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815

  亢氏主家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点得意的笑容。
  “他姓梅的就是想不通啊,蒙古人哪里来的那么多铁器打造兵器?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铁锅铁掌?要是没有咱们供给,那一片荒原上能有铁矿吗?就算有,蒙古人还会冶铁吗?愚蠢!蒙古人要是敢对咱们下手,咱们立马就能封了他们的活路,让他们和那些臭丘八拼死拼活去!蒙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亲手掐断他们的活路?哼哼哼!这一回,马家的和张家的就要完蛋了,至于咱们,也要准备好把他们手里的份额给接手过来的事情了。”
  这话一说完,半桌子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马家的马掌生意和张家的弓矢生意咱们可都瞧上好久了,这两家不识抬举,也是时候该铲除了,就是不知亢大主家打算怎么分润呢?”
  杜氏满脸谄媚的笑容看着亢氏。
  亢氏得意的笑了笑。
  “自然有你们的份,但是我跟你们说,刚才人多我不好讲,但是你们要小心姓梅的,他虽然糊涂,但是有点胆量,咱们是惹怒他了,他虽然不敢对咱们做的太狠,但是要是给他抓到了什么把柄往上一捅,那可就不好了。上面可是来人放话了,赵志皋那个老家伙是没什么心思了,但是张位还在上蹿下跳,似乎瞪着首辅的位置,想要干出点什么事情。这老家伙对咱们不满已经很久了,背后是江南那边,和江南那边的联系也不少,正铆着劲儿打算对咱们下手,可得小心姓梅的跟张位搭上关系。”
  杜氏刘氏李氏范氏这几家互相看了看,彼此都点了点头。
  “咱们心里有数。”
  “有数就好,估摸着这个情况也差不多了,蒙古人那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只要那个女人一完蛋,大事成矣!这几天叫外地的子弟不要过来,出去的人赶快回来,到时候关上府门闭门不出,蒙古人自然不会来找麻烦。”
  亢氏吩咐了一下。
  其余几家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梅国桢怒气冲冲的带着麻贵往回走,上了马就纵马奔驰回府,大约也是一肚子的火气没地儿释放,马骑得飞快,麻贵都差点儿没有跟上,等到了府上,梅国桢气喘吁吁的下马的时候,麻贵连忙上前扶了一把。
  “抚台,别气着身子了,跟那群衣冠禽兽没什么好生气的,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咱们也不是不知道。”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冷漠至此!五百四十石!五百四十石!他们怎么就拿得出手!这是借啊!这不是要他们捐赠啊!”
  梅国桢死死捏着自己的拳头。
  “估计他们就没想着给咱们粮食让咱们渡过难关,抚台,有些话之前末将不敢说,但是现在也不得不说了,这几年不打仗了,末将手下有些家奴平素里和关外的土默特部的一些人也做做小生意卖卖酒,关系也还可以,之前就经常听到一些风声,末将很是在意。”
  “说!”
  “是,这风声着实奇怪,说什么两三个月之前,经常有人看到土默特的首领,就是那个顺义王扯力克,经常和这些富商大贾饮酒作乐,喝的醉醺醺的,本来末将觉得也无所谓。但是末将手下有一个家奴和顺义王身边的一群亲兵关系不错,两人经常在边关外面喝酒,一个月之前,这个家奴跑来对末将说,喝酒的时候,那个亲兵讲,他听到顺义王和几个汉人商户喝的醉醺醺的时候,出来说什么‘保证不抢你们’。”
  麻贵说完,就看着梅国桢的脸,梅国桢皱着眉头看了看麻贵。
  “你确定这是真的?”
  “末将手下的家奴里面有些人会说蒙古话,因为经常和蒙古人干仗,打探消息很重要,这些家奴和土默特部的一些人很熟悉,有假的可能性极低,末将当时听的就觉得不对劲,但是也没往深处想,还以为是他们求顺义王保护他们去更北边做生意。”
  “这话听起来味道不太对劲,土默特部给大明戍边十几年了,经常和北边几个部落打仗,关系绝对不好,三娘子对北边的部落素来是很不满意的,汉人去北边做生意就是走私,危险极大,而且是非法,他们再缺钱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梅国桢略思考了一下,觉得不对劲。
第四百八十八章
可怕的猜测
  麻贵很认同梅国桢的疑惑。
  “末将觉得也是,这应该不至于,但是这话就是不对劲,末将一个多月翻来覆去的就是想不出一个结果,再派人去打探消息,就发现什么也打探不出来了。而且抚台,今天您是否注意到,您说到蒙古人可能南下寇边的时候,那几个人可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照理说蒙古人南下寇边,要是咱们守不住,边关被破,这些人如何能独善其身?难道说他们都疯了,宁可看着咱们丢了边关城池也不愿意把粮食拿出来?贪财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你说的很有道理!”梅国桢对麻贵的话似乎有些感触:“虽然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是真的遇到生命危险,要钱还是要命那是很好决断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我是被气坏了,没注意到……”
  说着,梅国桢看向了麻贵:“麻总兵,你觉得,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就是……那些富商大贾已经和关外的蒙古人达成协议,蒙古人就算攻入关卡,也绝对不会对他们出手,而是会保护他们的财产!”
  麻贵吓了一跳。
  “这……这可是卖国欺君之大罪啊!这要是被捅出去了,抚台,陛下能饶过他们?他们不会如此吧?”
  “哼!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麻总兵,你就没有疑惑过吗?这几年和咱们交战过的一些蒙古人,基本上都在使用铁质弓弩,只有极少数,只有两年前的十月,咱们打的那一仗,那批蒙古人则在用骨制箭头。照理来说,大明对蒙古封锁铁器,除了打仗缴获和土默特的贸易之外,蒙古人生活在荒原之上,荒原上哪里来的那么多铁器?出售铁锅所用材质即使融化也无法制作兵器,他们应该都在用骨质箭头才是。有些部落,他们一战动辄出动数万铁骑,人手持钢刀,用铁制弓矢,可与此同时,还有部落依然在用骨质箭头,这说明什么?说明蒙古人自身所产铁器绝对是远远不足军事所需,可这些年来咱们对付的蒙古骑兵又有多少只用骨质箭头?”
  麻贵听梅国桢这样一说,顿时愣住。
  细细一想,还真是如此,现在不是蒙古人的全盛时代了,铁木真和忽必烈那是把大半个亚洲、除了汉地之外的全部地方都拿下来了。
  那些地方也有文明,也有工匠,所以才有蒙古人的兵器甚至是回回炮,那个时候的蒙古人在科技上和大宋持平,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宋成碾压状态。
  那个时候的蒙元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政权体制,否则宋也不会在失去防线之后就兵败如山倒,练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多少,南明还苟延残喘了二十年呢!
  但是现在这些蒙古部落的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早就不是几百年前他们的全盛状态了,失去汉地连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的他们,分裂成这样子的他们,哪里来的可以装备十万铁骑的铁器马掌弓矢甚至是火器?
  掳掠汉人工匠?有那么多吗?
  或许有一些是从其他国家和会冶铁的部落购买来的,但是那么多全都是?靠近大明边境的也全都是?不远万里去其他国家买来兵器再运来攻打大明?
  “抚台的意思是说,他们手上的铁器和马掌甚至是一些火器,都是咱们大明的商人卖过去的?他们居然猖獗至此?”
  梅国桢点了点头。
  “若不是看到如此弊端,商鞅何故要抑商?商鞅难道看不出来农为国之根本,商则是国之血脉筋络?历朝历代名臣大贤都是傻子?为了钱,没有什么事情是商人干不出来的,道德?忠诚?国家大义?值几个钱?”
  麻贵想到走私兵器的问题了,但是绝对不会去想走私兵器的规模问题,他觉得也就是小打小闹,否则朝廷不会眼睁睁地看着。
  可是梅国桢的一席话打碎了他的幻想,他忽然产生了一种要带着自己的兵马把这些人全部抄家灭族的冲动。
  好在他及时的克制住了自己。
  “抚台,如果他们真的达成了协议,也就是说,土默特人已经决定要南下寇边了?那三娘子她……”
  “我们现在立刻派人出关去找三娘子,让她立刻将顺义王囚禁,整个部落实施戒严,严查图谋对大明边关下手的人,麻总兵,你立刻去整顿兵马,随时备战,本抚马上修书给蓟镇和太原,让他们出兵协助,但愿一切都还来得及。”
  麻贵立刻抱拳道:“诺!末将马上去办!”
  说完,麻贵立刻其上马匹就离开了,梅国桢握紧了自己的拳头,转身向府内走去,他有一些很可怕的猜测,有一些不得了的猜想,他不知道时间还够不够,但是至少,要把这些东西送出去,那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此时此刻,关外归化城内,三娘子正带着自己的亲兵亲自给饥寒交迫的族人们放粥。
  严寒来的太过于凶猛,让人们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粮食绝收,牛羊冻死,他们来不及储备过冬粮食,就已经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瑟瑟的寒风吹袭着他们几乎快要失去知觉的身体,只有一碗薄薄的稀粥才能挽回一丁点的热量。
  所有的粮食和能吃的东西都被击中了起来统一发放,三娘子的亲兵维持秩序,一切还能维持的井然有序,明军给粮的时候还给了不少盐,有盐的话,就能继续撑一段时间,但若是情况继续变糟,还能怎么办呢?
  三娘子一筹莫展。
  “三娘子,大王喊你过去。”
  一名亲兵走了过来,向顺义王扯力克传达召见三娘子的命令。
  三娘子皱了皱眉头。
  第一任丈夫死去之后,深谙汉文化的三娘子对草原上这种父死子继娶继母的习俗就相当的不满意,深感羞辱,为此带上了俺答给她留下的一万护身精骑远走,若不是明朝派人劝说三娘子以大局为重,当时三娘子是绝对不会愿意的。
  她希望从一而终,从灵魂上向汉家女儿靠拢,但是时局不允,她也无法奈何,只好嫁给第二任丈夫,可没想到第二任丈夫很快也死了。
  接着,孙子辈的扯力克登上了王位,四十多的三娘子本不愿继续做他的妻子,明朝又派人一通忽悠,和平女神三娘子再次嫁给了扯力克。
  比起前两任丈夫,扯力克是个狼性十足很不好应付的小丈夫,三娘子对他诸多的规劝和约束,依然无法很好的控制他,或许是年岁上的差距,使得他有些逆反心理。
  加上他的那些妾侍经常搞事情,被明廷发现之后交给三娘子处理,三娘子严格处理之后,扯力克又觉得自己没有面子。
  夫妻之间的矛盾是在不断加深的,但是三娘子几十年的威望使得扯力克也不敢对她做什么,只能口出怨言,顺便在生活上诸多刁难,三娘子也不甚在意,只要你不闹事,老老实实的给明朝守边,那就够了。
  如今这个局面,扯力克没有闹事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可是三娘子也听到不少风声,说什么扯力克正在密谋什么大动作,一些和三娘子走的比较近的话事人经常来三娘子这里走动,言语之间,多有让她关注一下扯力克的意思。
  三娘子成功阻止了第一任丈夫和第二任丈夫打算背叛明朝的举措,维持了十几年的和平,现在第三任丈夫又要搞事,这让她不由得感到心力交瘁,然而对汉文化的向往促使她继续努力,绝不姑息。
  她派了几个亲信在扯力克身边参与执勤,多有关注扯力克的言行举止,从中得知了不少扯力克的怨言和怨气,知道扯力克对当下处境的不满和试图打破这种枷锁回归过去的想法,她为此深感忧虑。
  现在这个档口,已经好几个月未曾同房的小丈夫突然派人来找她,会是什么事情呢?
第四百八十九章
治标治本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南洋,吕宋岛。
  马尼拉以北四十里左右的一片开阔地上,明军正在打扫战场。
  “侯爷,侯爷!”
  陈龙正手里拿着一卷统计报告跑到了正在查看战利品的萧如薰的身边。
  “嗯?怎么了?”
  “统计结果出来了!”
  萧如薰伸手接过了那卷统计报告。
  “据统计,此役我军阵亡六十七人,伤三百余人,贼共死五万人以上,被俘六千,逃走的不足两千。”
  萧如薰点了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