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5

  “不答应最好,不答应,末将就有借口对他们再次开战了,宋公,您少安毋躁,末将将此时此刻日本的局势说给您听,您听完之后,自然会得出合适的结论。”
  看着萧如薰恳切的面容,宋应昌默默点了点头。
  “你且说。”
第二百一十九章
萧如薰的隐忧
  “宋公,目前日本国内的情况,是一个叫做德川家康的诸侯杀死了丰臣秀吉,取而代之,占据了丰臣秀吉之前的位置,然而德川家康此时所处的位置是日本国对朝鲜开战的前沿阵地,名护屋城,在日本本土的最西面,而日本的国都京都城内,不仅有他们的天皇,还有丰臣秀吉的继承人丰臣秀次,也就是说,此时此刻,日本有两个政权!彼此对立,相互敌视。”
  宋应昌捻着自己的胡须,点了点头:“那对与我大明而言,这是好事啊!”
  “自然是好事,只要日本保持分裂,保持内战,大明就安然无恙,可高枕无忧,但是此时此刻的现状是,德川家康的势力远在丰臣秀次之上,二者兵力有数倍的差距,如果大明不进行干涉,丰臣秀次的势力会在短时间内被德川家康消灭,日本将再次归于一统,真正的一统。”
  萧如薰这话引起了宋应昌的关注。
  “真正的一统?丰臣……秀吉?他不是日本国王吗?”
  萧如薰耐心解释道:“日本国在此前数百年都是分裂状态,宛如我华夏春秋战国时期,直到十数年前才归于一统,一统之人就是丰臣秀吉,然而这个丰臣秀吉只是一统了一半多的日本,剩下的一半是谈判来的,也就是咱们说的听调不听宣,这一次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战争,所用的兵力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一半,而德川家康就属于被谈判下来的那一半,保存了实力。他们在末将的威胁下,推翻了丰臣秀吉的政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本来丰臣秀吉的势力就在朝鲜全军覆没,剩下的一点点根本不是德川家康的对手,如果大明不管不顾,放任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日本将真正的得到统一,其统一程度将远在丰臣秀吉之上,如果德川家康野心勃勃,十年之内必然起兵卷土重来!宋公,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国人口超过一千万!”
  德川家康虽然最终没有卷土重来,但是历史到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萧如薰不敢再随意相信历史的走向,万一的德川家康脑袋抽抽,不搞元和偃武,反而大搞军备竞赛,那可就真的不知道是否还要有一战才能彻底收拾更加强大的日本,现在有这个机会把日本牵制住,有什么不好呢?
  “一千万?这……这蕞尔小国竟然有千万人口?难怪能起十五万军队征伐朝鲜,如此好战残暴,人口充沛,绝非大明之福啊!季馨,你打算怎么去做,如何做?”
  宋应昌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缓缓说道:“宋公,无论如何,我都要将德川家康的军队狠狠的削弱,只有我大明军队参与这场争霸之战,才能让丰臣氏和德川氏并立日本,相互敌视,相互警戒,而我大明占据石见地区与日本两大势力相互敌对相互牵制,才能让这两大势力谁都不敢对谁动手,最大程度上分裂日本。”
  宋应昌立刻说道:“也就是说,大明需要在日本驻军?”
  “正是,起码三万!”
  “三万?太多了一点吧?季馨,你可知这三万兵马驻扎海外的耗费是多少?”
  “宋公,我们不能只看到付出而看不到回报,占据石见地区,真个石见地区的银山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上,年产白银百万两,光这一点进项就足够十万大军的军费了吧?更何况是三万?而且驻扎在日本本土,也是可以屯田的,也是可以放牧减轻运输费用的,还能借机发展商业,招商人来日本做生意,缴纳赋税给我们,朝廷需要付出的和得到的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萧如薰尽力的劝说着。
  宋应昌眉头紧皱,捻着胡须走来走去,时而放松,时而焦虑,良久,在萧如薰和袁黄期待的眼神注视之下,宋应昌开口说道:“老夫替你上奏,阐明道理,向朝廷争取,但是,季馨,你要记住,你最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萧如薰心中大定,和袁黄相视而笑。
  “多谢宋公!其实何须两个月,一个月之内末将就能结束战争,末将的孩子算算时间也该出生了,末将也是归心似箭,想着回去看着孩子出生,夫人刚一怀孕末将就出征在外,实在是觉得对不住他们母子。”
  宋应昌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笑意:“也好,能尽快结束这里的战事,你就能回家陪伴妻子儿女了,这是好事,尽快打完这场仗,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老夫顶不住那么大的压力,你要抓紧了。”
  说着,宋应昌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
  “季馨,还有一件事情你要知道,你向皇帝进言用俘虏开矿的事情不知道被谁捅了出去,现在部分朝臣对你非常不满,说你是妖言蛊惑皇帝,有人就用这一条攻击你的主将职位,要求把你撤下,换上别的将领,老夫用临阵换将军之大忌为借口帮你摁下了,但是你已经被一部分朝臣注意到了,要小心。”
  袁黄愣了一下,便看到萧如薰满脸的冷笑。
  “那些读书人老爷的吃相也太难看了一点,皇帝用自己的内库库银,用战场上抓到的俘虏,不耗百姓一粒米粮的开矿,怎么就招惹到那些读书人大老爷了?那么不愿意皇帝开矿,之前用祸害民生,现在又用什么?转移目标了?”
  “季馨!不可如此说!祸从口出,你就没想过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被捅到朝廷里?你啊,就是年轻气盛不知检点,上回那件事情若不是老夫为你摁下,你以为你还能带兵带到今天?”
  宋应昌皱着眉头斥责了萧如薰一顿。
  萧如薰也知道上一次的事情多亏了宋应昌一力主张摁下,自己才安然无恙,如果上次的事情被朝臣知道了,萧如薰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上次的事情还要多谢宋公了。”
  宋应昌摆了摆手:“无妨,但是季馨你要记住,你是武将,对上文臣你没有好下场,该忍让就要忍让,该忍气吞声就要忍气吞声,无论他人如何侮辱污蔑,你只需辩白就好,万万不可暴起反击,否则本来还会有大臣出于各种目的帮你说话,你一旦反击,就将面对整个朝廷文臣的打击,皇帝也没办法给你撑腰,明白吗?”
  萧如薰点了点头,轻声道:“末将明白。”
第二百二十章
定鼎胜局
  宋应昌是叶梦熊的好友,对于萧如薰是一贯的大力支持,萧如薰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屡屡带给他惊喜,他觉得他有必要给这个年轻的将军一点帮助。
  “嗯,此事就交给老夫吧,老夫替你上一道奏疏,把石见银山的事情和朝廷里面说一说,应该会有改观,支持你拿下石见银山的会有不少人,户部就肯定会支持,兵部也差不多,工部这些部门考虑到自己的问题也会支持,六部里面三个部支持,加上皇帝的支持,此事就十拿九稳了。”
  袁黄皱了皱眉头,叹息道:“只是不知朝廷拿下这银山之后,到底有多少银两能进入国库为国分忧,那些人支持攻打石见也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胃口而已,我等想用此来填补国库亏空和军需,想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只是苦了那么多的将士,浴血奋战,也得不到什么赏赐。”
  宋应昌摇了摇头:“了凡,不要说这种话,战事当前,需要稳定军心,坚定信念,不可自己首先动摇了,明白吗?”
  宋应昌又看向了面无表情的萧如薰,微微叹气,忍不住的又提点道:“季馨,你也无须太过担心,武将的地位虽然不能和开国时期相提并论,但是也不会有文官随便向你出手打压,这是个道德底线的问题,触碰底线的人,会引起整个武将团体的集体抗争,那是朝廷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武将,若要在朝廷中生存,就要学会借力打力,季馨,这一点,李成梁是你的前辈,你要从他的道路中寻找到方式方法,他在你之前以尚有争议的十大功获得了伯爵的爵位,就是这条路走得好,走的对,他的靠山一个接一个,流水的阁老铁打的靠山,什么时候都没有掉下去过,以前有申时行许国,现在还有一个将要回归的王锡爵。对了,季馨,这一点你要记住,现在的内阁首辅赵志皋只是代内阁首辅,真正的内阁首辅是王锡爵,王锡爵是个老滑头,前年国本之争最激烈的时候,他称母亲患病回家侍疾,没人能说什么,他就脱身而去。结果到了前年下半年,内阁和群臣损失惨重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现在整个内阁只剩下两个阁老,资历还都在他之下,可想而知,此人到底是何居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就是李成梁现在的靠山。”
  宋应昌的眼中精光四射。
  “宋公的意思是,王锡爵一旦回朝,就会接任内阁首辅,赵阁老就会退居次辅,而王锡爵是李成梁的靠山,我和李成梁结怨,王锡爵会帮着李成梁对付我?”
  萧如薰明白了宋应昌的意思。
  “这是最坏的揣测,一个武将得罪了当朝内阁首辅,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王锡爵最多还有三个月就能回到朝廷里,季馨,你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思考对策了,赵志皋虽然是支持你的战事,而且对你还略有好感,但是次辅是不能违抗首辅的,当年,就算是严嵩也不敢正面对抗夏言。”
  萧如薰点了点头。
  “当然你也不用太过于担忧,季馨,还有一个情况你可以利用一下的。”
  萧如薰忙问道:“请宋公明说。”
  “国本之争。”宋应昌突然笑了出来:“王锡爵在国本之争最激烈的时候撤了下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王锡爵是不想和皇帝正面冲突,不想丢了手中的权势和脑袋上的乌纱帽,这对于他的声望是有一定打击的,所以为了挽回自己的声望,王锡爵回朝之后必须要做些什么表达自己的立场,然后才能得到群臣的支持。”
  袁黄也明白了,看了看萧如薰,笑了出来:“哈哈哈,季馨,你不如猜猜,王锡爵回朝以后首先会做什么?”
  萧如薰也笑了出来,点头道:“上疏陛下,请立太子。”
  “然后陛下龙颜大怒,怒斥王锡爵,并且开始谋划着将王锡爵彻底赶出朝廷,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和陛下站在一起,就能保住自己的安全,陛下终归是陛下,收拾一些小鱼小虾可能不方便,但是内阁首辅这种大鱼,还是说收拾就收拾的。”
  宋应昌把该说的都说了,萧如薰也明白的七七八八了。
  “这朝堂争锋,可丝毫不比你这带兵打仗要轻松,季馨,你也说过,当主将,带着各地兵马作战,最忌讳的就是偏帮,就是不能一碗水端平,否则会让别地兵马大为不满,但是你若是真的一视同仁了,自己的嫡系又该埋怨你胳膊肘朝外拐了。而这朝堂争锋也是一样,讲究一个同进退共生死,你在最危险的时候把战友抛弃了,让他们顶着,自己回家逍遥去了,结果朝臣们多年的努力功亏一篑,申时行许国等人丢官,剩下的朝臣心中对王锡爵能没有想法吗?”
  袁黄显然也是老于此道的,细细的对萧如薰分析了这场著名的政治斗争的情况。
  “他要是不带头上疏重启国本之争以为投名状,就不能安抚人心,就不能得到众臣的支持,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自然也就坐不稳,到时候皇帝戒备,群臣迟疑,王锡爵不用多久就要丢了官位回家养老去了,真要到了那个时候,王锡爵可没有功夫关注到你的身上,光是皇帝的问责就足以让他焦头烂额了。”
  “所以只要我们在日本打开局面,给大明赢得足够的银两,王锡爵就算想给李成梁出头都办不到!”
  萧如薰捏了一把拳头。
  事已至此,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宋应昌答应注意要支持萧如薰,那么就注定会一条道走到黑,把自己的未来堵在萧如薰的身上,袁黄也是打定了主意,要帮着萧如薰完成这史上未曾有过的最大规模的分裂敌国的壮举,一旦成功,获益无穷大。
  二月初四日,萧如薰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留下三千兵马并朝鲜军五万看守俘虏,逐步运回国内,自己带领全军主力三万五千精兵乘水师舰船远赴日本征讨,目的地,石见,战略目标,攻取石见地区,拿下石见银山,并且集中主力挫败德川家康之军,为大明定鼎胜局!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争分夺秒
  望着手中的文书,听着台阶下下属的汇报,丰臣秀次的大脑一片空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丰臣秀吉死了。
  德川家康干的,德川家康造反了,趁着丰臣秀吉招十万东军进入名护屋城协防明军的时候,号召东国大名们一起发动了兵变,逆袭战胜了丰臣秀吉,杀死了丰臣秀吉,把他的首级砍下,一举平定了名护屋城。
  丰臣氏的政权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重创。
  眼下,这个消息京都城内并没有什么人知道,除了他丰臣秀次之外,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和丰臣秀次一起被赶回京都城的前田利家,这个消息是前田利家在名护屋的家臣冒死送回的,起事之夜,这个家臣冒死逃出了名护屋,紧赶慢赶,赶到了德川家康的面前,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告知了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
  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那之后,丰臣秀次陷入了慌乱之中,他更善于治理现有的疆土,做民政,发展经济和文化,他是一个建设者,而非开创者和破坏者。
  自他就任关白以来,为了经济和民生还有文化方面的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得到了不少政绩,这是丰臣氏的文臣们支持丰臣秀次的主要原因。
  然而丰臣秀次的道行太浅,不要说不是丰臣秀吉这种人的对手,他也不是德川家康这种人的对手,德川家康可是和织田信长这种枭雄面对面过招还全身而退的牛人,丰臣秀次这种道行怎么能和德川家康相抗衡呢?
  更别说丰臣秀吉从来没有放松过军权,去名护屋的时候几乎带走了全部的军队,丰臣秀次去名护屋的时候又带走了一大半,以至于丰臣秀次手下的嫡系人马还不到一万。
  德川家康那里可有十万东军,丰臣氏的残余势力怎么可能是德川家康的对手?
  前田利家是丰臣秀次目前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了。
  论人品,他正直忠诚,对丰臣秀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论实力,如果说德川氏是丰臣政权之下外样大名里最大最强的一个,那么前田是就是丰臣嫡系里面最大最强的一个,是唯一一个可以用家族势力与德川家康相抗衡的人,这样一个人站在丰臣氏的政权内,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助力。
  从最开始的慌乱中走出来之后,丰臣秀次就理清了思路,知道自己此时此刻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