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451

  以自然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和国力那是得不偿失的,你得到的迟早都要还回去,还要倒贴不少,那都不一定能恢复的过来;走过的弯路,就不要走了,经历过的错误,就不要再犯了,这是个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不过,人类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犯错误,走不出来。
  不过,现在或许可以尝试一下的。
  第一次会议召开的三天之后,大体上把事情都确定完全了,让整个江南的土豪们都安心了之后,苏宁才秘密的邀请五大领头羊士族一共五个人在自己的目前的住所里面吃饭,吃的都是苏家美食,五大领头羊当代族长欣然前往。
  事情就是这样,大多数人的命运,往往是由少数人的会议决定的,并且根本就没有关心过那些大多数人的想法,苏宁相信这些大家族肯定和底下的中小家族商量过一些关乎于他们自身利益的事情,不过现如今的情况下,这五大领头羊肯定是关心他们自己的,没看到现在还存在着的但是势力大衰的王氏根本本连出席的资格都没有吗?
  王氏因为王敦王导的作乱以及侯景之乱的屠杀,已经式微,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了这一次听说本来是很想和苏宁苏侯爷做一次会面,然后说一些关乎王氏的重要事情,结果被五大领头羊给按了下去,没让他来,牵头的就是袁氏,这个袁氏的来头可不小,当初隋军南下灭陈的时候,陈后主身边只剩下一个官员,那就是袁家人,被誉为忠良满门。
  王氏由于出了几个造反的和几个变节的,袁氏这个家学渊源以“忠烈”为家学门风的家族最瞧不起的就是王氏,这一次王氏也主要就是被袁氏打压,没能和苏宁见面,自然也谈不上什么王氏复兴了,苏宁对王氏的印象仅仅局限于王羲之一个人,什么王敦王导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王羲之也仅仅喜欢他的字画而已。
  你们已经显赫过了太久太久了,东晋初年全靠王氏掌管政务谢氏掌管军务来稳定东晋局面,这才有了一个“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谣,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你们已经显赫太久了,以前归你们的现在都被其余家族瓜分了,你王氏提出要求不就是意味着要苏宁像五大家族伸手吗?是不理不睬还是冒着得罪五大家族使得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是个人都分得清楚。
  我是来妥协谈判的,不是来斗争的,大家都打算互相妥协,你一个人在那儿要求斗争,谁理你?洗洗睡吧!
第七百五十章
游戏规则(中)
  五个家族的家主,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苏宁一直认为顶级豪门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和家族的传承模式是分不开的,姑且不论这些豪门士族对于平民百姓的看法和他们的高傲,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是很高的,不管到底是不是纨绔子弟,平民子弟里面也有很多没用的人,那被称作无赖。
  一个家族可以传承至今,绝对是有它的不平凡之处,比如早在东汉时期就传承至今的陆氏和顾氏张氏三大家族,汉末三国时期江东本土四大姓朱陆顾张,现在只有朱氏因为在侯景之乱时期被屠族而消失,其余三个家族却一直延续至今,他们的底蕴,他们的能量,都是以正常手段所难以抗衡的。
  陆家出过陆逊陆抗陆机陆云这样的大才,陆逊是什么样的才能也就不用多说了,陆抗作为陆逊的儿子也是不逊于乃父,在东吴后期,尤其是蜀汉灭亡之后,他就是东吴的擎天柱,一直到他死了,晋国才敢发动灭吴战役;至于陆机和陆云就不用说了,东晋时期极为有名的文化人,天下闻名的名士。
  顾氏最有名的人物莫过于当初孙权的丞相顾雍,名动江东的人物之一;张氏稍微差一点儿,但是祖上也是担任过东汉蜀郡太守和庐江太守的人物,在江东也是大家族;这三个家族延续至今,不能不说他们是侥幸,有道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些家族传承至今,何止十代?
  他们不富吗?不贵吗?
  唯一的解释,就是在富贵的同时,他们同样坚持了道德传家的理念,但是这种道德和现代人们所理解的道德不同,乃是古代贵族的道德,但是也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所以他们才会一直传承下去,他们失去传承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失德,而是时代大潮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江左袁氏不是江南本土士族,也是随着东晋大乱避祸江东的侨姓之一,这个袁氏的来头可就大了,先祖和袁绍袁术这一支袁氏那可是沾亲带故的,袁绍袁术是完蛋了,但是袁家哪那么容易完蛋?这一支袁氏就流传下来,还曾经出仕过曹操,虽然如今的实力大不如南北朝时期,可也是不可小视的一支势力。
  至于剩下的萧氏,那就不提了,终唐一代都是鼎鼎大名的家族,如今的大唐除了那有名无实的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以外,这兰陵萧氏就可以算作是第三大郡望了,而要是把战战兢兢已经失去了自主权的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剔除出去,那么兰陵萧氏就是如今大唐的第一大门阀势力。
  和苏宁猜测的一样,会议开始第一天的晚上,苏宁就收到了萧瑀那个老家伙的信件,这老家伙在大唐也是个风云人物,五起五落,五次做宰相五次被罢黜,始终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性格,李二陛下虽然很喜欢他,但是他和魏征还有些不同,魏征在真正的核心问题上不和李二陛下唱反调,这老家伙不论什么问题只要他觉得不对,肯定和李二陛下唱反调。
  这老家伙和苏宁也有些过节,贞观四年,苏宁初临大唐就参与了李靖阴山破突厥之役,是役苏宁率军大破阴山三万突厥兵,在那之后生擒了突厥王室上上下下近千人,其中因为颉利的正妻义成公主是隋皇室,遂为李靖所斩,而那个没被杀掉的鼎鼎大名的萧皇后就是萧瑀的姐姐,同为皇室出身,见到姐姐以泪洗面,萧瑀当时是宰相职位,上书弹劾了李靖。
  苏宁当然很不爽,立刻写了奏折托李世绩带给皇帝陛下为李靖辩护,正巧又有不知道是谁也同时上书弹劾萧瑀,估计是因为萧瑀平时得罪人太多了,李靖又正巧有大功,风头正盛,李二陛下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而对大功臣下手?于是萧瑀被迁怒,第三次罢相,没错,说起来,萧瑀第三次罢相和苏宁还有点儿关系。
  当然了,第四次这个家伙的罢相就更有关系了,第四次萧瑀被起用为“特进”,参与朝议,虽不是左右仆射的职位,但也属于宰相,当时正逢贞观革新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萧瑀因为觉得某些计划推动的太快了与国于民不利,于是上书反对某些计划的实施,和苏宁唱反调,和苏宁唱反调不要紧,苏宁根本没有空搭理他,忙着自己的革新计划设计,萧瑀这一吵,惹怒的不是苏宁,是李二陛下。
  满朝都在轰轰烈烈展开大革新运动的时候,如此朝气蓬勃的样子正是李二陛下梦中的场景,人人都忙碌碌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更别提政治斗争了,当时恰逢山东士族被干掉之初,大量的权力真空需要一些时间去填补,填补者自然是李二陛下自己指定,而不能被任何一个集团所控制,以免诞生一个新的强力反对派,这个时期正是最好的时机,李二陛下怎么可能允许萧瑀阻止?
  萧瑀被第四次罢相了,正式打破了我朝太宗三起三落的记录,这一次更狠,还被赶到外面去担任岐州刺史,大概就是今天的湖北地区担任职位,现在还在那里带着,他下一次回到长安估计是贞观十七年,原本是因为李承乾的造反导致李二陛下需要靠得住的臣子稳定局面,但是这个时空中,是否会有这样的机会还不一定。
  这老家伙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他的性子始终不改,永远都是一副臭脾气的样子,这家伙其实可以弄个廉政公署给他去折腾,他不怕折腾,不怕得罪人,那就把这个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交给他去做就行了,他绝对是罪恶克星,一辈子认死理的他,绝对是一个贪官污吏为之胆怯的人物。
  他的这封信里面也是直来直去的,丝毫不掩饰他的最终目的,说他是被家族中人烦的是在没办法了才写这封信给苏宁,如果不是因为苏宁过去的名声太差,他也不至于都在养老了还要放下自己这张面皮来求情,没错,老子就是来求情的,这辈子就这一次,不会再有下一次了,你小子愿意就接着,不愿意就当我在放屁,咱们后会有期!
  苏宁当时那个冏啊,古往今来,谁求情都求得那么霸气十足?谁能把求情信件写成这副德行?那还真是个人才了,苏宁无奈的摇摇头,把信件烧了……本来也没打算动萧家,不过,既然你这么多此一举了,我自然也要给你留点儿面子,顺便让你欠我一个人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按照这老家伙的性子,万一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苏宁放过了萧家一马,那绝对是如鲠在喉,绝对是想着法儿的也要把这个人情还了,否则这老家伙绝对吃不好睡不安稳,那就有戏了,虽然这老家伙不是什么明事理的人,但是威望还在,数朝元老,精英人物,在大唐政界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即使现在是岐州刺史,不过苏宁隐约觉得他这一生总还是要五起五落才算是完整。
  那就看着他五起五落呗!到时候要能把廉政公署给折腾出来,这老家伙是铁定的廉政专员人选,多么牛叉的人物啊,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也就他去做是最好不过的,别人还真不敢做,你真要魏征去做?那估计魏征是不愿意的,人家虽然黑脸,但人家脑子还是灵光的,这种事情要是做了,后代子孙怎么办?
  萧瑀就不用担心了,兰陵萧氏没怎么损失,势力大得很,朝中除了军方势力,还没有一支政治势力可以单独吞掉兰陵萧氏的势力,他怕什么?
  五位大佬坐定在了位置上,苏宁也出场了,一阵寒暄过后,苏宁笑眯眯的举起酒杯,说道:“在下行伍出身,性子比较直,说话不怎么喜欢拐弯抹角,今日请诸位前来赴宴,到还是想和各位商量商量一些事情,然后再吃饭,否则这饭在下吃不香,诸位也吃不安稳,是不是这个理儿?哈哈哈哈哈哈!”
  苏宁一口把酒喝完,示意自己先干为敬,五位大佬也纷纷把酒杯中的酒喝干,作为牵头人,兰陵萧氏家主萧勤开口说道:“岂是我等也知道今日过来赴宴,却是没那么简单的,这事情要是谈不拢,这饭也就没法儿吃了,听说苏侯爷在岭南也是这样做的,那么,不知苏侯有何见教呢?”
  苏宁哈哈一笑:“哈哈,萧先生就是个明白人,好啊,好啊,在下最喜欢和明白人说话,不费劲儿,也不用想着法儿的借古讽今,在下要说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在岭南啊,在下也是和那里的冯公等人商量过了,很简单啊,诸位都知道,这孩童聚在一起玩耍,总喜欢做个游戏,这游戏呢,又要有一个大家都会认可并且遵守的规则。
  也正如同咱们这些大人喝酒的时候喜欢投壶,这投壶也有投壶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下虽然年轻,但也明白这个道理,以小见大,这国事自然也有国事的规则,咱们都要按照这个规则做事情,不然,不就是造反吗?显然啊,大唐之前的规则,诸位可能不太喜欢,所以在江南之地,这规则,好像基本上看不到了,是不是啊?”
  苏宁笑眯眯的把目光投向了萧勤,萧勤也淡淡的笑了笑,说道:“苏侯所言差矣,我等虽然远居江南,但是朝廷的规矩我等还是遵守的,否则,不早就被朝廷惩戒了吗?那些不守规矩的,苏侯不也都惩戒过了吗?难不成苏侯以为,我等也是不守规矩的人?”
  陆氏家主陆追随声说道:“萧先生此言有理,苏侯,我等虽然是豪门大族,但是,这该守的法度可还都守着,一点儿也不敢逾越,否则,何须朝廷动手?族中老人就要动家法,清理门户了不是?我等可都是明白人,过去那么混乱,要是不放着明白一点儿,和王谢又有什么不同呢?”
  陆追的话得到了其余四位大佬的支持,纷纷点头称是,苏宁也随之点头,笑道:“这一点在下自然也是明白的,诸位都是奉公守法之人,这一点毫无异议,在下是绝对认同的,只不过这江南之地如此广大,过去朝廷又抽不开身子,没办法好好儿的管制江南,导致各位不得已才帮助朝廷管制江南,这一点啊,是朝廷的不对,所以这不就让在下过来向诸位道歉来了吗!”
第七百五十一章
游戏规则(下)
  五个人精立刻就听出了苏宁话里面这些不太对劲的话语,就这一句话,似乎就有着把过去的一切不愉快的地方一笔勾销的意味在里面,或者说,是什么别的意思?五个人顿时都有些摸不清苏宁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不过到底还是老狐狸,城府很深,当下也不动声色,顾氏家主顾城开口道:“不知苏侯所言到底是何意思呢?”
  苏宁笑道:“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说呢,本侯这一次南下啊,诸位大可以放心,本侯绝对不是来找诸位算账要钱的,绝对不是,本侯之所以要对付山东,那是因为那群人太不知好歹,竟然妄图篡取皇权,图谋造反,这种行为如果放在各位身上,各位可以忍受吗?想来是不能的吧?
  所以,在下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造反者,杀无赦,就是这样;但是诸位又不是山东那一群人,诸位可是奉公守法之人,在下甚为敬佩,所以此次南下,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来和各位一起商量一下,订立一个咱们大家伙儿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当时在岭南,在下也是和那里的奉公守法之人订立了一个规则。
  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也都认同,所以呢,过去的那一套规则啊,朝廷现在不怎么喜欢了,诸位想必也不喜欢,江南百姓估计也不喜欢,所以呢,朝廷就委托在下过来和诸位一起商议一下,商议出来一个诸位愿意接受,愿意遵守,朝廷也愿意接受,愿意遵守的规矩。”
  五位大佬相互看了看,一时间都安静下来了,过了一会儿,萧勤最先开口道:“仅仅是如此?朝廷愿意与我等协商?”
  苏宁点头道:“当然是如此,要不然本侯为何南下?岭南又是如何理顺的呢?这天下的确是朝廷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可是呢,咱们也生活在这个天下之下,咱们也希望这天下越来越好是不是?这天下越来越好,那咱们就都有好处可以拿,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儿,既然如此,那咱们为什么不能一起商量商量,拿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出来呢?”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要是那些家伙还不明白的话,就可以拖出去宰掉了,这点儿能耐还做什么家主?肯定是要害死全家的节奏啊!
  所以呢,这群很称职的家主终于明白了苏宁过来这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就是为了和他们做生意,或者说通过相互的妥协来确定一下江东或者说是整个江南未来的行事准则,朝廷不管制江南已经很久了,现在皇帝打算把江南的所有权力都收回去,但是顾忌到他们这些人,所以顺带着就要苏宁商量商量他们可以接受的底线。
  总而言之,不流血,大家相互妥协,你退一步,我也退一步,中间空出来的就都好商量,你也不退,我也不退,那就没得商量了,我走了,下一步来的就是军队了,大家都是明白人,把这个事情挑明了说,自然更加轻松一些不是吗?
  当然了,苏宁还特意给萧勤使了个眼色,萧勤立刻就会意了,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萧瑀给苏宁写的那封信奏效了,他觉得苏宁的意思就是不要忘了他的好处,当然,苏宁虽然不打算要什么金银珠宝的,但是呢,有必要让这个事情被萧瑀知道,然后这个人情可就欠下来了,将来说不定就有大用。
  接下来整个宴会的气氛就宽松了许多了,大家畅所欲言,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什么他又想要什么那都可以拿出来谈论的,苏宁直接把三条底线,也就是和岭南的约法三章给讲了出来,这是最基础的约法三章,没得谈,无论如何都要接受,这是朝廷的底线,在此之下,咱们慢慢谈,在此之上,没得谈。
  你要做官?可以啊,但是只能是副职,不能做正职……不是说瞧不起你们,那是朝廷的科举考试规定的,考出来的都是正职,你们没有经过科举考试就给你们授官当然是副职了!不乐意?那你去和孔颖达商量去,这是孔颖达和吏部善良的,你们去找孔颖达,别找我,我不管吏部的事儿。
  一抬出孔颖达这尊大佛,这些家伙们就都老实了,没办法的事儿,人的名儿树的影,这都是道理是不是,各人办各人的事情,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没办法插手的,什么事情都要管,你是皇帝还是宰相?这都是个理儿不是吗?当官只能当副职,而且关键问题上你们可别犯错误,后果很严重知不知道?
  我可以容忍你们,官府也可以适当的给些照顾,但是那些御史可不是好惹的,每年那些御史都到处跑,谁都不知道那些御史什么时候会跑到什么地方,反正你们要是被御史逮着了,那我也救不了你们,别说救你们,我都自身难保,那些御史一个个就跟疯狗一样,我都被咬了好几口,更何况你们?
  什么?不至于?我告诉你们,知道味仙居不?味仙居,就因为味仙居,几乎每个月他们都能给我整出个逃税漏税的事情来,一查那都是计算错误,也有被查实的,那都是下面人自己做的手脚,好几十家味仙居,都不在一个地儿,我根本就不知道,结果罚的不还是我吗?我有什么办法?
  满长安的勋贵哪一个没有你们狠?见到御史就跟见到瘟神一样,没命的跑!谁都不敢和御史打交道,三句话不离贪污,五句话不离拼了这顶乌纱!长孙家知道不?皇后的娘家,长孙顺德知道不?战功赫赫的猛人。
  那老人家跟我没什么交情,我也没必要参合他的事儿,他自己跟人家做生意,有点儿贪财,做生意了不交税,给一个御史逮着了,一查到底,查出了多少事儿啊,一揪出来那就是连根拔起,什么压榨劳工啊,什么欺压当地百姓啊,当地官府什么狼狈为奸啊,整的整个长孙家鸡犬不宁。
  最后怎么着你可知道?当地县令被下狱,长孙顺德给罢黜职位,降爵三级,好端端的二等公爵一下子掉到了一等侯爵上,所有生意充公,罚款一万贯钱,罚俸三年,禁足半年,你瞅瞅,你瞅瞅,你说我敢吗我?皇后在那儿罩着都不顶用,长孙无忌多大的功臣?闭门不见客,直接就给避嫌了!
  御史多大的官儿啊,八品,七品,芝麻粒儿大的官,长孙顺德几品官?二品大员,一品公爵,现在呢?嗯?知道了吧,谁敢和御史过不去啊,一个比一个狠,专门找勋贵豪门的不痛快,看到勋贵就恨的牙痒痒,恨不得上去就给撕了,我官儿小,不敢和他们斗,你们要是觉得你们的命比较大,尽管弄,等我一回去,御史就来了,你们就可以,呵呵呵……
  苏宁这话绝对不是骗人的,最近那些御史是越来越嚣张了,仗着李二陛下做后台,赐给御史一些特殊的护身权力,以至于一品大员见到了那些御史都是怕得跟什么似的,根本不敢和他们有什么交集,生怕自己家的财产被这些御史给盯上了,这些御史专找大人物的茬儿,小人物的家产他们还看不上眼,就想着打一只大老虎来名留青史。
  苏宁很不幸的被归类为了大老虎一类,被那群呼天喊地要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们定位成了必杀目标,连同这一众军方大佬,包括西突厥商团和薛延陀商团以及西域商团的所有商人们,都成为了青天大老爷集团的必杀目标,盯的那个紧啊!记得那个时候李靖都被逼得受不了了来了三原县苏宁府上避风头,说家里面的商队被缠的很紧,自己不在场还好,要是一在场,那些御史真是……
  唉……
  苏宁也无可奈何,这很明显是李二陛下因为军方势力过强采取的反制措施,这想必只是初级阶段,皇帝也是需要安全感的,没有安全感,皇帝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这种事情比起后来的百骑司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至少还是打着反腐的旗号出发的,至于百骑司,那直接就是特工组织了。
  苏宁的一番警告把这些人给弄得心有戚戚,不过他们并不觉得苏宁是在骗他们,这没有必要不是吗?但是话又说回来,要真的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们也未必就怕了那些御史,离着京城十万八千里,强龙还压不了地头蛇呢,更何况这些家伙并不是强龙,自己这些人也不是地头蛇可以比拟的。
  讨价还价大会接着展开,就各种权力方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苏宁是坚持底线不肯放松,而他们则是竭尽全力想要从苏宁的底线里面获取一些利益,无外乎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尤其是在科举制度大行其道的如今,他们想要保住他们的地位,不至于被完全泯灭,失去了最重要的传承。
  苏宁则表示你们这种传承实在是太狭隘了,全天下只要你们几家就可以是吗?整个华夏数千万人里面只有你们这几家子得到传承就可以了?你们这几家子可以传承整个华夏的技艺?不说别的,纵横家你们传承得了吗?兵家你们传承得了吗?墨家你们传承得了吗?如今这三家可都是大唐朝廷上不可或缺的,儒家若想再一次来个罢黜百家,怕是不那么容易吧?
  既然已经复兴了,那就要竭尽全力的保住现在的所得,三家的联合压力之下,实力大损的儒家可以再一次掌握天下最高权力吗?儒家的失误就是搞文化垄断,现在全天下只有一千分之一的人可以学习儒学,寻常百姓学不到儒学,那我把纵横家墨家和兵家搞起来之后,他们当然争先恐后的过来了,你们的人数现在已经不占优势了,还想什么呢?
  吵吵闹闹拍桌子砸板凳大概有两三个时辰,天都黑了以后,大家才气喘吁吁的在约定的纸张上签字画押,一共六个名字,代表朝廷的一个苏宁,代表江东的五个大姓家主,什么?其他人?那不重要,根本没有他们的份儿……
  签完字的第二天,五大姓联合宣布主动捐献二十万亩土地给大唐朝廷,不要钱,而且原本卖给大唐的土地也只需要八成的价钱就可以了,以示江东士绅之心诚;朝廷代表苏宁感动的眼泪横流,表示接受,为大唐有这样深明大义的士绅感到万分的高兴。
  然后,整个江东的其他中小家族就明白了,游戏规则已经决定好了,又到了大出血的时候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
必杀之(一)
  “苏侯,末将把军队都带走了,这一来一回至少需要一个月,末将害怕末将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面,这里会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这样吧,末将把事情托付给副将,末将率领五百士兵留下来保护苏侯,直到苏侯北返长安,毕竟末将的任务也有一项是保护苏侯,一旦那些贼人突然发难,而末将不在苏侯身边,那可就是末将的大罪了。”薛仁贵面露担忧之色。
  苏宁摇摇头,对薛仁贵说道:“你要知道,这一次我们在整个江南购买的良田有足足八百多万亩,户口近两万户,这笔钱的数目很大,而且很重要,国库里面掏出那么多钱也不容易,虽然我们的所得非常巨大,但是,这笔钱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朝廷的威信何在?我在江东所做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
  朝廷如今抽不出更多的兵马南下,陛下已经给了我调动梅岭驻军三千人的权力,我已经派人送信给梅岭驻军总帅,让他派人过来帮我,我打算调集五百人过来保护我,那就够了,我手下也还有其他二百多人可以保护我,江东的那些士绅也不想看到我在江东出事,他们也会保护我,仁贵,你放心的把军队带走,然后把钱财全数带来,一分都不能少。”
  薛仁贵还是有所担忧:“苏侯,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但是属下还是担心,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这,要不然属下把副将留下,留下五百兵马,然后属下率军回去,以最快速度赶回来,苏侯您看这样可好?”
  苏宁皱了皱眉头,还是摇了摇头:“仁贵,我现在宁愿我自己出事都不愿意那笔钱出事,那是朝廷的信誉,是朝廷取信于天下的重要一步,绝对不能出事,至于我自己,江东之地的那些地头蛇们会很好的保护我,你的确不用担心,你只要做好你最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正好,你也很久没有回长安了,看看你的家人去,顺便帮我送封信给我家里面,让他们放心,事情顺利的话,我四月份就可以回去了。”
  薛仁贵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按照苏宁的意思去做,但是他执意留下了一百名精锐士兵保护苏宁,给他们下了死命令,如果苏宁不能完好无损的回到长安城,他们活一个就斩一个,除非苏宁活着,否则他们就别想活着回去见家人,这是肉食军的宿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