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451

  他临危受命,也有为宋谦报仇的想法在里面,但是报仇并不急于一时,他很明白如今这个纷乱不止的高句丽里头最为精干强悍的势力就是他的生死大敌泉盖苏文势力,而其它的都是些土鸡瓦狗,五十多个地方实力派联合起来都不是泉盖苏文一个人的对手,要不是之前宋谦打断了这个进程,如今剩下的高句丽国土就要被泉盖苏文统一了。
  所以泉盖苏文是最难对付的,就情报而言,他一个人负担起了西段防线,而东段防线则被东方的地方大员实力派们所负责,双方协力,虽然防区很明显,但是一旦有一方支持不住了,另一方有支援的义务,毕竟大家都是高句丽人,而对手是新罗人,高句丽国不在了,高句丽人还在。
  金庾信觉得柿子应该挑软的捏,所以一开始就把最强大的敌人看作了泉盖苏文,而突破口就在他的东方,那一段被东方实力派们所守卫的防线,那是软肋,本来就足够弱小,现在居然还是那么多人联合起来,再怎么精诚合作,里头就没有扯皮的现象发生?宋将军之前已经查出了这些人的互相不信任和虚与委蛇,只需要一点点的时间,攻破这里不是问题。
  难就难在如何对付泉盖苏文,泉盖苏文是高句丽最后的屏障和代表,干掉泉盖苏文,夺取安市城,那才标志着高句丽的正式灭亡,可是泉盖苏文很容易干掉吗?安市城很容易攻打吗?在那样好的时候里面,宋谦都送了自己的性命,虽说是有巧合的意思在里面,但是也不得不说安市城的坚固和泉盖苏文军队的善战。
  金庾信决定使用水师,把一部分军队运送到高句丽东段防线的后方,从后方突击,干掉他们东段的防卫军队,联合正面突击的全部歼灭之,狠狠的打击这群无能之人,然后以这一部分突击到了岸上的部队向西进发,和正面对抗泉盖苏文军的军队一起协力,彻底击破泉盖苏文的江防兵团,干掉泉盖苏文。
  不要去理睬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干掉的家伙们,集中火力对抗泉盖苏文,只有干掉泉盖苏文,我们才算是获得了全胜,其他人都是土鸡瓦狗,对付起来轻而易举。
  等等,还有唐军。
  对了,差点儿忘记了那伙唐军。
  金庾信的面色有些阴沉了,这一场战役的起因是高句丽人起兵十五万突袭唐帝国营州地区,攻破之,打败唐军两万人的军队,消灭了一万人,逼得唐帝国的辽东最高官员张俭不得不撤退,一直撤退到唐帝国辽东地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北平城下,高句丽军队的势头被唐帝国援军所阻止住。
  那段时间内,在唐老将秦琼、小将长孙冲和李伯瑶的相互配合下,唐军虽然情况危急,但是还是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逼得高句丽人进入了对峙时期,可是这种对峙非常诡异,不久之后,这种对峙的诡异之处就体现出来的,也被发现了——那根本不是十五万人所应该拥有的战斗力。
  也是在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扭转战局的事情,唐名将苏宁率领一万军队联合唐水师消灭了高句丽水师,然后登陆,用三天时间奔袭高句丽国都,攻破了高句丽国都,生擒高句丽王,焚毁了高句丽国都,使之成为一片废墟,新罗军队第一次进攻的时候见到了被焚毁的高句丽王都,就别提多震惊了。
  那可以算是朝鲜半岛最繁华大气的城池了,被唐将苏宁付之一炬,还把高建武给抓走了,高句丽的王被生擒,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而这个苏宁,金庾信略有耳闻,是个很厉害的将军,据说是唐第一名将李靖的亲传弟子,能力很强,特别胆大,擅长以少胜多,五百人火烧阴山灭掉了东突厥,二千人奔袭西突厥王庭干掉了主战派的肆叶护可汗,推举鸽派阿史那泥孰登位,西突厥臣服。
  十数年前压的唐帝国抬不起头的强大突厥帝国就这样成为了附庸,更在不久之前,唐帝国发动的有史以来中原王朝发动的对北方边患最强烈最猛烈之进攻行动中,西突厥大可汗阿史那泥孰被生擒,而横在高句丽北部的新兴强国薛延陀帝国也被进攻,真珠夷男可汗据说也被抓住了,生擒。
  而这一切的源头,似乎都可以追溯到那个奇怪的人的出现,在贞观四年之前,金庾信无法找到任何有关于苏宁的讯息,而在贞观四年之后,这个人突然大放异彩,给金庾信一种一个人推动唐帝国走向不同道路的感觉,金庾信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一个人怎么可能推动一个国家呢?可是如今,他的确是凭着自己的能耐扭转了战局。
  在唐帝国面临绝对劣势的档口,他突袭了高句丽王都,毁掉了高句丽的指挥中枢,生擒高句丽王,接着遁入高句丽统治薄弱地区的辽东半岛,在那里联合唐水师把高句丽第一名将,常年对新罗作战、经常大破新罗军队的赫赫有名的老将姜以式给打败了,姜以式的十万军队损失惨重,本人身死。
  金庾信逐渐觉得,和唐人联合起来对付高句丽或许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有高句丽在,唐帝国的目光都在高句丽身上,而高句丽一旦被灭掉,那么唐帝国的眼光会放在何处?那位李世民陛下似乎不是一个安分的皇帝,他的开拓进取之心实在是前所未有,很难说他消灭了高句丽就会觉得满足。
  但是事已至此,如果放任不管,放任高句丽被唐帝国消灭掉,那才真的是蠢货了,一旦唐帝国占据了高句丽在大同江以北的土地,那么就会对新罗产生泰山压顶的优势,而且唐帝国可以联合新罗消灭高句丽,又如何知道唐帝国不会故伎重施,利用百济对新罗的彻骨仇恨,联合百济收拾新罗呢?
  当年夺取汉江流域的战争里面,虽说是百济和新罗联军对抗高句丽,但是百济出了最大的力气,把几百年积蓄的国力几乎消耗一空,可是在把高句丽军队赶出了汉江流域之后,却是没怎么出力的新罗人下山摘了桃子,把百济人拼死夺下来的胜利果实抢走了,百济人气不过,和新罗人展开了决战,可是耗尽国力的百济人哪里是躲在后面使阴招的新罗人的对手?
  兵马充足的新罗人没有耗费太大的力气就把百济人打败了,还把百济的王给杀了,从此,百济堕落为了半岛最弱的国家,领土最小,兵马最少,国家最穷,最没有未来,如果不是临海可以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估计早就自我灭亡了,可是就算是几十年以后的现在,几十年之前的伤口在百济身上却看不到多少好转的迹象。
  所谓一蹶不振,就是如此。
  这样被背叛过,百济又如何会对新罗产生什么好感呢?对于新罗的彻骨仇恨左右了百济的国策,使得百济处处和新罗不对付,从王到平民,从上倒下就没有喜欢新罗的,总是憋着一口气想要复仇,但是复仇需要资本,就凭着百济如今这不足十万人的常备军队,根本不是新罗的对手。
  自保还是有些力量,否则新罗也不会放着百济不吃掉,但是进取绝对不足,几十年前的消耗和损失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百济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除非破釜沉舟一战,但是在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谁会选择破釜沉舟?
  金庾信不是新罗国内第一个对大唐产生疑虑和戒备的人,却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人,他很被善德女王所重视,所以本来善德女王对他的话也会很重视,是本来……这一次在出发之前他稍微表达了一下对唐帝国的戒备和疑虑,但是女王却完全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女王所希望的就是金庾信为国争光,把泉盖苏文的脑袋带回来,仅此而已。
  女王被连续两次主帅致死气昏了头脑,复仇之心控制了她,这个时候跟她说戒备大唐是没有意义的,金庾信不是白痴,所以很明智的没有继续这样的话题,而是决定把高句丽彻底消灭掉之后,再和善德女王讨论这样的问题,那个时候,善德女王应该可以听进去。
第八百一十八章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接到情报的时候,苏宁和张士贵以及张亮都觉得有些惊讶,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新罗人居然那么快就取得了胜利,也不会想到一直处于强势之中的高句丽人会溃败的那么快,也不会想到原本以为可以打败新罗人的泉盖苏文也败退的那么快,一切都好像是突然之间发生的那样,没有任何的预兆。
  而得到了完整情报之后,苏宁觉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金庾信了,按照情报上所说的,这个家伙出动了四万兵马兵分两路分别从正面渡江强行进攻高句丽人的防线,而真正的主力则留守后方,一万人的精锐突击队随着他以新罗国的水师战船通过海路送往高句丽东段防线的大侧后方,强行翻越了一座大山之后,金庾信率军突袭高句丽防线背后,一举击破了高句丽东段防线。
  捡软柿子捏,金庾信也知道高句丽现在的军队里面,最精锐强悍的军队被泉盖苏文所掌握,就凭着自己可以率领的一万精锐并不一定可以击破泉盖苏文亲自指挥的军队,甚至有可能被反包围,所以选择了突袭比较弱小的东段防线,果然一举击破之,正面强攻的两万军队也协助打击,迅速过江,接着主力五万军队就安全渡江了。
  集合了七万多人的军力之后,金庾信命令两万兵马顺着东方实力派联盟军败退的路线一路追击过去,不求消灭之,只要阻挡住他们,使得他们无力帮助泉盖苏文就可以,而金庾信则选择带着五万多人的主力军队顺着大同江往西而去,准备突袭泉盖苏文防线,还是分成两段突袭,第一段是佯攻,第二段才是总攻。
  不出金庾信的预料,泉盖苏文果然早有准备,显然泉盖苏文并不信任那些东方的实力派们可以守住防线,所以一早就安排了预备队专门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罗突袭军队,第一段一万人的突袭佯攻被阻挡住了,当泉盖苏文觉得自己即将胜利的时侯,整个战局突然发生了变化。
  泉盖苏文显然并不怎么了解他的这个对手,虽然他们年龄相仿,但是连续打败两任主帅的泉盖苏文对新罗人显然有了轻视之心,不再那样的重视,所谓的准备也只是出于对东方实力派的蔑视和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他并没有考虑到人与人之间是绝对不会一样这个真理的。
  多算了一步的金庾信动用了自己的底牌,四万多人的新罗军队如潮水般冲破了高句丽军队防线的时候,泉盖苏文傻傻的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而他会为这个愚蠢的错误付出惨重的代价,大同江防御兵团崩溃,大同江防御线全面崩溃。
  泉盖苏文几乎是被亲卫们架着离开了战场,遁入了安市城内,据城死守,因为宋谦的前车之鉴,金庾信显然做好了准备,事先准备好的攻城武器被调运过来,却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围城,接着纵兵攻略周围地区,毁掉泉盖苏文费尽心血做出来的建设成果,泉盖苏文极度恼怒之下三次派兵出城营救,却屡次大败,不是被埋伏就是正面被击溃,损失惨重,然后泉盖苏文就再也没有派兵出城过。
  大同江防御阵地被全面突破之后,整个大同江流域落入了新罗人的手中,时隔五十年左右,继汉江流域落入新罗手里之后,大同江流域也落入新罗人之手,这便表示除了百济所占据的西南一隅以外,整个朝鲜半岛都被新罗人所控制,并且纵兵向更远处发展,直追高句丽的老巢,高句丽军队全面溃败,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这样的消息,驻扎在辽东半岛的苏宁等人还是很吃惊的,不仅仅吃惊于新罗人此次的大胜利,也吃惊于这一次他们没有收到来自于新罗方面的任何消息和照会,无论是第一任的主帅还是第二任的宋谦,他们都给大唐在辽东半岛的军队发来了照会和出兵请求,希望大唐可以一起出兵对抗高句丽。
  不说是不是这样希望的,这至少是一个表示,表示新罗人还在乎大唐和他们的盟约,但是这一回,不仅仅没有收到新罗人的表示,连他们已经攻打到了安市城周围也没有给大唐派来任何信使送来任何消息,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这就未免让唐军觉得有些不爽,尤其是张亮,戎马一生的大将军,居然被一个新罗小子给无视了。
  “这厮好生无礼!待老夫亲提一万兵马去问他一问!”张亮恶狠狠的大怒道,提着武器就要冲出去,苏宁连忙把张亮给拉住了,郁闷道:“我的将军啊,你何必如此呢?这新罗小子固然无礼,但是他这样做是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就算这家伙真的有所依仗,但是和前两任的新罗统帅完全不同的做法也的确有些奇怪,新罗国内也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我觉得这是他的个人行为,不是新罗的意思。”
  张亮怒道:“那难道就这样放任不管,让他瞧不起老夫?不可能!不可能!老夫一定要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哼!”
  张士贵站起来劝阻道:“话也不能这样说,如今高句丽的形势却是非常危险,而新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样的情况下,这小子难免有些飘飘然,那宋谦之所以丧命,也就是如此,打败了高句丽人夺取了那么多的土地,换作是别人,大概也会如此,只是,这小子的确相当的无礼,就算是宋谦,也是发来了照会和请求出兵的文书,而这小子……”
  苏宁点点头道:“此人留不得,估计是预见到了我军的打算,消灭掉高句丽之后,就是联合百济收拾新罗的时候,这个金庾信极有可能预见到了高句丽灭亡之后给新罗带来的影响,所以想尽可能地占据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以确保新罗站在绝对的优势之上,而让大唐陷入劣势之中,毕竟我们和他们的盟约仅限于大同江以南,以北的土地并不在盟约规定之中,金庾信想来是知道了这一点。”
  张亮皱起眉头道:“苏小子,老张,老夫是觉得我们不能再继续这样休整下去了,这都一个多月了,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出些什么事情来,派人回国向陛下讨要更多的兵力送到辽东半岛上来,我们必须要介入高句丽和新罗的战争,否则一旦战略要地被新罗人给抢占了,那对于我们而言岂不是太吃亏了?那新罗就会是第二个更加强大的高句丽了!”
  张士贵也紧紧的皱着眉头,说道:“三明啊,这话有理啊,若是被新罗抢占了高句丽的所有战略要地和土地人口,对于我们而言,可是非常不利的啊,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么高句丽一旦全部覆灭,我们就要直接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新罗了,那个时候,大军到来,我们还有多少优势可言呢?你是行军副总管,这件事情我和鄅公没有权利干涉,还是要看你的决定。”
  苏宁看了看张亮和张士贵,还是摇了摇头:“不说增兵之事,就说这新罗抢占高句丽战略要地之事,我们姑且不说安市城是否会被拿下,就说其他的地方,可不能忘记这几个月以来高句丽的战火纷飞,把大片土地变成了焦土,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失去了土地和房屋,沦为难民,高句丽没有办法生产粮食,这一年冬季肯定会引发大饥荒。
  失去了统一的朝廷,各地政令不一,高句丽如今的情况就是汉末群雄割据的情况,而且还都是些没什么脑子的军阀,只知破坏扩军而不是建设休养,高句丽的国力已经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今冬过后高句丽必将人口锐减,遍地饿殍,整个治安将会崩溃,盗贼土匪蜂起,新罗究竟是会因为得到了这片土地而强大还是得到了这片土地而烦恼,都还是个未知数,更何况,别那么早就丧失对泉盖苏文的信心啊,我可是很相信他的!”
  正如张士贵所说的,苏宁才是此次行军的副总指挥,总指挥秦琼远在营州经营当地防务,没办法管理辽东半岛的事情,所以这里的事情全归苏宁管理,李二陛下没有给助战的张士贵和张亮别的权力,而是让他们服从苏宁的行动指挥,所以苏宁不点头,军队是不会出动的。
  更别说苏宁的一番解释过后,两人也觉得这个事情的确有些不太对劲,高句丽的生产被完全摧毁,现如今马上就要到夏季,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最糟糕的时候是冬季,到时候粮食全部吃完了,而秋季没有收成,整个高句丽会陷入完全没有粮食可以吃的场面,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
  如今还有上一年度的存粮,而再过几个月呢?
  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到那个时候,没有粮食吃的高句丽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就算是新罗人有军粮,那么面对那些饥饿的高句丽人,新罗人会如何对待他们?没有粮食的高句丽人在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中会如何作出决定?是反抗还是就此饿死?新罗人有那么多粮食接济高句丽人吗?他们有办法建立稳固的统治吗?
  很明显,苏宁考虑的更加全面,如今大唐的军队镇守住这半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进军了,而回国去向李二陛下讨要更多的军队也不算什么好主意,又能讨要到多少兵马呢?虽然苏宁同意派人回大唐向李二陛下讨要军队增援,但是不论可不可以带来更多的军队,苏宁都不打算进军……
  对了,还有官员,对于辽东半岛的行政建设要开始了,派遣一部分官员过来建立州县制的统治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草原上也要负责划分行政区域,但是很明显辽东半岛这儿可以抢占先机,这也是大唐的新近领土。
  苏宁是打算先把辽东半岛的行政给整理一下,然后再去考虑出兵的事情,虽然居民不多,汉民更少,但是这里的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土壤也算是肥沃,不仅仅可以发展渔业,也可以发展农业,加快这里的经济建设,还可以通过北海海道把海鲜贩卖到内地去,增加当地的收入和愿意来此定居的人口的上升,促进当地发展。
  苏宁觉得比起行军打仗,自己更加喜欢规划一个地区的行政管理,八字还没一撇,苏宁就写成了一份《辽东半岛疏议》给李二陛下检阅批示,俨然将自己当成了当地的长官,至于军务,反而不是太在意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高句丽的反击
  苏宁从来就没有怀疑泉盖苏文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成果,相反,任何想要从他手中夺取他的东西的人都会经受他的狂风暴雨式的打击以及垂死挣扎,要知道,这位泉盖苏文可是高句丽最后一个枭雄,他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大帝三征高句丽功败垂成,他死了之后仅仅两年,高句丽亡国。
  或者说,他是凭一己之力保住了高句丽的存在的男人,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苏宁相信自己应该已经和泉盖苏文展开一场大战了。
  现在突然冒出一个金庾信,这个在另一个时空消灭了高句丽国的家伙,不过在那个时空中这个家伙是在三十多年之后的花甲之龄消灭了高句丽国,而如今他才三十多岁,他的用兵之术、心性磨练是否达到了那个程度还不是很确定的事情,而且当时他的对手是泉盖苏文的儿子而不是泉盖苏文本人,更别提还有李世绩的帮助。
  所以,苏宁并不认为泉盖苏文会束手就擒,然后失败,虽然现在的高句丽比之昔日的半岛三国里面最强大的一个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当时就军力而言,反而更胜一筹,新罗北伐军虽然打败了大同江防御兵团,但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势力不被消灭,尤其是不被新罗人给消灭掉,更为一个耻辱,他们一定会拼死抵抗。
  经过战火磨砺的剩下来的高句丽军队,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消灭掉的。
  所以苏宁好好的安抚了张亮和张士贵,让他们时不时的带着海军出海捕捞海鲜和抓捕高句丽人送回国内赚取海军的额外军费,而后自己安排好了军队的防务,把总管军队的权力交给了薛仁贵,自己则埋头继续准备对辽东半岛的建设问题,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男子,不去管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
  事情也正如苏宁所预料的,大唐贞观十年五月初三,从北面的安市城传来了新罗军队惨败的消息,吸引了苏宁的注意力,全方位的了解这个情况之后,苏宁觉得很满意,泉盖苏文果然不是盖的,虽然他的名字里面有个“盖”,其他的那些实力派们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是垂死挣扎也足够让新罗人喝一壶的。
  这次的失败还是因为东方实力派们所结成的钢铁同盟的最后反扑,在一场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将新罗北伐军的东征军团打的全军覆没,一举收复了所有的失地,然后居然还首次渡过了大同江,对大同江以南的失地首次进行了收复战争,大肆打击那些刚刚准备恢复当地秩序的新罗人,捣毁了新罗军队的后方基地。
  泉盖苏文虽然渡江打过一场,但是没有停留,而是迅速返回,他的兵力和他的资源不足以长期占据大同江以南的一个地区,否则迟早会被蜂拥而至的新罗北伐军给吃掉,而且还难以支援,没必要把军队全部浪费在和新罗人的拉锯战之中,他的兵力可不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他没有试图收复大同江以南的地区,可是这一次东部实力派钢铁同盟却决定这样做了,他们一共凑出了十二万兵马,除了在各地收拾新罗人的残军和落单的军队之外,还对大同江以南失去了几个月的国土进行了反攻,一下把新罗人防备空虚的新占领土地防线打穿了。
  这是正在围攻安市城的金庾信所没有料到的事情,他把部分军队分出去到处攻略高句丽的土地和州县,不断的吞噬高句丽的土地,企图建立一个稳固的后勤基地以应对之后的北上攻略,以及将来可以能遇到的来自于唐帝国的威胁,他是知道的,这一次高句丽乘人之危,趁着唐帝国对北方草原发动全面进攻的时机进攻唐帝国的辽东地区。
  可是随之而来的一切却让高句丽人始料未及,丢掉了所有可以丢掉的东西,国将不国,但是就算如此,高句丽还是没有灭亡,反而还有一战之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新罗就是安全的,和唐帝国结盟收拾掉高句丽之后,新罗不一定安全,只有尽力的攻取高句丽的领土,攻占战略要地,然后才可以占据有利位置,和唐帝国对峙。
  即使不能如此,也要试着立于不败之地,至少也要让唐帝国对新罗产生忌惮,而不是自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情况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他所攻取的那些地区,似乎每一个都是混乱不堪,没有生产,没有确定的居民,人都是难民,土地都是荒芜的,房屋都是被焚毁的,没有粮食可以获取,没有军械可以补充,这种情况让他觉得很不妙,占领的地区却没有办法为他获取更多的补给,对于他而言,实在是一个灾难。
  这种情况其实宋谦也注意到了,并且准备给国内发去相关的信件,但是很不幸的是,还没有写成奏折,他就没命了,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如今所面对的还是如此,攻打的地方没有粮食和军械,辛苦的损失得不到补充,一切都要靠着国内的运送,这对于新罗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耗。
  前后损失的兵马已经超过了六万人,马匹损失上千,军械、粮草消耗无计,可是除了一些领土和人口之外,高句丽人的领土似乎是一片混乱与荒芜,什么都没有完整的,预料之中的宁静乡村、金黄色的麦浪什么的都没出现,只剩下一片荒芜和饥饿的人群,这让新罗军队不得不用自己的军粮去给高句丽人充饥。
  这无形间加大了新罗的损失,十万人的军粮本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还要运送,还要人吃马嚼,运送的十石粮食到了前线只剩下五石甚至更少,粮食的损耗实在是太大,之前自己被任命的时候朝中就有大臣提出过反对意见,反正已经把大同江以南给夺到了手,我们的目的基本实现了,和唐帝国的盟约也到此为止,为何还要继续出兵?
  三年的粮食军械积累都已经被消耗掉了,难道还要继续消耗储备?
  朝中大臣已经积累了一批极为强势的反对出兵继续征战的力量,对于金庾信而言,如果没有善德女王的一力支持,早就该撤兵回去了,而现在得以继续征战,全是女王的支持,而朝中支持他的人其实不多,原本打下了整个大同江流域的土地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已经达成了预料之外的成果,其实此事就此罢手是最好的。
  但是不仅善德女王不甘心,金庾信也不甘心,他们都想为宋谦报仇,所以积攒了很大的力气,要他们就此罢手,怎么可能?被泉盖苏文消耗掉的六万兵马算什么呢?战死的将军和统帅们又算什么呢?金庾信决定继续进兵,攻取安市城,干掉泉盖苏文,并且锁死唐军北上之路。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东征军团全军覆没,各地守军纷纷失败,攻占的东部土地几乎全部都被收复,而整个东部防线也被夺了回去,甚至他们还渡过了大同江去收复属于他们的领土了,金庾信顿时觉得浑身冷汗直冒,他几乎是立刻就下令撤军,然后命令三千多人的马队迅速集结渡江,立刻赶回大同江以南挽救危局。
  十万北伐军又一次损兵折将三万多人,失去了那么多本该占据的领土,金庾信都觉得自己可以被处斩了,国内的那些讨厌自己的政敌和军方人物估计也会对自己进行强烈的反扑,金庾信顿时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动作,此时是深夜,他悄悄的迅速集结兵马,在马队出发一个时辰之后,率军离开了安市城下,并且留下了一支军队埋伏,以防追兵,而此时,距离泉盖苏文得知新罗东征军团全军覆没这个消息还有三个时辰,他还不知道新罗人为何撤兵,那个打仗非常勇猛的家伙为何会撤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