什么?现在最基本的,还是一个吃饱肚子,全民最渴望的就是吃饱肚子,没有吃饱肚子,什么都是虚无,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你现在拿一台蒸汽机和一包米放在一个农民面前,他肯定选择米,不是蒸汽机,或者有人说那是愚民,不懂科技,但是人连活都活不下来,谈何科技?
  谈什么,都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吃饱饭,活下来!
  大唐还没有多少人可以好好儿的活下来,只能说勉强不会被饿死,仅此而已,大唐如今的农业生产力只能说保证人们不会被饿死,要想吃好,吃饱,以至于达到衣食无忧的地步,那还差得太远,人类的需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底层的就是吃饱肚子活下来,大唐连最低层都还没有做到,怎么敢奢求过好日子、搞工业革命?
  就目前来说,岭南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区,也会是大唐第一个商业超过农业的地区,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岭南之地造就一大批富豪,他们会带来丰富的社会财富,这种财富将会整体提高岭南社会的社会购买力,也就会间接的促使岭南商业的发展,岭南的商业会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财富会迅速的累积,会很快繁荣起来。
  就和当初的深圳一样,一夜崛起之城,整个岭南的发展也会追随深圳的脚步,很快的发展起来,其发展程度甚至会比长安城的发展程度更加快速,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的隐患也会非常之大,比如,社会财富增加了,贫富差距也增加了,购买力增强了,生产力却跟不上购买力的脚步。
  具有购买力的都是一些极其富有的海商,他们是社会金字塔的顶层,财力强,但是人数太少,而广大平民依旧一贫如洗,除了朝廷推广均田制所带来的那些土地和即将得到的高产作物,他们最多也就是吃饱肚子,没有其他的,岭南会发生一个很严重的两极分化的问题,一部分人死有钱,一部分人没钱。
  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中产阶级,评价国家的贫富也要从中产阶级入手,社会的主要购买力来自于中产阶级,国家生存的根基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强大和数量增多就是国家强大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会缺少极端富裕的人,而极端富裕的人并不能在事实上使一个国家富裕起来。
  如果岭南人不能达到家家户户小康的地步,那么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苏宁之所以会设立市舶司和审计司专门对付海商,就是有着劫富济贫的想法,苏宁深深明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不去管那些没有富起来的人,对于国家而言,是有多大的隐患,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是会有多大的杀伤力。
  对于海商所获取的财富课以重税,狠狠的收上一笔钱,这笔钱肯定不会挫伤海商的积极性,只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海上贸易事业,但是得到了这笔钱的朝廷却可以通过这些商税的收入而逐渐减免农业税,乃至于达到农无税的境界,保护农民利益,让大唐最为广大的农民阶级真正的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从事实上扶持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强大的,完整了,那么才能说大唐富裕了,极端富裕的情况中国古代不胜枚举,可是中国富裕了吗?
  从富人手上收税来完成完善国家的福利体系,保证没有一个国民会因为贫困而死,这是最理想的境界,而不是仅仅剥削中产阶级和贫困线以下的平民,肥了富人。
  审计司就是一把悬在海商脑袋上的剑,苏宁相信很快就会出现偷税漏税逃税的情况,那个时候,就是杀鸡给猴看的时候,法律的尊严,贞观律的威严,绝对不是一批海商可以挑战的,任何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人,都会是征收赋税的对象,当大唐不再向农民征税的时候,大唐就真的开始富裕了。
  苏宁在岭南设立甘蔗工坊,并且极力邀请一些家里面本来就从事手工业制造业的大商户一起设立更大规模的工坊,雇佣更多的劳工,生产更多的商品,把里面最基本的道理讲给这些人听——从海上回来的人都会很有钱,到时候一掷千金,一个大主顾就能买掉你一年份的生产总额。
  苏宁带头,不仅仅和冯盎联手办设占地万亩有余的超大甘蔗庄园,还在广州、高州两地正式表示要开办味仙居的分店,乃是味仙居自从立足襄阳和金陵两地之后第一次在江南之地设立味仙居分店,也是在岭南第一次设立味仙居分店,既然也会要做大做好,并且在岭南本地招工,希望诚实可靠力气大的岭南汉子都来这里做工,待遇从优。
  岭南之地虽然土壤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一年三熟也未尝不可,但是始终还是有人有空闲的,地种完了就没事儿做了,也想打打零工赚取一些酒钱,滋润一下自己,提高一下生活品质;苏宁希望可以通过把富人的钱赚取过来然后发给平民做工钱来增加平民的财富持有数量,在客观上加快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提高岭南的整体经济水平。
  必须要在现在就把事情给规划好,到时候一旦出现很多一夜暴富的人,那么会给岭南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审计司和市舶司已经牢牢控制住了海运的方方面面,海军也在海面上维护着秩序,保护着安全,从北方远下江南大量收购香料的人也快速赶往广州驻扎,岭南的财富增长会以一个爆炸式的方式出现。
  当然,在那之后,苏宁也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秘密的把目前所知的南海诸岛给圈了出来,按照他们的财富多少和地位高低以最高五个岛最低一个岛的划分方式划分这些人的势力范围,钱是赚不完的,但是要来赚钱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平民,没有多少土地,你们已经有那么多土地了,就给你们几个岛当作你们自己的势力范围,暂时不要和平民争利,这些岛屿也够你们开发一阵子了。
  长安来的人和岭南人一起参加了这场分赃大会,大家都接受了这个条件,冯盎也没有反对,点头答应了,于是最初的利益范围划分就确定了,平民海商通过缴纳钱款获取岛屿的开采权力,而这些有地位的人则在一年之内都不可以扩展自己的岛屿势力范围,一年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去划分,平民海商可以开采的最高岛屿数量就是三座岛屿,不像有地位的人是直接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平民海商是付钱租赁岛屿,岛屿的主权在朝廷手上。
  整整一个月之后,在第一批下海的船队已经有部分回来的时候,苏宁才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妥当了然后就是看着成果的发展第一批船队靠岸的那一天,很多人都去码头迎接了,然后就地做起生意来,香料和伊稀奇奇怪怪的东西乃至于捕捉来的土著人都在码头进行交易,审计司税务官全线出动,就在码头设立了税务司,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精悍士兵提着钢刀四处巡逻,威胁的意思很明显。
  苏宁和冯盎亲自来到码头巡视,看到那些海商把一船一船的香料和奴隶搬运到陆地上来,然后那些嗷嗷待哺的购买商人立刻和他们讨价还价,商定价钱,一车一车的把香料和奴隶带走,留下堆积如山的铜钱和绢布,有些直接拿银子交易了,没办法,货物数量太大,铜钱和绢布都不足以支付。
  接着这些海商就老老实实的带着所有交易得来的财富去税务官摊子那儿交纳赋税,税务官仔细的检查了钱财数量之后,达到一定程度的就根据从十税三到十税五的比率收取赋税,没有达到标准的就直接放行,这些家伙没有逃税的机会,精悍的士兵是冯盎亲自调派过来的,虎视眈眈的巡视,有分批运送财物的想法都没那个机会实施。
  对于自己的做法很满意的苏宁很高兴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但是当他看到商人们用一车一车的铜钱和绢布做生意的时候,却不禁的想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纸币。
第七百二十八章
纸币(上)
  中国是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全世界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有很多唐宋元明时期在中国达成的商业记录,在西方则要等到工业革命中后期才被追上并赶超,漫长而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中,大中华地区始终是文化与经济最繁荣并且持续繁荣的极少数几个地区之一。
  因为现今而开放的文明,北宋时期宽松的商业环境下,中国的年经济总量一度达到并超过了整个世界的一半,这一纪录至今并没任何国家和民族可以打破,大宋朝所创下的诸多世界纪录也是至今为止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如今,人们或许很难想象那个时期中华大地上繁荣的商业。
  正是因为大宋朝时期商业的繁荣,经济的迅速壮大,人口的增多,各地区之间的交易往来变得频繁,一直以来作为商业核心的货币开始出现了危机,这个危机最早在大宋朝的四川地区发生,具体的情况就是铜钱数量的缺乏和交易的不便。
  铜钱是古代政府从秦朝开始就确定的官方信用货币,一直以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商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从宋代开始,这种信用货币越来越招致人们的不满,其原因就在于商业的繁荣使得大宗货物的交易开始频繁,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早人们采用发行铁钱的方式来弥补铜钱的不足,但是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二十五斤,中钱十三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五百斤,要用车载,成都是经济重地,而且,蜀汉通往外界的道路又异常崎岖难行,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于是交子应运而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诞生,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当年繁荣的经济,它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的商业走向了新的纪元。
  在此之前,唐代唐宪宗时期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纸币雏形——飞钱,终究是一种雏形,小范围中使用和交易,并未大范围扩展开来,所造成的影响力也不如交子,所以,它的实际地位除了更早产生以外并没有可以比交子更加重要。
  而现在,因为苏宁这个特殊人物的出现,这个世界走向了岔路,贞观九年年末,在大唐陆上疆域的最南端——广州港口边上,目睹着海商和北方商人使用一车一车的铜钱和绢布进行交易的情况,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纸币这个为了方便商业交易而产生的产品,比起一车一车的铜钱和绢布,使用纸币无疑是最方便的。
  现在或许还有些早,海商的交易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大唐如今并不缺乏铜钱,铜钱的流通并未产生缺少的危机,大唐政府因为贞观革新的大量钱财需求而将收入到府库中的铜钱全部花了出去,客观上并没有造成市面上缺乏铜钱的现象,不像汉代文景之治时期,铜钱堆积在府库里面,绳子都烂了。
  那不是好事情,政府把铜钱收入到府库中却不去花销,只能造成市面上的铜钱越来越少,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政府都没有这样的意识,认为府库中钱财充盈是好事,只要有,哪怕什么都不做都是好的,苏宁对此嗤之以鼻,你把钱放哪儿放着,它难道还能给你生出小钱来?!
  可是现在虽然并不缺乏铜钱,可是用不了多久,伴随着岭南地区海上贸易的日渐繁荣昌盛,岭南地区肯定是第一个出现缺少铜钱的地区,也是第一个感到铜钱流动不便的地区,朝廷铸造铜钱的部门肯定也会发现,一年筑造的铜钱,一大半都往岭南去了。
  人口的增加,商业需求的增加,货币流通的快速增长,不需要多久,商业就会遇到第一个瓶颈,而可以帮助商业冲出这个瓶颈的,就是纸币的诞生和流通,不过苏宁对于经济方面还真是没有多少了解,没有学过经济,也搞不清楚经济到底是什么东西,知道一些大道理还是大而化之的道理,还有一些常识,真要深入去搞经济,苏宁觉得自己完全不行。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不行啊……
  大家都没有经验,都没有经历,自己好歹还知道,还有些见识,其他人是一点儿见识都没有,即使如此,苏宁却还是觉得心有戚戚,搞经济这种事情不是自己所擅长的,更别说搞银行了,发行纸币需要储备金作为基本,没有储备金谈何发行纸币?没有储备金的纸币是没有价值的纸币,只是一张纸,没有价值。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交子所,他的任务就是储存铜钱,保证铜钱的安全,铜钱的主人从自己的财产当中拿出百分之三左右付给交子所做酬金,原始的银行就是帮人家看钱的,从中获利拿钱,并不参与什么商业活动,更加纯粹,现在要搞,肯定就是类似于这样子的银行,现代银行加入到商业行动中,一举一动都关乎国民经济的安全,一个不好就是崩溃。
  古代就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吗?会,当然会,南宋末滥发纸币导致纸币快速沦为废纸,引发全民恐慌,元代滥发钞,导致纸币快速贬值,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纸币的发行是有数量限制的,少发了不行,多发了也不好,而且发行纸币只能交给国家来办,宋代最早发生过民间商户滥发交子敛财然后人间蒸发,直接促使了官方介入交子的发行过程中,间接促使交子成为官方承认的纸币。
  苏宁就开始思考了,是不是需要在现在发行纸币?采用纸币来进行海上贸易之间的交易行为?或许说,只在小范围之内发行纸币,纸币只可以在海上贸易的过程中结算,离开海上贸易之后,在民间进行小规模交易的时候,还是用铜钱和绢布,一点一点来,一点一点放着来,等到真正需要纸币大规模流通的时候,那个时候,相信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了。
  苏宁打定了主意,就开始和岭南最大的权力者冯盎商量。
  “纸币?”冯盎对这个新名词感到不解,也感到好奇,他并不知道纸币是什么,但是苏宁说的煞有其事。
  “对的,纸币,冯公,您是否发现,海商和陆商进行交易的时候,所用铜钱和绢布数量实在是太大了?一次交易就要几车铜钱,几车绢布,不仅带过来不容易,带回去也不容易,更容易招致见钱眼开之人进行劫掠,更难保护,长此以往,恐怕对于海上贸易来说,不是好事情。
  所以,在下就觉得,是否可以将铜钱和绢布所代表的钱财数量写在一张纸上,双方用这张纸来交易,买东西的人把这张纸给卖东西的人,卖东西的人把货物给了买东西的人之后,就可以凭着这张纸,到一个规定的地方去取得这些钱财,这样一来,双方进行交易的时候,就不需要几车几车的把铜钱绢布都给运过来,然后再运回去,冯公以为呢?”
  苏宁一边说,一边拿着一张纸,在上面写上钱三千的字样,然后交给冯盎,冯盎看着手上的纸,又疑惑地看了看苏宁:“这就是纸币?有何用处?”
  苏宁说道:“我把这张纸给了您,这上面有钱三千的字样,您就可以凭着这张纸,到在下府上换取三千铜钱,就是这样,但是买卖的时候,只要这一张纸就可以了,你把纸给别人,别人就会凭着这张纸得到相信的钱款,就好象欠条一样,这个纸本身不值钱,但是把它拿到有钱储存的地方,就可以换取钱财,这样一来,这张纸就相当于钱财一样,却更加便捷,您以为呢?”
  冯盎皱了皱眉头,看着手上的这张纸,开口问道:“也就是说,老夫卖给你东西,你把这张纸给老夫,老夫得了这张纸,就能去你府上把这三千铜钱给拿回来,你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吗?”
  苏宁点头:“就是这样。”
  冯盎疑惑道:“可是你的住处和老夫的住处离得那么近,需要这张纸干什么?你直接拿,然后直接把钱送过来不就好了?何须还要弄出这一张纸?而且,纸易碎易破,怕是没有什么人愿意用吧?”
  苏宁摇摇头:“冯公,话不能这么说,您与在下现在离的是很近,但是等在下回到长安城之后,我们的距离还会很近吗?到时候冯公需要三千铜钱,在下就要从长安城千里迢迢跨越千山万水给您把这三千铜钱运送过来,您觉得这样方便吗?但是,如果在下在此处设立一个苏家存钱的仓库,您把这张纸拿过去,那里的人就会直接把这三千钱给您,这样一来,比起从长安送过来,是不是更加方便一些呢?”
  冯盎不停的点头:“你这一说好象是这样,从长安到岭南,运送三千铜钱,的确是太不容易了,这路费何止三千啊!”
  苏宁点头道:“我等已经如此,就更不用提从被放到这里来做生意的商人,他们过来的时候就要带上好几十车甚至几百车的铜钱和绢布,何其难也,但是如果我们在岭南设立一个大家都可以用的存放钱财的仓库,每一个北方商人都可以把钱款存在这里,我们给他一张纸作为存钱的依据,他就可以直接用这些纸交易,商户就可以从仓库里面把北方商人存在这里的钱财拿出来,这样岂不很好?”
  冯盎想了一下,质疑道:“那存放的钱款用完了怎么办?不还是要从北方运送过来吗?有何区别呢?”
  苏宁想了一下,说道:“不如在北方也设立一个这样的仓库,供那些商人存款,他们把钱存在北方的仓库里面,得到着这些纸,他们就可以拿着这些纸到岭南这儿来做生意,他们到了岭南之后,就可以用这种纸来我们这儿支取多少款子,然后我们的支出可以从北方仓库运过来还给我们,用船运,一次可以运送很多的钱款。”
  冯盎沉吟道:“也就是说,他们把钱存在咱们设立在北方的仓库里面,然后得到这种纸,上面写着多少钱,只要带着这种纸到了岭南,咱们在岭南的仓库就可以把钱给他们,然后再把北方仓库的钱款用船运过来,咱们就又可以得到给他们的那些钱,就是这样吗?”
第七百二十九章
纸币(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