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815

  “哦?赵部堂觉得于心不忍?”
  萧如薰笑眯眯地说道:“那为何你在家乡有那么多土地那么多房屋?你在朝中一年收入也没有多到可以买那么多土地和那么多房屋的地步吧?这些钱都是哪儿来的?”
  赵世卿一愣,随后面色煞白。
  “自万历二十一年我打败倭国,要求倭国赔偿八百万两赔款,分五年还清,这相当于大明三四年的国库收入,之前国库收入二三百万两银子的时候,国库不够用,现在骤然多了那么多银子,怎么还是不够用?打仗都要皇帝从内帑出钱,这不合适吧?不说壬辰赔款,还有倭国银山的赔偿款项,一年也有一百万两银子左右,我要了他们五十年,朝廷财政本该十分充沛,怎么到后来还是不够用?这大明一年到底要支出多少钱?又能收入多少钱?你管着户部,何不与我说清楚?”
  萧如薰盯着赵世卿,赵世卿咽了口唾沫,张开嘴巴,却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
  而这时,萧如薰又对外面喊了一声“抬上来吧”,一群武士就抬上来了十几个大箱子,萧如薰一个一个的掀开,里面全是户部的记账账册。
  赵世卿的脸色更白了。
  当然不只是赵世卿,而是满朝文物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从高官到小官,有一个算一个,面色都不好。
  萧如薰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
  “先说说这些借款的事情,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怎么那么多借出去的却不见收回来的?近的也就这几个月,远的还有正德年间的。这借钱的都是谁啊?怎么还从国库借钱?而且还不还?这一笔又一笔的支出,可愣是看不到多少还款,赵部堂,能为我解惑吗?这些借款的人都是谁啊?敢借国库的钱不还?”
  萧如薰走到赵世卿身边拍了拍赵世卿的肩膀。
  赵世卿的身子微微发抖。
  其余文武官员也感觉心跳正在缓缓加速。
  “陛下……陛下明鉴,我等……我等收入实在不够,品级高还好,品级低,官俸实在微薄,在京师这种物价高昂之地,那些钱有些时候只够吃饭,家里还有其他开销的,根本没钱去做,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借钱度日。”
  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六品官站出来说话了。
  萧如薰打量了一下他。
  “这样啊,官俸微薄我知道,大明朝定鼎以来,这官俸从未涨过,这一点我倒也清楚,很多小官手上都没什么银子,只能拿实物去换银子,就这样日子也不好过,甚至有官员被逼死的例子。这一点我承认,以前朝廷做的的确不好,但是,你们这样做也不太好啊!有事没事儿就伸手到国库里拿银子,拿了还不还,这更不好,国库里的银子不仅仅是给你们发俸禄用的,也要给军队发军饷,给灾民赈灾,还要用兵,修路修城池,修河堤。这些都要用银子,你们伸手把银子拿走了,一个人拿,两个人拿,到最后直接打白条了,把国库当成自己家的,这又算什么呢?这算不算是贪污呢?行,你们说不是,我也无话可说,吃不上饭办不了事情,的确不好。”
  萧如薰把手中账本丢了回去。
  “你们放心吧,这些钱我就不再追究了,谁借的钱,谁又没有还,我不感兴趣,不打算继续追究了,往事已矣,强求也求不来什么,来人,把这些账册抬出去,烧掉吧!”
  这话说出口,文武们心里一松,尤其是一些六品小官,惊喜交加的看着萧如薰,有看着那些账册被抬出去,然后付之一炬。
  真的烧掉了,一点不留了。
  今天萧如薰喊来的都是些大人物,只有大人物才能在皇极殿里和他面对面,而其余的小官儿们则在皇极殿外排队吹风等待着皇极殿内的消息,只有少数官职比较特殊的五六品官员才能进入奉天殿。
  他们看到了,自然也会有人去外面把消息传扬出去,外面的广大小官儿们小虾米们都会知道自己的账目被一笔勾销了。
  从紧张绝望到意外之喜。
  这的确是收买人心的好招数。
  萧如薰本来就打算这样做。
  六七品八九品的小官们身上的确没什么油水好榨,他们大部分职权不高,相当一部分还要靠着家里的资助才能在京城里租房子过日子,跟国库“借”钱也不敢借多,生怕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某些大佬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们是真的惨,收入低,日子不好过,还极其容易被拉出来背锅,榨不出什么油水,为难他们是真的没什么意思,这些人里面有不少都是可以利用的。
  主要的还是五品以上的有真正实权的官员,这些才是大头,在中央或许能做出廉洁奉公的样子,但是私底下家人族人靠着他的名头和权力在地方上大肆敛财圈地的比比皆是。
  是,这些人本人是有清誉,本人不贪污不受贿赂,可是他们穷吗?
  他们个人清廉,可是他们的家族可是巨富之家啊……
  东南三省已经让萧如薰吃的满嘴流油擦都擦不掉,而这些人在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处理得好了,还能继续吃一顿。
  萧如薰非常期待。
第九百五十九章
三个人的门面
  没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多,更何况是萧如薰这种想要做很多很多很多事情的人。
  要做成这些事情最基础的要求和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钱,只有拥有很多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做成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
  所以萧如薰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大秦王朝打造成一个白银黑洞,趁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吸尽全世界的真金白银然后用来建设。
  而在这之前,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掌握东南三省这些传统出海口的地主士绅豪强全部除掉,把土地人口和一起资源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将来大开海大建设的时候不用给那些地主交土地租金和人口租金。
  第二件事情就是用这些大地主大士绅大豪强几辈子敛财所得到的财富把开海大建设需要的基础打下,把学校的底子打下,把东南三省打造成崭新的大秦王朝的重新起步的模范。
  就在这里实验,然后逐步对内扩展。
  当然,缅甸和刚刚掌握的吕宋也很重要,在萧如薰的规划里,缅甸和吕宋可是未来小冰河时期内重要的粮食基地,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等最冷的整个北方都难以生产出多少粮食的时候,缅甸和吕宋出产的大量粮食将成为关键。
  让他们顺着海道将粮食从缅甸和吕宋的粮食直接运送到天津港口,从京师运送到其余地方,缅甸和吕宋直接成为国家粮食基地,不允许别有用心的人到缅甸和吕宋去颠三倒四。
  京杭运河就用来运输军用物资和军用粮食,其余的全部都由海运。
  一个京杭运河在整个明清史上也不知道闹出了多少事情,那是真正的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着眼于大海洋之上的萧如薰可不会放任那群王八掌握北方的经济命脉。
  只有海洋有足够的胸怀去容纳那群整日里想着兴风作浪的王八。
  想要做那么多事情的萧如薰显然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钱从何来?
  当然是眼前这群王八身上而来。
  萧如薰清清楚楚的记得,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几十天就从这群王八身上拷打出来了七千万两银子,而在那之前,崇祯哭天喊地也没从他们兜里掏出几万两银子出来。
  这些人里面最有钱的显然是勋贵集团,他们的家业就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在京师,他们的老巢里绝对有无数真金白银等着开发,在京文官反而要相对少一些。
  他们一般在家乡置业当富豪,在京城当苦哈哈装清廉,他们在京城的家估计没什么油水可榨,要刮也要到地方上去榨。
  这一点在东南三省得到了切实的认证。
  然后就是皇家财产了,在京城的交给内官阉人打理的皇家财产,还有锦衣卫手上的钱,沈一贯虽然处死了不少心向朱翊钧的大太监内官,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没来得及对那些皇庄之类的皇家财产下手,这也是一块大肥肉。
  接着是各地的朱明亲王,这些亲王一个个的死有钱,有名有号的都有钱。
  反正都是要收拾的对象,尤其是武勋集团,萧如薰有自己的武勋,不需要他们了,除了徐弘基可以给点儿面子,其余的都会废掉,一个不留,死是一定会死,但是一上来就似未免有点难看。
  所以就连沈鲤他也没杀,重要人物里连赵世卿和蔡国珍这样的人也没打算现在就干掉,而要留一个缓冲期,他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掌握整个京城的行政,需要一点时间来让手下官员适应这种情况。
  当然他实际上也不缺少人手,两个福建人和一个南直隶人已经落在了他的手上,这三个人足以为他撑起一个中央政府的门面。
  两个福建人是李廷机和叶向高,一个南直隶人则是王锡爵。
  叶向高是在南京的时候和叶梦熊一起随同萧如薰北伐的,当萧如薰听到了叶向高的名字之后,便让黑水查他在福建的家人如何了,是否已经被清洗掉,得到的消息有点意外。
  叶家人很有危机意识,大抵是早年经受倭乱时积累下来的经验,土改工作组刚刚进驻他们家乡就主动来投献土地,几千亩土地全部交给了工作组,结果被树立为开明士绅典型,保留了部分土地和家产,现在正在福建好好的过日子。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萧如薰就知道叶向高可用,卢沟桥兵变前两天,萧如薰暗中派周曜联系可用的文官做策应,叶向高就是其中一个,后来事实证明,经受过排挤的叶向高的确可用。
  李廷机这人也是个奇葩,小的时候是穷苦出身,所以当官以后做善事成瘾,最后弄得家门口全是乞丐,每当他出门的时候就围着他要钱,弄得他辞官以后一贫如洗,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他还创下了一个记录,辞职不被皇帝理睬时间最长的记录,他也是被后来越来越怠政的朱翊钧给气到了,决定辞职回家,给朱翊钧写了五份辞职信之后就把在京城的房子捐给了穷人,家小先走,他自己住在了一间破庙里。
  结果谁知道这一拖拖了五年,他五年写了一百二十三份辞职信都没有获准,还得了一个庙祝阁老的“雅名”,他最后崩溃了,不管了,冒着杀头的风险回家了,朱翊钧居然也不理,放任他在四年以后贫病交加死去。
  而在这个走到岔路的时代里,李廷机依然不改自己的奇葩,沈一贯造反前夕,身为礼部官员的他得到消息以后居然直接离开京师逃回老家了,结果在老家碰上了萧如薰的北伐军,还碰上了土改。
  但是有点奇葩的是,李廷机因为家里土地太少,甚至被划归贫苦自耕农家庭,还被土改工作组的成员动员去斗地主,弄得他目瞪口呆,最后被逼得没办法他才曝出了自己是正式朝廷官员的身份。
  土改工作组的人一开始还不相信,朝廷官员怎么可能那么穷,家里才几十亩土地,他没办法,拿出官服和官员身份证明才证明自己是官员,结果就被军队直接控制起来了。
  后来萧如芷被萧如薰任命主管福建之后,得知了此事,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萧如薰,经过叶梦熊提醒,他才想起这个有名的庙祝阁老,下令把李廷机送过来。
  卢沟桥兵变前夕,李廷机和王锡爵一起被送到了卢沟桥大营,在妥善保护之下目睹了兵变的全过程。
第九百六十章
斗富战争
  王锡爵就纯粹是被逼无奈的,他家住在太仓州,当时苏州府最富裕的地方。
  徐家完蛋之后郑鹰和谢禾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身为望族的王氏,王锡爵因为前一次朱翊钧预备兵变而被李太后送回老家受到严密监视,当时正在老家闲居。
  也多亏了他,知道了徐家的下场之后,他知道萧如薰是来真的,真的会杀人,而且不留手,整个苏州已经被鼓动起了相当多的一批农民,暴动十分剧烈。
  思虑再三之后,他亲自做主,力排众议,和郑鹰还有谢禾和谈,和谈的结果是王锡爵家族被拆分为三支,王锡爵的弟弟一家被迁徙到武昌,王锡爵本家需要迁徙到京师,剩下族人被迁徙到了广东。
  土地全部拆分分配给佃户,佃户恢复自由身,降赋税,向国家交税,该补给王家三支的土地等他们到了迁徙目的地之后再给分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