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815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大的一座银山,那么多的银子,中央政府一定会将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分给敌人一起用,大家现在是盟友,到时候是不是政治敌人就不一定了,如何还能相互分润石见银山的利益?本来他们就得不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未来也未必就有,丰臣秀吉那样的人都能不给毛利家面子,都能管控银山,就别说其他人了。
  德川家康这老狐狸,那么急着去抢银山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于是就有人阴阳怪气的嘲讽德川家康。
  “如果不是德川阁下急着去抢夺石见银山的归属权,也不会被那里的明军打败了吧?如果德川阁下可以以争夺天下为己任,不要在乎一座银山的归属问题,那么现在大家应该已经快要打到京都了吧?前田利家虽然强,但是他一个人也没办法和我们那么多人对上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手腕
  很多时候权威之所以为权威就是因为没有人敢质疑,但是一旦有人敢于开口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质疑者出现,正像现在,既然有人带头嘲讽了,那么接下来的人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另外一个大名也阴阳怪气地说道:“这话说的有道理,如果德川阁下可以暂且忍耐,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和明军商议这件事情,到时候日本平定了,我们能集中全部的力量和明军对战,我们还需要担心不成?他们还真能在本土打败我们不成?德川阁下,咱们现在的困境还真是和您脱不开关系啊!”
  “号称野战第一的德川军居然惨败成这个样子,明军看来真的非常强大,咱们真的要继续和明军敌对吗?或者说,为了一个石见而导致整个天下的失落,真的值得吗?石见银山再富裕,也不如整个日本的富裕吧?京都大阪之地才是真正的富裕之地吧?德川阁下您说呢?”
  失去了实力和等级上的压制,那些之前服服帖帖俯首称臣的家伙们全都跳了起来对德川家康进行讽刺,德川家康心中怒火万丈,却根本无可奈何,他知道此时此刻的自己根本没有理清内部的实力,当前的问题已经不是内部问题,而是这个反还到底要不要继续造下去的问题。
  “现在说这些有意义吗?与此思考这些,倒不如思考我们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办,诸位手上加在一起还有六七万的人马,是继续和丰臣军争夺天下,还是就此放弃向丰臣氏请罪,诸位自行决定,至于和明军的事情,也是在此事决定之后,明军要求的整个石见国和一千万两白银,诸位最好也考虑一下。”
  说完这些,德川家康就离开了会议室,把一群争吵不休的人晾在那里,直到这个时候,这些人才意识到,由于长期以来的阶层的问题,德川家康所能接触到的和所能应付的问题他们根本无法解决。
  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服从上级管束下级,却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人,所以他们的视野和手腕决定了他们无法解决国际争端。
  也就是在此时,他们明白了这个问题只有德川家康才能解决,只有德川家康才能调动他们的力量,虽然德川家康本身的实力受到了损害,但是德川家康的手腕和能力却远在他们之上,他们一群人争来吵去缺什么也做不到,只有德川家康才能统合他们的势力去办成一些大事。
  面对强势的明国,他们谁也不愿意成为新的领头羊去承担德川家康之前的职责,然后被打的惨兮兮,德川家康再惨,那也是曾经屈指可数的几个百万石大名之一,而他们不过几十万石甚至十几万石,就这样一点点的资本实力,他们还真的不敢成为盟主和明军方面对着干。
  所以,必须要让德川家康继续成为他们的领头羊,去和明军交涉,取得成果,然后才能确定他们接下去该怎么走,毕竟整个九州之地他们已经基本上攻略完成了,除了桀骜不驯的萨摩等地还在有零星的抗争,其余不知道德川家康之败的地区都已经投降。
  他们裹挟着一批人马前来造反,手下除了六七万的本部之外,还有两三万新加入的人马,加在一起,也有小十万的兵力,虽然精锐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人数在那儿放着。
  这些地方让他们放弃也是难以接受的,更别说他们还有原来的封地,为了逼迫丰臣氏不敢对他们的封地动手,就必须要和丰臣氏达成一定的妥协。
  这些事情,缺乏外交手腕的他们是无法达成的,还是只有老于此道的德川家康可以做到。
  于是他们思虑再三,得出了一个结论——继续推举德川家康成为他们的盟主,带领他们去和明军方面还有丰臣氏方面交流,不管是继续造反还是和丰臣氏达成妥协,都让德川家康去谈判,总而言之,咱们的利益不能比开战之前要小就对了。
  德川家康冷笑拒绝。
  这帮人急了,接二连三的派人去和德川家康谈判,去和德川家康交流感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德川家康最后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这个条件,但是他也有条件——把那新加入的三万人的指挥权交给我,我来指挥,我要重建德川军。
  好不容易被明军干掉的德川精锐,现在又要重建?
  一伙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就算把人给他了,那也不可能和德川精锐相提并论,更别说如果不给他,怕这家伙出工不出力,到时候自己投降反过来坑我们就完蛋了,所以得让他有安全感,反正咱们加在一起的力量远超他,不用担心。
  于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手腕,得到了三万军队的指挥权,然而这三万军队和他自己本部的三万德川精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徒增声势耳,即使如此,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谈判的时候,声势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经过之前的战斗,德川家康意识到他不可能在正面战胜明军,任何一个地方大名都不做不到,除非整个日本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有可能赶走明军,如果做不到,像现在这样一盘散沙各人说各话是根本不要想。
  所以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和明军再次达成妥协,接受明军的要求,但是提出明军的要求他们根本无法办到,就他们目前掌握的地区,一百年都办不到,需要丰臣氏也加入进来才能办到,集合整个日本的力量,分几年才能将明军要求的银子给明军准备好,一千万两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大了,借此机会把丰臣氏拖下水,一起承受这样屈辱的条件。
  战场上无法得到的,可以在谈判桌上通过巧妙的手腕得到,这一点,是当初丰臣秀吉教会他的。
  再次掌握了兵权和领导权之后,德川家康下令,兵分三路,他带领主力去和明军谈判,而其余两支部队朝东边继续打,尽量的攻略更多的地区,争取更大的主动权,也不要透露他被明军打败的消息,这个消息最好暂时不要传扬出去,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萧如薰召开三方会谈
  德川家康为他自己和这些同盟们想了很多,他走出了迷茫,他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和明军的差距,也渐渐明白了明军的意图,明军想要钱,同时也在担忧着日本再次统一之后会再次发兵进犯朝鲜,那样的话会非常麻烦,所以明军干脆打到日本本土来干扰日本的内政,可是明军怎么能如此精确地掌握他们的行踪呢?难道他们内部有奸细?
  有没有奸细德川家康说不准,但是有叛徒却是一定的,这些叛徒说不定地位还不低,能够掌握日本的大概情况,不仅为地形不熟的明军带路,甚至还把日本的形势一一告诉了明军主帅,明军主帅萧如薰因此掐住了日本的脉门,得以从容布置明军的行动,所以才如此准确的将本来形势明朗的情况再次搅弄的乱七八糟没有章法。
  谁都看不到未来,德川家康看不到,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当然也看不到,唯一能看到并且在安排走向的,或许就是明军主帅萧如薰了,这个人,正在一手操控着日本日后的走向。
  一念至此,德川家康深感不安,他觉得自己必须尽快和萧如薰达成妥协,尽快开启谈判,否则,将大事不妙。
  德川家康遂派出信使往石见国方向去了。
  京都丰臣氏本部,在德川家康的信使抵达石见国的前一天,前野长康送回来的消息也让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知道了,两人看后面面相觑,他们推演了无数遍的战局,无论怎么推演,也没有将明军登陆日本介入战争这个巨大的变数推演进去,以至于这个时候他们两眼一摸瞎,什么都不敢确认。
  信上写着明军轻轻松松的就把德川军精锐干掉了,然后掉过头来把他手下的精锐也给打败了,战斗力极其强悍,霸占着整个石见不松口,扬言要日本割让石见国,并且赔偿白银一千万两,说,这是之前和德川家康签订的条约的升级版,本来也没想违背,可是德川家康率先违约,激怒了明军,明军就打过来了。
  很明显,现在丰臣氏也无法独善其身,虽然德川氏精锐全灭,可是明军主将有和德川氏再次和谈的想法,如果丰臣氏不参与进去,那么一旦明军和德川方面再次达成妥协,明军极有可能帮助德川氏平推丰臣氏,凭着明军之前歼灭十五万日军的强悍战斗力,现在的丰臣氏残军绝对不是明军的对手。
  所以前野长康强烈建议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前来和明军方面会谈,不要让德川氏抢占先机,一旦被德川氏占据了先机,丰臣氏就真的危险了。
  “这可怎么办?这却如何是好?”
  丰臣秀次两眼一抹瞎。
  缺少国际间交流和运筹帷幄经验的丰臣秀次对这些事情是毫无办法的,前田利家跟随丰臣秀吉战斗过很长时间,对这些外交事务有一些了解,但也不是非常了解,只是作为一个高层人物的直觉告诉他,丰臣氏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争取主动,主动和明军接触,争取到明军的帮助,如果明军愿意帮助丰臣氏荡平德川氏,那么,日本必然安定。
  虽然明军的要求有点可怕,但是这应该是可以谈的,并不是咬死的这样的要求,明军也不会如此不讲道理,真就要那么多钱,还要一个石见国,那也太可怕了;当然最可恶的还是德川家康,如果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让明军帮助干掉德川家康,这个代价就是十分值得的。
  至少前田利家觉得以丰臣氏现在的力量要想单独干掉德川家康,那还是有难度的,尽管情报上说德川氏精锐尽丧,但是德川家康这头老狐狸会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到今天为止,六天了,攻打德川氏领地的进展依然缓慢,德川氏的兵马在领地内层层设防,管控力极强,丰臣军的推进很慢。
  大明这头战争猛兽的介入,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呢?
  前田利家不是很清楚,所以他决定请求丰臣秀次授权给他,让他全权处理谈判事宜,而后他将启程赶往石见国,请丰臣秀次继续留守京都,稳住皇室。
  天皇家族是如今丰臣氏的最大依仗之一,有了大义的名分,丰臣氏才能号令天下,占据主动,宣布德川氏是叛军,事实也是如此,丰臣氏对待天皇家族极其优厚,今上天皇比起之前的几个倒霉天皇的日子好过到不知道哪里去。
  他们当然不希望丰臣氏倒台,所以立刻宣布德川氏为叛军,号召天下诸侯共讨之,这也在无形中帮了丰臣氏一把——没什么人愿意堂而皇之的成为叛军。
  于是第二天,前田利家点起三千兵马,火速赶往石见国,而他出发的时候,德川氏的使者再次来到了石见国明军大营,请求面见萧如薰,萧如薰正在愁出去的斥候找不到德川家康的踪迹,结果德川家康却意外的乖巧,自己送上门来了。
  他带来的信件表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意识到自己和天朝上国为敌视十分愚蠢的行为,他明白了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为此他向大明方面表达诚挚的歉意,并且愿意再次和大明军队主将萧如薰提督和谈,有什么事情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就千万不要再次开战了。
  萧如薰冷冷一笑,告诉那使者:“回去告诉德川家康,自己带队过来谈判,再敢妄动刀兵,本督非起兵灭了他不可!”
  使者唯唯诺诺,连连称是,慌忙的退了出去,表示一定会把话带到,等德川家康带队前来参与谈判的时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让前田利家也在同一天赶到了前野长康的军营里,并且给萧如薰送信,说丰臣氏代表前田利家想要求见。
  萧如薰一看就乐了,这可真是巧了,这边德川家康刚刚抵达,那边前田利家就来了,还真是个奇妙的巧合,当然了,这也是萧如薰特别愿意看到的,于是乎,萧如薰分别给两人去信,分别告诉他们,他们的死对头也来了。
  正好,就让大明做个中间人,召开一次三方面会谈,你们想说什么就在这个会谈上说,把问题说明白了,本督是个好人,也很希望看到你们和解,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会谈(上)
  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接到信之后还没来得及吐槽萧如薰的自吹自擂,就惊讶不已,为对方如此迅速的反应速度感到惊讶,同时也预感到,明天的三方会议将是唇枪舌剑的战场,绝对不会和平。
  三方面各自做了准备,第二天一早,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的队伍分别出现在了明军大营的东侧和西侧,萧如薰在大营前特意扎了一个棚子,用作谈判场所,以表示大明的绝对正义和公平,俨然以一个制裁者的身份自居,这让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暗暗咬牙切齿,却什么也不敢说。
  你看看明军的那副耀武扬威的样子,就知道明军到底有多强悍,火炮太多,火器战术先进,使得他们根本无力反抗——水师全军覆没,代表一流陆军战斗力的德川军全军覆没,难道还不能表明问题吗?
  这一刻,无论是德川家康还是前田利家都开始暗暗的发誓,无论花费多少代价,都要为手下的军队制作足够的火炮,并且训练出足够强大的火炮战术,等下一次和明军决战的时候,日军将脱胎换骨,夺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当然啊,他们心中的日本军队的代表者,是他们自己,绝非对方,攘外必先安内,内部还有个毒瘤存在,他们心中如何能安定?
  先把对方吞掉,埋头十年,与大明抬头相见。
  那么如何实施驱虎吞狼之策略,就要看他们各自的发挥了,这场关乎各自命运走向的谈判,谁能够争取到明军的帮助和支持,谁就能占据绝对优势,在短时间内灭掉对方,这个时候和明军争夺到手的利益是不合适的,看着明军一副安营扎寨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是咬定了石见银山不松口,那么,干脆就让明军霸占着,总而言之,被明军占据总比被对方占据要好。
  德川家康远远的看到了前田利家,前田利家也远远的看到了德川家康,这两个命运的宿敌再次见面了。
  作为此次谈判的主办方,萧如薰起身迎接两位首脑人物,分别与德川家康还有前田利家会面,看清楚了他们的长相,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之后,就请两人落座,然后自有人奉上茶水,三方和各自的翻译人员坐定,大家就开始准备会谈了。
  “今天呢,作为会议的召开者,在下,大明提督萧如薰,实际上是想要为你们两位做个调停,天下纷乱,黎民不安,无论最后谁胜谁负,受苦受难的还是日本国的平民百姓,对此,本督是甚为怜悯的,只愿你们两家携手言和,和平共处,让天下重归于和平,止干戈,谁要再起干戈,本督当起五万大军荡平之!”
  萧如薰为今天的会议定下一个基调,当然那些冠冕堂皇的语言都是放屁,只是掩饰萧如薰的真正意图,大家都是修炼千年的老妖怪,谁也不要糊弄谁,你说的咱们都明白,说白了,你就是想当个和事佬,在我们中间周旋,实现大明方面的利益最大化,不是吗?
  然而我们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我们也有各自的想法,现在就看谁的嘴皮子利索,谁的利益筹码足够诱人,谁的胆量比较大,谁最能沉得住气,万一沉不住气起来拍桌子砸板凳,那就丢人了。
  萧如薰把自己的筹码丢出来了——三万明军,号称五万,火炮六百门,鸟铳两万支,火药铅子无数,足够再应付三场战事。
  宋应昌为了自己的前途、萧如薰的安危和大明的赔偿银是把血本都堵上了,如果萧如薰无法从日本这里得到足够的利益,那么不仅萧如薰要掉脑袋,宋应昌也没有好下场。
  要知道的是,之所以这场战争还在继续,之所以皇帝默许了萧如薰的渡海进攻,全都是在期盼着萧如薰为他找到足够的白银,为他度过大明的财政危机和他自己的钱包危机,光有俘虏为他开矿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还需要更多的银子才能让大明度过这一波的经济危机。
  否则他才不会自掏腰包三十万两银子给水师当军费出征。
  借了皇帝三十万,要还三百万的!
  萧如薰的筹码已经摆出来了,那么丰臣氏和德川氏的筹码呢?
  前田利家首先表示要发言。
  “德川家康是叛徒,是日本国的叛徒,日本国天皇已经颁布诏书,说明德川家康是叛徒,号召全天下的诸侯讨伐叛徒,大明理当和代表日本皇室的丰臣氏政权站在一起,共同讨伐叛徒,以维护正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