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451

  苏宁笑着劝慰道:“孙先生过谦了,在这种事情上,在下是远远不如孙先生的,此药方也不是在下的功劳,而是先人功劳,在下只不过是碰巧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情,而且在如今的大唐,论医术,您若称第二,谁敢言第一?”
  孙思邈摇摇头:“医术上没有第一第二之分,这世上的病太多太杂,一个医者穷其一生也未必可以将一种病症研究透,人生在世区区数十年,时间太短,医术太多,病也有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参透,老夫固然有大名望,可是数百年之后这天下未免就不会多出更多的优秀医者,比老夫更加精通医术。
  老夫一直相信,这天下既然有病,就一定有治疗它的方法,否则这病为何要诞生?诞生了却不给人以解决之法,那我华夏神州是如何绵延至今?既然有病,就定然有解决之法,就定然有掌握解决之法的人,固然现如今我等找不到这样的准确方法,但是所谓不治之症,是不存在的,只是我等还没有找到解决之法而已。”
  苏宁说道:“可就是这没有找到,却在此时此刻,造就了一个不治之症啊,若是有治疗它的准确药方,若是有更多的治疗先例,我等何须担忧,何须将大军撤出辽东半岛以躲避瘟疫?说到头,不是上苍不给我等解决之法,而是我等自己未有更加的关注,只是事情到了眼前才开始慌乱,永远都是事后诸葛亮啊!”
  孙思邈露出了笑容:“事后诸葛亮,哈哈哈哈,苏侯此言当真是妙不可言啊,事后诸葛亮,诸葛亮饶是有大智慧,若不能料事于人先,又有何用呢?哈哈哈,苏侯一言道破天机,这天下,当真是多了太多太多的不该了。”
  苏宁摇头苦笑道:“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早知道晚知道总归是要知道的,早痛苦晚痛苦总有轮到自己痛苦的那一天,而且肯定不止一次,会有很多次,既是如此,又谈何早知道晚知道早痛苦晚痛苦呢?便是诸葛亮自己,他对刘备进言隆中之对时,可曾想到东吴觊觎荆州已有数十年?主张联刘抗曹之人除了鲁肃又寥寥无几?这样大的隐患在此,联吴抗曹又岂能实现?便是诸葛亮自己,又如何就不是事后诸葛亮呢?”
  孙思邈慢慢的品味了一下这里面的故事,然后把饶有兴趣的目光投向了苏宁:“苏侯的《三国》老夫倒也看了不止一遍,虽然不是医书,却也让老夫读得如痴如醉,只是,这三国里头到底有多少事情是苏侯自己明白而没有写在《三国》里头的呢?苏侯觉得天下人都不会理解?还是觉得天下人都太过愚钝?”
  苏宁看着远方的茫茫大海,说道:“我苏宁又何尝不是天下人之一呢?这些事情懂得又如何?不懂又如何?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该出现的还是会出现,难不成我将那些事情写在了《三国》之中,今人和后人就不会犯当初诸葛亮和孙权的错误?我总是觉得,史书写了千百遍,兵书读了千万篇,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可是今人究竟有没有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呢?
  若是有,为何一个王朝接着一个王朝建立,被推翻,建立,再被推翻,如此周而复始,那些高人雅士,那些帝王将相,就真的不明白前朝为何灭亡,今朝为何衰落?前朝灭亡的原因,过了些年头,还是会重新出现在今朝之中,史书上总是说那些人才是多么多么的优秀,那么难道他们就看不懂前朝灭亡的时候,也是有那么多多么多么千挑万选的优秀的人才在治理?
  可是还是灭亡了,怪谁?怪皇帝昏庸,远君子而近小人?怪文臣不治国,只知道争权夺利?还是怪武将不战斗,只知道苟且偷生?还是怪军队不精锐,一触即溃?还是怪百姓不知道体恤国家,藏着掖着不交税?怪来怪去,怪了几千年,可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事情,人人都能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事情,为何还是会不停的出现?孙先生,您能否告诉在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孙思邈哑口无言,他只觉得振聋发聩,却又无法想清楚其中的道理,一个为什么,却仿佛穷尽一生都无法给出答案,比起医术的千头万绪,这只是一个问题,一个看起来小小的问题,但是却让孙思邈觉得,这似乎比起学习所有的医学知识都还要难上许多……
  药水煮好了,孙思邈亲自监督那被捕捉的高句丽人喝下去,那高句丽人拼命抵抗,就是不愿意喝,似乎认为大唐人在给他喝什么毒药,苏宁一皱眉,薛仁贵会意,上前一个手刀劈晕了这家伙,然后将药水给他灌了下去,此人已经发病,并且病情不轻,看样子还有一天多的时间,不知道这药水到底能不能给他争取到一些时间,或着说将他治愈。
  一天之后,医者们给他做全身检查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这病人的病情居然有所恢复,原本的肿块居然有缩小的趋势,并且真的已经缩小,而病人的面色和脉搏都有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孙思邈和苏宁欣喜莫名,苏宁是最高兴的,原来真的有效果,太好了,等确认了疗效了之后,就可以准备重新奔赴辽东半岛,彻底解决这场瘟疫了!
  不过他们显然高兴的太早了一点,在那之后的第四天,原本已经趋于病愈的几个高句丽人,仿佛一夜之间病情陡然加重,早上起来发现这一状况的医者们大惊失色,立刻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苏宁和孙思邈,苏宁和孙思邈大惊失色,完全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眼看着这些高句丽人痛苦呻吟,不管灌入多少药水都是一样的没有用,众人心情坠入谷底。
  第二天一早,几个高句丽人一起呕血病亡,再无一点儿生息,孙思邈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什么除了医药之外的问题,所以只能把原因归诸于药方本身的问题里面,经过试验,证明了药方显然是有用的,有效果的,否则为何那些肿块会缩小,并且有痊愈的趋势呢?这足以证明药方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也可以证明药方有所缺陷,以至于在后期药力即将战胜邪气的时候,药力突然失效,使得邪气被压制到谷底即将覆灭的时候,突然间失去了药力的对抗,使得邪气突然反弹,瞬间重新占据了病患的身体,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药力突然失效,这和药水没有关系,和服药的频率没有关系,后来药水服用了很多,可还是没能挽回这些高句丽人的性命,而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高句丽人明明是有所改善的,不能说药水没有用,只能说药水的作用似乎并不足以一鼓作气的消灭掉体内邪气,以至于这股邪气憋了一股劲儿,在最后绝地反攻,夺走了病患的生命。
  原因还是在药方上面,药方上面肯定有所不足,原来苏宁也说了,还有十几个人吃了药,但是活下来的只有三个人,也就是说,剩下的人都遇到了这种事情,死了,这个药方是个不怎么完善的药方,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改善药方就是重中之重了。
  这也是苏宁无法参与的事情,孙思邈带着医者们开始研究,苏宁只能下令再一次登岸抓捕高句丽人来做药人,全力支援孙思邈的研究。
  此时此刻,在营州,秦琼非常高兴的迎来了从草原上千里迢迢赶过来的苏定方,苏定方率领三万铁骑历经长时间的奔波,终于在预定的时间里赶到了营州,帮助秦琼减轻了负担,秦琼在这些日子里面可是累坏了,休养了很长时间所积攒的元气消耗得差不多了,现在天气还比较热,秦琼倒还好受一点儿,要是到了冬天,那冷的样子,秦琼估计自己是受不了的,不过现在好了,苏定方来了,可以不用担心那两个小家伙了。
  不得不说,这两个小家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配合得天衣无缝,无论是收拾契丹的伏兵还是收拾契丹整个部落,在劣势兵力的制约下,李伯瑶的成功设计,还有长孙冲的完美实践,都叫契丹这个部落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所有的财产都被大唐所得,那些肥硕的牛羊成了大唐将士的盘中餐,而剩下的契丹人被押往北平公奴司分部,准备送到各地参加劳动。
  虽然此次的高句丽之役最主要的功劳被苏宁立下了,可是这两个小家伙的功劳也不小,前前后后干掉了三万多高句丽人和七八万契丹人,还在更北一点的靺鞨人,契丹人被消灭之后的一段时间以后,曾经有士兵汇报有一批鬼鬼祟祟的骑兵在契丹故地周边出没,秦琼调阅了资料之后才知道那是靺鞨人,一直保持对中原王朝的朝贡,于是便没有在意。
  结果这批靺鞨人居然趁着大唐兵力不足的时候把契丹的一部分草原给占据了,堂而皇之的开始放牧,一开始秦琼还有所考虑,没有动手,只是派人去磋商,磋商回来说是有效果,但是后来这批靺鞨人反而更加往前了,秦琼大怒,一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于是立刻下令长孙冲率军突袭,教训一下靺鞨人。
  长孙冲当然大获全胜,靺鞨人也是胆大,区区三百多人就敢明目张胆的挑衅大唐,长孙冲很不屑的把那批三百多人的靺鞨人给收拾掉了,然后将他们的牛羊马全部带回来,接着竖起了界碑,这里是大唐的领土,妄入者死!
  不过这似乎并没有让靺鞨人感到害怕,反而让靺鞨人更加的愤怒和狂躁,三天之后,靺鞨人就出动了三千人,把大唐的界碑毁掉,居然给秦琼送来了汉字书信,说这片土地是契丹人抢走了他们的,原本就属于他们,现在还是属于他们,契丹人既然不见了,这片土地就是归属我们的,你要是敢来抢,那就开战吧,靺鞨勇士不畏战争。
第八百四十八章
追逐(上)
  秦琼接到了这封书信之后,怒极反笑,看着那个狂妄自大的靺鞨送信之人,秦琼盛怒之下立刻下令将此人斩首,而李伯瑶站起来阻止道:“大帅,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虽然靺鞨人狂妄自大,但是我等乃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该有的礼数不能少,靺鞨人野蛮未开化,却也未曾斩首我等的来使,若是我等斩之,岂不证明我等比靺鞨人还要野蛮?”
  秦琼一愣,觉得这话说的也对,这小小靺鞨不知礼数,难道我老秦代表天朝上国也要和他们一般见识,于是秦琼坐了下来,威严地说道:“李伯瑶,你既然这样说,那么你觉得应该如何呢?”
  李伯瑶说道:“与其斩了他,倒不如给他留条活路,然后让他为我们带一句话。”
  秦琼问道:“什么话?”
  李伯瑶转过身子,冷冷的注视着那靺鞨来使,突然之间抽出佩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挥出,刀光一闪,那靺鞨来使的右耳坠地,惨叫着倒在了地上打滚,鲜血四溅,李伯瑶收起了佩刀,冷声道:“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秦琼大笑三声,一拍桌案,喊道:“说得好!说得好!你这厮,带着你这片耳朵,滚回去告诉你家那狗屁可汗,七日之后,我秦琼定要取他狗命!活腻了!哼!”
  靺鞨来使屁滚尿流的跑走了,带回了大唐的战书,那可汗稍微有些慌张,但还是镇定下来,到底还是这穷山恶水生长的剽悍之人,其为靺鞨七部中最为先进和富庶的粟末靺鞨之首领,有点见识,虽然手中可以出动四千人的战斗力,不过看着大唐这样强硬的宣言,还有之前的雷厉风行,不觉得有些心虚。
  思来想去,他立刻发出求援讯息给其余六部,讲述大唐如何野蛮无礼,侵夺领土,抢夺牛羊和财物,斩杀部落人民,现在又要发动全面战争,彻底消灭靺鞨人,此为我靺鞨人之大灾难,需要我等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一起抵抗无耻的汉人的侵攻,否则,我族将会面临亡族之危。
  靺鞨七部虽然平日里多有龌龊,不过面对着统一的强大敌人汉人的进攻,他们还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积极的应对,虽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这是祖宗留下的白山黑水,不可以交给那些外来之人,于是短短的数日之内,战斗力开始汇聚,七拼八凑的,七个部落居然也凑除了两万人的战斗力,准备迎战大唐军队,最能打的黑水靺鞨五千战士还在赶来的途中,一时半会儿有些赶不及。
  秦琼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不知道应该出动多少军队出战,也担心长孙冲和李伯瑶二人,难以应对七个部落的两万人,所以稍微有些担忧,不过没想到第六天的时候苏定方恰好赶到,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早了三天,带来了三万精锐铁骑,看着精悍的苏定方和他麾下的铁骑,秦琼终于放心了。
  于是这一战的规划就是苏定方为主将,长孙冲和李伯瑶为副将,率领两万铁骑,将靺鞨人彻底击败,然后长驱直入,以战养战,将这个胆大包天的部族彻底消灭掉,根据之前的判断,契丹人一个部落就有三万可战之兵,七八万人口,而这七个部落加在一起也才凑出两万人的战斗力,所以说,这个靺鞨人的部落人口数量可见一斑,消灭掉很容易。
  契丹族既然已经灭掉了,那么这个狂妄的靺鞨人也不能放纵,否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继续侵吞契丹的土地,接着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契丹?
  苏定方很高兴的接下了这个战斗任务,整顿兵马,带着长孙冲和李伯瑶出征,一路上,苏定方也和李伯瑶还有长孙冲做了一些交谈,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苏宁不是一个会随便交朋友的人,也对李伯瑶和长孙冲在当时的那么危险的情况下答应帮助苏宁出兵征战表示非常的感谢,对自己的兄弟可以有这样好的朋友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份交情延续下去,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另外,对于这个靺鞨和这次的战场,苏定方还不是很明白,于是就询问长孙冲和李伯瑶,李伯瑶回答道:“靺鞨人在这里生活了很久,大概从战国秦汉时期就有记载了,这些日子秦帅查阅古籍,末将也顺便看了看,靺鞨人分为七个部落,最强大的就是此番挑衅我大唐的粟末靺鞨,和过去的中原王朝有过接触,似乎也会种植和养殖,和其他六个部落有比较大的差距。
  不过本质上还是未开化的蛮夷,只知种植而不知读书明礼,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蛮夷,七个部落加在一起不过两万多人,估计七个部落的总人口数量也不过十万,一直和契丹人都是高句丽的附庸,大概契丹人和高句丽人被我们收拾了,没人去收税了,所以他们才觉得疑惑,便在契丹故地周围乱窜。”
  长孙冲接过话茬儿,说道:“的确如此,一开始就有巡查的士兵报告说有人鬼鬼祟祟的,大帅没搭理他,结果这些人变本加厉,居然堂而皇之的开始放牧,秦帅大怒,下令末将率军驱逐之,末将斩首三百,将之驱逐出我大唐领土,立下界碑告知其犯我大唐领土者死,却不曾想三日之后其首领率军毁我界碑,占据更多契丹故地,是故有此之战。”
  苏定方点点头,严肃道:“前隋之乱,让多少蛮夷都小瞧了我中原,既然如此,便要让他们瞧瞧,前隋没了,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大唐,两万人?便是十万人,我也敢和他斗一斗,让他十万人男女老幼齐上阵吧,看本将如何将之全族夷灭,居然敢如此挑衅我大唐,当真是活腻了!哼!”
  长孙冲和李伯瑶看到苏定方凶悍的模样,心中都有些敬畏,这位苏大将军起步很晚,当时年纪也很大,三十七岁才当了中郎将,结果三十九岁就已经是高级将领了,短短的两年就已经成为了左武卫将军,后来更进一步成为了左武卫大将军,区区两三年就完成了人家二三十年的目标,一下子追赶上了那些随着皇帝陛下打天下的将军们。
  听说原本有人嘲讽苏定方是因为苏宁受宠和秦琼女婿的关系才能升职升的那么快,不过苏定方却没有对此有任何的辩解,在后来的数次大战里面用实际行动表明就算没有这些,他照样可以成为大将军,一个人一万五千铁骑纵横西域无人敢于反抗,现如今西域诸国如此顺服就是因为苏定方打下的基础,还有他在西域收下的第二个弟子杜荷的作为。
  没错,在西域的时候,苏定方把朝夕相处的杜荷收作了第二个弟子,成了薛仁贵的师弟,杜荷的猛冲猛打不要命的战斗精神让苏定方都觉得有些心惊,和杜荷对战的时候,要是不拿出拼命的准备,一准儿就会被杜荷把命给拼掉,别人打仗是用脑袋打,杜荷打仗是真的用命打,他麾下的三千铁骑也感染了杜荷用命打仗的疯狂气息,数年里面疯狂扫荡了整个西域的反对声音,把西域诸国弄得服服帖帖的,比苏定方在的时候还要恭顺。
  据说西域都护府的都护虽然是郭孝恪,但是西域都护府之所以可以如此稳定,郭孝恪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局势,多亏了杜荷的凶名,苏定方离开之后的一个月,郭孝恪还没有抵达西域都护府的时候,就有人叛乱,声势还挺大,结果郭孝恪接到消息火急火燎的赶路,两个月的路用了一个月飞奔过去,到了之后却看到一批被五花大绑的垂头丧气的叛逆等着他处理。
  杜荷用一个月的时间转战三千二百多里地,用五千铁骑大战一个月,彻底摧毁了所有的反抗势力,把西域诸国打的心惊胆战,一句话都不敢说,老老实实的接受了郭孝恪的理政,不过杜荷的那股子疯狂气息被苏定方打磨了不少,不打仗的时候,杜荷喜欢读书,喜欢和士兵接触,是个很温和的人,一打仗,他就化身修罗,比谁都狠。
  数年的磨砺,杜荷已经从一个十五岁的废柴,成长为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大将,总览整个西域都护府的骑兵部队两万人,其成长之快速不仅让杜如晦目瞪口呆,也让李二陛下目瞪口呆,每一次传来战报李二陛下总要查询真假,可每一次都是实打实的真真切切,杜荷已经积累功劳到了二等伯爵,眼看着就要升一等伯爵,接着就是侯爵了……
  能把杜荷这样的废柴打磨成这样,大家伙儿都知道,是苏宁给了他希望,军事大学给了他磨砺和成长,真正让杜荷腾飞的,是西域的战场和苏定方的倾囊相授,苏定方已经被公认为大唐中生代顶梁柱里的最强战将,而他的两个弟子,一个薛仁贵一个杜青莲,两个人一个是新生代最强战将,一个是新生代最凶狠不要命的战将,都是前途无量的大将。
  不得不说,苏定方证明了自己,薛仁贵也证明了自己,杜荷也证明了自己,所有人都已经证明了自己,没有人会去质疑他们,也不敢质疑他们。
  苏定方说要灭掉靺鞨,长孙冲和李伯瑶当然相信,他们都知道了苏宁在高句丽立下的大功劳,不仅把高句丽王给抓了,还把高句丽从一个统一的国家给折腾成了三国,混战不休,他还把高句丽的辽东半岛给夺了过来,断了高句丽一条手臂,前隋百万军队没有办到的事情,苏宁用一万军队就办到了。
  回想当初高句丽十五万大军压境的时候,大唐是何等的担忧慌乱,可是如今,高句丽已经成为了巨大的笑柄,据说国内已经有人说苏侯是去高句丽给大家伙儿真真切切的写了一本《三国》,让大家伙儿都看看这个三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真是业界良心。
  多么大的光环啊,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远远被苏宁甩下了,至少他们自己认为他们没有能耐做到苏宁的那个地步,在那么恶劣的前提下做到那么多的事情,他们觉得他们做不到,不过这反而更加激起了他们的求胜之心,苏宁和他们的年岁相仿,为什么苏宁可以,而他们就不行呢?就算是才华问题,可是我们也没有差到那个地步。
  就拿靺鞨人开刀吧!到时候算功劳的时候,灭掉了契丹族和靺鞨族两大族,抓了十几万的俘虏,也算是大功一件,至少不会被人小看,而苏宁,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共同追逐的目标,他们都觉得,总有一天,他们也可以和苏宁一样。
第八百四十九章
追逐(下)
  靺鞨所部竭尽全力招兵买马进行战争准备的同时,大唐已经出兵了,两万精锐的铁骑浩浩荡荡地奔赴那片土地,这支刚刚结束了西突厥之战的战功赫赫的军队,对于那支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军队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乌合之众而已,若是这支军队强大,为何还会臣服于高句丽?为何会连契丹人都不敢反抗?纯粹的愚昧而已。
  能够消灭掉契丹的大唐军队会比他们弱小?
  他们是脑子被打出穿了吗?
  苏定方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支军队,尤其是在亲眼见到对面出现了一支衣衫褴褛队形不整的骑兵部队的时候,更加哭笑不得:“这就是靺鞨人的军队?长孙冲,你告诉本将,你当时对付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是这副模样?”
  长孙冲满眼的鄙视:“估计是不同的部落之前的衣服不同,所以这支乌合之众的衣服才有所不同,至于队列和军阵,末将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锥形阵就把他们给冲散了,所以,末将认为,他们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骑兵对冲的战法中,并不知道我大唐骑兵的骑兵军阵,也更不懂如何作战,只是会使用蛮力和他们所认为的弓马娴熟。”
  李伯瑶更加鄙视之:“弓马娴熟?他们还以为我大唐军队都是上马跑不了的新兵?他们所谓弓马娴熟不过是个笑话,他们是什么弓?什么马?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将军,末将请求以箭阵攻击之,不需要和他们废话了!”
  苏定方点点头,看了看对方,实在提不起和他们交战的兴趣,于是举起大戟下令道:“全军听令,弯弓搭箭!”
  骑兵们虽然骑在马上,但是只要不动弹,不奔跑起来,弯弓搭箭并不是难事,而是大唐骑兵大多数都装备了更加轻便的手弩,射程上并不比过去使用的马弓要差,反而经过了工部的改进之后,射程更加远了,而且万一出现了故障,骑兵们也有足够的零件可以自主修理,这并不难。
  而就算是传说中很多游牧民族都很难掌握的奔射之术,大唐骑兵纵横天下那么久了,尤其是苏定方麾下这支跟随他东征西战万里奔袭西域的骑兵早就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就算是真的奔射,这支两万人的军队里面起码有五千人可以掌握了,苏定方本身就是一个超级高手,别人使用的是手弩,而他使用的是一张八石强弓,整个大唐军队里面,能够使用这么强的弓的,除了他,只有另一个妖怪一样的家伙,薛仁贵,他的弓是十石的。
  没办法,薛仁贵的力量太大,常人四倍有余,这是天生的,那些和薛仁贵大战之后落败的将军们都不停的摇头感叹薛仁贵的天赋实在是太好了,要是不能成为一个绝世猛将简直是死罪,吕奉先人品不怎么好,但是勇武依旧流传千古,薛仁贵的人品和才华都是显而易见的,要是不能出头,那可真是千古奇冤了。
  据说薛仁贵可以一个人使用八牛弩,不带转轮的,当初为了试试薛仁贵力量的极限,大家特意做了一个实验,用了最可怕的战争机器八牛弩来尝试薛仁贵的力量极限,结果就是这家八牛弩成功发射,薛仁贵还没有用尽全力。
  这家伙,简直就是人肉战争机器。
  武将的强悍,直接的促使他们手下士兵的强悍,苏定方是强大的将军,强将手下无弱兵,他麾下的骑兵自然也是各个精悍,无论是对付西域人还是对付吐谷浑人或者是吐蕃人亦或者是西突厥人,他的麾下从来就没有让他失望过,一个赛一个能打,现在也一样,苏定方弯弓搭箭,大喝一声:“本将放箭,要击中他们最中间那个穿的最奢侈的家伙,本将击中之后,你们要立刻放箭,听清楚没有!”
  全军齐喝:“听清楚了!”
  震耳欲聋的吼声,让长孙冲和李伯瑶都有些大开眼界了,这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啊,比起当初那一支跟着他们北上北平的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这才是真正的强悍之师啊,饶是那样的杂牌军都能把高句丽人契丹人打的鬼哭狼嚎,大唐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可见一斑的。
  苏定方瞅准了靺鞨人阵中那个被团团保护住的家伙,也不管他是谁,反正他穿的最好,保护最严密,射得就是他:“与我死来!”苏定方大喝一声,八石强弓拉成满月,猛地放开,咻的一声,以三棱透甲锥为箭头的长箭如电一般向前飞去,带着破空之声,足以显示其速度和力度。
  而同一时刻,那个被苏定方瞄准了并且确定了生死的粟末靺鞨首领还不知道这一切,在那之前一分钟他还在和身边人畅谈如何把这群不知死活的汉人杀得片甲不留,然后把契丹人丰美的水草之地据为己有,总是种植虽然可以吃饱,但是终究没有多少肉可以吃,他们终究是白山黑水的子孙,没有肉吃怎么可以呢?
  所以他决定,这一仗打完之后,就要立刻开始放牧大业,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上,难道就没有供他们放牧的地方吗?这不是笑话吗!这群不自量力的汉人军队居然敢侵犯他们的祖宗之地,一定要狠狠的收拾他们,让他们滚回老家去!
  这位首领哈哈大笑的时候,并不知道苏定方的夺命三棱透甲锥已经射出,而当他听到了惊呼之声转过头来直面苏定方的方向的时候,他只觉得一阵恶寒,似乎有什么很不妙的事情要发生,于是下一秒钟,在他错愕的目光中,三棱透甲锥穿透了他的头盖骨,以无比精准的角度,从他的眉心射入了他的大脑,然后稳稳的刺破后脑勺破骨而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