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815

  毫无疑问,平民百姓家中是不可能有这些金玉制器物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属于那些被杀死的晋商大户的,可能还有某些被杀死的官员的灰色收入,而那些晋商大户现在全部都已经死了,也就是说,这些金玉珠宝之物现在都是无主之物。
  按照朝廷一贯的思维,这些东西现在都是属于朝廷,属于大明朝的了。
  考虑到军纪的因素,萧如薰立刻下令镇南军所部看管这批珠宝,然后将这些金玉之物全部装进大箱子里面运往镇南军的军营,然后下令将此事对天使和晋王封锁消息,不准他们知道。
  得到这批宝物的时候,萧如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将这些金玉珠宝全部献给朱翊钧,做一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不过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稍微深思了一会儿,他便有了新的决定。
  再怎么忠君爱国的好臣子也是需要一些资本去发展自身的,之前全靠自己做生意在缅甸养兵,朝廷的那点经费……
  说老实话,连让三万人的镇南军吃饱肚子都不够,也就将将饿不死的那种程度,和兵部所说的经费差了很多,也不知道到底给那些官员吞吃了多少。
  这些珠宝本就是民脂民膏,要是全都给了皇帝,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基本上都会被那些文臣知道,最终还是会通过各种方式被他们弄走,成为自己的钱。
  与其被那些无耻之徒给吞吃了,倒不如让自己收下一部分拿去养兵练兵,也算是为国出力,为国征战,总比被吞吃了要好。
  至于剩下的部分,就分润给李如松一部分,太原大同诸将稍微分一部分,以安慰这些人,也算是打一棒子之后给个甜枣儿,让他们老老实实出力。
  之后剩下的一部分就是缴获,分出两份,一份价值偏低的公开送入京城,入国库,任那些硕鼠去折腾,而剩下一部分价值高昂的则交给锦衣卫,入内帑。
  这年头,大明皇帝的内帑都快成了公开的国库了,打仗居然需要皇帝私人从内帑掏钱去打,而不是从国库里面掏钱去打,真搞不明白那些大臣究竟把大明朝的国库祸祸成了什么样子。
  如此这些人,能把这些金玉之器都交付给他们吗?能指望他们把这些东西换作银子用在山西大同的赈灾重建之上吗?
  萧如薰果断摇了摇头。
  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萧如薰便按照自己的打算开始写奏折写密折,奏折是公开给朝廷的,密折是通过锦衣卫的暗线直接地给皇帝的,他首先把奏折交给了小官儿。
  “劳请天使将扯力克押解回京师献给陛下,本督将继续带兵北上大同收复大同,请陛下放心,臣必不负陛下厚望,另外,臣缴获北虏所掳掠来的财物不计其数,今已统计结束,具体数目都在奏折当中,且已装车完毕,烦请天使一并押运回京师,送给陛下。”
  萧如薰一边将奏折交给小官儿,一边递上了一叠银票。
第六百零八章
萧如薰的目的
  小官儿的眉头动了动,显然是个非常懂行情的人,捏了捏手上的银票,脸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多谢萧镇南成全,萧镇南放心,这件事情,下官必会办好。”
  小官儿谢过了萧如薰的钱,随后在萧如薰安排的五百人的卫队的保护下离开了山西,往京城而去。
  朝廷来使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之后,朱敏淳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萧如薰送走小官之后找到了朱敏淳。
  他决定派兵将朱敏淳一家子先送回祁县,在祁县安置一段时间,着祁县县令供养,并且告诉朱敏淳等彻底解决了大同之敌之后,朝廷自然会有人联系朱敏淳,告诉他事情的善后之法。
  现在太原城还在混乱之中,晋王府还是一片废墟,显然是没有办法让朱敏淳回去的,而且这个地道的事情,绝对不能就这样放过了,这条地道让太原城受到如此巨大的损失,若不解决,则情况不妙。
  两个关键人物离开了之后,这里只剩下了萧如薰一个人当家做主。
  他召集了所有的高级武官,宣布了从温泉镇北虏营地里面挖掘出了大量金银财宝的事情。
  这个话一说出口,武将们的眼睛就亮了,而且亮的还不是一般般的,他们很明白,按照这样的说法和目前的处境,萧如薰说出这样的话,那就很明显是打算分赃了。
  倒是李如松有些意外的看了看萧如薰。
  不是说武将分赃是什么很特殊的事情,倒不如说像萧如薰之前在朝鲜和日本那样一分钱都不留下全部赏赐给属下、交给皇帝和朝廷的做法才是非常特殊的事情,除了戚继光,好像还真没几个人这样做过。
  一般而言,大明将帅打了胜仗有了缴获,首先是主力战斗部队分润一些,然后是协同部队分润一下,接着见者有份,大家都分润一下,每个人,主要是高级将官甚至是大帅本人满意了,剩下的最后部分才是交给朝廷的缴获清单。
  文帅也不过如此,不敢真正违背军队里的规矩,大家都一清二楚。
  所以之前萧如薰主要是论功行赏,然后自己分文不取,该赏的都赏了,然后全部交公,自己一分钱不留,打到最后自己只有朝廷的一些赏赐,说实话,李如松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没想到三年过去了,萧如薰也学会了这些战场上的规矩。
  一念至此,李如松也有些感慨就是了。
  但是谁会不喜欢钱呢?
  尤其是在座的诸位将官都是有私兵部曲家丁的人,虽然朝廷的军队是后娘养的,但是他们自己的家丁可是亲娘养的,是要用银子喂出来的,家丁越多,喂养需要的银子就越多。
  很显然,李如松很确定,萧如薰需要养兵的银子,而且需要的还很多很多,看着镇南军那么能打,显然也是银子喂养出来的,需要的银子数量估计是个连自己都不敢去想的天文数字。
  虽然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弄银子的,但是他这样做,李如松一点都不稀奇。
  “这些缴获,说白了,都是北虏从晋商大户家里还有官员家里得来的,这些财物的主人都死了,上面我已经用钱把他们的嘴都封住了,大家对此都了解的一清二楚,没有谁会主动戳破,这样对大家都不好。我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经常也有银钱短缺的时候,所以,既然大家都出力打了胜仗,本督也不会亏待大家,按照大家各自的出力程度,本督已经把该给你们的都准备好了,尽管拿着便是。”
  萧如薰说完拍了拍手,一群士兵走进来,手上托着小盘子,放到了各位将领面前的案几上,上面只有一张纸。
  “这纸是清单,你们各自拿好,东西已经送到了你们的营地里,回去之后拿着对照数一下,然后,将这清单烧了,不要落人口实。”
  武将们拿起这张纸打开了一看,顿时人人都呼吸急促起来。
  “总督……这……”
  李如松瞪大了眼睛,站起来就要说话,被萧如薰一伸手阻拦了。
  “李总兵,还有诸位,你们都不要说了,这些东西现在都是无主之物,都是那些富可敌国的晋商大户的东西,他们的钱都是些断子绝孙的钱,现在他们断子绝孙了,这些钱,我相信大家拿在手里也觉得烫手。我告诉大家一个解决的办法,把这些钱拿回去训练自己的部队,给他们最好的装备待遇,将他们训练成真正的精兵,打仗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精兵,给北虏以迎头痛击。这些钱虽然不是律法里规定可得到的钱,但是若是想要拿的心安理得,倒也不是不可以,至少本督知道,把这些东西上交朝廷也只是肥了那些贪官污吏,那些贪官污吏可不管断子绝孙什么的,只要是钱就捞走。不管是国库还是陛下的内帑,因此,与其让他们去花天酒地,不如我们自己拿着,回去养兵,练兵,我唯独希望的是你们少一些花天酒地,多一些为国出力,那么这些烫手的钱也就不那么烫手了。”
  萧如薰说完,举着自己手上的一份清单开口道:“本督自然也是留了一些东西的,但是本督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大家也都看在眼里,镇南军不是本督嘴皮上说说就能训练出来的精兵强将,他们是用银子喂养出来的。精兵强将就要用最多的银子去练,绝对不能吝啬自己手上的银子,本督可以说,本督拿这些银子是为了养兵,而不是为了自己花天酒地,如此一来,这些银子也算是花到实处,倒比被那些贪官污吏拿去兼并田地要好得多,不是吗?”
  武将们面面相觑,沉默了一会儿,才一起站起来,向萧如薰行礼。
  “末将明白!”
  萧如薰点了点头。
  “当然了,本督给你们这些财物,也不单单是让你们回去养兵之用,本督还希望你们可以鼎力相助。”
  武将们抬起头奇怪的看着萧如薰。
  萧如薰指了指自己背后的屏风上悬挂着的那幅地图。
  “本督接下来的战略目标可不仅仅是收复大同,本督要的,是这里!”
第六百零九章
省钱政府
  萧如薰伸手指向了地图中的某处,将官们纷纷上前观看,一看之下无不吃惊。
  “归化城?!”
  李如松低声喊了一句,将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之间一时间居然无语。
  “没错,归化城,本督这一回不仅要收复大同,还要一直打到归化城去!要把土默特斩尽杀绝!不仅如此!协同土默特一起出击大同的数个部落,也要一并斩尽杀绝!本督要让这些塞外蛮夷都知道!劫掠大明一时爽快,爽快之后就要付出代价。”
  其实萧如薰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些,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就此占据归化城,把自永乐宣德之后明王朝逐渐弃守的洪武年间的北方防御体系重新拉起来,甚至他还想出击河套光复河套,把朱元璋的防御体系恢复,尤其是东胜卫。
  东胜卫是朱元璋设在黄河河套地区东北角的重要卫所,在明初北部边防中,是唯一一个可以整个控制河套的卫,其地在唐朝张仁愿所筑之东受降城之东。
  东胜卫在实际上起着将东边的辽东和西边的甘肃联系起来的作用,自东胜而东有大同、兴和、开平、大宁以至辽东,自东胜以西有宁夏、兰州、庄浪、凉州、山丹、以至甘肃。
  而贺兰山、甘肃北山及河套均在这一防线控制之内,这就使明朝北部边防由点到面,东西联络,相互呼应,因而将其整个北部边防线稳步向长城以北推进了数百里。
  这条防线是和如今的九边重镇全然不同的极具进取意义的主动战略防御,使得明王朝在北部战区上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给了明政府足够的反应时间。
  而且纵使北虏攻破了这条防线,明军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长城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利用长城之坚固将北虏阻拦在长城之外,数百里的距离足够明政府组织起防御兵力,最重要的是,主要生产地和人口聚居地都在长城的保护范围之内。
  御敌于国门之外意味着战火不会燃烧在国土之内,国土之内有民众有生产,一旦被破坏的话损失是不可预计的,而且战后还需要政府组织其他的力量恢复生产,农耕国度的生产力是很脆弱的很容易破坏的,但是恢复却很难。
  这一来一往一年多的时间和无数的精力就要耗费掉,用在战后恢复上的钱财和物资远在单纯作战需要的钱财之上,这笔生意特别不划算,所以如果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那才是最有战略眼光最省钱的。
  而有些人就是看不到,他们不断的收缩防线,认为把防线收缩到距离国土比较近的地方耗费的钱财比较少,运输所需要的钱财也会少,这样国家的财政就轻松了,他们需要的军费也就少了,也就能顺带打压军人势力了。
  于是大明版图越缩越小,越缩越小。
  最终,文人政府把洪武永乐时期那幅极大的国家战略版图收缩到了嘉靖万历时代秦朝一统之后的程度。
  辽东的卫所西北的卫所还有北面阴山附近的卫所全部放弃,整个国家的北面防线大规模收缩,成了完全依靠长城才能防御的被动防御战术。
  边关所在就是人民聚居所在,每当有战事的时候,民众总是会颠沛流离深受其害,边关的生产和经济深受其害,短时间内也不能恢复,还是要继续从内地供给。
  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军人地位每况愈下,军田被大量侵吞,卫所制基本上被破坏殆尽,朱元璋留下来的关于军队的安排已经全面破产,明朝的战略态势全面转入被动挨打的阶段,这些,都是萧如薰所不愿意看到的。
  他知道就算他打到了原来的东胜卫所在地,打到了归化城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打到了曾经蓝玉所抵达过的捕鱼儿海,甚至于打到了霍去病和窦宪所达到的狼居胥山和燕然山,却依然不能在文人政府主导的大明帝国内争取到战略国策的转变。
  他们只想安稳度日,安安稳稳的捞钱,安安稳稳的兼并土地,安安稳稳的政治斗争,安安稳稳的你死我活,最好全天下的敌人全部死光光,只剩下大明这里还有人和土地,那么他们就可以一直愉快的斗争下去了。
  然而他们根本不曾考虑过他们所谓的安稳是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换回来的,你的后退只能换来敌人的得寸进尺,只有让敌人感到害怕,他们才会小心谨慎的对待你。
  所以萧如薰在宁夏一战斩首北虏三千,在长城外堆起来一座京观,这般的威慑力就吓得宁夏套虏三年不敢进犯,对付他们就不能退让,只能狠狠的收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