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815

  吴惟忠撕咬着羊肉,听着萧如薰说的话,他不由得愣了愣。
  “对,本督上书朝廷在倭国设立石见军镇,希望让吴总兵出镇石见,担任石见镇总兵,总领石见镇的一万兵马,负责石见、隐岐岛和佐渡岛的防务,同时负责石见银山的开采和银子的运送,还有日本赔款的运送。”
  吴惟忠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职责,惊讶地发现萧如薰把所有战果的保管权都放在了自己这里。
  原来萧如薰如此信任自己?乃至于超过了宁夏本部和交情甚笃的麻贵?
  吴惟忠以为自己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最后一战打完之后,他还以为自己就此可以卸甲归田回归乡里颐养天年了,他觉得戚将军留给他的任务他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继续下去的话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他已经步入了暮年,不再适合冲锋陷阵了,但是萧如薰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提督为何不选他人,而选了末将呢?”
  吴惟忠放下了手里的羊肉,狠认真地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笑了笑,开口道:“本督觉得,你是唯一一个不会辜负本督对你的期望的人,你不会贪墨,不会做违心的事,心思缜密,经验丰富,带兵有方,约束有道,你麾下军兵军纪甚至在本督的宁夏火器营之上,本督有些时候都不好约束麾下军兵不去祸害那些倭国娘们,你却能约束自己的部下,这一点,本督很是钦佩。所以,将石见镇交给你,把每年将近三百万银子交给你,本督非常放心,除了你,本督也找不到那么值得信任的人了,更别说倭国的局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太平稳,本督需要一个经验老到的将军留下来监视倭国双方势力之间的相处,不让大规模战事爆发,这一点,只有你能做到。”
  吴惟忠被夸的老脸一红,心中暖暖的,笑道:“末将还不知道提督对末将如此看重。”
  “你是戚将军带出来的将军,本督仰慕戚将军,也相信你,吴总兵,等本督回去之后,这里的一切就交给你了,务必保住这里,另外,在驻守的同时,也可以着重培养一批合格的传人,戚将军培养了你,让本督受用不已,你也要接着培养合适的人,让戚将军的兵法和战术流传下去,不要断了传承。”
  吴惟忠坚定的点了点头,开口道:“将军所言,吴惟忠谨记在心。”
  萧如薰也点了点头,继而说道:“你且准备着,挑选一万名愿意跟着你的士兵留下,本督估计这几日朝廷的旨意就要来了,朝廷旨意一到,本督不日就要离开,这里的一切,就拜托你了!”
  吴惟忠抱拳应诺:“末将必然不负提督期待!”
  搞定了留守将军的事情,萧如薰才算是放松了一些,算算时日,距离爱妻临盆生育也没多少时间了,从她怀孕开始,再到如今快要生育,整个过程中,萧如薰都缺席了,他不由得对杨彩云充满了歉疚的情绪,想要补偿,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补偿,唯一期待的,就是能在彩云生育之前赶回去,陪她一起把孩子带到这个世间。
  大抵是听到了萧如薰的期待,在满朝震惊的背景之下,三月十日,皇帝通过内阁首辅王锡爵下达旨意到六部,继而颁布天下,宣布了大明平倭之战的完全胜利。
  在群臣惊掉了一地眼珠子还没捡起来的时候,朱翊钧再次下达圣旨,宣布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朱常洛,朱常洵和朱常浩并封为王,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是不愿封太子,而是皇子多年幼,需要更多的观察,并且皇后无子,他期待皇后有孕生子,那么便是嫡长子可以立为太子,如果说现在就立了太子,那么日后皇后若是生子,又将皇后和嫡子置于何地呢?
  因此,朱翊钧宣布,三王并封,多几年的时间观察,多几年的时间给皇后。
  再紧接着,皇后上表给朱翊钧,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内阁首辅王锡爵奉诏,起草了诏书,颁布下去,准备大军凯旋的礼仪和册封亲王的礼仪。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朱翊钧的组合拳
  群臣全部都懵了,接到了朱翊钧一日之间下发的数道旨意的群臣全懵了。
  朱翊钧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出来,打的群臣目瞪口呆反应迟钝,也不知道是该为大明多了几千万两银子高兴还是该为皇帝不按常理出牌感到疑惑和生气,一时间种种情绪环绕在每个大臣的心间,他们纷纷表示圣旨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他们根本反应不过来。
  是,大明打了大胜仗,灭了倭人二十万,斩首数万级,倭酋丰臣秀吉都被斩首了,倭国大败,大明的国威军威遍扬四海,周围宵小一时间纷纷沉默,更别说日本还要赔偿大明白银八百万,甚至还把一座年产白银百万两的银山交给大明开采五十年,那就是五千万两银子啊!那是纯纯的财政收入啊!
  这也就是说,大明今后一年可以得到两年的税收,财政荒废银根紧缩的情况在大明会有极大的好转,之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想修而不能修的城池,想修而不能修的路,想赈而没有钱去赈的灾,想买而不能买的货,全部都齐全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一年将近五百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等于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切都是那个武将带来的。
  文臣们一时间默然无语,武将们和武勋们为之欢欣鼓舞,他们敏锐的意识到,这个武将必须要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否则,大明的武将们会集体寒心——我们武将给你们文臣解决了你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怎么,你们还有理了?还要欺负我们?
  在萧如薰的问题上,首先户部的官员就不能废话了,因为萧如薰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户部的问题,这几百万两银子涌进来,户部尚书以往过年都不敢回家的糗事是不会再发生了,正所谓拿人家手短吃人家最短,你拿着人家拼命弄来的钱花着,你还敢骂人家?这要是干的出来,估计连某些文官都看不过眼要弹劾了。
  接下来,工部也不能说什么了,用钱的大头往往就在工部,全国工程水利失修处甚多,需要用钱的地方是多如牛毛的,以往没钱用,很多东西只能拖着,工部尚书又是卢六部里面最没有话语权的,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有钱了,最开心的就是工部,工部拿了萧如薰那么多的好处,还想怎么样?
  至于其次的,就是兵部了,打仗要钱,制作军械要钱,修理军械要钱,抚恤士兵要钱,样样都要钱,这几百万两银子也有大头会进入兵部的账面,兵部的人也不能嚼舌根了,涉及到萧如薰的问题上,他们也要三缄其口,不然的话,面子上实在是过不去。
  当然兵部也不会说什么,他们选人正确高兴还来不及——萧如薰可是兵部选出来的主将人选,是石星力排众议坚持以萧如薰为主将,兵部没有理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在萧如薰的议题上,兵部肯定是支持的。
  六部里面三个部都拿了好处,就不能在萧如薰的议题上做文章,否则传出去,名声要臭,更遑论武将们汹涌的浪潮,萧如薰这一仗可是打出了不少铁血战将,这些人一个一个都要封赏,眼看着他们的威望大涨,群情激愤,此时此刻,文官也要退避三舍,要是在这个关口闹出文官打压武将的事情,估摸着整个大明的武将都要闹事。
  皇帝和文官闹事已经够烦了,他们好不容易驯服了武将让武将无法支持皇帝,现在要是为了一个萧如薰让武将和文官闹翻,使得文官群体被武将和皇帝两面夹击,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所以,他们做好了萧如薰封侯的准备,打算让步,就算皇帝要萧如薰封侯,他们也答应,该赏赏,该赐赐,反正关于萧如薰的赏赐,皇帝说什么,户部也不打算反驳,礼部也没有打算搅屎,兵部武选司也乖巧的坐着等着皇帝的旨意。
  但是萧如薰封侯的旨意没等到,他们却等到了三王并封和军队凯旋的礼仪同日举办的圣旨,皇帝要带三个王一起出皇城迎接凯旋归来的大将们,为大将们庆贺,为大明庆贺。
  皇帝的组合拳来的十分突然,直接把毫无准备的群臣打的目瞪口呆,但是很快就有明眼人看出来了,这皇帝是居心不良,是来蹭热度的,是要借着萧如薰成为了文官们集体退避三舍的对象的威望,蹭一波热度搞一波事情,叫文官们无可奈何,泛着恶心又不得不做。
  行为之险恶,居心之叵测,令人难以相信。
  这样的无赖居然是大明的皇帝——陛下啊,你身为至尊,怎么能像常人一样随自己的心意做事情呢?自古以来的圣君可有如此作为的?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用这样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呢?
  文官们同样不解。
  皇帝硬生生的把军队凯旋的大礼议和三王并封的礼仪牵扯到了一起,要以皇帝的身份率领三个王爷亲自迎接凯旋的军队,以此表达自己对凯旋军队的重视和荣宠,表达对大将的重视和荣宠,宣扬国威,宣扬军威。
  这样的说法有错吗?
  没有。
  皇帝亲自迎接凯旋大将不是罕见的事情,王爷代表迎接也不是罕见的事情,皇帝亲自出迎、王爷随行也不是罕见的事情,这都很正常,可关键是,你居然要趁这个机会把国本之争给按下去,你这个居心实在是太叵测了,简直是在把文官们当成猴儿来耍,还耍的很没有技术,很让人恶心。
  你是皇帝啊,你做事情要正大光明啊,你不能玩心眼啊!
  文官们感到自己受了伤,受了折辱。
  偏偏他们不能对这件事情做直接的否定,因为他们一直没能解决的财政问题,被一个武将用一场战争给缓解了,至少未来的几年内大明不会缺钱,这就给文官们减轻了不知多少压力,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们都要对萧如薰表达谢意退避三舍,可是皇帝蹭热度的做法实在是太恶心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奉诏。
  一时间,朝野上下失声,局面十分诡异。
第二百六十章
李昖的小心思
  别的圣旨暂且不说,关于封赏出征大军和召回大军的旨意,还是很快就通过并且发往朝鲜的,朝中诡异的局面暂且不论,朝鲜汉城,宋应昌正在和朝鲜王李昖商量对马岛驻军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情,李昖似乎并不是那么热衷。
  “宋公,也不是本王不愿意,实在是大战之后,朝鲜国损失太严重,军民伤亡六十万以上,我国国力大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还能分兵驻守对马岛呢?这般情况之下,我国之兵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职责,也无法和倭寇再次交锋啊!”
  李昖一脸苦哈哈的样子,不停的诉苦:“现在整个国库都找不到几万两银子,连大臣的俸禄都快发不起了,要不是之前的那批财宝还能用,本王真的是干脆内附算了,还当什么朝鲜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倭寇只来不到一年,却叫我国倒退百年啊!宋公,这般近况,您能不能对陛下说说,支援一二呢?”
  宋应昌都忍不住的想翻白眼——你不想驻军就直说,现在不仅不驻军,还要大明的支援,大明对你们的支援还不够吗?
  “王上,老夫也不是说别的什么,单说此次战事,大明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吧?你国有难,大明出兵相助,血战倭寇二十万,期间花费无数,大部分都是大明自己出的钱粮,你说这话对是不对?”
  李昖耷拉着脑袋,点点头:“对是对的,只是……”
  “还有什么只是呢?你国奉我朝为宗主,我朝对你国也是百般帮助,百般优待,是我朝藩属第一,如此这般,你国还有什么不满意?今次倭国入侵,若是没有大明出兵相助,王上,您凭着良心说,朝鲜能保住吗?”
  李昖的头又低了一分。
  “这些事,本王心里都清清楚楚,但是宋公,我国的实际情况您也是清清楚楚的,但凡我国能有一点办法,本王何至于此呢?如今我国兵员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六万,还都是之前的义军转化而来,是否可靠尚且难说,就别说征战了,整理义军需要时间,整理其他的事情也需要时间,这些事情,您也是清楚的。”
  宋应昌开口道:“这个,对了,王上,老夫记着,全罗道有一个水将,叫做李舜臣,对吗?”
  李昖一愣,点了点头:“嗯,是有。”
  “那就让那个李舜臣把你国水师的基地转移到对马岛上去,自此他就驻扎在对马岛就好,记得开战之后不久,萧提督给老夫说过,这个李舜臣带兵打仗有一手,倭寇愣是没办法在海上击败他,只要他守在对马岛,倭寇就算东山再起,也没办法避开对马岛进攻朝鲜,哪怕你们战败了,也能早做准备不是吗?对马岛掌握在倭寇手里,他们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前车之鉴,王上,可别忘了。”
  被宋应昌这样一说,李昖顿时语塞。
  对马岛掌握在谁的手上,对于朝鲜和日本双方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那就意味着谁掌握了首先进攻对方的跳板,做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战火燃烧到国境之内,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朝鲜之前就是没能掌握对马岛,所以才败得那么彻底。
  现在对马岛在明军的控制之下,但是李舜臣的水军也镇守在那里,如果直接就把对马岛纳入朝鲜的体系之内,交给李舜臣这个能打的人去镇守,说不得也是对朝鲜有莫大好处的。
  思来想去,李昖发现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可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萧如薰和日本和谈的消息以及部分内容,宋应昌没有对朝鲜保密,所以朝鲜人也知道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割让几座岛屿和石见国的消息,感叹着天朝上国的凶猛,朝鲜人也对日本人的赔偿十分眼馋。
  穷的快要卖内库的李昖也不知道从哪儿听到了小道消息,说日本人要赔给大明四百万两银子,李昖顿时就对那四百万两银子上了心,当然他不敢说要多少多少,但是大明大口吃肉的时候,给朝鲜喝点儿汤也是可以的吧?不管怎么说,朝鲜也是提供了一部分粮草,并且李舜臣也随着明军立下了战功,打败了倭寇的水师,要点赔偿不过分吧?
  之前李昖不敢说,但是现在,手中无钱的他也不顾不得脸面了。
  这个时候要脸,也就等于不要命了。
  “宋公啊,这个对马岛的事情,本王会去安排,只是,在这之前,本王听有人说起,大明和倭国和谈的时候,倭国赔给了大明一笔银子?”
  这话一说出口,宋应昌就知道李昖对这笔银子起了心思。
  关于赔偿与和谈的事情,宋应昌没有对朝鲜保密,因为战场已经脱离了朝鲜,属于大明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所以此事也没有必要让朝鲜人参与,朝鲜人也老老实实的舔伤口,没有来参合,但是他们肯定也知道里面的一些消息,比如大明把日本打的那么惨,会不会要点好处之类的。
  具体的数字朝鲜人肯定不知道,除了身边的赞画,宋应昌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绝对保密,但是朝鲜人知道大明的了日本赔偿的银子,这对于现在紧缺银子使的朝鲜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他们对这个起心思也很正常,只不过,宋应昌心想,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的确是如此,倭国狂妄自大,挑起战事,不给他们一点教训,他们怕是不会学乖的,因此萧提督给了他们一点儿教训,让他们赔了一笔银子给大明,也就算是放过他们了,怎么了?王上对此也有兴趣?”
  看着宋应昌似笑非笑的样子,李昖老脸一红,纠结了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的开口道:“那不知大明得了多少银子,并且,这里头,有没有多出来的一点儿能给……能支援一下我国呢?”
  艰难的说完这句话,李昖觉得自己的羞耻度都要爆表了。
  一国之王居然这样向人家要钱,简直是闻所未闻,但是李昖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这样做,自开战以来,除了朱翊钧赏赐给李昖个人的两万两银子之外,李昖没有任何的收入,朝廷没有财政收入,李昖就什么也做不了,朝鲜也是举步维艰。
  为了银子,老脸不要,也并非不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