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815

  “我的意思是,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太适合作为京师了。”
  萧如薰缓缓开口:“子先,我认为这里已经不太适合作为新朝的国都了。”
  “这……陛下,燕京虽然是故明国都,但是毕竟也是二百余年的国都了,各项设备都是非常完整的,稍加整顿就能利用,若要更换京师所在地,不免损耗过巨,难道陛下想要迁都至南京吗?”
  周曜看着萧如薰。
  “这倒可以商量,我也没决定好,但是,子先,你不觉得近些年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吗?”
  周曜愣了一下:“陛下的意思是说?”
  “天气越冷,越是往北,土地里就长不出粮食,燕京作为京师,地处国门,粮食等各项物资完全无法自给自足,所以才要依靠京杭运河来供给需求,这才给了我一击必杀的机会。京师百多万人居住,需要的粮食和各项物资岂在少数?江南百姓疲惫多时,加上京杭运河漕运沿岸也因为特殊情况而闹出过不少事情,这些都是弊政,我想要将其革除。京师地位固然重要,但是若要因为京师一地而耗费全国太多精力供养,我认为这样是不太好的,若能将京师南迁至某个尚能自给一部分的地区,减轻百姓压力,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听萧如薰这样说,周曜忙说道:“陛下不欲继续保留燕京?”
  萧如薰摇摇头:“燕京可以继续作为新朝北京存在,但是我只保留其军事重镇的地位,寻常百姓需南迁,只留军士驻扎,作为北伐的根据地,京杭运河只供军需,如此可以减少整个京杭运河的运输压力,大大减少消耗的民力。昔年成祖迁都燕京,为的是北伐蒙古,现在这样的情况,燕京完全成为前线,不仅需要保证百姓和官员的生活,还要维持大量军队的驻扎,消耗实在太大,九边之制度我也不欲保留,继续以燕京为国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样的话,貌似是个新的想法?
  周曜忽然觉得萧如薰说的有道理。
  京师太过于靠近前线,天子守国门固然壮烈,但是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历年来大明被威胁国都的次数也不少,把皇帝置于如此险境,似乎的确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若是将国都南迁,而将燕京完全化为军事重镇,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至少萧如薰有一点说的很对。
  北方粮食连年欠收,完全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南方大量供给,民力消耗太大不说,还容易误事,这一次萧如薰之所以可以迅速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切断京杭运河航线断绝沈一贯政府的粮食来源,使得他们无力反抗。
  如此看来,新朝继续定都北京的确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若是单纯作为军事重镇将大量人口南迁,也的确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有助于民力的恢复。
  而且现在的新朝,怎么说呢,已经完全和萧如薰绑定在了一起,前朝能留下来的力量完全不足以和萧如薰手上的力量抗衡,若萧如薰打算另外选一个地方作为国都,会几乎没有压力。
  这个时候若真的要改换国都,事情大有可为。
  周曜看着炮声隆隆浓烟滚滚的战场,他知道这件事情是真的大有可为的。
  炮火之下,古老而雄壮的城墙似乎有些摇摇欲坠,似乎完全无法抵抗住这样的攻击。
  而萧如薰似乎也不打算继续等下去了。
  他下达了夺城的命令。
  “传令,先登城墙夺旗者,赏银一万,先夺城门者所在军队,全体都有赏赐!生擒沈一贯者,封侯!”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为我而战吧,士兵们!
  随着命令的传达,战场形势发生了转变。
  战鼓声陡然转为急促,号角声随之吹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黑压压一片精锐的战士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先登上城斩将夺旗杀入城中擒获沈一贯走上人生巅峰的欲望了。
  他们向着古老而雄壮的城墙冲锋而去,发出了震天的怒吼之声。
  他们似乎看不到眼前的沟壑与险境,眼中似乎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发红的双眼瞪着城墙上那些惨叫不止的士兵们,似乎想要飞上去将他们彻底撕碎。
  一群狂怒的战兽蜂拥向了城墙,势不可挡。
  他们扛着木舟搭浮桥,他们冲过护城河,甚至有的水性好的士兵直接跳入护城河内协助搭浮桥,第一批通过浮桥的士兵立刻搭起大盾阵步步向前。
  城墙上的明军士卒一边尝试用弓弩守城,一边也在用床子弩和弗朗机铳等守城兵器攻击城下的士兵和浮桥,但是他们先是被红夷大炮的炮火肆虐了一遍,士气本来也不高,被毁掉了部分守城器械之后,守城效率大大降低。
  红夷大炮还在不停的发射,京师城墙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抵达城墙脚下的准备攻城的士兵越来越多,他们推着云梯车架设在城墙之上准备先登破城,城门处大量士兵推着撞车不要命的朝着城门前进,试图用撞木将城门撞开。
  而城上的士兵虽然也奋力还击,用弓弩和鸟铳奋力阻挡攻城的士兵,但是收效甚微。
  他们没有形成组织,打击分散毫无威力,反而容易被城下掩护突击的镇南军的反击打中,凄惨的坠落下城楼,摔得非常惨。
  而开始登上城楼试图攻城的镇南军士兵则越来越多,他们用嘴叼着武器拼命向上爬,而城楼上的明军则拼命阻止,用鸟铳用弓弩用石块进行阻击,确实造成了一些杀伤,但是这远远不足以阻挡镇南军的攻势。
  四面城墙同时的进攻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以这样狂热的气势拼命的攻城,并不是缺少斗志的京营兵和少数精锐可以阻止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房守士也感觉到了。
  他感觉到了镇南军汹涌的攻势,他感觉到了这份强大的战斗意志和浓烈的求胜欲望,那些镇南军的士兵一个个红着眼睛往城墙地下冲,然后顺着云梯不断的往上爬,虽然他并没有什么战斗意志,但是也没想到居然会如此的没有还手之力。
  他原本想的是自己守住这面城墙,等其他几面城墙有被突破掉的,他就离开这里找机会进入皇城保护朱翊钧,但是他现在发现自己似乎完全没有把握在其他城墙被攻破之前守住这面城墙。
  这就是大明第一强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维持这样强大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
  第一轮火炮的轰击就足以震撼人心了,随后数万人的齐声呐喊还有隆隆的脚步声更是能让城墙上的人都感受到那份震动,当他尝试指挥自己的部下守护城池反动反击的时候,命令却传达的很不顺畅。
  因为没有组织有效的反击,使得镇南军顺利搭建浮桥冲过了护城河,然后筑起盾阵保护后面跟上的士兵,后来的士兵得到了保护,他们逐渐站稳了脚跟,而城内士兵断然不敢出城和镇南军白刃交战,所以只能被动的防守城池了。
  他们或许相信自己可以守住这座城池,毕竟是都城,毕竟有好几重城墙,毕竟还有皇城和紫禁城,毕竟是皇帝居住的城池。
  要是直接被攻破了,不就等于灭国了吗?
  但是他们想不到,他们还不知道,城池外面也有一个等着即位的皇帝和一群等着当开国功臣文武,以及二十万等着享受开国荣耀的如狼似虎一般的强兵。
  有些时候,意志力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面对着镇南军几乎不要命一般的冲击,守城的明军几乎是全方位被压制的,他们的损失很大,不断的被城下镇南军的鸟铳和弓弩打伤打死,他们没有配备足够的防御盾牌,使得他们几乎无法阻挡受到的伤害。
  眼看着镇南军士兵拼命地向上爬,他们也尝试用石头砸,用滚油热水浇,用弓弩射击,几人合力尝试把云梯推开,但是收效甚微,真的收效甚微,不到一万人守护的城墙面对数万如狼似虎一般的士兵的进攻,本该势均力敌的惨烈拉锯战却没有出现。
  从第一名镇南军士兵冲上安定门城墙大杀四方开始,城上明军的溃败就注定了,他们虽然也蜂拥而上试图杀死登上城墙的镇南军士兵,可是他们很快发现镇南军士兵的战斗力超过他们的想象。
  一两人上来他们还能合力挺着长矛刺杀这名士兵,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镇南军士兵登上城墙,他们聚在一起结阵对抗城墙上的明军的时候,就有些势不可挡了。
  越是杀不掉就越是有更多的镇南军士兵登上城墙,越是有更多的镇南军士兵登上城墙就越是杀不掉那些登上城墙的镇南军士兵,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睛怒吼着拼杀,被刺伤一两处地方根本就不在意,流血的伤口也不处理就继续杀,宛若杀神。
  城下的镇南军也站稳了脚跟,呼喊着战斗的口号冲着城门发起一次次的进攻,一次次的撞击城门,一次次的顶着枪弹箭雨发起几乎是必死的冲锋,看着城门摇摇欲坠,咬着牙继续流血牺牲。
  城中守将扯着嗓子让自己的部下努力奋战不要放弃战斗,可是这根本就是没有用的,是徒劳的,一旦伤亡过于惨重,城上士兵对那些怒吼着浴血奋战的镇南军士兵的恐惧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溃败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宽阔的城楼上,镇南军士兵和明军绞杀成一片,战斗极其激烈,明军被杀的步步后退,镇南军的阵地步步稳固,有明军将领发现大事不好准备带队突击做最后的努力,结果却死在了镇南军士兵的乱刀之下,将领一死,城上士兵开始快速崩溃。
  崩溃的速度都有些令人乍舌,萧如薰用千里镜观察城墙上的情况,发现镇南军士兵已经结成了一股强劲的战阵向明军发起进攻,他们的反抗是徒劳无功的,很快就被镇南军的战阵给碾碎了。
  数年征战和精心训练之后,在陆地上和镇南军最精锐军队交手绝对是噩梦,萧如薰可以保证自己手上最精锐的十万人军队可以拥有这个时代最顶级的装备和最繁重最严格的训练,他们将可以在陆地上和同时代任何一支军队交手,并且战胜他们!
  这是自信,南征北战的自信!
  来自于天下强军的自信!
  在这种自信面前,再高的城池也不是阻碍他们前进的理由!
  为我而战吧!我的士兵们!
  我会带着你们一起,换了这人间!
  萧如薰的心里在呐喊。
第九百三十五章
沈一贯还真是一个斗士
  皇城内,内阁值房之中,此时此刻是一片混乱的。
  有人在手忙脚乱的收拾东西,有人在往外跑,有些人好像还要顺电什么东西带走的架势,这些往日里为内阁服务的小官儿们纷纷都开始为自己做打算。
  不仅是他们,连一些看管内阁的锦衣卫都加入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队伍当中,他们手上有刀,能抢到更好的东西,把那些小官儿一推一踹,就能抢到更好的东西了。
  整个办公区看不到品级更高的大臣,看不到能管事的人,所以才如此混乱,但是并不是说就真的没有管事的人了。
  事实上在隆隆炮声和剧烈的喊杀声响起来之前,内阁还没有乱起来,只是那之后,因为没有人组织,所以下面人才乱了起来,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其实就在内阁值房之中,沈一贯和骆思恭都在,连萧大亨都在。
  他们三个人默然无语的坐在一起,沈一贯在提笔写着些什么,骆思恭和萧大亨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
  看起来,他们似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
  当然基本上他们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沈一贯好像也放弃了挣扎。
  “你们还不去各自找活路,却在这里陪着老夫这个行将就木之人,有什么意义吗?老夫现在可护不住你们了,夏卿,你不去准备投降吗?骆思恭,你不是很想活下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