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0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505

  五千多士人,连带他们的家人、族人,林林总总算在一起,能有三四万人,三四万人啊!
  皇帝陛下一声不吭,全给处置掉了。
  这些人会面临什么?
  没人知道,大概率是死亡的终末。
  这些可不是战俘,也不是罪人,而是士人啊。
  皇帝陛下真的就下手了。
  还是用如此凶狠的手段。
  直到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如梦初醒。
  一直以来,他们内心深处都是把皇帝当做东汉时代的皇帝看待的,他们习惯了那种皇帝,习惯了被他们限制了权力的深度和广度的皇帝。
  他们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这样的惯性太强大,以至于到现在为止,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下来,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
  魏帝国的皇帝陛下和汉帝国的皇帝陛下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样的变化就体现在汉帝国的皇帝陛下要掀桌子的时候,他们能搞出黄巾之乱作为反制手段,逼迫皇帝让步。
  而魏帝国的皇帝陛下要掀桌子甚至已经掀完了桌子的时候,他们只能站在他面前瑟瑟发抖,低着头,什么也不敢做。
  我们,不是应该去反抗的吗?
  在皇帝用暴力对待士子们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吗?
  很多士人官僚都在这样想。
  但事实却是他们一直躲在家里,不敢出声,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面对一切都像一只缩头乌龟。
  现在,面对皇帝展开的超大规模的迫害行动,他们依然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都做不到。
  眼睁睁看着皇帝陛下把那些士人子弟全部废掉,官员罢黜职位,学子赶出太学。
  然后引入一批地方上的泥腿子到中央填满了官员的空缺,又宣布要招募更多的泥腿子进入太学填补学生的空缺。
  皇帝陛下的所作所为,难道不应该向着我们士人吗?
  你为什么向着那些泥腿子?
  那些泥腿子真的能取代我们吗?
  问题有很多,但是一个也问不出口。
  等皇帝宣布完了这次事件的性质定义和惩处条例之后,又宣布了新一批的官员升职和奖励名单,彻底把这场混乱之后的政治权力划分掉。
  于是一切都成为了既定事实,再也不可更改。
  皇帝陛下以他无上的威望和绝强的武力压制住了一切可能发生动乱的存在,强行稳住了人心不安的局面。
  那些黎庶官员就这样在中央站稳了脚跟,一口气突破了上升渠道的限制。
  事情到了这一步,很多人已经搞不清楚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发动这场可怕的迫害行动了。
  不知道,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皇帝陛下就做出了如此决定,付出了三四万士人及其家眷作为代价。
  别说他们了,就连一些寒门官员都表示深切的不理解。
  他们不理解士人家族出身的皇帝陛下为什么对这群泥腿子怀有那么深厚的感情和期待,他们真的不理解。
  一个传统的典型的衣食无忧的士人家庭出身的士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这群泥腿子?
  又是让他们读书又是让他们做官,还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上升渠道,让他们到洛阳来。
  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更不会理解,所以郭某人并不指望做出任何可以被他们接受的解释。
  于是乎,在这场大朝会的最后,皇帝陛下宣布了最终决定。
  废察举,立科举,从明年开始,将察举制度全面废除,科举制度成为帝国唯一的选官方式,学子不论出身,只要有学籍,就可以自由报名——
  不需要经过任何渠道。
第1196章
读书改变命运
  科举考试报名,无需举荐。
  无需地方、中央官员的举荐,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经过水平极高的考试和相对惨烈的黜落制度,择优选择适合做官的官员。
  考试由礼部负责,礼部尚书许靖担任主考官,筹备明年,也就是延德八年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一应规矩采用当年邺城举办的论才大典的旧制,科举考试的开始时间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一,也就是春暖花开之时。
  从现在就可以开始筹备了。
  一切尘埃落定,皇帝以绝对的权力和威望强行通过了废察举立科举的命令。
  这一次,皇帝没有和任何人做任何妥协,任何要求都被皇帝严格要求通过,并且颁布全国,通行实施。
  大朝会就此散会,莫名激动的黎庶官员群体和氛围极其压抑的士人官僚群体还有夹在中间的寒门官员群体各自离开。
  他们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思考和准备。
  核心决策层被留了下来。
  包括各大官署首脑及其副手,还有九部尚书们,以及不属于其中的孔羡,还有贾逵。
  这些人组成了魏帝国的核心决策层,经验丰富的决策大脑,都是人中翘楚。
  面对他们的情绪,郭鹏进行了安抚。
  “这一次通过科举考试的决议,你们的出力是至关重要的,你们为我稳住朝局,稳住政府,有功,是功臣,你们可以自选二子,荫封入仕就职,无需参加科举考试。”
  决策圈的人精们互相看了看,齐齐松了一口气。
  皇帝到底是给他们这些高官留了一条口子,让他们可以放心的享受特权的安排,从而和那些倒霉蛋们划开界限。
  经历了皇帝陛下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他们可不愿意再次接受皇帝陛下的铁拳了。
  所以心里有再多不满,他们也要忍着,也要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失控。
  不过眼下,皇帝陛下似乎打算尽管是在科举体制之下,也会给他们留一条路,方便他们更好更平坦的行走。
  经历铁拳之后,这颗枣子是那么的香甜,那么的诱人,那么的美好。
  对于郭某人而言,让出这一点点的利益也是无所谓的。
  因为一旦科举形成了规模,成为了和举孝廉一样的官员入仕“正途”以后,官员之间的鄙视链自然会形成。
  只有走科考道路的才是最优秀的官员,才是可以承担大任的官员,走荫封道路的都是没卵用的官员。
  官场上会自发形成一些潜规则之类的规矩。
  比如明朝庶吉士的存在,只有一甲前三名和其余少数大选之年的幸运儿可以成为庶吉士。
  而将来若要进入内阁成为阁老,就非要是庶吉士出身不可,否则就不能进入内阁。
  庶吉士自然都是历年来科考成绩最好的前三甲或者二甲中的顶尖佼佼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学历至上】的论调。
  必须要考试考得好,才能走到人臣巅峰。
  因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社会共识才能形成并且一直持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们这些士人年代的余孽们难道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只要郭某人稍加引导,多重用历年科举考试一甲前三名和二甲前十名,很快,科举至上和学历至上的氛围就能形成,士族的荣耀和血统论很快就会被抛弃到尘埃里。
  官员之间的科考成绩鄙视链都能鄙视死你。
  县官不如现管啊!
  大科考时代,就算你爹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自己要是没有功名,不是庶吉士,那一样别想进入内阁,别想得到正规出身的科考官员们的承认和接受,别想掌握最高权柄。
  你会被一直鄙视。
  这就是科举相对于察举而言最好的地方啊。
  就算它僵化,就算它搞裙带关系,就算它各种不合理,可是,它的公平性是察举远远不能相比较的。
  血脉可以遗传,考试成绩又不能遗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