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15

  “为何不可呢?”
  袁黄捻须一笑。
  “那好,我这就给宋公写信,请宋公调辽东汉骑一千和女真骑三千入朝鲜,另,着前辽东参将祖承训戴罪立功,辽东汉骑以祖承训为游击将军率领。”
  萧如薰说完就写,袁黄愣了一下,摇着头笑道:“萧季馨,你学坏了啊,你也开始习惯于算计别人了。”
  “这可不是坏事,只能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也是为了大明。”
  萧如薰唰唰唰几笔写好了信,然后让人送给抵达义州的宋应昌。
  此时萧如薰已经让军队拔营完毕,朝鲜人组成的运输队也准备完毕,只待李如松打下开城的消息传来,就立刻拔营而去,把军队主力前移到开城,把开城变成自己的指挥所,巩固临津江以西汉城以北光复的朝鲜国土。
  十八日一早,萧如薰率领全军开赴开城,同时下令柳成龙为首的朝鲜官员立刻安排打通到开城的运粮道路,什么时候他们搞定了这条运粮通道、运粮稳定了,自己什么时候开打汉城决战。
  李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给柳成龙下了死命令,也给其他的朝鲜官员下了死命令——全力准备打通运粮通道,一切为运粮让开道路,如有违背者,立刻革职赶出朝廷。
  牛鬼蛇神们碍于实际情况,加上近来和尹斗寿斗的你死我活疲惫不堪,于是纷纷很有默契的偃旗息鼓,等待着柳成龙打通运粮道路,等待着萧如薰收复汉城,然后再行党争。
  二十一日一早,在萧如薰的战报终于抵达北京的同时,萧如薰率军来到了被大火肆虐过的开城,看了看开城经过大火焚城和军队蹂躏的惨状之后,果断下令军队越过开城,在开城以东安营扎寨。
  开城经过这一番蹂躏之后还有大约十余万居民没有离开,但是居无定所,没有吃的,迟早会成为大患,因此萧如薰便开始安排军队逐步将这些人送往平壤交给柳成龙和即将“移驾回銮”的朝鲜王李昖。
  开城现在将要成为一座军城,不能留下这些心思叵测的人威胁大军的后方。
  当然,在这些事情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萧如薰承诺过,只要李如松拿下了开城,他就要为李如松牵马,送他入城,这种事情做了也不会少块肉,还能让李如松心甘情愿的带着女真骑兵赴汤蹈火,何乐而不为?
  于是,就在大军目睹的环境之下,萧如薰牵着一匹黑马,笑盈盈的走向了李如松。
  “李将军克复开城,功莫大焉,本督甚慰,请将军上马,本督亲自为将军牵马!”
  萧如薰牵着马走到了李如松的近前,李如松看着这匹马,又看了看环视的军队,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满足的感觉,龙行虎步的走上前便翻身上马,萧如薰牵着马从军营走入开城,算是满足了李如松的要求。
  李如松的心情舒爽,什么都不用说了,现在就恨不得大醉一番以示庆祝。
  “李将军攻下了开城,为我大军立下大功,本督会为李将军记功,不过骑兵损失严重,调兵过来尚且需要一些时日,这段时间内,还是让骑兵们多多休息,等新兵到了汇合起来,再行出征,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如松这些天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兵力损失,感觉自己实在是有点鲁莽,当时脑子一热就答应了萧如薰,现在想想,实在有点太过于托大,小瞧了倭寇的顽强,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提督所言即是,本将正有此意。”
  “恩,那便好。”萧如薰转过了身子,笑道:“李将军和佟将军为我大明立下大功,也是时候该好好儿的休整休整,接下来的战斗,估摸着也要十天半个月以后才能打起来,不着急。”
  李如松刚想说些什么,萧如薰便听到李如松的肚子“咕~”的叫了出来,弄得萧如薰一阵好笑:“李将军莫不是没有吃早饭?”
  李如松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点了点头:“还没来得及吃。”
  “来人!”萧如薰向亲兵伸出了手,亲兵把两个油纸包递给了萧如薰,萧如薰把这两个油纸包分别递给了李如松和努尔哈赤。
  “这是本督在平壤的时候给大军捣鼓出来的新的战饭,二位将军试吃一下,看看感觉如何。”
  李如松和努尔哈赤接过了两个油纸包,一起打开,打开一看是一只黄澄澄的大饼,扑面而来一股油油的麦子香,香气扑鼻,顿时食指大动。
  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两人立刻就开始大嚼,一口大饼下去,觉得酥软香脆十分好吃,而且带着盐的咸味,居然十分美味,区区一只大饼,能让他们吃的就停不下来,努尔哈赤差点没给噎死,萧如薰连忙笑着递上了水壶给两人,两人狠狠的灌了几口水,接着又大嚼起来,脸盘一样大的两只大饼三下五除二就下了肚,两人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唇。
第一百二十二章
萧如薰兵压临津江
  “如何?是否可口?”
  萧如薰询问道。
  李如松忙说道:“虽然我也是北人,但是还从未吃过这样好吃的面饼,提督,这面饼是怎么做的?”
  萧如薰笑了笑:“本督想起行军作战的时候,埋锅造饭十分困难不便,很多士兵只能带着那种又冷又硬的大饼或者馒头,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吃那些东西一个不好牙齿都能给崩掉,还极其容易伤胃,到时候没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床上,何其可悲?于是本督就去火头军那边儿和那边善于做面食的老兵头商议了一番,把本督印象里一种做面饼的方法给重现了出来,这种饼啊,吃起来很酥软,很冷的天也不会变得僵硬,因为用油煎,而且和面的水里还加了盐,所以本身就有咸味,吃这个饼比吃饭还要好弄,士兵便于携带,等战场上吃饭的时候,几口大饼一口水,肚子就饱了。”
  李如松面带惊叹之色的点了点头:“的确如此,酥软香脆,吃起来口感特别好,而且还有盐味,等于吃一餐饭了,的确方便,但是用油煎,是不是耗费太大了。”
  “不会,因为这种战饭只会在大军作战行军和战时提供给士兵,给士兵补充油水,解决吃饭的困难,平时赶路驻扎,大家还是吃以前的东西,所以耗费并不大,和战场做饭比起来甚至还能方便和节约一点,本督打算把这种大饼推广到九边之地,北人应该都吃得惯,这些日子也让一些浙营的兵试吃了这种饼,反响还不错,但是不知道其余南兵能不能吃得惯。”
  “南蛮子就是折腾!”李如松轻蔑的一笑:“吃白米细面给吃的娇生惯养,咱们北方老爷们儿风里来雨里去,大漠上面吃沙子都能扛得住!”
  萧如薰笑笑,也不打算说什么,转手又递给李如松和努尔哈赤两人一人一只大煎饼,两人欣喜的接过大饼又开始大嚼起来。
  军心已经牢牢握在手中,接下来,就看柳成龙他们的发挥了,萧如薰下令全军驻扎之后沿着临津江布防放哨,设简易烽火台,每营至少要有三门火炮处于战备状态。
  一旦倭寇渡江来袭,则立刻发炮攻击,但是正式渡江作战之前不得以火炮全面轰击对岸,以防对岸倭寇对大明的大火炮战术有了防备,到时候无法一举摧毁倭寇的沿江防线。
  萧如薰在大晴天的时候纵马到江边观察对岸的倭寇防线,发现这些倭寇也是挺拼的,吃够了大明铁骑的苦头,就开始在这些方面猛下工夫,几乎把整个沿江部分的土地都给犁了一遍,种上拒马和鹿角,到处放置障碍,都有些后世战壕作战的影子了。
  但是在萧如薰看来,倭寇还是没有吸取被明军以大范围炮火覆盖的教训,这种战壕简直就是给明军炮手准备的活靶子,几轮齐射就能给这些倭寇送上天去见天照大神,这看似固若金汤的沿江防线在萧如薰看来,其实就和纸糊的一样。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倭寇渡江之后把渡船全给烧了,明军要想渡江作战,就要另外寻找船只,当然也不一定要船只,如果今年朝鲜的冬天够冷,临津江的水流速度也不快,那么江面一旦上冻,大军可以不用渡船也能渡江,现在是十一月中旬,感受着阵阵凉意,萧如薰对过后一段时间临津江上冻充满了信心。
  当然此时此刻萧如薰并不知道寒城内的日军总司令部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慌张。
  被歼灭的加藤清正所部的余孽历经重重险阻终于窜回了汉城日军的防区,第一件事就是上报加藤清正所部全军覆没的消息,这个消息让很久没得到加藤清正所部的消息的日军统帅部直接来了一场十级地震。
  要论整个侵朝日军的序列里战斗力最强的是哪一支部队,毫无疑问,应该是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人数多,战斗力强,兵源好,装备精良,自开战以来一路顺风就没打过败仗,从这头打到那头,是唯一一支打穿了整个朝鲜的部队。
  但是这支部队现在完蛋了,在小西行长被歼灭之后的五天,完蛋了,完蛋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一点点渣滓都不留,这下子临津江以西和汉城以北是真的没有任何一支倭寇的军事力量可以调动了,威胁明军侧后翼的战略设想也做不到了。
  难怪,这些日子他们都在怀疑明军怎么那么笃定的就把大军给压了过来,那么多大帐篷叫日军一群高官显贵看的头皮发麻。
  现在他们是知道为什么了。
  但是知道归知道,一点解决的办法都没有,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宇喜多秀家这一阵子也算是聚拢了大批兵马,将近六万兵力聚集在汉城周围,把整个汉城守的是水泄不通,还担心会有朝鲜人告密啊里应外合啊之类的,又派人把汉城里的朝鲜人杀了一茬儿,杀的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内部清理干净了,可是外部的威胁依然没有任何办法,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这两个一直叫嚣着要和明军在开城决战的家伙也偃旗息鼓不敢再说什么了。
  立花宗茂惨死在开城里的消息他们都知道了,明军大将李如松前几天挑着立花宗茂的脑袋在河对岸来回奔跑炫耀武力,把一群人给弄的是又惊又怒无可奈何。
  而他们闻名已久畏惧已久的明军主将萧如薰也抵达了开城,开始威胁到了临津江防线,宇喜多秀家连续三个晚上睡不好了,生怕听到明军渡江来袭的消息,其余很多被吓破胆的倭寇也是一夜三惊,小早川隆景干脆不卸甲,为的不是随时战斗,而是随时逃跑。
  立花宗茂的脑袋大大刺激了他。
  日军统帅部连续好几天商量如何应对两个军团全军覆没的负面情况,以及如何应对丰臣秀吉随时可能发来的催战命令,但是一点结果都没有,一批日军的首脑看着对岸一眼望不到头的明军大营,还有时不时传来的明军呼喝训练示威之声,一筹莫展。
  终于,石田三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眼下的情况,还是要让太阁那里稳住阵脚,只要把太阁给稳住,我们就有办法,我们还是不要主动出击,而是采用守势固守临津江和汉城,就算明军渡江了,我们层层防守,他们也未必就真的可以打败我们,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捷报抵京
  “那应该怎么和太阁解释?太阁前几天还来信问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的消息,这两人可都是太阁的亲信,太阁问不到他们的消息会怎么想?我们又该怎么应对?!”
  对于石田三成的说法,增田长盛提出了质疑。
  “那就是我们要考虑的!总而言之现在我们不能让太阁知道真实情况,一旦太阁知道了,依照太阁的性子,你说他会不会加派援兵甚至是亲自出征到朝鲜来?他要是来了,我们拿什么供给?再来十万军队,我们能有足够的粮食吃吗?而且我们连对面的明军到底有多少都不知道!还连续打了三场败仗,丢了一半的朝鲜,你让我们怎么办?!”
  “不行!绝对不能让太阁带预备队到朝鲜来,那日本就完了!”
  加藤光泰皱着眉头说道:“东国大名名义上臣服的不少,实际上臣服的很少,一旦太阁过度压榨他们,他们定然不满!德川那家伙一定是头一个要反对的!那个时候朝鲜不乱,国内就要乱了,国内一乱,我们吃什么?我们会被活活饿死在这里!这些日子我们也应该知道了,朝鲜人穷,根本没有多少粮食可以供给我们食用,我们自己的粮食仅仅够吃,现在少了两个军团,我们的压力还减轻了不少,相比之下,明军战线推移到了这里,迟迟还不发动进攻,应该是粮食还未就位的原因。一旦明军粮食就位,一定会立刻发起攻击,我们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加固防线,能守多久就守多久,消耗明军的粮食,只要我们可以支撑足够的时间,哪怕多付出一些兵力,把明军的存粮消耗完,我们就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假装求和,议和,争取时间,各种方法能用上就用上,反正,汉城绝对不能丢掉,否则我们就要退回釜山了!”
  “没错!我支持加藤的意见!全罗道还有李舜臣的水师在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丢了汉城,只能往釜山退却,那我们付出那么多兵力和牺牲进攻朝鲜的意义就没有了,还不如立刻退兵来的快!那还能保住我们的有生力量!”
  “也对!”
  “同意。”
  “就这样吧?”
  宇喜多秀家看到一群长老们都同意了,自己自然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法,也就从善如流,但是他的心里埋着一根刺——对岸的明军主将萧如薰听说只有二十三岁,大了自己三岁,但是已经是明军大军的主将,带领全军连续打了三个大胜仗,把由他作为名义上的主帅的日军打的节节败退,这让他感到很没有面子。
  对方要是三四十,宇喜多秀家还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对方才二十三,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同样的年岁,自己就要做名义统帅,而萧如薰就是实际统帅,自己打败仗,萧如薰打胜仗,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难道我不如萧如薰?
  这样的念头从一开始滋生就无法消除,宇喜多秀家心里的那个想法越来越旺盛,几乎无法抑制。
  明日双方隔着临津江对峙的时候,大明朝堂终于得到了宋应昌从辽东发来的战报,里头详细说明了萧如薰抵达辽东以后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情,这个时候所有人才知道萧如薰为什么拖到了万历二十年十月三十日才率兵出战。
  萧如薰抵达朝鲜初期,就发现了朝鲜局势混乱不堪到了简直无法承受的地步,道路破碎兵站驿站荒废,根本无法通过军队和储蓄粮草,而朝鲜人居然还谎称粮食可以供大军用半年,平壤开城还有大量粮食可供大军食用,想方设法的逼迫大军进军。
  结果被萧如薰查出朝鲜人可用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大军用一个月,不得已,宋应昌从内地调粮八万石以作为支援。
  然后萧如薰待人渡江去朝鲜实地考察,大怒,责成朝鲜官员带人修路修驿站兵站,沿途储蓄粮食,发誓不把路修好就绝不出兵,种种高压之下才让朝鲜人老老实实的修路,否则地面坑坑洼洼不但无法通过火炮这样的重物,连兵马都别想过去。
  直到十月三十日萧如薰出兵之际,朝鲜人还有五分之一的路面没有修整好,是萧如薰带人一路走一路修,勉强修好了道路,这才有了平壤大捷和紧随其后的义州伏击大捷,试想,如果道路泥泞不堪行,别说军队过不去,朝鲜人的运粮队一样过不去,那个时候,军队就要饿着肚子打仗,不仅消耗大,损失多,还不一定能打赢!
  现在萧如薰连打两大胜仗,灭了日本两个军团,共计歼敌三万六千余,斩首六千余级,生擒对方主将两名,克服平壤光复两道,一战而尽全功,眼下正预备攻取开城与倭寇隔临津江对峙,只要克复开城,则半个朝鲜就收回来了,萧如薰实有古之名将风范,宋应昌建议朝廷厚赏萧如薰,厚赏军队。
  这样辉煌的战绩让很多言官,包括反对萧如薰支持李如松的人瞬间闭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