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815

  朱翊钧真不糊涂,还知道派太监到地方上和这些读书人老爷抢夺财富,而崇祯就是给忽悠瘸了,废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不说,还要给自耕农加赋,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明帝国终于在这样的内因和李自成多尔衮的外因的联合打击之下崩溃了。
  晋商团体就是挖空明帝国根基的一个重要团体。
  其实不只是柴国柱听说过晋商走私铁器和日用品去蒙古赚取高额利润的说法,就连萧如薰这样常年镇守南方的将领都听说过,可见这根本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他们所谓走私,其实也是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只要给边关守将一点钱就可以安全的走私了。
  这还叫走私吗?
  晋商团体通过这种走私生意还有盐铁的生意积累了海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是不交税的,朝廷没办法从他们手里扣出哪怕一两银子,这些人到死都紧紧拽着自己的钱袋子,宁可献给满清丢给李自成,也不愿交给明政府。
  他们不是毒瘤,他们是癌细胞,大明的癌症到了什么程度,萧如薰已经不敢想象了。
  他甚至觉得挽救大明已经成为了一个妄想,因为像晋商这样的团体,在大明还有好几个,晋商霸占了北方,经济更加发达的南方还有更多更强大的利益集团。
  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战胜他们?
  这是要和整个文官阶层打一场大决战啊!
  想到这里,萧如薰的面色就十分难看,看着那些陈粮,萧如薰忍不住的拔出自己的战刀狠狠的戳在了上面。
  “百姓官兵又冻又饿,这些为富不仁之奸商居然还囤积居奇,连一粒粮食都不肯拿出来助军!现在居然敢拿出来帮着北虏!实为卖国之举!这铁证如山,本督定要在陛下面前狠狠的参奏他们一本!这些硕鼠!”
  萧如薰还没怎么说狠话,柴国柱却吓了一大跳。
  “提督,虽然末将心中一样很气愤,但是末将不得不说,提督不能这样做。”
  萧如薰一瞪柴国柱,怒道:“为何?”
  “提督,末将不说提督也该知道,前首辅张四维,前宣大总督王崇古,那可都是晋商出身,他们虽然已经过世,但是家族还在,余威仍在,在朝中的势力还在,就算是末将也知道朝中晋系势力庞大。别的不说,这朝廷不准卖盐铁给北虏,可北虏何曾缺乏过盐铁?除了他们自己掳掠的,更多的还是从晋商手里买去的,他们如此肆无忌惮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朝中何曾有人提起过?提督,文官尚且不能对抗之,咱们这些武将人微言轻,也根本不能参合朝政大事,把这种事情抖出来,就算是陛下知道了又能如何?官官相护的道理提督应该比末将更清楚,到时候陛下什么都做不到,提督却又得罪死了晋商,那可如何是好啊?”
  柴国柱的话相当中肯,非常有道理。
  皇帝无权,下面人又官官相护,皇帝基本上办不成什么和经济有关的事情,你要是为了皇帝得罪了某些大的利益团体,管你是谁?你以为你是勋贵就无敌了?徐达家族两个国公现在都要缩着脑袋做人,更何况是你一个侯爵。
  你以为你攀上皇帝就无敌了?皇帝是不败金身?
  到时候皇帝为了平息众怒,直接把你给废了也不是不可能,为皇帝亲信者勿忘晁错,这可是保命符!
第五百四十二章
萧如薰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了怀疑
  柴国柱没有把话全部说完,但是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萧如薰也一清二楚。
  别说自己不是文官,就算是个文官,就算是内阁首辅,眼下也不一定斗得过晋商团体,这个利益集团实在是太庞大太厉害,想要废了他们,还不如直接纵兵劫掠杀光为止。
  他们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了癌细胞,和一切癌细胞一样,正常的医疗手段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用特殊手段,而对付这种庞大到不像话已经成就不败金身的利益集团,除了暴力行动肉体毁灭之外,别无他法。
  但是真要这样做了,萧如薰会成为大明公敌,从此之后神州之大再无立足之地,若要活命,要么北窜要么西逃,或者干脆拉大旗造反,但是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这种手段从一开始就不在萧如薰的考虑之内。
  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柴总兵的话本督记着了,暂且不说这些晋商,那些北虏有了这些粮食,应该已经不缺粮了,为什么不北返,反而还要做出这种诡异之举?”
  柴国柱一脸懵逼——你是提督,你是名将,你问我?
  “末将委实想不明白。”
  萧如薰无奈的点了点头,感觉自己没把袁黄带来实在是有点失策,本来以为就是单纯的打仗,结果居然牵扯到了那么深的内幕,北虏也开始玩深沉了,抢了粮食还不走,那他们的目的会是什么?
  缺谋士啊!但凡身边能有一个信得过的谋士,恐怕也不会面临如今这般的尴尬局面了。
  萧如薰到底对山西不是太了解,李如松和柴国柱也不是本地人,也不了解,更关键的就是他们即使明白,也不会像个合格的谋士一样为萧如薰出谋划策。
  一个人的力量真是太渺小了,即使自己来自于未来,即使自己能带出一支精锐之师,使用未来武器,但是,面对如此局面,依旧无计可施,他是如此的孤独,孤独到了在整个华夏神州大地上找不到第二个同行者。
  萧如薰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产生了怀疑。
  李如松处理掉了全部的俘虏之后,来到了萧如薰的身边,看到萧如薰正对着那些粮食发呆,细细一想也就知道萧如薰是什么情况,对此,他没有任何办法,他是嚣张,但是他也就是借着嚣张的名头给自己谋利。
  他难道还真的敢和利益集团作对不成?
  李如松不傻。
  “提督,眼下咱们怎么办?这里的北虏是解决掉了,但是更多的北虏却不知去向,咱们该怎么办呢?”
  萧如薰深吸一口气,按耐住心中的沮丧。
  “派出哨骑,往西面一直走,沿途若是能看到活着的难民,就像他们询问是否看到北虏大军的去向,北虏大军三万多人不可能人间蒸发,一定会留下痕迹,只要知道他们究竟往什么方向去了,就能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李如松点了点头:“诺!”
  而后萧如薰给柴国柱下令。
  “柴总兵,你派人把这些粮食都装车,单独分开来装,咱们有朝廷提供的足够的给养,不缺粮食,现在就把这些粮食当做救灾粮,沿途若是发现难民,就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度过这个冬日,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吧!”
  柴国柱看了看萧如薰,点头应诺。
  这位提督是个难得的心怀天下的人,可惜,诞生在此时,若是诞生在太祖定鼎天下或者是成祖靖难之役时代,必能建立更大的功勋。
  萧季馨,生不逢时啊!
  之后,萧如薰带领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凑齐了三万兵马,留下剩余的兵马守紫荆关,自己带着主力西出紫荆关,一路往西面山西的地界行军而去,抵达灵丘一带的时候,哨骑得到了重要情报。
  一支数目庞大的北虏骑兵十数日之前从这一带转向南下,不知道是去做什么,但是在此之前,北虏大军曾在这里分兵,主力往紫荆关而去,另有万骑当时就南下了。
  这诡异的动向让李如松和柴国柱面面相觑,怎么都想不通里面的道理,萧如薰则陷入了深思。
  北虏攻破平型关之后,兵分两路,主力进攻平型关,一万骑兵分兵南下,目前得知的情报是五台已经失陷,而数日之后,三万多北虏骑兵趁夜离开,然后也南下了,南下的方向毫无疑问应该是五台方向,五台再往南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太原。
  如今的整场战役的总帅王世扬所在地,并且太原还聚集了整个山西和榆林镇的主力兵马,人数超过十万,是明军的总大营,兵力雄厚防御结实,这些北虏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们难不成还真的敢和十几万明军主力面对面对着干?
  骑兵打步兵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步兵只要结成整齐的方阵,并且拥有勇气,那么骑兵就会非常头疼了,之所以人们以为骑兵天生克制步兵,主要的印象都来自于宋代,尤其是宋末和金人还有蒙古人的战斗,往往都是兵败如山倒。
  蒙古人暂且不论,但是对付金人的时候,宋军是一点战斗意志都没有,而且极端缺乏训练,宋军数量庞大是因为一旦有流民就招募进军队,但是没有训练,这样的军队的素质可想而知,就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当然兵败如山倒。
  有战斗意志,有勇气,有训练,结成军阵,不会有马敢于直接往军阵上面撞,马也是动物,也会害怕火和尖锐的东西,步兵方阵就像个大刺猬,骑兵其实没有太好的方法进攻步兵方阵,只是步兵方阵同样无法反击和追击就是了。
  明军边军到底不像宋军的禁军和厢军那样怂,北虏多少有些忌惮,十几万的数量,北虏怎么敢于正面挑战?
  王世扬也不是个怕事的性格,李如松形容王世扬是一个有胆子有勇气就是脑袋不太灵光的人,这样的人不太可能会临阵逃跑,只要王世扬作为主帅不动摇,十几万人聚在一起,勇气还是有的。
  四万北虏,怎么敢于正面挑战十几万明军呢?
  他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萧如薰来不及思考太多,因为太原实在是太重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太原要是遭了灾,那整个山西就不安稳了,事关全局,容不得过多的思考。
  萧如薰立刻下令柴国柱带五千步卒和五门红夷大炮去收复平型关,堵住北虏北逃的关口,又令努尔哈赤带五千辽东骑兵驰援雁门关,给雁门关守军以激励。
  李如松留五千辽东汉骑和一万整的女真精骑,努尔哈赤的儿子褚英和代善也留下来跟随李如松,加上剩下的五千步卒,这两万军队则由萧如薰亲自统帅,南下太原。
第五百四十三章
被扭转的战局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石岭关失守,明军损兵折将万余,损失惨重,被迫后退,明宣大总督王世扬决定将全军往后移,将太原定为主战场,将集合山西、榆林二镇兵马十三万围歼南下进犯的一万北虏铁骑。
  十三万明军里有四万骑兵,九万步卒,全部布置在太原以北的开阔地上,光是大营就能把整个太原城都给包裹起来,如此严实的防卫,让太原城内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的感觉。
  而且太原堪称是中国最坚硬的城市之一,有非常优良的防守传统,大家都觉得,这一次就算是明军再废,也不至于让一万人把十三万人的大阵给毁掉了吧?明军边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的,不像是那些内地卫所兵,几千人给几十个倭寇追着打。
  他们的想法貌似成真了。
  万里二十六年正月初三,从太原北面最后一个明军据点阳曲传来消息。
  北虏被击败了!
  正月初二日,北虏集结八千人马下马步战进攻阳曲,阳曲守将魏真按照王世扬的吩咐,坚决反击,积极防守,为大量消耗北虏有生力量而死战,一天一夜的战斗下来,北虏在阳曲城下撞了个头破血流。
  当天晚上,魏真安排好了撤退路线之后,决定进行夜袭,最后一次主动进攻,然后就撤,阳曲就不再守了,因为这里的人都已经迁移完毕,坚壁清野成功了。
  本想着要进攻一下就立马撤退,见好就收,可谁曾想这一攻进去就不得了,北虏节节败退,连像样儿的反击都没有组织起来,打起来绵软无力,就像没吃饭一样,没多少工夫就丢了几百具尸体,然后全线溃退。
  魏真本来只是想最后打一下的,结果最后打一下就打出了一个北虏南下以来的第一次胜仗,黎明时分,北虏全线溃退出了阳曲,魏真核算了一下,起码杀掉了八百多北虏,斩首都有两百多颗,简直是难得的大胜。
  于是他继续率兵追击,一路追杀北虏,直抵石岭关下,在石岭关下和北虏连番血战,居然不分胜负。
  这群之前还剽悍不已的北虏好像突然间衰弱下来了,根本抵不过明军的兵锋,若不是石岭关城被他们控制了,而魏真手上兵力又少,估计石岭关都能被一举收复。
  魏真大喜之下立刻上报消息给王世扬,王世扬为之震惊不已,再三确认之后,确认北虏真的已经退出阳曲,全线溃退到了石岭关,战局被扭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