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15

  “我就说,大军进展如此神速,朝鲜早就沦陷,怎么可能会打败仗?你都不知道,昨天,有人对我说,他听到消息,朝鲜战况很糟糕,很多人都战死了,大军被赶到釜山困守当地,我说怎么可能,一个月之前小西行长还在平壤,怎么,一个月不到就能打成这样?当我的爱将们都是废物?我当场就砍了他的脑袋!现在看来,还是官兵卫你最清醒!哈哈哈哈哈!”
  听着丰臣秀吉旁若无人的狂笑,黑田如水的心像掉进了冰窟窿一样寒冷,一边强颜欢笑称“太阁万胜”,一边在担心自己的儿子的命运。
  丰臣秀吉是不可能相信自己的战败的,这一点黑田如水已经非常确信,而冷静的他基本上确定那些谣言实际上就是真实的情况,朝鲜日军的情况已经坏到不能更坏了,他已经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趁着还没有全军覆没,赶快撤回来,然后遣使议和,这样做还能保存最后的一丝元气。
  然而丰臣秀吉的存在使得这样的可能性无限度地降低,依照黑田如水的猜测和黑田长政的家书,黑田如水很容易就能推测出侵朝军队的伎俩,不过是报喜不报忧,让明显精神状态不太对劲的太阁继续高兴下去,继续活在梦里,以此掩盖失败。
  但是他们却不曾想到,现在的梦境越美好,将来的处境就越糟糕,他们已经没有更糟糕的处境了不是吗?现在军队大败,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太阁这里居然还在做着军队已经开始攻打明国的美梦,而且太阁的精神状态十分古怪,这更加剧了黑田如水的担忧。
  黑田如水前所未有的为自己,为丰臣秀吉,为整个日本的前途感到忧虑,他第一次有了一种身在局中无法脱身的困惑之感。
  与之相对,朱翊钧如今的感受就和黑田如水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这种情感的来源是萧如薰来自十月二十七日的秘密奏报,十一月九日晚朱翊钧接到了这封密奏,打开看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在扑通扑通的,都快要跳出来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朱翊钧召见群臣
  萧如薰的密奏是这样写的。
  “日本蕞尔小国,物产寡薄,唯盛产金银可堪取之,臣自倭寇俘虏口中得知,倭岛有石见大银山,年产银百万两,又闻有一岛,名曰佐渡,上有金山,年产黄金约八千两,除此二者外,其国土遍布金矿银矿铜矿若干,人口已不下千万,金银铜之矿,青壮之劳力,实乃大明所急需,陛下何不取之以为国用?”
  萧如薰短短的一句话就让朱翊钧心中轰然升起击灭日本占据其国土大肆搜刮金银的想法。
  作为皇帝,朱翊钧真是穷怕了,也被那些文官给坑怕了,为了保证自己的内库不至于枯竭,以至于后代子孙无钱可用,他遍寻金矿银矿铜矿,卯足了劲儿要开矿。
  可一方面阻力重重,另一方面,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唯独缺少金银铜之类贵重金属,现在得知日本除了金银铜质矿以外什么都缺,便有些急不可耐的想要占据日本好好的开发一下。
  而且日本的人口数目的确让朱翊钧感到有些惊讶,记得太祖时,时人称日本民不过百万,兵不过十万,实乃蕞尔小国,然而两百年以后,日本人口居然上千万,如此一来,青壮劳动力起码有百万,难怪他们能动员数十万兵马进犯朝鲜,卧榻之侧有一个千万人口的凶悍岛国,朱翊钧顿感不安。
  萧如薰之前所阐述的,他想要做事情总是被文官以不体恤民生为理由驳斥,但是如果使用跳梁小丑之国俘虏来为大明服务,任何人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朱翊钧不傻,有了萧如薰的启发,他很快就举一反三了。
  他发现其实很多地方很多事情都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俘虏去做,修城池,修长城,修运河,修驰道,修驿站,运送粮草去边关,造船造兵器造军械等等,这都是一分工钱不用出,只要管点饭,还不用带上不体恤民生的大帽子,还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称赞,文官们怎么也说不出一个不!
  甚至这是德政,而非暴政。
  文官们难道还能搬出什么理由来说自己用俘虏取代本国百姓服徭役是暴政吗?天下百姓的口水都能淹了这帮混蛋!而且这口子一开,惯例一开,百姓们习惯了用俘虏代替他们服徭役,若是以后取消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朝廷的威望。
  日本的千万人口,可不能就这样浪费了呀!
  越想越激动,越想越激动,朱翊钧站起身子走了几步,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持,思虑再三,问了问时辰,他决定破例,破数年之例,召见兵部尚书石星和户部尚书杨俊民。
  石星是个可以用的人,也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信任,但是杨俊民,这个杨博的儿子,朱翊钧是冷笑冷笑再冷笑。
  一边和蒙古打仗一边给蒙古出口必需品和铁器,这是嘉靖时期杨博以及晋商集团干的好事,他们以为谁都不知道,然而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朱翊钧通过特殊渠道得知,最开始是又惊又怒,后来逐渐回过神来,采取了隐而不发的态度。
  时间已经比较晚了,本来六部尚书们都该离开宫里回家休息了,不过最近战事紧迫,前线事物繁忙,六部里除了礼部和刑部不忙之外,包括吏部在内的其余四部尚书大佬都留下来加班加点的处理事物,正值此时,张诚带着朱翊钧的召令急匆匆地跑来了。
  “谁?张诚?他来干什么?”
  张位正在主持四部尚书的工作,忽然间听小吏来报告说陛下身边贴身大太监张诚过来有要事宣布,他还觉得奇怪,便挥手让张诚进来,张位和四部大佬们搁下了笔,不知道那位久不露面、只和大家用纸笔联络的皇帝陛下又要弄什么幺蛾子。
  不一时,张诚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哟,各位部堂还没走呢?正好正好,石部堂,杨部堂,陛下召见,有要事相商!”
  “什么?!”
  张位和四部尚书们一起露出了极其惊诧的表情。
  皇帝陛下要召见大臣了?上一次召见是什么时候?几年前?大臣们多久没有见到皇帝陛下了?因为国本之争和大臣们赌气,皇帝拒不召见大臣,一应国务只用手令的方式来下达指令,绝对不和大臣接触,别说其他的,就算是正月祭祀和科举考试殿试都不出面,弄得文官们是既尴尬又愤恨。
  没有皇帝在前面顶着,做什么都感觉名不正言不顺,今上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一点都不像他的父亲那么贤(好糊弄)德(耳根子软)——文官们私底下这样埋怨道。
  然而今天是怎么了?皇帝改了性子了?变天了?要召见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
  杨俊民和石星互相看了一眼,都能看得出对方眼中的激动和欣喜,两人不约而同的正了正冠帽,理了一下衣领子,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杨俊民还抬起衣服闻了闻是否有什么怪味儿,而后才激动的跟着张诚去见皇帝,叫张位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羡慕和吃味。
  两人很快就来到了皇帝的宫殿前,张诚进去通传,而后就有召见的命令传出,两人一左一右从台阶上直驱而入,心情激动。
  进了宫殿,望见书桌后面坐着的那个几乎都快要忘记长什么样子的皇帝,两人一起跪下行礼:“臣石星(杨俊民)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了,起来吧!”
  “谢陛下!”
  两人站起身子,恭敬的前倾着身体,正打算说些温和的话来慰问一下好多年不见的皇帝,交流交流感情,缓和一下双方之间的僵硬关系,结果皇帝似乎并没有和大臣修复关系的想法。
  “找你们来不是为了别的事情,还是为了之前的事情,朕觉得有必要当面说一说,事情紧急,就不客套了,石星,朕问你,朕要五百艘战船,你多久能安排好?还有,需要水手及水师官兵几何?”
  石星一愣,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脸,眨巴眨巴眼睛,好一会儿才回答道:“大概,需要近万名水师官兵和水手,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好,陛下,难道……”
  “杨俊民,朕问你,要出动五百艘战船和万名官兵组成的水师讨伐倭寇,需要多少银两的军费?国库能出多少?”
  杨俊民和石星被皇帝突如其来的发问问的一脸懵逼,不过到底是老资格的官僚,很快反应过来,默默算了下,报出了三十万两银子的保守价。
  “以臣估计,非三十万两不可,而户部国库可动用为军费的库银,最多……最多十万。”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师要出动
  杨俊民盘算了一下,报出了十万两的额度,当然国库不止十万的数额,杨俊民并不支持朝鲜之役继续扩大,眼看着皇帝不仅派了陆军,现在居然还要派水师出击,实在是有些耸人听闻,于是杨俊民故意往少了说,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甚至要推动双方的和谈。
  可是朱翊钧绝对不会那么想,他会出钱,但是绝对不会那么干脆的出钱。
  “十万……十万!好,好,好!”朱翊钧一甩手把手里的一本折子砸到了杨俊民的身上,勃然大怒:“自古以来国家征战都是国库拨银!到了我大明!居然要皇帝拿内库存银补贴国用!三四百万的税收银你们都拿去做了什么!一个个的手脚不干不净,都拿朕的库银去做了什么!”
  杨俊民被朱翊钧这突如其来的一吼给吼的莫名其妙惊慌失措,没反应过来,直接跪下,石星也跟着一起跪下。
  “请陛下息雷霆之怒!”
  朱翊钧又是一本折子砸了过来,怒喝道:“息怒息怒息怒!知道朕为什么不愿意见到你们吗?每一次见到你们,你们每一次都要朕从内库里拨银子!国库的银子呢?!那几百万的银子去哪里了?!朕到底是养了一群官员还是养了一群硕鼠?!”
  朱翊钧劈头盖脸把杨俊民和石星一顿痛骂,两人被骂的狗血喷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跪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好一会儿,朱翊钧慢慢冷静下来,坐回了位置上,开口道:“站起来,仔细回话!”
  两人如蒙大赦,立刻站了起来。
  “国库银子的事情,朕暂且不论,朕要出动水师攻伐倭寇,一战而定倭国,朕可以出银子,但是杨俊民,朕告诉你,户部库银起码给朕出二十万,少一两银子,你就可以告老还乡了!”
  朱翊钧的话语前所未有的严厉,这让杨俊民大惊失色——户部要拿二十万的确是有,但是那都是给各个部门准备的银子,大明朝寅吃卯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现在的一笔银子可能都是其他部门三五年前就预定好的,只等银子一来立刻就拿出去,根本就进不了户部仓库,更别说存银。
  他手头倒是有银子,但是那可是工部刑部要的费用啊……
  “陛下,臣……臣不是不愿拿,臣手头也的确有银子,但是陛下,那些银子都是有用处的,近年来天灾兵祸不断,朝廷税收连年递减,往往这一笔一笔的银子都是各个部门提早了好几年需要的,当年没有存银了,只能等着明年的银子过来再给补上,银子一来京城就给各部门拉走,连户部的仓库都进不去,互补一直在勉励维持,如今陛下一口气要提走二十万,臣,臣实在是做不到啊!”
  杨俊民哭穷了。
  “朕不管这些!这些年要不是朕从自己的内库里拿银子出来补贴国用,你户部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前前后后朕补贴的银子何止百万,现在你们都养成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要朕出银子!那朕要你这户部尚书干什么,要你这户部干什么,杨俊民,二十万两银子若你拿不出来,今日,你整个户部的官员就可以全部辞官了,朕让内官接管!朕养不起一帮连二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废物!一帮阉人都比你们能管银子!”
  朱翊钧这话说的十分冷淡,根本不像是气话,把杨俊民吓的心里一颤,叫苦不迭。
  平心而论,皇帝这是把对整个文官集团的恶意发泄到他一个人身上,国本之争叫皇帝极其恼怒,对群臣的印象差到了极点,就差和群臣开战了。
  但是群臣当真敢和皇帝开战不成?那是造反,真要搞了,把皇帝逼急了,直接提着刀出来杀大臣也不是不可能,大宋不给杀士大夫,大明可没有这惯例。
  当年嘉靖爷一顿棒子打死了几十人,这才把杨廷和扳倒,才把文官驯服,现在这位爷没有嘉靖爷的胆魄,但是手段并不弱,性子也强悍。
  皇帝靠着内廷内官赚银子自己花销不是秘密,这要放到别的朝代,户部经费里是要有一个专门拨款给皇室用的项目的,只有大明朝没有,还要皇帝拿银子出来补贴国用。
  但是杨俊民深谙内情,知道大明朝被掏空到了什么地步,只知道户部的账目是绝对不能让皇帝看到的,否则整个外廷真的要血流成河了。
  至于皇帝这话几分真几分假,杨俊民也不敢揣度,只知道这个事情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说的是气话,但是这气要是冲着自己撒,自己可讨不到好处。
  群臣对晋党集团的恶意不是一天两天,晋商晋党搞助学搞得太过火,让其余各地的大商人大地主十分不满意,认为他们是在挑事儿、挖墙角,于是发动各自的利益代言人开始狗咬狗。
  最近这股风潮是被国本之争和朝鲜之役给分散了,大家暂且齐心协力逼皇帝妥协,但是这个事情一旦搞定,大家肯定又要开始争权夺利狗咬狗,为下一朝开始准备瓜分权力,各党各派的牛鬼蛇神们也要开始动作了,那时候他的处境会十分不利。
  为了不在这个时候落人口实,杨俊民只能咽下这枚苦果,苦着脸表态。
  “臣必将竭尽全力为陛下筹集二十万两军费!”
  “哼!”
  朱翊钧冷哼一声,把目光转向了石星:“石星,朕要出动水师配合陆军作战,从水路切断倭寇退路,你有没有合适的水师提督的人选?”
  石星意识到皇帝出动水师的意志不可动摇,便思考了一番,开口道:“臣举荐现任蓟镇副总兵陈璘。”
  “陈璘?好像有点耳熟,何许人也?”
  朱翊钧乍一听这个名字觉得有些耳熟,似乎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一样。
  石星回复道:“是的,陛下,此人在去岁被征召入朝提为神机七营参将,因其早年在东南广东一带和倭寇大战过,平定过不少叛乱,熟悉倭寇的战法,所以才被举荐,此人不仅擅长陆战,水战也有些心得,因此臣举荐此人担任水师提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