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815

  而阮氏的支持者也不少,此时此刻若是贸然进攻莫氏惹恼了大秦,不说老挝和柬埔寨是否会出兵,也不说大秦会不会一怒出兵,单说内部就肯定有人要闹事。
  郑松思虑再三,决定暂且忍气吞声,等处理掉内部的问题,把南边几个小的割据势力收拾掉,剪除后患之后,再来全力应付莫氏,如今既然得到了大秦赐封的“安南国王”名号,那么基本目的就达到了。
  大义名分在手,讨伐谁不还是一句话的事儿?
  于是郑松默认了大秦对莫氏的安排,默许了莫氏的苟延残喘,但是已经夺到手的高平地区是休想拿回去的,他一定会死死的控制住。
  然后,他告诉傀儡般的黎氏皇帝,让他出面接受大秦册封,正式就任“安南国王”,然后上表遣使向大秦表示臣服。
  黎氏皇帝一一照做,坐稳了安南国王的地位,而在北边莫氏残余势力盘踞的地方,莫氏土皇帝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宣布就任大秦的高平都统使,对高平地区确立统治。
  其实也就一县之地的苟延残喘,郑松不闹事不挑衅,大秦也不可能直接出兵夺取高平地区。
  眼下西南用兵在即,萧如薰想要的是安稳,是周边环境的安稳,好让他可以放手对西南用兵,彻底解决当地的土司问题,重塑当地,确立流官制度,确立中央帝国对当地的直接统治。
  在此期间,萧如薰可不希望看到有什么不安稳的事情发生,如果有,那就弄死他们。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战争已经开始
  隆武元年冬十一月中旬,萧如薰召集内阁和参谋部兵部和军方诸将,正式宣布了西南战事已经决定进行。
  从这一刻开始,事实上战争已经开始了。
  本次作战将调集接近二十万的军队和同等数量的辅兵民夫进行战争,一举平定播州杨氏。
  具体的情况萧如薰已经和参谋部商议好,将行军命令送抵武昌府和成都府。
  本次作战主要调集武昌府方向的玄武营主力大军和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辖三万川兵从两面夹击播州,武昌府玄武营为主,川兵为辅。
  与此同时,青龙营三万兵马早已秘密出动抵达武昌府会合玄武营大军,将在进入贵州之后分兵行动,兵分八路四面八方攻打播州,无论如何也要将杨应龙连根拔起。
  战前,数个月的情报搜索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黑水部队在四川的分部将大部分力量投入到了播州地区的情报刺探中,准确掌握了播州的地理情况等等诸多要素,甚至包括杨应龙的战争潜力都有了十足的评价。
  黑水将渗透和收买发挥到了极致,杨应龙不得人心,不仅施政暴虐,还因为宠幸小妾田氏而杀掉了自己的正妻,引发了众怒,以至于黑水部队的收买行动十分成功,得到了大量军事情报。
  至十月中旬,杨应龙的所有底牌基本上都被摸清,萧如薰对军队的要求是开战十五天以内将杨应龙的力量压缩到海龙囤,调动超过二百门红夷大炮轮番轰击海龙囤防线,将之逐步攻克,一个月以内结束播州战事。
  之所以十五天推进十五天攻城,是因为萧如薰对海龙囤有十足的认识,这座曾经被用来抵抗蒙元的军事堡垒,坚固本就不用说,给蒙古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而到了杨应龙时代,杨应龙调集了八万役夫工匠,用了四年时间,在原址基础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十二关,在五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上围筑坚壁巨垒,建筑物均以千斤巨石砌筑,城门嵌刻关名、城门上营造箭楼、仓库、兵营、水牢于城中。
  在那样的地利之下建筑如此雄关,大有退守其中千军万马亦奈何不得的架势。
  明军用二十多万兵力攻打数月,这才攻下了海龙囤,萧如薰不打算拖延那么久,以他现在的火力配置,还有军队的精锐程度,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拿下海龙囤。
  当年法军还以为马奇诺防线是牢不可破的!
  苏联的国歌还叫牢不可破的联盟!
  历史证明,不管是坚固的城堡城墙国家军事联盟等等,一旦被冠以“牢不可破”的称呼,都是在给自己竖死亡Flag。
  杨应龙就说自己的海龙囤是天下兵马都攻不下来的地方。
  但是萧如薰从不相信什么牢不可破,因为杨应龙和自己心腹之间的谈话都能被他知道。
  有情报说,杨应龙的首席军师孙时泰曾经建议杨应龙若要造反就直驱成都,攻取四川,借助地利盘踞四川再和中央政府谈判,甚至可以争取到割据四川的好处。
  不过杨应龙没搭理他,准确的说,杨应龙并没有割据一方的心理准备,他一直都想着借助自己的军力和中央政府周旋,要好处,但是他低估了新朝大秦平定西南土司的决心。
  但是萧如薰听说之后就对这个孙时泰产生了戒备之心。
  这个人据说是浙江余姚人,文人之乡生长的人物居然会成为杨应龙这等土司的军师,陪着他一起造反,这可真是有趣。
  但是萧如薰不得不说,这人的眼光狠,非常毒辣,有相当的军事头脑,一眼看穿了他的弱点。
  眼下的四川还是大秦统治的薄弱地区,兵马不过三万多,各地土司盘踞,王象乾能有效控制的地区也就成都平原周边和几个大城市群,汉人居多的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不在实际控制范围之内。
  所以萧如薰才要借此战的名头在这里掀起一波腥风血雨,将这里完全实际掌控住。
  如果杨应龙打从一开始就不想着保留播州祖业,而是猛攻四川,他那十几万兵马冲出来,川兵还真是抵挡不住。
  别说马千乘和秦良玉多能打,白杆兵多么所向无敌,这人数一多,劲往一处使,战斗力还真是挺可笑的说辞。
  要不然的话,萧如薰也不会大动干戈调动白虎营精锐和玄武营主力,一起对杨应龙发起泰山压顶式的进攻。
  杨应龙能造反也不简单,身边也是有能人。
  这个孙时泰的确不简单,要是他主导了这场战争,怕很多事情都不好推动,所以萧如薰思考了一番,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些时候,明知道有些人不能怀疑,但是疑心就是管不住,偏偏就是要怀疑。
  而且未必主上不怀疑就没有关系,这属下同僚对你起了疑心,一样不好办事。
  因为蠢人总是多,聪明人总是少。
  萧如薰让王象乾写信给孙时泰,招募他进入四川官府做官,给的职位是四川成都府成都县县令,正七品的职位。
  这个招募信是公开的,不隐瞒,直接送到播州官府,杨应龙是首先看到的,然后笑了笑,把信递给了孙时泰,孙时泰看后也是笑着捻了一把胡须。
  “他们太小看先生的能耐了,要我说,先生起码是四川布政使的职位。”
  杨应龙把这个信当作笑话来看,其余人也就一笑置之,孙时泰自己也不在意。
  王象乾等了十天没得到回应,就送了第二封信,这次给孙时泰的官职提高了,是成都府知府的职位,正四品。
  杨应龙还是大笑,孙时泰则摇头苦笑,众人也就一笑置之。
  又过了十多天,还是没有回音,王象乾开始放大招了,这一次一步到位,承诺给孙时泰四川布政使的职位,从二品!
  四川的全称,是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四川省政府,而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就是四川高官,王象乾是四川巡抚,职位高于布政使,代表中央管制布政使。
  不过之前四川没有完全纳入中央管理,没有设置布政使的必要,王象乾一个人就管的过来,萧如薰手上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职位就空置了,现在正好拿来用。
  这下子情况就不同了,杨应龙起初还笑笑,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属下们听到王象乾招募孙时泰做四川布政使的消息的时候,也纷纷变了脸色,这可不是什么小官,对他们而言,这是大官了,顶大的大官。
  孙时泰也脸色大变,万万没料到王象乾居然用这个职位招募他。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孙时泰的觉悟(上)
  孙时泰其实一直有种很不甘心的情绪藏在心里。
  想他孙时泰出身浙江余姚文人圣地,自幼接受文化熏陶,饱读诗书一身才华,通晓天文地理,仰慕圣贤,一心以乡人王阳明为宗师,一心想要做出和先贤一样的成就。
  然而,家道中落,他无以立足于乡里,无奈之下,只好投亲靠友,远走京城,于顺天府武清县入学,“充增广生员”托考秀才,以科举为生,谋一条仕途之路。
  不料,个人才气太高,不太会钻营的他竟遭人猜忌密告,顺天府学以冒籍为由不容许他参加考试,并横加凌辱,他走投无路,流落京师,万念俱灰之下,甚至有轻生的想法。
  他来到播州之后为了讨杨应龙的欢心,曾经对杨应龙说自己来播州是因为“夜观天象,发现西南有‘客星犯紫微’之象”,等杨应龙的人来招募他的时候,他欣然前往播州,辅助明主而图谋天下。
  这话唬的杨应龙非常开心,直接拜他为首席军师,待遇优厚。
  可是他自己明白,这不过是托辞而已。
  什么夜观天象,什么客星犯紫薇,全是托辞而已,要是观天象就能明白天下大势的走向,那历朝历代帝王也就不会犯下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而导致身死国灭了,都是假的。
  他要真能夜观天象预测未来,怎么预测不到自己的未来?
  他不过是穷困潦倒之际,因为一身不被重视的军事才华被杨应龙安排在京师的人发现了,得到了招募,在这个情况下,为了谋一条出路,为了不在京师受人凌辱白眼,他才愤然入播州那穷乡僻壤。
  但是作为一名传统士子,他虽然得到杨应龙的优厚待遇,可是目睹杨应龙的一切,如何不知道杨应龙心里想的是什么?
  如何不能猜测到继续这样下去自己的未来堪忧?
  一名饱读圣贤书的士子,跟了这样一个土司,未来又会如何?
  他真的开心吗?他真的觉得自己得偿所愿了吗?
  这到底是遇到明主得偿所愿,还是无可奈何之下为求活路明珠暗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可他能说出来吗?
  不仅不能,连表现都不能表现,一定要表现的和杨应龙主臣相得,惺惺相惜,这才符合一个首席军师的模样。
  曾经一个心高气傲以王阳明为目标的士子,居然走到苟且偷生的地步,多少次午夜梦回,孙时泰的心里又是如何的痛苦?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杨应龙对外不断的作死,不断的搞事情,孙时泰感觉情况越来越不对劲,并且最终确定明廷将会对杨应龙动手,告诉杨应龙要做好备战,以备不时之需。
  结果风云突变,沈一贯兵变,萧如薰北伐,明秦鼎革,换了人间,大秦定鼎中原取代大明,新皇帝萧如薰威压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