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815

  “这个萧如薰就是此次东征的第一功臣了,的确很有能耐,王卿,皇帝之前是打算怎么封赏萧如薰的?”
  王锡爵回忆道:“陛下打算不给萧如薰封侯,而是给萧如薰加官,将整个京营全部交给萧如薰去编练整顿,因为陛下知道萧如薰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善于练兵,颇有戚少保的风范,然后就算是赏赐田亩金银财宝之类的。”
  李太后沉吟了一番,问道:“皇帝很器重萧如薰?”
  王锡爵点了点头:“有传言称,萧如薰以二十三岁之龄得以出任东征军主将,还挤掉了李如松,原因就在于萧如薰是得到了陛下的青睐,陛下欣赏萧如薰,所以亲自下令要提拔萧如薰,兵部尚书石星奉了陛下的旨意,所以选择了萧如薰而不是李如松出任东征军主将,遂有如此大胜。”
  李太后明了般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既如此,那萧如薰也就不能留在京师了。”
  王锡爵松了口气,开口道:“太后圣明。”
  萧如薰要是留在京师,皇帝肯定会起别样的心思,王锡爵拼上性命挽回了危局,又怎么会让危局再次出现呢?
第二百七十七章
救火队员李太后(下)
  “萧如薰不能留在京师是为了防止皇帝还有些什么想法,但是也不能明里暗里打压萧如薰,免得让皇帝心存不满,哀家到底不是大明的天子,这大明的天下还是皇帝的,哀家打压萧如薰无所谓,但是你们这些奉诏的就要狠狠的得罪皇帝了,会被皇帝认为是落井下石,更让皇帝愤恨,怕是以后晚景凄凉。”
  王锡爵心中一凛,忙道:“多谢太后提醒。”
  “那么,有什么地方是萧如薰可以去的,还不会让皇帝不开心呢?”
  王锡爵盘算了一下,忽然想起了这几日兵部有些公文里面提到的西南洞武国不断入侵云南边境的信息,云南巡抚陈用宾上书请求朝廷派兵拨饷以相助云南边兵击败洞武国入侵之敌,保云南边境安稳。
  兵部的账面上刚刚多出了一大笔银子,是六部尚书分赃大会中石星抢来的,本来打算添置一些新的兵器,并且根据朝鲜之役里前线将官对火器实用度不足的投诉进行专项整改,现在考虑到洞武国欺人太甚,十余年来不断犯边,简直不知好歹,正值国内大胜倭寇,兵部有人提出要挟大胜之威彻底解决洞武国的问题。
  王锡爵盘算着,觉得既能把萧如薰调离京师,让皇帝孤掌难鸣,也能尽量使用萧如薰这员大将的能力,不使之无用武之地,于是果断提出建议:“太后,近日云南巡抚陈用宾上疏,言及西南番邦洞武国再次出兵袭扰我大明边境。鉴于洞武国十余年来不断袭扰我大明云南边境,杀我边民,殊为可恨,屡教不改,之前大明国库空虚,无力发动全面反击,如今正值国库充盈之际,不如就让萧如薰带兵去云南,彻底解决这洞武国,太后以为如何?”
  李太后对用兵的事情没什么主意,但是知道这个萧如薰给大明弄来了千万两银子,大明账面上一下子就宽裕了很多,很多之前不能办的事情现在都能办了,眼下正是国库充盈的时候,干脆就趁那些吸血虫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首先用了这笔银子,用来开疆拓土解决边患也总比被人贪污了强。
  于是李太后点头同意了。
  “既然如此,王卿,干脆就给萧如薰封个侯,然后打发去西南带兵平定那洞武国,也算是人尽其用,看看能不能再给大明捞点钱回来,如果可以的话,就算给他封个郡公也无所谓,王卿你看呢?”
  王锡爵没什么意见,便开口道:“太后发话,老臣自然遵命,那就封萧如薰平虏侯,予世封,赏田亩金银珠宝,封其妻萧杨氏正二品诰命夫人,准荫二子,另封提督云南御边平南总兵官,定期赴任,为大明平定洞武国,再建功勋。”
  李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不伤皇帝的心,也算得上是人尽其用,这个萧如薰算是有本事的,大明那么多将军,打仗就知道要钱,萧如薰不仅不要钱,还给大明往家里面拿钱回来,皇帝慧眼识人啊,就是管不住身边的人,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否则,也不会有今日之祸了,王卿,你说是吧?”
  王锡爵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听懂了李太后的言外之意,捡回一条命的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他点了点头,开口道:“太后所言极是。”
  “嗯。”李太后冷笑着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其余功臣武将呢?该怎么赏赐,你有个章程没有?”
  “其余武将倒是好封赏,唯独大军经略宋应昌不知道该如何封赏,宋应昌出征之前已经是兵部左侍郎,再往前,就是兵部尚书,可是现任兵部尚书石星并无犯错,也立下大功,现在,老臣正是有些难以抉择的时候,宋应昌立下大功,不得不赏,但是石星也有功劳,并且无错,于情于理都不该贬斥。”
  “贬斥石星做什么?给宋应昌重新安排一个职位不就好了?六部尚书里面可有政绩不明,犯错不少,贪污甚多之辈?”
  李太后雷厉风行。
  “嗯,硬是如此说的话,那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的政绩都不明显,平素里也没什么作为,只是……”
  “只是什么?哀家可听闻过,你们六部里面,吏部最重,工部最轻,刑部最贱,工部和刑部这两个部的尚书素来都没什么话语权,地位也不甚重要,既然兵部动不得,其他三部也不能动,那就动工部和刑部吧!”
  听李太后说的如此轻巧,王锡爵也不免翻白眼。
  “禀太后,吏部尚书陈有年日前上表辞官,群臣正在议论,是否将刑部尚书孙丕扬调任吏部尚书,执掌吏部,空出来的刑部尚书之位,正好交给宋应昌。”
  李太后皱起了眉头。
  “陈有年?他为何辞官不做?”
  王锡爵心里还有点心虚,因为这件事情和他也有关系,当日他在内阁为朱翊钧打抱不平,结果被顾宪成听到了,顾宪成出言讽刺王锡爵,王锡爵看不过去,又给反讽了回去,谁知顾宪成回去之后气不过,上表弹劾王锡爵,正好撞在了朱翊钧的枪口上,朱翊钧大笔一挥——革职,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这下子就让那个老古板陈有年不爽了,我是吏部尚书,你贬斥我的下属连个招呼都不跟我打,是不是太不把我当回事儿了?陈古板不爽了,上疏要求辞官,此时正值皇帝谋划政变的时候,没搭理他,陈古板大为不爽,连上七道奏疏要求辞官,朱翊钧还是没搭理,现在这个事情落到了内阁的头上,王锡爵正在头疼。
  “回禀太后,此人是在为被陛下贬斥的吏部郎中顾宪成打抱不平。”
  李太后一听就皱起眉头:“堂堂天官,居然为一个官员打抱不平而辞官不做,难道还有比公务更重要的事情吗?如此不顾全大局,这样的官员要之何用?要是张师傅还在,怎会出现这样的官员!混账!他要辞官,那就允了,让他走吧!而且不允许给他尚书致仕的待遇,他是被贬斥的官员,永不叙用!”
  王锡爵算是领教到当初大明铁三角的厉害之处了,当年,大明铁三角横行天下,所到之处,无能庸吏纷纷下马,朝廷一度扭亏为盈,财政结余甚多,足以支持朝廷支用数年之久,可惜张居正一死,变法就没了,其实就王锡爵自己来看,也是佩服张居正的,可惜人亡政息,得罪的人太多,张居正也不得不死。
  可惜了这大明唯一相啊!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爽的李成梁
  作为一个曾经有热血有理想有追求的读书人,王锡爵是有梦的,然而再名利场之中挣扎徘徊,王锡爵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变质的儒学已经无法造就孔子和他三千门徒的那般盛况,他的门徒虽然不下百万,可真正承袭了他的理念的还不足三千,道学家们理学家们所承袭的思想是极端保守陈旧的学说,出不了圣人。
  王锡爵显然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官僚,连个学者都算不上了,他虽然曾经有过理想,但是现在只剩下了求生之心。
  王锡爵得以活命的条件就是余生都要活在皇室的监视之下,他将清清楚楚的知道他的身边有皇室的眼线,他将很清楚深知自己身边睡着的侍妾都可能是皇室的人,但是他无可奈何,他必然要和这些随时会取走自己性命的人共舞,因为他掌握了一个惊天大秘闻,一个足以动摇皇帝统治的秘闻。
  他虽然成功阻止了惨剧的发生,但是代价就是付出自己的余生,他将最迟在三个月之后辞职,离开京师,永远的离开这个名利场,回到自己的家乡,过自己的余生,生死天注定,他也无力反抗,这样想着,他逐渐看破了红尘。
  大军抵达京师的前一天,李成梁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交际,跑到了王锡爵的府上请求接见,王锡爵这一次没有阻拦李成梁,大大方方的接见了李成梁,微笑着和李成梁诉说着过往的情分,但是对于李成梁最关心的地方却丝毫不说,这让李成梁万般的郁闷和不解。
  终于,李成梁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询问道:“阁老,萧如薰的事情和我儿如松的事情到底该怎么说呢?萧如薰立下如此大的功勋,陛下该不会想要以萧如薰取代我李氏镇守辽东吧?”
  王锡爵微笑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难道不是吗?”李成梁焦急地说道:“萧如薰能打,能带兵能练兵,把倭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还给朝廷弄了那么多银子,皇帝肯定会想着用萧如薰彻底解决蒙古和女真的问题,再说现在萧如薰的威望大涨,眼看着很多京中勋爵都不把我当回事儿了,全都跑到萧家去巴结萧文奎,我又该如何自处啊?”
  王锡爵看着着急的上蹿下跳的李成梁,仿佛透过李成梁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你就不要担心了,此战之后,辽东总兵会由李如松出任。”
  李成梁先是一惊,然后又是大喜,忙问道:“萧如薰不会取我李氏而代之?这太好了!那……萧如薰他……”
  李成梁又变得患得患失起来,看起来是被萧如薰这个后起之秀的凶猛给吓怕了,早些时候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李成梁已经见不到了,现在的这个被岁月侵蚀的毫无雄心壮志退化成为政客的李成梁真的老了。
  “萧如薰会被陛下任命为提督云南御边总兵官,统帅云南之兵征讨洞武国,彻底将袭扰我边关十数年的洞武国收拾掉,同时,进爵平虏侯。”
  “封侯了?”李成梁一愣:“我李成梁在边关十数年,大小数百战,大捷十次,才得了一个伯爵的爵位,萧如薰不过两场大战,就能封侯?!”
  李成梁看起来很不甘心,感觉自己奋斗一辈子的荣耀被人超过了,万历年间第一武将的位置被夺走了,这让他很不爽。
  王锡爵冷笑不已,他当着面不好说,但是李成梁的十大捷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他是清楚的,封个伯爵只是辽东系文臣顺势而为,为了政治斗争而塑造了李成梁这位战神的角色,可萧如薰两战都给国家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好处,尤其是朝鲜之役。
  数千万两银子抵得上大明数十年中央税收,等于大明一年就有两年的税收可以使用,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负担,这在不清楚皇帝政变消息的群臣看来是极大的加分项。
  所以在皇帝收回三王并封召令,并且下令进爵萧如薰的时候,才没有任何阻力的被群臣通过,让萧如薰成为了万历年间军功封侯的武将第一人,这算是实至名归,没有争议,但是你李大帅的争议至今为止还没有消散,这个含金量的对比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你还说什么呢?
  “萧如薰给朝廷弄来了数千万两的银子,朝廷未来十年之内的财政都将宽裕不少,所以萧如薰在朝臣内部的名声相当好,尤其是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十分推崇萧如薰,还在私下里将萧如薰誉为大明第一将,李将军,你,还是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多做纠缠了,再说了,李如松将被封为辽东总兵,难道不是你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李成梁被王锡爵堵的无话可说,但是心里就是不爽。
  “阁老,这个我也知道,我就是看不惯那小子一来京城就和我作对,还和我儿争夺主将之位,要不是他,此战就是我儿去打,我儿肯定也能立下如此大功,到时候封爵的就是我儿,而不是萧如薰了!”
  李成梁这话就说得很没有水准了,所以王锡爵冷冷一笑:“别把萧如薰的功勋套在李如松的头上,换个人结果还就真的不一样,李如松善于用骑兵,而不善于使用火器,这次萧如薰可是足足用了六百多门火炮和不计其数的鸟铳和倭寇大战。如此善于使用火器作战的大将,萧如薰还是大明自戚少保以来的第一个,此次作战萧如薰手下只有李如松一支骑兵,规模从没上过五千,换作李如松,行吗?”
  李成梁郁闷不已,这话他还真的不好说,辽东军一向鄙视火器,根本也不怎么用,用的还是三眼铳,而据说萧如薰很不喜欢三眼铳,推崇大样佛朗机和鸟铳,主张冷热相济的火器大阵战法。
  甚至萧如薰在给兵部的公文里建议全面淘汰如三眼铳迅雷铳碗口铳等上个世代的火器,大明军队建立专门的火器部队,列装佛朗机铳和鸟铳,实现远近程火力打击网,骑兵也要配合如车炮之类的快速机动火器部队的配合。
  辽东军和沿海地方的部分军队自然是强烈抗议的,鸟铳使用起来太难,根本没有火门枪使用起来简单,他们都不愿意更新换代,也没有更强大的威胁,还浪费钱财,所以阻力还不小,辽东军内部更是抗议不小,加上萧如薰之前和辽东军有过节,只是碍于萧如薰一时无两的威望,才让辽东军不敢闹事。
  可是李家父子的不爽是难以磨灭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门庭若市的萧府
  就在正式的消息传出来之前,甚至还传出过萧如薰接任辽东总兵的消息,这让李成梁日夜不安,现在知道这个消息是假的,但是萧如薰即将挂帅出征洞武国的消息还是让李成梁有些郁闷,在他看来,有战事就有功劳,有功劳就有赏赐。
  他赋闲也就算了,但是李家不能倒,可萧如薰马上又有仗可以打,而李如松还要带着辽东军舔伤口,没什么仗打,也就没有功劳,这不又要被萧如薰甩在后面了吗?
  李成梁十分不爽。
  “萧如薰刚刚回京,又有仗可以打,这是不是不合规矩啊?”
  李成梁竭力想要阻碍,然而不知道内情的他根本无法体会王锡爵的苦心。
  认为不合规矩的文官也不是没有,觉得这边刚刚解决战斗,那边又要征伐,有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王锡爵只用一个理由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如薰,良将也,善征伐,亦善谋利。
  萧如薰是难得的良将,不仅善于打仗,还善于搞钱,用战争的名义搞到大笔钱财,一下子就能给你们缓解十年的经济危机,你们还不让他多出去搞点钱?他把钱搞来了,大家都有得赚,这难道不是好事?这个洞武国自己找死,屡次挑衅,大明有大义名分在手,征讨不臣,谁敢说大明不好?
  大家都不说话了,立刻按照王锡爵的意思把这个命令贯彻下去了,鉴于萧如薰之前和宋应昌的良好配合,还有为了笼络萧如薰,便依旧任命萧如薰为提督衔,而云南巡抚陈用宾则为大军经略,负责后勤,前线军事指挥属萧如薰管辖。
  就这一点,也让李成梁羡慕嫉妒恨,他是足够强势才能不被文官上司压制,而萧如薰这里是直接被文官看重,直接给了平等的地位,以提督衔主持兵务,文官只能搞后勤,颇有些当年文官武将地位平等的架势,天下武将哪个不愿意?但是做到这一点的武将,从土木堡之变以后,也只有萧如薰一个了。
  之前是主将出征,这一次,王锡爵刚才用的词语是“挂帅出征”,帅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