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815

  沈一贯缓缓说道:“问题的症结在于萧如薰此人,反而不在于陛下,只要除掉萧如薰,一切都可以恢复原状,只要除掉萧如薰就可以。”
第七百一十四章
乱臣贼子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不如……不如罗列一个罪名,直接在大同杀掉他?不让他到京师来,不给陛下接见他的机会,等他死了之后再告诉陛下?如此,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萧大亨提出自己的建议。
  沈一贯连连摇头:“不可,萧如薰在军中威望甚高,非常得军心,你要在大同杀他,就等于是逼着那十几万军队造反!他麾下军兵会当作没看见吗?更别说他身边还有李如松那等人。”
  “那总不能等他回到京师了再动手吧?陛下肯定会派人保护他,而且人多眼杂,到时候万一走漏了风声,对咱们也不利,倒不如说,咱们只有一次机会。”
  “这就是名将的恐怖之处,是任何一个文臣都不能比拟的恐怖之处,因为他有兵权,他有威望,他有起兵造反的能力,要针对他做些什么,不得不投鼠忌器,一旦事情败露,引发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沈一贯眯起了自己的眼睛:“要让萧如薰和军队分开,趁着他没有军队在身旁的时候,一举将之除掉,然后安插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唯有如此才是最稳妥的方针。”
  “那……在什么时候最合适呢?”
  萧大亨询问道。
  沈一贯看向了萧大亨。
  “此番萧如薰北伐,你说,他是胜的几率大,还是败的几率大?”
  萧大亨思考了一下,开口道:“就以往看来,自然是胜的几率比较大,萧如薰别的不说,带兵用兵是无人质疑的,杀胡口五十万北虏被他击破了,那么剩下的,也难说。”
  “那么若是他取得大胜,必然会回到京师,会有凯旋仪式,那就是我们的机会了。”
  “阁老意欲何为?”
  “夏卿,你猜,若是陛下想要重复三年前的事情,会挑选在什么时候动手?”
  沈一贯突然的发问让萧大亨愣住了,少倾,萧大亨恍然大悟。
  “定然是在萧如薰凯旋回京师的时候,那时候萧如薰身边一定会带上有功军卒一起回来,身边有兵,名正言顺,正好可以利用!”
  沈一贯点了点头。
  “没错,正是那个时候,若是萧如薰打了胜仗,带兵回来接受封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到时候,我们可以……”
  沈一贯低声说了几句,萧大亨听的面色惊疑不定,等沈一贯说完之后,又问道:“那那些有功军卒和将领该怎么办?他们会心服口服吗?如阁老所说,杀掉一个萧如薰好办,但之后呢?”
  沈一贯思考了一下。
  “这是问题的难处,但也是问题的解决之处,关键在于萧如薰,他若是死了,一切问题其实都很好解决,最多不过是一两场必胜的战事而已,但是他若是不死,就不是一两场战事可以解决的了。”
  萧大亨听后点了点头:“阁老所言言之有理。”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搞清楚张诚到底在干什么,搞清楚陛下究竟打算怎么动手,这就是骆思恭要办到的事情了,给他那些东西可不是平白无故的,夏卿,就由你来负责和骆思恭接头,其他人我信不过。”
  “明白,阁老请放心,此事一定为阁老办妥。”
  沈一贯默默点了点头,少倾,沈一贯长叹一声。
  “国之名将,举世无双,大明要多少年才能出一个萧如薰呢?若是他能用,又可以震慑周边宵小多少年呢?能为大明免去多少兵戈灾祸?夏卿,房守士说的未必没有道理,你说,咱们是不是……太过了?”
  萧大亨有点疑惑的看着沈一贯。
  “阁老,您可要想清楚,这可不是小事,这要是事发,咱们束手就擒,这些年的事情被揭发出来,那可是多少人的人头要落地啊!帝王一怒,浮尸百万,咱们要杀,只杀一个人,皇帝要杀,就要杀百万人,孰轻孰重,阁老可要分清楚。”
  沈一贯沉默不语。
  “若非是完全没有办法,老夫是真的不想这样去做,如此一来,我等在陛下眼中岂不也是乱臣贼子了吗?后世人又该如何评价我等?”
  “阁老,您要想明白,咱们不是在造反,是在拨乱反正,将小人除掉,清君侧而已,至于后人评价那更是区区小事,胜者为王败者寇,史书怎么写,后人怎么看,不还是阁老一句话的事情吗?”
  萧大亨如此说辞,让沈一贯微微点了点头。
  “胜者为王败者寇,是啊,是啊,你说的有理啊,若真到了那个地步,我等只能同仇敌忾,没有二话可说,萧如薰……只能是最大的乱臣贼子了,可惜,可惜,如此良将!”
  沈一贯叹息几声,便坚定了决心。
  “夏卿,清算晋党之事我会继续去做,以免让陛下起疑,联络骆思恭的事情就有你来做,无论如何都要让骆思恭把具体的计划给吐出来,事关全局,马虎不得,此事,我会在一个合适的时候告知所有人,让他们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萧大亨点了点头:“下官明白!”
  目送萧大亨离去,沈一贯望着他的背影,眼中的犹豫之色慢慢淡去,坚决杀伐之意渐渐浓重起来。
  正如萧大亨所说,萧如薰固然是名将,留着他,大明周边无忧矣,但是他若是和大家或而不是一条心,偏偏要去和皇帝搅在一起,那和严嵩有什么区别?
  不对,情况比严嵩还要恶劣,严嵩再怎么着也只是个文官,是进士出身,在规则内做事,是嘉靖皇帝权术下的产物,和萧如薰的情况不一样,萧如薰代表的是军队,是武力,不是文官们指定的游戏规则里的产物。
  这样一个超脱了游戏规则的人加入游戏中,只能给游戏内的其他玩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更何况现在情况已经明朗,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造成既定事实,就是要毁灭这个旧的规则,重新制定新的规则。
  那你让那么多老玩家情何以堪?
  大家靠这个发家致富靠这个吃饭,你一来就要把大家的饭碗砸掉,甚至还要大家的命,大家能不和你玩命吗?
  萧季馨,国之良将,只可惜心术不正,正如古人所说,有才无德之人比无才无德之人更加可怕,萧如薰这等有才无德之人是最可怕的。
  不除掉他,真是连饭都吃不下去啊……
第七百一十五章
就打到这里吧!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日午后时分,伴随着李如梅的三千骑兵回到归化城归队,为期四天的归化城歼灭战终于顺利的告一段落了。
  这场从突袭开始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是以明军占据绝对优势开始的,盘踞在归化城的北虏们是想破脑袋都没有想出来明军会集结数万人的强大战力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反击。
  毕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明军对北出击都局限于小规模的袭扰烧荒作战,主动出击的目的主要是将对北虏南下有帮助的一系列因素毁掉,让北虏南下的难度提高。
  比如将一些特别接近明军防区的小部落毁掉,夺取牛羊马等战略物资,把草地烧掉让北虏的马匹没有草料可以吃之类的,甚少有以歼灭北虏有生力量为战略目的的大规模出击。
  此次四万骑兵北伐的战斗已经是多少年以来都未曾出现过的大规模出击事件了,更何况此次明军出击还不是为了简简单单的烧荒夺取牛羊马之类的,而是为了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为了打歼灭战而北伐出塞,在不少北虏头人的思维当中都不会是明军能做出来的事情,至少自从那个让他们感到害怕的马王爷死了以后,汉人里面就没有那么多敢于对北虏发动反击的将军了。
  而眼下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无法不去相信,曾经一度以为已经消失了的噩梦再次回归了。
  扯力克南下过程中不断往归化城运送的大量粮食是大量北虏聚集在这里过冬的基础,所以很多被扯力克召唤而来的北虏压根儿就没有打算继续南下,而就在这里过冬。
  开春了,他们也不打算回去,就在这里放牧,等着扯力克的消息再行南下,结果扯力克的消息没等来,反倒是等来了明军的反击。
  这下子他们就倒了血霉了。
  这群明军和以往所见到的其他明军还完全不同,特别强悍善战特别野蛮嗜血,横冲直撞,见人就杀,根本不分男女老幼。
  遇到好不容易成群结队准备反击的北虏骑兵的时候,还会用一种火器攻击他们,把他们的群落炸开,然后冲进去厮杀,让北虏的抵抗显得十分的脆弱。
  本身就是十分突然的战斗,北虏根本没有准备,而且又是老弱妇孺聚集在一起的聚落迁移,以为这里是大后方,却没想到这里突然成了战场,混乱之下,只有少数几个头人能组织起来相当数量的骑兵自保反击,但是这些人往往成为明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明军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强悍善战如此野蛮嗜血,一个人就敢呲牙裂嘴的追着他们十几个人跑,一小队明军骑兵就敢朝着他们百余人的队伍猛冲猛打,仿佛一夜之间强弱易主,时空颠倒。
  徐光启纵马来到了一处被明军毁掉的北虏营房,望着遍地狼藉和尸体,眼中虽有怜悯之色,却已没有了曾经的那种抗拒之色。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坚决要求跟着萧如薰一起出师北伐,他只觉得从那一次昏迷醒来之后,自己好像就有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一样。
  “已经不会呕吐了吗?”
  萧如薰纵马来到他身边,平静的询问道。
  “总督说笑了,都已经是见过血杀过人的人了,如何还会呕吐呢?”
  徐光启摇了摇头。
  “还在怪本督?”
  “不敢。”
  “不怪本督自然好,怪罪本督也无所谓,至少,你已经是个真正的军旅男儿了,这些就是书本里绝对不可能带给你,但是军旅生涯能带给你的东西。能让你亲眼见到什么叫做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什么叫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书本里的遣词用句终究不能让你真正的明白战场的可怕,而亲眼见到的却可以,亲手杀掉的更可以。”
  萧如薰纵马缓缓在营地中巡视,徐光启见状,也纵马跟上。
  “如此这般的景象,属下还真的不曾想到,这些将士在大同的时候根本没有如此强悍善战,面对北虏也不会如此凶狠,为何如今却仿佛像是豺狼虎豹遇到山鸡野兔一般?仅仅是一道军令?”
  萧如薰点了点头。
  “就是一道军令,一道足以让士兵爆发出数倍于平常自己的战斗力的军令,这就像是战国时秦军首级军功制度一般,有了那样的制度,才有秦军动辄三五万首级的大胜。”
  徐光启又疑惑道:“可是从前听闻张江陵也曾经回复过首级计功制度,却为何没有成功,反而一道肆意抢掠的军令却让军士战力倍增?”
  “时过境迁,用在先人身上好用的制度,用在今人身上则不好用,之所以北人骑马南人操舟,那是因为北地少水而江南多水,因地制宜发展而已。正如同当初张江陵只是单纯的恢复了一个制度,却没有注意到天下已从大秦变为大明,早已换了人间,却不注意配套更改其他的东西,便如同在北地要人们操舟,在江南让人们骑马一样,乱象迭出。这些军士参军打仗不是为了家国大义,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官位就那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到,深刻明白升官难这个道理的军士们便把主要目的放在了发财上。我告诉他们,他们这次打仗不是为了朝廷和国家,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自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一切缴获归自己,他们才会如此用命,在他们看来,北虏的,就是他们的,北虏拿着,就是在抢他们的,那么没有别的办法,杀掉,抢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