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0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6/1505

  乐意习武的士人自然有,喜欢击剑的不在少数,可是,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让他们去通过身体素质测试……
  毫无疑问,草创之际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各方面的人物都占不到便宜。
  无论是士人还是寒门还是黎庶。
  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要想真的占据优势,是需要准备时间和专门专向辅导的。
  要突击学习农业,学习算数,学习灾害防治的知识,还要锻炼身体。
  郭鹏提出一个要求,即身体素质测试摆在文举笔试之前,必须要通过身体素质考试才能参加笔试,否则就不准参加考试。
  这可比其他什么规定要强悍多了。
  身体不达标都不让你考试,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必然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否则不管书读的多好,考试都无法参加,那又有什么用?
  除了这方面之外,郭鹏也要对文举考试的内容多加规定。
  经义方面当然士人子弟占优势,可是其他方面的分数占比也不会低。
  按照郭鹏的那个意思,显然不会允许经义考试占据整个卷面分数的绝大部分,肯定是要平衡的。
  除了经义之外,肯定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内容,和农业有关的,和算术有关之类的。
  而且这才是第一场,皇帝还要考第二场第三场。
  要考天文地理,因为有人提出天文气象之类的知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意义,地方官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农业生产,所以这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要考策论,卷面上给出一个或两个政治议题,或是皇帝新想出来的,或是朝廷拖延已久不能决策的,让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予以回答。
  也要考自由行文,交给考生自由发挥,自己想写什么文章就写什么文章,写一写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对朝廷的期待之类的,但是注意,一定要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的不对还要扣分。
  其他还有些七七八八的,揉碎了加进三场考试中。
  三场考试加在一起综合判分,经义方面的分数比重自然会大大降低,无法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这对士人非常不利。
  洛阳大灾变之后幸存下来的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
第1200章
让科举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
  对于皇帝毫不掩饰的打压,还有这种科考内容对他们的不友好,士人们当然想要改变。
  但是他们做不到,也不敢做。
  刚被皇帝痛打一顿收拾了五千多同僚,谁敢确定皇帝不会再来下一波?
  基本上算是把胆气和优越感给打没了,把脊梁骨给敲断了。
  一个个的都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整日里谨小慎微,生怕自己会惹祸上身。
  说话的声音甚至都没有那些泥腿子们响亮。
  不少幸存的老资格士人对这样的情况那是唉声怨气,私下里聚在一起的时候,口中满是对皇帝的怨言和不满。
  他们觉得皇帝这一来把士人的脊梁骨打断了,国家没了正气,士人失去了追求,一个个都成为皇帝的应声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郭魏政权很快就会崩塌。
  他们如此恶意的揣测着郭魏政权的终末,恶毒的诅咒着这个年轻的政权,认为自己心中的怨恨一定会经由上天的手段施加到郭某人身上。
  然后二世而亡。
  可尽管如此,他们说的时候也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压低喉咙小心翼翼,生怕被谁听见了到外面去宣扬,然后黑甲禁军就冲进来拿人。
  可别还没等到郭魏政权的终末就迎来了自己的终末。
  他们不知道魏帝国什么时候完蛋,却知道这种话一旦传出去,他们会立刻完蛋。
  这段敏感时期,士人们可谓是极其痛苦,从中央到地方被全面打压,从顶层头部家族到底层的二三流士人,都被狠狠地砍了一刀,失血很多。
  现在科举考试也不向着他们,处处针对他们设限制,处处照顾寒门和黎庶。
  想来,也是皇帝对他们之前掀起的波澜的报复。
  皇帝的报复心很强,不仅要打人要杀人要流放,还要对他们的后路进行限制,以确保帝国内部没有可以威胁到皇帝的政治势力。
  这还不算,还要空前的引入一大堆泥腿子们进驻京师,占据他们原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势力。
  这一波打击和迫害之后,毫无疑问,士人们已经后继乏力,甚至没有力量去反对皇帝在科举考试中折腾出来的一些新玩意儿。
  尽管知道这对他们非常不利,但是在大环境下,只能三缄其口,虽然他们之中还有不少身居高位执掌权力的人在。
  未来在什么地方?
  遭受空前打击和迫害的士人们无力地凝视着灰败的天空,望穿秋水般渴望看到一丝阳光,却什么也看不到。
  其实他们不知道,皇帝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不满意。
  郭某人不满意,因为他不能一口气做到位。
  他把制度带到了宋朝的地步,甚至还要比宋朝更加完善,但是却无法把社会状态一口气带着跃进到宋朝的地步。
  读不起书的人还是读不起书,来不了洛阳的人还是来不了,交通,资产,办学条件等等,限制着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求学上进之心。
  他增加了人民的识字率,因为扫盲不是真正的办学,办学需要付出的远比扫盲要多得多,他扫的起盲,却办不起学。
  他想让更多的人入学读书,更多的人参加文举考试,并且拿出了一整套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大办公学,什么时候开放印刷术等等。
  武举考试他也想让更多人参加,但是魏军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很高,所以给考试设定的考核项目本身就极具专业型。
  可以说不是首阳山讲武堂出来的武学学生就基本上拿不到高分。
  这不仅是在限制士人,也限制了未曾接受专业军事教育的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
  但是,魏帝国的武举和文举一样,只是不限制出身,不是没有额外的限制条件。
  文学和武学才是面对全民、没有什么多余限制条件的。
  拿不到学籍本身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是规章制度,无论文举还是武举。
  后面,他会扩大首阳山讲武堂的办学规模,并增设地方武学,让武举考生也要拿到学籍,通过测试进入武学,经过学习之后,再去参加武举考试。
  以魏军眼下的作战能力和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专业性的作战规划,一般不曾接受专业军事教育的民间所谓【壮士】根本不可能符合魏军的需求。
  魏军需要的是越来越多拥有专业军事知识的参谋人才和指挥人才,而这些知识不经过专业讲武堂的学习,基本不可能掌握。
  郭某人的规划是很好的,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很多很多的时间。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现在的科举只是草创,他急着立刻就开始办理科举,就是要让科举有更多的时间举办更多次,以便于让科举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
  在他还活着的时候。
  至于其他的,他还没有精力去顾及。
  他不知道自己死前能否看到一点苗头,看到天下教育兴旺发达的场景。
  若能看到,他就满足了。
  说实在的,他已经逆天改命好几次了,这不是最后一次,却是最成功的一次,他把士人打败了,杀死了。
  可是为士人立碑做传这种事情,需要更多接受过教育的黎庶子弟来做,需要庶人来做。
  科举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搭建需要下层基础的支撑,下层基础打不牢,上层的科举建设迟早要变味。
  科举这仗打下来了,配套的教育系统也要立起来,后面的规章制度也需要不断的优化。
  比如有钱人家付得起学费,穷苦人家付不起学费之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财政上的不贴和支出,甚至是减免学费之类的政策也要推出。
  那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一仗打完,郭某人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下一仗了。
  科举考试内容之争结束之后,各种不利于士人的消息满天飞。
  这样的消息传递到各地方的时候,对地方的那些官员还有士人家族之类的都是极大的冲击。
  士人家族很快就被镇压了,无力继续作乱。
  士人官员则被军队严防死守,想做乱也没有任何办法。
  早在郭鹏准备行动之前,已经调动了各地军队入驻各地非常重要的城池、险要关隘等等,这也是提前防范暴乱的一种方式。
  一旦有哪些丧心病狂的家族昏了头要和地方的豪强家族一起进行叛乱,军队是需要及时平叛并且扩大迫害规模的。
  魏帝国全新的军事规划,郭某人早就已经决定好了,不过暂时还没有来得及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