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1

  “真么大?天啊,不会都是铁打成的吧?那要多少铁啊!”
  “那得有多重啊?五个人能抬动吗?”
  “笨!谁说要你抬了?没看到那些马吗?要你抬还不把你压死!”
  “得了得了得了,这玩意儿怎么用啊?”
  “……”
  一批炮手就在那里围着火炮交头接耳起来,工部的熟练官员则是一个人负责一组炮手,抽了三十个人把他们带到郊外的火炮集训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一车又一车的火药、一箱又一箱的大铁球随着他们一起被带到火炮集训基地,随行护卫监视的都是皇帝的亲军玄甲军,表示除了皇帝对此的严重关切。
  大唐贞观十年五月二十九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炮兵队正式诞生于大唐帝国长安城郊外,从这以后,历史发生了巨变,可以说随着火炮的一声巨响,原先的历史进程被生生震毁,而随着这支炮队的诞生,历史被他们带入了一个新的轨道当中,开始重新运转。
第八百二十五章
炮手的特训
  作为大唐皇帝以及大唐官方所一致认定的大唐最强武器的使用者,炮手被认定为应该成为大唐军队中仅次于玄甲军的第一精锐部队,因为要成为一名炮手,不仅仅需要熟练的使用火炮,更需要在激烈的战场上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保护火炮的安危。
  一门火炮的造价就可以用掉三原县一个季度上缴税收的二十分之一,你们就可以想象一下,火炮是多么的珍贵!三原县作为大唐第一富裕的县,它的税收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的县呢?那些偏远的穷困县,一年也不见得能够制造一门火炮!
  而且火药的造价也不便宜,炮弹的造价更不便宜,这些炮弹虽说都是大铁球,或许还有重复使用的机会,但是由于对铁弹的要求很高,稍微有一点点变形就会导致弹药不能重复使用,不说一般的铁球,这种铁球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否则根本就不能被认同为火炮弹药,那会导致一门火炮的报废!
  而且更重要的是,火炮的威力一旦被其他敌军所知晓,那么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把炮队神机营作为第一打击目标,乃至于细作渗透的第一打击目标,作为火炮的使用者和保护者,炮手必须要尽职尽责的使用火炮,保护火炮,还要保护好自己,训练一个炮手,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装填弹药,清洗炮身,装填火药,点燃引线,对准目标,二次发射,调整角度,战场厮杀,一名炮手所要达到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炮手,其难度不下于成为皇帝的亲卫军——玄甲军。
  所以训练炮手发炮技术的是工部的熟练官员,而训练这些炮手战场厮杀的则是玄甲军的教官,完全把这些炮手当作玄甲军的士兵在训练,引入了苏宁提交给李二陛下的士兵体能训练章程和加强版的军事大学学子军训章程,玄甲军统领在此之上提出了二次加强版的玄甲军体能训练章程,这些炮手使用的是就二次加强版体能训练章程。
  所以李二陛下执意要选择最强壮精悍的士兵来担任炮手,其实苏宁听说了之后是有些哭笑不得的,因为一名合格炮兵的需求并不需要像玄甲军那样强大,如果说大唐军队在这个时代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那么玄甲军就代表着大唐军队的巅峰战斗力,傲立于这个世界上的最强军队,没有之一,把一支炮兵部队打造成这样,至于吗?
  不过这也有些好处,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或者说无论什么时候,炮队的消耗资金都是最大的,建立一支炮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那么作为皇帝来说,对于炮队的重视,对于火炮和炮兵的重视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且由于皇帝的重视,使得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炮兵的地位在整个大唐军队中是顶尖的,仅次于皇帝亲卫玄甲军。
  其实这也并不意外,因为你让一个从没有见识过火炮威力的人去见识一下火炮的威力,那么思维模式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这个人肯定会被火炮的巨大威力给震慑住,而且炮兵也算是一种技术兵种,就算是原始的火炮也是需要操作技术的,没有操作过火炮的人刚上手是会出很多问题的,炮兵的培训并不简单。
  不过要把炮兵培养成玄甲军也就太那啥了……
  苏宁也没有反对,反正炮兵强大一些也无所谓,反正真要到了战场上需要的东西也绝对不少,炮兵搞不好在保护大炮的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和敌人短兵相接,真要到了最紧张的时候,那个时候炮弹打完了,火炮成了摆设,免不得炮兵要成群结队的冲上战场和敌军短兵相接,那个时候要是炮兵体质孱弱也就太说不过去了。
  更何况要是马匹受伤或者死亡,那就需要炮手去移动火炮,炮手的身体要是不够强健,何来力气移动火炮呢?火炮虽然装上了轮子,但是其移动力还是很慢的,所以叫做缓慢而强大的战斗单位,每一个炮兵战斗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负责整个炮兵战斗小组的指挥任务,而且李二陛下也说了,炮兵的统领将会从优秀炮兵里面选择,将来在军校里面也要开设专门的炮兵科,没有当过炮兵参加过炮战的人是不可以担任炮兵统领的。
  这就直接说明了炮兵的晋升途径和官职上升是有独立标准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得上的,必须要炮兵出身,有大量战绩才可以,而且炮兵是打辅助的,不负责主攻,对于战略战术的要求就不高,来一个技术熟练的能够指挥的人就可以胜任,这是比较好的一点,所以对于此苏宁还是比较放心的。
  至于那些家伙打算如何训练炮兵,苏宁是不打算干涉了,反正这些炮兵迟早要上战场,早晚会有厮杀的时候。
  如今大唐有了大杀器的事情被李二陛下视为最高机密,谁都不允许对外人说出一个子,三品以下的官员都没有资格知道,三品以上的官员也就少数几个人知道,剩下的工部官员和玄甲军都是值得信任的,也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李二陛下特地升级了保密法令,一旦泄密,那可就是个人处斩全家流放的结局。
  炮兵训练基地和工部生产火炮的作坊被玄甲军团团保护住,连苍蝇都飞不进去,就更别说是人了,每天三轮口号论轮替,每一个口儿进出都需要不同的口号,还有专门人记住相貌以防不测,每一个相关人员都被血滴子派专人盯上,防止一切不测,对于长安的外族人更是严密监视,根本不允许他们接近那里。
  反正长安的倭国人都被李二陛下下令逮捕,毁其贡献,不允许倭国人进入大唐境内,倭国人一旦被发现在大唐领土则就地格杀勿论,彻底断绝倭国人进入大唐的心思,其实要不是大唐最近正在连番大战,三个战场同时开战,实在是分身乏术,否则李二陛下真的有命令海军远征倭国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看看的想法。
  区区海外岛国,居然敢窥视华夏最高机密,找死!
  倭国就失去了学习大唐技术和知识的机会,就连宗教之间的相互往来都被彻底切断,所以,在倭国历史上占据相当地位的“大化革新”也就无法再次出现,倭国文化凭借大化革新一下子飞跃千年的奇迹也将彻底不会出现,反而即将迎接着来自于大唐的怒火,来自于李世民大帝的怒火,这种怒火,是倭国人绝对无法想象的。
  所以苏宁也做好了会在朝鲜半岛和倭国人开战的打算,另一个时空就有倭国百济联军对抗大唐的白江口之战,被刘仁轨率军彻底击溃,第一次中日之战就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次,依然会是一样的,而且指挥官会变成比之刘仁轨更加激进的苏宁,只要那群倭国人敢于对大唐伸出爪子,苏宁就敢把他整个身子扯过来,直接把他的身子砍做五六七八段。
  在明代的万历朝鲜之役中,倭国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军事实力,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就是凭着比倭国人更加先进的火炮技术挫败了倭国人,但是倭国人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在战争中互有胜负,倭国人的战斗实力不可小觑,而如今,倭国还是一个野蛮原始的国度,而大唐已经提早了数百年掌握了更加强大的火炮技术,如今这样的时代,如果让本就强势的唐军掌握了火炮技术,绝对是如虎添翼。
  绝对不会让倭国有发展一点点的机会,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倭国彻底消灭掉,断绝后患,使其彻底从地球版图上消失。
  炮兵的训练一日比一日辛苦,李二陛下为了未雨绸缪,直接就把精选出来的一千名强悍精兵送入了炮兵集训基地,在这里训练两百门火炮的使用者,要把他们训练为足够合格的炮手,要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这些炮兵享用的资源是比之肉食军还要上一个档次,仅次于玄甲军的档次,有肉吃,有酒喝,顿顿管饱,还有很高的军饷可以领。
  虽然训练苦,但是拿的钱是实打实的,绝对不加水的,绝对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在强悍的玄甲军教官的训练之下,这些炮手一个个都变得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一个赛一个的壮实有力气,随便拉一个出去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力士,最常见的训练方式就是五个人合力拖着火炮行动,一开始只有一百步,接着两百步,三百步,四百步,越来越强,力气越来越大。
  用作教习之用的训练火炮有五门,炮弹和火药都是充足的,除了玄甲军教官在上午的体能训练,下午的发炮训练就更加重要,工部的熟练官员几乎是手把手的把这些汉子培养成熟练的炮手,可以熟练的操作一门火炮,五个人各司其职,谁这样做,谁那样做,而且每个人都要完全掌握其他的技术,以备不时之需,炮兵的补充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们的假想敌就是一堵又一堵的模拟城墙,距离很远,目标不大,瞄准射击都是最重要的,一个不好,就会射偏,而且发生的角度选得不好,掌握的不熟练,那么攻击力度也会减少,总而言之,发射一门火炮的方式并不简单,要求也很复杂,绝对不是那种原始火炮那么随意。
  准度和力度提上去了,又要有速度的要求,一门火炮从发射到再发射之间的时间损耗比较大,而且很难像弓弩队使用三段抛射法,为了保证攻击的效率,就必须要从炮手本身入手,提高他们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火炮的射速,加快敌军溃败的速度。
  而且目前的炮弹只能实现对城墙打击,但是从李泰往下的那些高官都知道,火炮往后面发展肯定需要对着军队直接开火,那个时候使用的开花弹就更加注重发射速度和频率,速度越快,频率越高,那么杀伤越大,对大唐军队的好处就越多,就可以直接摧毁敌方军阵了。
  而且如今就算是实心弹,如果遇到了成群结队的敌军以步兵军阵向大唐军队袭来,那么就算是实心弹也可以对对方的步兵军阵造成巨大打击,直接摧毁步兵军阵,在战场上没了军阵步兵就是死路一条,当然了,没有开花弹直接爆炸那么霸气就是了。
第八百二十六章
良策
  “预备!装填弹药!”一名骑在马上的军官装束者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大声吼道。
  他身前三十门火炮并立,一百五十名炮兵动作熟练整齐划一的给火炮装填火药和铁弹,留出引线,调整角度,固定炮身,然后其中四名炮手分立火炮两侧,单膝下跪,双手堵住耳朵,只剩下一名拿着火把的炮手依旧站立,此时,军官继续高声吼道:“点火!”
  手持火把之炮手立刻给火炮点火,然后放下火把,和其余四名小组成员一样单膝下跪蹲于地上,双手堵住耳朵,没一会儿,无数声巨响汇成一片,三十门火炮齐齐发射出骇人的炮弹,炮口则是涌出白色烟雾,火炮炮口猛地向上一抬,随即落地,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炮弹已经击中了远处百分之九十模仿长安城城墙的仿真城墙,随着一阵抖动,城墙处土石飞溅,一片狼藉。
  远处观看的李二陛下兴奋的喊了一声:“好!”
  这还没完,火炮刚刚发射完毕,那名军官就再次喊道:“预备,装填弹药!”
  炮兵们立刻又快速行动起来,装填火药和铁弹,留出引线,调整角度,固定炮身,一样的动作和速度,利落整齐,随着军官的再一次点火声响起,第二轮炮弹齐射开始,这一次,那堵仿真城墙彻底完蛋了,败落得一塌糊涂,士兵们完全可以越过那堵城墙,冲入城内对守军进行巷战,而不用进行损失巨大的攻城战。
  李二陛下面色兴奋的不停大喊着“好好好”,身边的随行官员也纷纷点头不已,最初看到的时候是一回事,而如今的三十门火炮齐射,对象是有长安城城墙九成强度和规模的仿真城墙,三十门火炮两轮齐射就把这城墙给毁得不成样子,要是用在其他的城池中,一轮齐射就足够了。
  火炮威力强悍如斯,炮手熟练程度如斯,让李二陛下非常高兴。
  专门负责此处训练的玄甲军副统领宋安受到了李二陛下的大力嘉奖,认为他做得很好,要给他升官加薪,给他大量的赏赐,然后给所有的炮手赏赐钱财,给所有的工作人员赏赐钱财等等,大家都很开心。
  开心过后,李二陛下就指着那些骇人的杀器对身后的大臣们询问道:“诸卿以为,我大唐有此利器,今后征战,是否会容易许多呢?”
  李二陛下的语气有些得意洋洋,考虑到李二陛下从一开始就对此火药武器的大力支持,显然,人家自恋一下也是正常的,大臣们纷纷狂拍马屁,把李二陛下拍的非常舒服,不停的抚着胡须怡然自得,然后,魏征作为老鼠屎的作用就在此时体现出来了。
  “陛下,臣有本奏。”魏征淡然的站了出来。
  李二陛下一见魏征站出来了,面色立刻就变了,有些郁闷的摆摆手,说道:“魏卿有何要说的,就说吧,我且听着。”
  魏征说道:“陛下,此火炮虽然威力巨大,惊天地泣鬼神,于行军打仗有莫大好处,但是,臣也听说此火炮的最大需要就是火药,火药易受潮,而且保存不易,一旦在我军阵中遇到了哪怕一颗火星,都会引发剧烈爆炸,如果火药在我军阵中爆炸,那么会是什么情况?而且若是下雨天,火药受潮,无法使用,那么火炮岂不就是摆设?”
  李二陛下松了口气,这些问题不是没有人提过,他已经知道了:“魏卿所说已经不是没有人说过的,对于火炮的这个弱点,工部官员正在想方设法的改进,比如制造一些专门用于储藏火药的器具,专门有人负责保管火药,寻常人等不允许接近火药等等,至于下雨天的事情,也有工部官员提出利用油纸保管火药,这些,都是些比较严肃的问题,我与诸位爱卿都是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人,还是不要指手画脚,扰乱那些专门人才吧!”
  李二陛下定下了基调,让魏征稍微一愣,不过想让魏征就此闭嘴还是没那么容易的,眼看着神机营成立,简直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虽然不是民部的尚书,但是眼睁睁地看着无数李二陛下下达的调拨钱财的指令从自己手下走过而自己并没有理由封驳,魏征就很不爽,大唐的确有钱了,财大气粗了,可是也不能乱花钱啊!
  草原两个战场,辽东一个战场,虽然粮食充裕钱财也足够,可是消耗一点儿都不少,要不是前几年罢兵休战积蓄国力财力,根本负担不起,现在每年都需要指出大量的教育经费,这一点魏征很赞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对的,另外的什么山东复兴啊江南崛起啊什么菜篮子啊魏征也都认了,国家发展,只要用在了地方上,就可以,没什么不可以的,朝廷的专项拨款都是由御史专门监督的,谁敢贪污这种钱财,那就真的是找死了。
  当然了,朝廷的收入也很大,岭南开了港口以后,收入剧增,商税逐渐递增,渐渐有超过农税的架势,各地工坊大规模设立,民间商业蓬勃发展,工商的税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相反地,农税虽然也在上升,却上升缓慢,远远不及商税的速度,而且税收总量更是连年剧增,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如果没有着雄厚的财力支撑,他也根本就不会同意李二陛下同时开辟两个草原战场,二十万大军北伐的战略。
  这也就算了,也还出得起这个钱,但是你又搞一个简直是在烧钱的神机营,这就让魏征相当的不满意了,火炮威力虽强,但是没有用在战场上,谁知道最终结果是什么样的?三原县何其富庶?农税商税都是大唐第一县,这样的税收一个季度也只能制造二十门火炮,这还不算其他的相关费用,而且为了支持火炮的制造,连其他铁制武器的制造都放缓了速度。
  铁的产量就那么些,没有上升,可是火炮需求量太大,导致很多兵器的生产都给火炮让位了,一门火炮的铁都可以制作好几百把相对应的武器了。
  对此,魏征屡次上书要求李二陛下下令给工部研究铁产量的问题,可是李二陛下迟迟没有动作,今日眼观了火炮的巨大威力后,魏征已经信服了火炮的巨大威力,但是不能只关注火炮,而忘了其他武器乃至于农具的建设吧?
  魏征也去过工部找过如今的工部尚书、墨家巨子赵胜,不过没见到人,留守官员说赵尚书亲自去了火炮工坊监督火炮的制造,这是皇帝的要求,陛下的命令,没法儿不重视,至于其他的,暂时只能靠边站了。
  所以魏征不爽啊,这个时候就要提出来,我不是不爽你那个啥,不爽你那个制造火炮,我是不爽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火炮上,而不关注其他需要关注的事情!典型的见风就是雨,李二陛下就这个毛病特别严重!
  魏征很不爽,于是开口道:“陛下,火炮的确是好,但是,制造火炮也需要铁啊,没有铁,何来火炮,陛下可知一门火炮需要多少铁?而这些铁又可制作多少兵器?陛下是不是也知道为了这些火炮,连农具的制造都开始拖延,都在那里制作火炮,陛下给的两百门火炮的要求,现在才完成四分之一,陛下,您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农具的问题?”
  李二陛下眨眨眼睛,开始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疑惑道:“农具的生产和火炮有何联系?铁不够了吗?”
  工部尚书赵胜出言道:“陛下,臣已经给陛下上了很多奏折,之前魏大夫来工部寻找臣的事情臣也知道了,只是当时臣不在,臣后来得知此事后专门去查了一下,结果发现目前大唐的铁产量很难确保火炮生产的同时保证其他兵器和农具的生产,就此也给陛下上了奏折,可是陛下一直都没有批复……”
  李二陛下老脸一红,询问道:“赵胜,你告诉我,到底差了多少?”
  赵胜沉吟一会儿,说道:“就目前来看,每年的铁产量除非放弃制造一部分农具和武器才可以达到年产二百门火炮的数量,否则,是绝对做不到的,短期内可以维持,长期看来必将产生武器和工具的缺乏。”
  李二陛下郁闷了,然后摆摆手道:“啊,这样啊,赵胜,这个问题你去负责,必须要给我找出提高铁产量的事情,这武器都发明出来了,结果铁产量跟不上去怎么可以?如果工部想不出来,那就像全天下募集有办法的优秀工匠,赏赐重金悬赏制铁高手,务必要确保铁产量的足够,要在完成火炮制作的同时,确保农具和武器的制造!”
  赵胜点头道:“臣赵胜领旨!”
  李二陛下这才点点头,然后唤来了负责这里的玄甲军副统领宋安,询问道:“这些炮手能否上战场进行作战?”
  宋安思虑了一会儿,点头道:“所有的训练都按照章程上的训练结束了,如果此时放在战场上的话,估计是可以的,只是对于防水的事情还是没有太多的结果,所以,必须要不能是火药受潮,否则,很麻烦。”
  李二陛下点点头,然后吩咐道:“辽东那儿苏宁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催促了,你这里要尽快的准备二十门火炮和足够的炮手,准备运送到辽东,事实这火炮的实战功效,对了,赵胜,开花弹的研究,你们这儿和魏王的研究有没有结果了?开花弹的事情可有苗头?”
  赵胜说道:“陛下,开花弹的研究非是一时可以成功,臣等已经竭尽全力,魏王也非常辛苦,但是,确实没有预想中那么快,估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开花炮弹的威力已经确定了,只是如何发射和保证不会炸膛还是有些麻烦,比起实心弹来说,开花弹要危险得多,更加难以制作。”
  李二陛下说道:“这是国家大事,一定要保证进度,当然了,更要注重安全,就拿苏宁的话来说,安全第一,不论是你们,还是魏王,都要保证安全,你也要多多协助魏王,还有,我会给你一道手谕,你给我专门盯着魏王,绝对不允许他废寝忘食,该吃的还是要吃,该喝的还是要喝,身子最重要,要是魏王瘦了,我可要唯你是问!”
  赵胜摸了摸额头的冷汗,接旨了……
  李二陛下回去的途中,长孙无忌凑到了他的身边,小声询问道:“陛下,放任魏王在那么危险的地方,真的可以吗?难道,就真的,如此吗?”
  长孙无忌的意思李二陛下自然明白,作为皇亲国戚,还有一直以来的好友,这些事情倒也可以关心关心:“你也是老臣了,有些事情你也明白,自古以来,这皇位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息过,而如今我终于看到了停息的可能,青雀沉迷于格物致知已非一日两日,而且天赋异秉,我总觉得,若是真能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个良策,我所做过的事情,绝对不希望我的儿子们再做一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