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815


第六百七十五章
袁黄阅兵
  万历二十二年,萧如薰率军攻灭东吁王朝之后,出于发展自身的必要,将当初的盟友、缅甸孟族人半利诱半强制的迁移到了现如今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区南部,将他们赶出了缅甸。
  并且为了确保这些家伙不会再次回到缅甸对自己的建设造成危害,他在现在的孟都的位置筑了平西城这座军城,长期驻扎两千名士兵左右的军队。
  万历二十四年镇南军改组之后,这个驻扎任务就由镇南军步军四大营轮流来镇守,每营镇守半年。
  为了确保从勃固到平西城的交通稳定,萧如薰特地征发了三万战俘奴隶修筑驰道,确保这条道路的通畅和消息传递的即时性。
  和平西城一样的军城在缅甸中北部还有好几座,都是在无法移民居住开发的前提下,萧如薰为了控制领土而想到的权宜之计。
  但是就算是权宜之计也不能乱来,萧如薰深深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在选择安置孟族人的地方的时候,萧如薰选择了吉大港区,因为此时此刻这一块区域有一个小型的统一王朝,阿拉干王朝。
  这个王朝和远在更西边的莫卧儿王朝一样都处在鼎盛期间,当然了,这个小国家就算是如今的缅甸镇都能轻松收拾掉。
  能和大明掰一掰腕子的,也就是莫卧儿的阿克巴了,阿克巴的统治已经进入了晚期,他还有七八年的寿命,但是此时此刻的莫卧儿王朝,萧如薰的确不想去招惹。
  但是不去招惹不代表不会去戒备,不会去防备,阿拉干这帮蠢货在莽应里进犯大明的过程中派出了葡萄牙人雇佣军前来参战。
  萧如薰所灭掉的那一支葡萄牙雇佣军当中就有阿拉干王朝的葡萄牙雇佣军存在,萧如薰得知之后直接把这个王朝拉入了黑名单。
  于是孟族人的迁移地就选择好了。
  随着孟族人的大举迁入,阿拉干王明耶娑基算是倒了血霉,当时的孟族人所迁入的地区还是无人区,虽然已经属于阿拉干,但是只有少数原住民在居住,轻而易举的就被孟族人干掉并且鸠占鹊巢了。
  在明军的军事威胁下,孟族人不断往北开拓生存空间,终于触犯到了阿拉干王朝的核心利益,于是阿拉干王就开始组织军队和孟族人交战,试图将孟族人驱逐出自己的国土。
  但是在明军支援的一些火枪和火炮甚至是军事指挥的协助下,阿拉干的几次军事行动都被孟族人打败,惨败而归,军事实力损失不小,再也不敢轻易和孟族人交战,无奈的被迫承认孟族人对南部临海区域的占有。
  不过明耶娑基一直没有放弃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三年来不断地想方设法和孟族人斗智斗勇,小规模摩擦不断,但是双方都不敢进行大规模的交战。
  明耶娑基也渐渐的知道了孟族人背后还有一个大的靠山,貌似是大靠山,也不知道具体是不是,因为明耶娑基没有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回自己的领地。
  只是多了一个大靠山,明耶娑基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妥善应对,在限制孟族人继续北上的同时,加快速度武装自己的火器部队,招揽更多的葡萄牙人来助战。
  结果招揽是招揽到了一些,但是每一次交战这些葡萄牙人都死的最快最多,很多头部中枪死掉的,渐渐的葡萄牙人不敢受雇于明耶娑基了,明耶娑基彻底落入了颓势。
  孟族人稳步推进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对与萧如薰的强硬政策也越来越不满意,他们这边要不断的征战来得到生存空间,他们那边却发展的极其迅猛,过去做生意的人都夸赞萧如薰的地盘发展的好,这样好那样好,自然就有人不爽了,红眼病一起,就再也下不去了。
  慢慢的,孟族人和明耶娑基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识,孟族人不再往北,明耶娑基也不再组织军队南下,孟族人试图往南往东回到自己原先的住所,但是南边被平西城扼守住了,东面的高山和恶劣地形也在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扩张。
  于是这种困境渐渐转化为怒火,越来越让孟族人感到不满,对萧如薰的镇南军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想要回到自己原先的家乡过好日子。
  针对平西城的骚扰就越来越多了。
  这种迹象发现之后,萧如薰就着手安排吕宋战事,接着用传教权作为诱饵让亚历山大和利玛窦到这里传教,从内部搅乱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生内乱,从而找到出兵的借口。
  现在,这个借口已经得到了。
  萧如薰可不会管阿拉干王明耶娑基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反正,他会直接灭掉孟族,至于阿拉干王朝,他没什么兴趣,因为阿拉干是横在缅甸镇和莫卧儿帝国之间唯一的缓冲地带,若是干掉了阿拉干,岂不是要和莫卧儿正面迎上了?
  萧如薰可没有准备好和莫卧儿的战争,自己只是一个军镇,而莫卧儿是一个大帝国,这有些不太理智。
  至于阿克巴是如何考虑的,萧如薰自然也无暇关注,但是想来这家伙年老了,应该更加关注继承人的问题,大规模对外出兵应该不是他的首选,否则,他不会留着阿拉干这个小国不吃掉。
  应该是精力不济了。
  这就给了萧如薰在阿克巴的眼皮底下做小动作的底气。
  当然了,这也不能算是小动作了。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三十日,镇南军主力在勃固、也就是南安城阅兵。
  此战,袁黄以萧如薰的军师、政务所所长的身份亲自挂帅,率镇南军五万出击孟族,务必战胜,必须战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袁黄敏锐地察觉到有什么东西就快要来了,他需要在那之前准备好一切,等萧如薰需要他的时候,他能拿出萧如薰所需要的一切给他,这样才不负萧如薰对他的信任和安排。
  袁黄身穿当初在朝鲜时候萧如薰赠送给他的战甲,手持萧如薰留下来的佩剑,代表萧如薰行使镇南军的最高指挥权。
第六百七十六章
无法忽视的一天
  众将信服袁黄的能力,认同袁黄在缅甸镇的地位,所以愿意遵守他的号令,没有不服的现象发生,乖乖的站在点兵台下等待袁黄的号令。
  袁黄抱着一个木盒子上了点兵台,在台上,袁黄打开了这个木盒子。
  “自古行军征战无不以兵符为信物,萧侯临走之前,将镇南军兵符托付于我,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得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如今大军整备已完,兵甲已足,粮草已丰,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出兵!出兵!出兵!”
  台下众将与众士兵齐声高呼。
  “战狼营主将罗荣、狂狮营主将姜越上台听令!”
  袁黄高呼一声,罗荣与姜越于台下应诺,快步上台,袁黄从木盒中取出战狼营和狂狮营的象征玉符的右半,罗荣和姜越将自己所保存的左半玉符取出,两块玉符合二为一,确认无误,命令生效。
  “着战狼营主将罗荣并狂狮营主将姜越各自率本部兵马为我大军先锋,先行赶赴平西城为我大军开路,限期五日,不得有误!”
  “遵命!”
  罗荣与姜越一并领下军令。
  “青龙营主将赵虎上台听令!”
  赵虎领命上台,袁黄拿出青龙营玉符的右半与赵虎的左半对上,契合,命令生效。
  “着你率本部兵马为我中军右翼!”
  “遵命!”
  赵虎领命。
  “白虎营主将廖忠上台听令!”
  “遵命!”
  廖忠上台,两块玉符合为一块,命令生效。
  “着你率本部兵马为我中军左翼,一同行军!”
  “遵命!”
  廖忠又下台。
  四大营主将挨个上台,袁黄安排了行军的方位和行军的目标,最后,自己率领炮军居中,大军立刻出发,往平西城前进,以平西城为进攻的出发点。
  于是乎,就在这一天,大明朝最精锐的镇南军陆军时隔三年再次全军出动,去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袁黄的战略计划不会如此简单,行军至一半的时候,袁黄把白虎营副将麻冲叫到了自己的军帐之中,耳提面命一番,麻冲便领下了袁黄的命令,当天晚上就带着三千精锐步军消失在了大部队的行军序列当中,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四月七日,萧如薰在杀胡口和北虏南下先锋军三万人大战的当日,也是袁黄抵达平西城开始排兵布阵的第一日,大明朝南北两端极富默契的各自开启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而主角,却都和镇南二字脱离不开关系。
  与此同时,一场京城里的风暴也同时展开,内阁首辅赵志皋正式颁布皇帝圣旨,着吏部尚书蔡国珍着手进行京察,万历二十六年的京察正式开始。
  这场京察从最开始就目标明确,因为蔡国珍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晋系官僚在朝中唯一的大佬级靠山,户部尚书杨俊民,杨俊民在赵志皋宣布京察开始之后的一个时辰,就被蔡国珍的人控制住了,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络。
  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这一次的京察不是简简单单的排除异己那么简单,第一个目标就是一部尚书这样的大官,可想而知,这一次京察的具体目标到底是多么巨大多么可怕。
  这一天,会成为这个时空大明朝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极其重要的一天,往后发生的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可以从这一天开始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袁黄率领镇南军主力抵达平西城的时候,平西城的驻军在五千骑兵的支援下已经和孟族人打了一仗了。
  孟族人发现明军增兵之后,意识到明军打算对他们动手,虽然不知道明军已经决定灭绝他们了,但是本能告诉他们,明军增兵和那些魔鬼的奴隶被杀有关系。
  于是一种说法迅速的传扬开来。
  这些魔鬼的奴隶是南面的汉人派来的,目的是消灭我们,从精神上摧毁我们的信仰,他们不但夺走了我们的家园,还要夺走我们的精神信仰,这比夺走我们的生命更加不可原谅。
  于是,在一帮眼红不满萧如薰已久的头人的带领下,孟族人自反抗莽应里之后第二次结成了同盟,这一次反抗的目标不是莽应里了,而是取代莽应里通知缅甸的萧如薰。
  他们不知道明军是冲着灭绝他们而来的,以为明军派来几千人是来防备他们的,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夺下平西城这座阻碍他们南下脚步三年的城池,打开回家之路,给萧如薰一点颜色瞧瞧。
  自然,他们知道萧如薰现在不在缅甸,所以胆子才变得很大,敢于主动对明军发起进攻,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在明军三年心血营造的平西城的防御体系的反击之下,孟族人被打得头破血流。
  平西城有弗朗机铳三十门,有鸟铳一千杆,有红夷大炮两门,驻军两千人,本身就是要塞工事,加上才抵达的五千骑兵,战斗力充足。
  而孟族人只派了五千先锋军对平西城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他们输得很惨,被弗朗机铳和红夷大炮迎头痛击,然后又被铳卒一顿射击,最后在镇南军的铜墙铁壁之下狼狈败逃。
  要说之前镇南军也不会追击,毕竟人数少,骑兵只有几十,基本上不是用来战斗的,但是现在不同了,整整五千骑兵啊!是镇南军的骑兵主力啊!不拿来追击难道还要窝在城池里面养老吗?
  于是镇南军骑兵出击,快速追上了那些残兵败将,一通杀戮之后,这五千人只剩下一个人被放回去报信了,其他人全死了,一个都没活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