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校对)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815

  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不能及。
  他们都懂,但是目之所及都是病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
  看着那么多病人苟延残喘随时都能丧命,一个个家庭行将破灭,对大秦而言无比重要的劳动力却被一条小虫给祸害到这个地步,他们又能如何看待呢?
  然而再难也要做,再难也要从头开始做,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事了。
  萧如薰从全国各地召集了名医入京,和太医院的太医们一起商量起了全国医疗体系建设的事情。
  面对皇帝提出的由朝廷出面,在全国各省建设统一规模的惠民药局,在全国适合种植药材的地方安排专人种植药材,然后还提出了邀请名医们牵头,建立培养医者的学校,由他们来授课,培养合格的医者。
  面对皇帝提出的种种建议,连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是目瞪口呆的。
  培养医者的……学校?
  自古以来医者传承都是父死子继或者是师徒传承,从来也没有说是建立一个培养读书人一样的学校来培养医者的。
  医者虽然没有商人地位那么低,但是在传统意义上,医者的地位也不高。
  建立培养医者的学校,这个建议让全体医者们手足无措。
  “朕没有开玩笑,朕深感大秦医者人手匮乏,急需培养更多的医者来为大秦子民治病所以朕决定投入一笔资金在南京和北京各建立一所培养医者的学院,你们都可以在其中教育学生学习医术,培养优秀的医者,你们以为呢?”
  萧如薰殷切的看着这些著名的医生们。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医部
  对于皇帝所提出来的建议,民间的名医们都感受到了极其复杂的心情。
  这种感觉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但是此时此刻,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时候皇帝会关心医者的传承和发展了?
  国家会重视医术的发展?
  国家会用行政力量帮助医者建立学校扩充规模保证传承?
  “不仅要建设学校,还要将医者的地位提高,救死扶伤的医者不是低等人,不比任何人要低微,至少,不能比官员的地位要低,你们放心,只要你们救死扶伤不忘初衷,朕会给你们应该得到的待遇。”
  皇帝给出了这样的承诺,并且很快拟定了相关的条例,关于国家大力发展医疗水平的建议,还有提高医者待遇的建议。
  由太医院牵头,精选国内数百位大名鼎鼎的名医,汇聚在京师开会。
  共同商议推选几位医术最高且德高望重的医者,一同引领组建全新的大秦医部,设医部尚书和左右侍郎等职位,在北京设总部,南京设分部,总管全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这场行动在传统的大秦官场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让人们意识到,在大秦,原来不仅仅读四书五经才能做官,学造火器可以做官,学治理蝗虫可以做官,现在学医术也能做官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儒学家才能做官,这让诸子百家的传承失去了最大的意义,萧如薰没有兴趣重建百家,但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他很有兴趣。
  只要让各行各业的人知道自己所掌握的高超技艺可以成为他们做官的依仗,那么,自然会有人投入进各行各业之中,各行各业都能得到发展。
  这不仅是打破儒家垄断官员职位的方法,也是发展一些较为弱势却有很大意义的行业的方法。
  不断有依靠自己的特殊技能进入政府部门做官的人出现,一些传统官员已经感受到了皇帝所引领的时代大潮的冲击,感觉这个传统的国家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必然产生剧烈的反应。
  医部宣告创立之后的一个月,医部正式挂牌成立起来。
  成立当天,大秦皇帝陛下萧如薰亲自前来参加,当场挥毫写下“医者父母心”五个大字,将之赠予新成立的医部,并且发表了讲话,关于让全体医者秉持父母之心行救死扶伤的千古传统之业的希望。
  “成立医部不是为了让医者都来挤破脑袋做官,所有医者必须要明白的是,学医不是为了做官,大秦设立医部,是为了让医术更好的发展,让医者更多,并且让救死扶伤走遍大江南北最优秀最仁善的医者得到应该得到的鼓励和奖励。无论什么时候,医者始终是医者,救死扶伤是医者永远不能忘怀的天职,大秦还有无数得不到救治吃不起药材的病人正在痛苦挣扎,随时会丧失性命,而你们的职责,就是挽救他们。”
  萧如薰制定了一系列的医者福利待遇和医者认同的规则。
  萧如薰下令,给全国的医者进行统一编制,宣布让全国各省的医者都到各省首府进行报备,讲出自己行医的年限和擅长治疗的病症,各省巡抚负责统计,然后一起送到北京医部备案。
  医部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整个中医体系当中的病症分门别类,划分出各种病症类别和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将医者进行划分,是善于治疗病还是善于治疗伤,内科还是外科,都要进行分类,划分出一套行之有效全国统一的标准。
  结束各地医生各行其是的历史。
  大一统的国家,要有大一统的标准。
  除此之外,医部还需要派出得力人手到各省首府筹备,考察当地医者的水平和实力,对有实力的合格医者下发行医许可证,规定相关的待遇,之后由政府按月发给一定的福利,将之纳入当地首府的惠民药局体系当中。
  每次行医如何收取费用或者是不收取费用,各种药材的价格的等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不准擅自定价。
  而对于那些庸医甚至是假医生和那些故弄玄虚的巫医,则不给行医许可证,不准行医,今后若要在大秦统治范围内行医,则必须要经过当地惠民药局的认证和行医许可。
  若无许可擅自行医,不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治罪,由当地官府负责处理,轻则关上三五月打板子,重则斩首示众。
  全国各乡各村都要三令五申,让每家每户的村民都知道行医许可证长什么样子,看病之前,要让医者出示全国统一的行医许可证,没有行医许可证的,则不允许行医。
  鬼知道那是什么水平的医生?
  萧如薰将一批有行政经验和组织经验的官员编入了新成立的医部当中,和选拔出来的专业能力过硬的名医一起组建了医部,专业的人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做法,行政官员负责具体执行。
  医部尚书坐镇北京总部,医部两个侍郎则轮流坐镇南京,为江北江南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医疗问题做筹备工作,尤其是眼下最为重要的血吸虫问题。
  医部挂牌成立第二天,就在萧如薰的关照之下召开了全体会议,就江南地区肆虐的血吸虫问题进行了一场五百人全体会议,主要由来自江南疫区熟悉血吸虫病的医生组成开会。
  开会商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关于如何更方便更迅速的攻克这个病症的方法,眼下所知道的病患已经突破了六十万,这个数字十分可怕,如果不尽快找出快速而又经济的医疗方法,那么就是华夏医者之耻。
  另外萧如薰还安排一批人讨论如何维持一些常用药物的稳定供给,比如划定规模安排人一起种植等等做法,要开始将药材进行统一的大规模种植化,并且可以稳定供给给各省的惠民药局。
  同时,萧如薰考虑到现在这样开始进行医疗方面的发展,看到成果最起码也是五六年七八年以后的事情,而在这期间,广大人民极高的医疗需求又该如何准备呢?
  难道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病人痛苦死去毫无办法?
  小小病症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萧如薰自忖自己做不到。
  思来想去,萧如薰忽然记起了自己当初在幸存者基地当中的图书馆旧书区里发现的一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行的《赤脚医生手册》。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乡村游医计划
  在当时,幸存者基地草创没有什么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全靠这本书,大家才撑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萧如薰依稀记得这本手册是在建国初期医疗卫生水平极差且医疗需求极高的背景之下,由国家牵头,组织一批名医联合编写的。
  书里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一些常见病症和应对方法完整的介绍了,头疼脑热发烧感冒咳嗽之类的常见病都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西医等各种治疗方式也都介绍了,深入浅出,效果非常。
  可谓是良心之中的良心,是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一本巨著,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学医能救中国人。
  当初幸存者基地里很多人得了病都是靠这本书上面介绍的方法予以治疗,因为当初根本就没有可靠的医生和医疗器械,但是靠着这本书,居然让大部分生病的人都痊愈了。
  想起这件事情,虽然记不起其中的具体内容,但是萧如薰很快明白过来。
  在这个医疗事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候,可能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数量稀少的高级名医,而是数量广大医术不高明但是能够治疗常见头疼脑热病症的“赤脚医生”。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穷人的办法。
  对于很多穷人来说,大病重病根本不重要,因为就算是皇帝得了大病重病,也不见得能治好,关键在于发生次数最多的小病,感冒发烧之类的,在这个时代,也是能要人命的。
  而在现代人看起来,这些病根本不算事儿,吃几片药就能好,而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要命的。
  偏偏这些病症发生的次数多,得病的人特别多,每个人都可能患病,若是都要靠名医去治疗,那该要多少成本?
  可是如果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有一批行走在广大乡村田野之地上的赤脚医生,如果能够将最常见的感冒发烧咳嗽等病症用最简单的方法消灭掉,让民间掌握应对这些病症的方法,必然可以极大的提高百姓的人均寿命。
  想到这里,萧如薰就感叹自己大手笔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起乡村蒙学让农家子弟读书识字的做法是多么的正确,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做法提升人民的识字率,那么就算有手册,他们也不识字,看不懂。
  这是一个最浅显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识字,能看懂赤脚医生手册,能治病,就能活,不识字,看不懂,就等死。
  知识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甚至能决定生死。
  无论如何,都要让乡村蒙学建立起来,让农家子弟至少能认字。
  为此,感受到财政负担的萧如薰已经决定要就此扩大对外殖民侵略掠夺财富和资源的决心了。
  前往欧洲和美洲的“商船”的数量要增多,一定要增多,他需要大量的钱,大量大量大量的钱和资源。
  于是,萧如薰召集了医部的名医们,向他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面对医者们吃惊的表情,萧如薰的态度显得十分坚决。
  “自古以来,医术的传承被看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乎到救死扶伤,更关系到行医之人能否生存下去,朕是明白的,你们有这样的担忧,朕并不奇怪,也不怪罪。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的生活将由大秦朝廷来负责,朝廷按月发放给你们俸禄和相对应的福利,保证你们吃饱,穿暖,你们不用再为生计担忧,你们可以放心,只要朕有饭吃,惠民药局就会一直存在,就不会让你们饿着。所以,朕要求你们,将你们所知道的最常见的病症最简单的治疗方法都总结出来,讨论,确定,上报给朕,朕来刊行,发行天下,并且组织人手培养一批合格的乡村游医。”
  萧如薰说完,看了看他们的表情,又接着说道:“你们知道,大部分的医者都在县城府城各大城市之中,过去你们所能治疗的,多是这些城市里的居民,那么广大的乡村田野之地中的患者,又该如何治疗呢?
  这次的大肚子病,大城里的患病者少,能治好,可乡村田野中的患病者极多,得不到治疗,只能等死,在朕的眼里,不存在城池居民和乡村农户之分,他们都是大秦子民,理应得到一致的对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8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