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815

  上下打量着已经年老体衰却依稀可以见到当初威武雄壮痕迹的李成梁,萧如薰重拾心情,朝李成梁见礼。
  “晚辈萧如薰,见过李公。”
  李成梁以非常复杂的心情对待萧如薰。
  “萧镇南不必多礼,老夫久闻萧镇南大名,只是未尝得以一见,今日一见,萧镇南果然英雄非凡,不愧万历第一名将之名。”
  萧如薰挑了挑眉头,微微一笑。
  “在前辈面前,晚辈不敢妄称第一名将,这名头太大了。”
  李成梁长叹一声,摇了摇头。
  “你若不敢,还有谁敢?”
  说罢,李成梁拍了拍萧如薰的肩膀,走到了一门红夷大炮面前,开口问道:“萧镇南,这炮是新式火炮吗?”
  萧如薰回过神,看了李成梁一眼,收起了自己的情绪,点头说道:“是,这是晚辈在南洋和佛朗机人交战的过程中得到的火炮,然后从澳门得到此炮的铸造之法,在缅甸铸成,此炮威力甚大,较之佛朗机铳要更大一些。”
  “这炮身足有一丈,威力想不大都不行啊!甚好!甚好!有此炮,还有骑兵,此战大致上已经有了战胜的把握了吧?”
  李成梁回身询问萧如薰,萧如薰点了点头,开口道:“目前进可攻,退可守,只待北虏进攻,便可一举摧毁其攻城器械,削弱其实力,再以骑兵野战争雄,击败之,解紫荆关之围,然后才能考虑其他。”
  “不过北虏今日为止都不曾出兵来攻,莫不是要等到明日?”
  听李成梁这么一说,萧如薰则把视线投向了远处可以看到的蒙古人的军营,然后拿出了千里镜,细细的查看着,能看到蒙古军营内人头攒动,似乎因为方才关内的吼叫声而感到不安。
  “北虏是每一日都来进攻吗?”
  萧如薰这样一问,柴国柱便抢着回答道:“倒也不是,今日到现在为止就没来攻打过。”
  “以前都是如何攻打的?”
  “最开始还有登城攻打的举措,近些时日以来基本上是与攻城武器远程攻打,用投石机和床子弩攻城,士卒多为佯攻,甚少猛攻,饶是如此,依然火力强悍。”
  柴国柱显然对此心有余悸。
  “我军是否主动出击过?或者是夜袭?”
  柴国柱愣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李成梁,李成梁老脸一红,没说话,柴国柱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士卒不善战,无力主动出击,只能困守了。”
  “北虏若想攻破紫荆关劫掠京畿,在有四万人的前提之下,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消极的攻势?”
  萧如薰这话一问出来,李成梁和柴国柱继续面面相觑。
  萧如薰放下千里镜,转头询问柴国柱:“柴总兵,我问你,北虏有四万骑兵攻城的数字是如何得来的?”
  “斥候观察其旗号与营寨数量还有马匹数量推算出来的,包括最先几日还曾有人前来劝降,口称十万骑卒前来攻城,叫我等尽快开城投降,我等不信,但是觉得四五万是比较可信的数字。”
  萧如薰皱着眉头说道:“虚张声势可是行军作战必备的战术之一,一两万人号称十几万人的战例还少吗?十几万人号称百万大军的战例还少吗?十万骑兵,就算是用人命去堆,以这些兵力来守,紫荆关也坚持不到如今。若是只有四五万,那为何他们占有优势的前提之下却不用士兵来攻城,而以投石机和床子弩攻城?既然想要劫掠京畿,那就应该尽快攻破紫荆关,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在我大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抢了就走,这才是北虏的一贯手法。而现在他们如此反常,李公,柴总兵,你们就未曾考虑到别的可能?比如他们是在虚张声势,真实目的则不是为了进攻紫荆关劫掠京师,而是另有图谋?”
  “这……”
  柴国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李成梁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越想越不对劲。
  “咱们总是把自己定位在弱的一方,习惯性的去防守防守防守,然而现在已经不是蒙古骑兵纵横天下的三百年前了,他们早已分崩离析的不成样子,在草原上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甚至是互相残杀。别说铁木真和忽必烈了,就连也先俺答这一类的割据势力都没有,这十万骑兵还不知道是怎么东拼西凑出来的,没有统一指挥,没有最起码的统一政权和号令,他们哪里来的底气对大明发起如此强势的进攻?这难道不奇怪吗?”
  萧如薰接连的发问让柴国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如松倒有些反应过来了。
  “提督,你的意思是,这些北虏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攻打紫荆关劫掠京畿,而是另有图谋?”
  萧如薰点了点头。
  “而且我更加怀疑咱们面对的根本就没有四万多的北虏,他们这也是在虚张声势呢!为的就是吓住我们,牵制我们,不让我们出关作战!”
第五百三十三章
障眼法
  听了萧如薰的猜测,李成梁和柴国柱面面相觑。
  他们只想着防守了,看到手底下士兵那副怂样,谁还敢进攻呢?怕是就算是敢带兵出击,这些京营老爷兵也敢丢下将军自己逃跑,比如当初那些丢下戚继光自己逃跑的卫所老爷兵们。
  要是手底下有李如松带来的这两万多骑兵,李成梁倒是敢让柴国柱带兵夜袭出击一下试试对方的斤两,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援助,所以,只能被动防守了。
  而现在经萧如薰这么一说,他再一想,欸?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北虏来攻击大明除了少数几次带政治目的之外,基本上都是抢了就走不和大明大部队纠缠,他们的骑兵遇上严密的步军方阵是讨不到好处的,必须要快抢快走,让大明反应不过来,大明的骑兵有不敢贸然追击,只能吃哑巴亏。
  但是这一次很反常,他们突然就南下进攻,还突然就要进攻京师,没有任何的事先迹象,俺答和也先大规模入寇都是有政治事件前提的,而这一次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权号令却敢于悍然南下,甚至要劫掠京师,这算什么事情?
  “就算他们要进攻京师,也应该有点事前的预兆,比如大明和某个部落的矛盾激化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从而引起了重大的危机。可是这一次不过是缺粮食的问题,南下结劫掠抢粮应该是他们的唯一目的,进攻京师算什么?他们就不担心大明被激怒了,回过神来报复他们?归化城距离咱们可一点都不远。”
  萧如薰不断提出自己的疑惑,让李成梁和柴国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李如松觉得萧如薰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便开口问道:“那提督的意思,这些北虏进攻紫荆关是障眼法?其实另有目的?”
  萧如薰点了点头。
  “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事出反常必有妖,现在的北虏不是过去的北虏,没有统一政权和号令,就没有对大明大规模南下开战的基础,进攻京师和大明打国战绝对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抢粮。”
  李如松皱眉道:“可是这一次北虏南下的烈度也太大了,十万人南下,怎么看都像是国战!”
  “不对,他们没有动机,他们要和大明打国战的目的是什么?北地遭遇严寒,他们要抢粮,北地严寒太严重,他们需要出动更多人抢更多的粮,我不信那个归义王还真是个志在天下的枭雄,否则,怎么会被一个女人压制到今日才叛乱?土默特部落三代已经没有和大明产生大的冲突,突然和大明产生冲突,只能是最直接的缺粮所引发的,若是要和大明打国战,来的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十万人,他们定然只是为了粮食和生存。”
  “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进攻紫荆关威胁京师,难道不是为了劫掠京畿?这个事情他们以前也做过!”
  柴国柱连忙发问。
  “以前做过不代表现在也会做,以前有也先有俺答,现在他们没有这样的人物,也没有那么统一的号令政权,谁来发号施令?谁来统一指挥?草原上出现一个统一的号令可不是区区一场会盟就能实现的,必然会经历无数次的血战,决出一个最强者,咱们这些年可曾听闻草原上发生大的会战?”
  “这倒的确没有……”
  柴国柱小声的嘟囔着。
  “所以,我以为,他们绝对不是为了劫掠京师威胁大明国都而进攻的紫荆关,一定是另有目的,而且,所图还不小。”
  萧如薰低头沉思着。
  李成梁忽然开口道:“此时,北虏没有别的好去处,若是不来紫荆关劫掠京畿,那么只能南下太原,太原有王督师的十几万兵马正在防守,北虏就算有几万骑兵也不敢贸然南下,除此之外,要么北上,要么西进,还能去哪儿?”
  “西进不可能,西面的榆林宁夏甘肃几大军镇都有骁将镇守,他们绝对不敢真的把九边全都调动起来,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北上倒有可能,那就是他们要撤退了,派人在这里守着紫荆关掩护大部队撤退。可他们是骑兵,行动快速,要撤退的话,大明暂时没有办法阻拦,只是为了掩护撤退的话,也不需要进攻紫荆关这么刺激大明朝廷,守着平型关就可以了,为何还要来进攻紫荆关?”
  李如松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萧如薰抬起头,看了看李如松,若有所思道:“这样说来,最有可能的就是南下,为了南下的目的而进攻紫荆关,吸引大明军队的注意力,图什么呢?太原?王督师十几万兵马在太原,他们难不成还真的有把握把太原拿下不成?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北虏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补充粮草的?”
  三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目前可以得到的情报太少,除了斥候观察之外,只有逃难百姓带来的一些真伪难辨的情报,若是不出紫荆关,恐怕是无法得知更多情报的,就目前的情报来分析,萧如薰也分析不出什么。
  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蒙古人的军营。
  “他们若是有使用火炮投石机和床子弩,就证明他们一定俘获了一批边镇士卒为他们操作这些攻城器械,这些北虏是不会操作这些器械的,他们军营内一定有大量俘虏,这些俘虏说不定就有从大同被他们一路抓来的。”
  萧如薰的话一出口,李如松的眼睛顿时一亮。
  “若是咱们能抓住一些被他们抓住的俘虏,就一定可以从他们的嘴里得知这些北虏的兵马动向和他们一路上所看到的东西,这样的话,咱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两眼一抹瞎了!”
  萧如薰笑着点了点头:“没错,正是如此,若要知道北虏的虚实动向,就一定要抓住那些被俘虏的戍卒,把他们救回来,事不宜迟,咱们要立刻准备起来,今日天色已晚,天气更冷,不便夜战,明日待他们再来攻城,便将他们一举击溃!”
  “那若是他们不来呢?”
  柴国柱问道:“他们今日可就没有来进攻。”
  “不来?那好办,我直接带兵杀过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兵若不敢战,还做什么兵?”
  萧如薰的话语杀气腾腾。
第五百三十四章
李如松的疑惑
  夜幕降临之后,萧如薰一方面派人严守关城谨防蒙古人乘夜袭击,一方面让军中火头兵给士兵们做一顿足够的热食来吃。
  这些日子守城艰难慌乱,逃卒甚多,整个紫荆关的防务都显得很没有秩序,李成梁精力有限,柴国柱忙于防务,对士卒吃饭的事情不怎么重视,导致军队的伙食问题很严重。
  有些军队可以及时吃到热饭,有些军队只能吃冷食,甚至有些部队吃不到饭,不是因为没有粮食,而是火头兵人数太少,甚至有些火头兵和京营兵一起逃了,没人给做饭,士兵们忍饥挨饿,战斗意志极其低下。
  萧如薰一来就把吃饭的问题给抓起来了,镇南军里面有火头军的编制,其次镇南军的士兵也被萧如薰要求学了一些军队野外做战饭的基础知识,以免特殊情况没有火头军的时候没人会做饭。
  淘米煮饭这种事情是镇南军士兵人人都会的,然后只要有一口大锅,就能煮菜,明军的行军战饭一般是烤大饼加上一点盐菜,停下来安营扎寨的时候自然有火头军准备热饭热菜,士兵可以稍微吃的好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