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815

  这不仅关系到灭螺这一条,还关系到了医疗系统的重建问题。
  通过这个病,萧如薰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
  牵一发而动全身,决定消灭血吸虫病,不仅需要灭螺,还需要将一塌糊涂的民间医疗给重建完毕,其中还涉及到医生的培养和医院的建立以及药材的种植等等等等,牵扯面太广了,萧如薰自己无法思虑周全,便把三名阁臣叫来了。
  王锡爵李廷机和叶向高快速来到了书房觐见萧如薰,看了刘传海的信件之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疑难杂症虽然困难,但是终究有药可医,可唯独这穷病,无药可治,朕看了这话,心里像是被针扎了一样疼,大肚子病有药可以医治,可以续命,但是却因为没钱,吃不起药,所以只能慢慢等死,这种事情广泛的存在于民间。皇帝常说自己富有四海,全天下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但是朕现在才发现,朕的子民们居然如此穷困,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咬牙硬挺,这是朕的失职,是朕的过失。”
  看到萧如薰自己责备自己,王锡爵忙说道:“这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本朝立国不到两年,诸事繁多,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这般的问题,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解决的,陛下何须自责?”
  “陛下推动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农民丰收,有饭吃,赋税不高,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只是时日尚短,尚需要一些时日积累财富,让自己变得富裕,这不是陛下的错,而是陛下的功劳。”
  李廷机也紧跟着劝解皇帝。
  萧如薰连连摇头。
  “可眼下朕的子民正在哀嚎,正在受苦受罪,朕看不见不知道便罢,看到了听到了却还要装聋作哑?朕做不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图一事而利千秋,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朕是皇帝,这种事情朕不做,还有谁能做?”
  王锡爵和李廷机都闭口不言。
  叶向高开口道:“臣以为此事前朝没有什么人提起,而到现在却有人提起了,这恰恰证明陛下的英明。”
  “此话怎讲?”
  萧如薰看向了叶向高。
  叶向高开口道:“前朝提起的祸患都是眼前的祸患,饥荒,水灾,旱灾,从没有人提起过虫灾,因为虫灾死人没有饥荒水灾旱灾那么多,所以才无人提起,无人关注。而现在有人提起,是因为没有人因为饥荒、水灾和旱灾而死,所以虫灾死掉的人才显得特别多,这不是恰恰证明了陛下施政的英明之所在,让百姓能吃饱,没有水灾旱灾之忧虑吗?”
  萧如薰苦笑。
  “叶阁老,你这话朕是很喜欢听的,可是越听,朕就觉得越悲凉,从什么时候开始,让百姓没有死的那么多也是一种功劳了?”
  叶向高愕然,然后立刻跪下请罪。
  “臣失言,还请陛下责罚!”
  “你没有失言,你说的是实话。”
  萧如薰让叶向高站了起来坐下。
  “只是朕觉得悲凉而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王朝兴衰更替,为什么苦的都是百姓呢?皇帝不能让子民安居乐业吃饱喝足本就是耻辱,怎么连死的人少了一点都能算作功劳呢?百姓的命当真如此不值一提吗?”
  三名阁臣默然无语,不知道该怎么说。
  当今陛下对百姓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见,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态度。
  “朕想让他们吃饱,想让他们喝足,想让他们穿暖,也想让他们能住在房屋里,能读书识字不当睁眼瞎,生了病可以去看大夫,有药吃而不用咬牙硬挺,没有那么沉重的赋税负担,没有地主豪绅恶霸踩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而不仅仅只是让他们不要死的那么多。”
  萧如薰深吸一口气。
  “朕要对民间医药的问题做一个彻底的统筹规划,朕要召开大朝会,王阁老李阁老,你们两个负责组织,叶阁老,你去召集一批民间有名望有实力的名医,联合太医院一起,朕有话要问他们。”
  “遵旨!”
  三名阁臣迅速离开了书房开始贯彻皇帝的意志。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整顿惠民药局
  皇帝动动嘴,大臣跑断腿,这就是大秦朝臣子们的真实写照。
  大秦皇帝萧如薰精力充沛,就喜欢折腾大臣,一个政令接着一个政令,就是不让人歇息,而且一搞就是十年二十年的大工程,让大家目瞪口呆的同时,工作压力也太大了。
  有些人就说和今朝相比,在前朝做官就是在享福,而今朝虽然物质条件丰富了,只要做官就不愁没有吃喝,但是工作强度之大和皇帝要求之高也是前朝臣子难以想象的。
  就比如最近内阁流传出三位阁老最大的烦恼不是皇帝太爱折腾,而是头发掉得太多,不戴帽子都不敢出家门上班了。
  这虽然是个笑谈,但是足以体现大秦官员的压力之大,而且该说不说,掉头发这个问题困扰的还不止只是三位阁臣,其余官员也多有因为掉头发太多而感到烦恼的。
  为此事,皇帝萧如薰还亲自下了圣旨,说为了让头发不要掉那么多,建议大臣们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之类的,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补充营养,让头发不至于掉太多。
  考虑到臣子们的实际需求,萧如薰在臣子们的福利之中加上了一份黑芝麻和一份黑豆,品级高的重臣还给赏赐黑米,鼓励臣子们多吃,然后有事没事多走走,别总是坐着批阅公文。
  萧如薰还特意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臣们介绍了自己的作息,表示自己的工作强度远超一般大臣,但是无论多忙碌,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打拳练剑习武以增强体质舒筋活血。
  然后萧如薰在宫中推行了一个“每天运动半个时辰”的活动,号召大臣们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
  不管是打拳也好遛弯也罢,反正每天除了午休半个时辰之外,还有半个时辰强制不许工作,必须出去溜达去。
  饶是如此,臣子们也没看到皇帝给大家减负,工作还是一样的多,刚刚结束了大阅兵的工作,扫尾还没完成,就搞起了养鸭治蝗的事情,这边还在忙,那边又召集相关大臣一起去开会。
  这次会议比较正式,三名阁臣都到了,叶向高兼管的财政部来了两名侍郎,民政部右侍郎齐永春也到了,太医院院正袁清泰也到了,萧如薰任命不久的惠民药局总负责人姚文渊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民间医疗体系建设的问题。
  萧如薰把刘传海的奏折拿出来,让所有官员一起看,细细的看。
  “世上唯一无药可治的病就是穷病,这个穷病从古至今逼死了多少人,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跟被针扎了一样的疼,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和朕一样,从小没有挨过饿。朕出身延安武家,从小家里不说多富裕,但是也有吃有喝,吃喝不愁,但是朕并非不明白民间疾苦,并非不明白饿是什么滋味,朕率军征战天下,近距离接触老百姓之后,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所以朕发动土改,为的就是让耕者有其田,让百姓有饭吃,能吃饱肚子,还想让百姓有书可以读,可以识字,所以大建学校,让每户人家都能有识字的人,朕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现在朕才发现,朕做的远远不够。”
  萧如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生了病,看不起医生,吃不起药,只能咬牙硬挺,或者弄一碗不知道什么药草煮出来的水,挺过去了算运气好,挺不过去就没了,小小一个伤风感冒,就能要人死。朕以前发过誓,朕说饿死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死法,朕说人可以战死可以病死可以摔死,但是唯独不能饿死,但是现在朕觉得自己错了,生了病看了医生吃了药却治不好这是可以接受的,人各有命,但是生了病没钱看病没钱吃药只能等死,朕不能接受。”
  萧如薰伸手指向了姚文渊:“年初,朕要姚文渊抓起惠民药局的事情,姚卿,你现在告诉朕,告诉在座的所有同僚,惠民药局是个什么情况。”
  “遵旨。”
  姚文渊也是土改官员出身,不过家里以前是开药店做生意的商人。
  他自己也读过书考了个秀才,后来家里生意好,他又迟迟考不上举人,便想着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继承家业算了,结果同乡豪绅眼红,算计他家,他家给挤兑的家破人亡,就剩他和母亲两人,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情。
  很快,萧如薰大军打来了,走投无路的姚文渊以秀才功名投靠了萧如薰,义无反顾的靠着土改浪潮整死了仇人全家满门,上了萧如薰的船,再也没想下去,誓将土改进行到底。
  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他认为全天下乡绅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行动力极强,行动意愿很足,而且敢打敢杀,很快闯出了名声,大秦立国之后被调入中央办事。
  后来萧如薰想要整顿一下民间的惠民药局的时候征求人选,姚文渊靠着曾经从事的职业进入了萧如薰的眼帘。
  问计的时候,姚文渊把自己父亲走南闯北知道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得到了萧如薰的重视,被召见,受到了任用。
  萧如薰任命他整顿惠民药局,整顿有成效的话就任命他做惠民药局的主管官员。
  他上任之后马不停蹄的四处调研,才回京不到一个月,一直都在写报告,正好撞上了萧如薰派人南下调查血吸虫的事情,牵扯出了民间用药难的现状,两件事情撞在一起,萧如薰下了大决心要整顿惠民药局。
  姚文渊开始将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给说了出来。
  “就眼下分析,臣先提出自己的总结,总结就是,惠民药局名存实亡,各地惠民药局基本上都是空壳子,没有任何意义,朝廷此时无论对惠民药局做什么都没有任何关系,不会产生任何变动。”
  萧如薰点了点头:“继续说。”
  “是。”
  姚文渊接着说道:“惠民药局的本意是统管一地药材,设立坐馆医者,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给百姓治病,所以名为惠民药局,最早还颇有成效。但是时间一长,惠民药局就成了地方官员贪墨的渠道之一,至于百姓的死活,没人在乎,而且更关键的是,只在各大城市里设立了惠民药局,至于乡村之内则完全没有惠民药局的影子。城内居民有限,农村内人数却众多,得不到救治,才出现了陛下所说的生病咬牙硬挺看运气的现象。”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计
  姚文渊说完,萧如薰严肃的点了点头。
  “说到底,还是执行力不够,中央权威衰落的原因,中央朝廷推行下去的惠民政策,总要人去实施,落到地方,还要适应地方水土,配合地方豪强劣绅,往往就成了他们的敛财工具。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那就是典型的执行错位的事情,而且难以避免,因为地方势力犬牙交错,强龙难压地头蛇,中央的政令到了地方能被执行三分就不错了,这是朕发动土改的又一原因。”
  萧如薰面色严肃,语气很差。
  “大秦不是前明,大秦只有一条强龙,地方上不允许有蛇,哪条地头蛇敢兴风作浪,在朕眼皮子底下做妖,朕会让他后悔自己投胎做了人,要他生生世世都不敢再做人。”
  萧如薰的话带着森寒的杀意,让在座的几名臣子忍不住的有些颤抖。
  “朕推行下去的政策,必须给朕办到,谁敢歪曲朕的本意,敢借此牟利,坑害百姓,朕有的是办法知道,到那个时候,也不要怪朕下手无情,这是朕的原话,你们回去之后把这些话告诉底下人,心里都给朕有个底。他们下去之后,但凡遇到阳奉阴违之人,但凡有地方势力重新出现的苗头,给朕立刻下手见血,不管是谁,朕说要恢复汉朝陵邑制,不是说着玩玩的!”
  “遵旨!”
  一群臣子跪伏在地上。
  “都起来,姚卿,你接着说。”
  “遵旨!”
  姚文渊接着阐述了自己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还有在全国推行惠民药局的重点与难点,最后他总结的很到位。
  “关键还是在于钱和实施,建造一座屋子做惠民药局很简单,找个大夫坐馆也不难,难就难在保证药材的充分供应,和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萧如薰沉默不语。
  这种事情,即使到了现代还是个老大难题,更不要说是在他这个时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