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815

  这个曾经有些凄凉和讽刺意味的年号,萧如薰实在是很喜欢,它的寓意实在是非常好,只是遭受到的待遇不尽如人意罢了,和洪武相去甚远。
  但是,现在,萧如薰有把握将这个年号发扬光大,远迈洪武!
  那就是隆武吧!
  我便是大秦隆武皇帝!
  这个消息没有告诉其他人,知道的所有人都被下了封口令,在登基大典之前不能透露,而随着时间流逝,劝进的人们越来越多,越来越焦躁,劝进表堆积的更多了,萧如薰的心情也越来越激昂。
  三十日晚,孔家的劝进表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到了京师。
  孔家果然是识时务的,用最快的速度改换门庭,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萧如薰对他们的宣判,送上了代表臣服的劝进表,期待着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很自然的,萧如薰会给他们一个好的结果。
  孔家的劝进表寓意非常,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必然,但是劝进表真的到了之后,人们激动的心情还是难以抑制的,孔圣人家族还是有号召力的,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如果有孔圣人家族背书,那么人们心里的一点点小小的罪恶感都会消失于无影无形。
  一切遂成定局。
  萧如薰下令把孔氏上劝进表的消息散布出去,散步的越远越好,把锅扣在孔家头上。
  要享受国家奉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孔家总要付出一点代价。
  孔氏的劝进表上过之后,萧如薰还是没有表示,虽然大家心里清楚这是萧如薰需要他们更多的表示的意思,但是心里还是着急,一边上劝进表一边心中暗骂,当真是恨不得萧如薰立刻就登基称帝给他们荣华富贵。
  不过萧如薰登基称帝可不代表荣华富贵啊……
  先给他们一点甜头好了。
  三十一日,萧如薰正式宣布新年正月初一举办登基大典,正式称帝。
  似乎有点赶的样子。
  但是对于身在局中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迫不及待的事情了。
  一群人忙里忙外就为了萧如薰的登基大典。
  到处找玄黑色的布匹做装点,因为新朝尚水德,皇帝龙袍改用玄黑色打底,不再用赭黄色,宫里面的一应用具都要改变,被选拔出来可以在新朝宫廷做事的太监宫女们急急忙忙的操办起来。
  也多亏了萧如薰的提前准备,宫里面不至于非常慌乱,而这几天,整个京师也被军队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起来翻了个底朝天,将所有可以嫌疑分子统统抓进监狱里面关起来,同时号召大家有序的上街为新皇帝欢呼。
  新皇帝萧如薰预定要从南门走直线进入内城皇城宫城然后奉天即位,一路上需要老百姓们的欢呼。
  为此,军队也在紧张焦急的状态下安排这件事情,到处布置房屋,军中有限的线膛燧发铳手全部都被安排了工作,负责在不远处警戒人群,一旦发现不好立刻动手。
  百姓群中也被安排了无数便衣士卒,全是缅甸老底子,对萧如薰忠心耿耿,愿意舍命保护他们的陛下。
  登基大典交给新朝内阁首辅王锡爵主持,重要配角演员李太后和朱常洛也被安排好了,住进了皇极殿当中,被严密监视,并且进行了礼貌而友善的教育。
  确保他们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需要让朱常洛褪去皇帝冠冕,然后跪在萧如薰面前请萧如薰称帝即位,然后萧如薰赏赐给他爵位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比较好看,史书也能写得漂亮一些。
  萧如薰不知道野史会怎么写,但是“正史”,都是专门安排文笔甚好的御用文人去写,按照萧如薰的吩咐和要求写出漂亮的文字,然后时刻接受萧如薰的监督。
  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朝阳初升,等待已久的人们已经准备就绪了,伴随着礼炮的响起,萧如薰的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永定门外,萧如薰身着玄黑色龙袍,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从天黑等到天亮,从最深沉的黑暗等到了第一缕光线划破黑暗。
  当初的自己,会想到现在的这一切吗?
  曾经热血沸腾一心为国的自己,会想到今天的这一切吗?
  曾经的自己,还会继续存在吗?
  萧如薰对自己有着种种的疑问,对自己有着诸多的怀疑。
  包括他能否做好这个皇帝,能否承担起一个大帝国的重任,能否将这个国家带向光明而正确的道路上,这一切,他都心怀疑虑,他担心自己做不到。
  不过。
  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他别无选择。
  这一条路,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
  “陛下,咱们出发吧!”
  周曜站在萧如薰身边,向他请示。
  萧如薰点了点头,登上了自己的皇帝车驾,深深的呼吸。
  “出发!”
第九百七十三章
兴亡
  成为皇帝,意味着什么呢?
  坐在车驾上,听着欢呼声和鼓乐之声,看着人潮汹涌的京师,萧如薰的思绪有些飘忽。
  天下至尊?
  孤家寡人?
  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刘邦以布衣登基成为天子实现开天辟地头一回之伟业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李世民囚父杀兄登基称帝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赵匡胤夺取帝位建立大宋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些什呢呢?
  朱元璋以乞丐之身实现从无到有堪称奇迹的称帝伟业时,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中华大地风云变幻无数年,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叱诧风云,他们是一时俊杰,执天下牛耳者,可是到头来,他们得到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他们所建立的基业,所创下的成绩,所带来的影响,随着他们的死去而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治乱交替,纷纷扰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如同诅咒一般的规律笼罩在华夏大地之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个字道尽了千古兴衰更替,再也没有比这八个字更能体现这一切本质的字句了。
  萧如薰也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可以真正让百姓幸福的方式,有没有真正实现古代哲人天下大同理想的方式,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亦或是共产主义,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方式?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左一个主义右一个主义,你一个主义我一个主义,到底哪个主义才能走向和平和幸福?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意义上结束这种来来回回令人感到无奈且悲伤的轮回?
  亦或是,根本不可能有解决的方式,直到一切的终结?
  建立王朝成为皇帝到底是为什么?
  仅仅只是为了掌握权力宣泄欲望享受至高无上的尊荣吗?
  望着那些脸上带着朝圣般的敬畏神色的百姓们,萧如薰有点迷茫。
  他原以为这一刻是他人生中最光彩最辉煌的时刻,他会激动万分,志得意满,甚至是趾高气昂的看着自己取得的一切,可直到现在,他突然发现,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激动,只剩下迷茫。
  如果他可以不要想得那么多,只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代帝王,只是做古代帝王都会去做的事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王,强大,专制,果断,冷血,睿智。
  或许也不会这样迷茫。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来,什么也不去改变,只是做所有帝王都在做的事情,一直等到几百年后自己创建的王朝被新兴阶级的革命者们推翻,让他们在自己的王朝的废墟上建立新的共和国,走向现代。
  那样的话,他或许就不用迷茫,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即使自己让这段历史发生改变,即使让自己提前结束了大明,让自己开创了新的基业,但是不作出实质性的变革,那么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
  治乱交替,国家兴亡,再强大的国家也有被消灭的时候。
  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或许七八代,或许九十代,或许十二三代,他一手建立的大秦王朝也会分崩离析,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外矛盾而走上毁灭的道路,在大秦王朝的废墟之上,共和国的曙光会初现。
  而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和满清入主中原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他处心积虑掀翻大明朝建立自己的国家只是为了过一把皇帝的瘾吗?
  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建立大秦王朝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如果不能做到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不能让一切光辉闪烁在华夏大地上,他现在所作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