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0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505

  郭鹏接过纸一看,嘿,还真是马谡。
  荆州襄阳人,幼常,那看起来应该没错了,就是那个失了街亭的马谡。
  嘴皮子功夫一流,终究缺少领兵作战的实践经验,结果抗压能力不行,铸下大错沦为笑柄的那个马谡。
  郭鹏把纸递还给了监考官,凝视着那个正在悠哉悠哉煮饭吃的家伙。
  他是汉末士人当中一个群体的典型代表,就是那种的确有才华,而且看问题非常透彻,讨论旁人得失非常擅长,轮到自己上手操作就进退失据的那种人。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开着上帝视角的人忽然间坠入凡间一样。
  其实多给他一点历练的机会,从小事做起,他未必不行,就像他历任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的职位一样。
  只是诸葛亮对他抱有太大的希望,希望他立刻化身名将,上来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要害的地方去展现他的军事才华。
  兵法和实际战场是完全不同的,正如同马谡和张郃的区别。
  其实马谡更适合做参谋官。
  硬是要说的话,给他一点时间熟悉战场,他也未必不能带好兵。
  让王平为主,马谡为辅,或许不至于失掉街亭——
  也难说,马谡骄傲,学历还高,怕是不会老实接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王平的指挥。
  而王平又较为木讷,容易自轻,这两人在一块,肯定要出事。
  诸葛亮大概是太希望马谡快速成为一个真正可堪一用的大才了,他太希望马谡快速从理论人才转变为军事实操人才了。
  看着马谡悠哉悠哉做饭吃的模样,郭鹏就觉得马谡是一个对自己很有自信的人。
  这样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用的好了会是一个真正的人才,用的不好拔苗助长,那就是空中楼阁。
  郭鹏摇摇头,没有继续关注这个马谡。
  不过他倒觉得襄阳马氏还是挺有眼光的,或者说,这帮荆州人挺有眼光的。
  据说这一次来参加科举的荆州士人是所有文教繁盛地区之中最多的,接下来就是徐州人。
  可想而知,荆徐士人似乎比其他地区的士人更加能够接受他们已经不再独特这个重要的现实了。
  对此,郭某人当然是欢迎的,他非常欢迎识时务者加入他的科举体系,从士人官僚摇身一变转变为科举官僚。
  就知识的储备量来说,士人显然比寒门子还有黎庶子弟要好一些,当然在这样的考试模式下好不了太多,可终归他们的见识会更好一些。
  如果他们愿意参与到科举当中,积极向科举靠拢,向新政策靠拢,郭某人绝对不会排斥他们,反而还要接纳他们。
  让那些排斥科举的人眼红,眼馋。
  这样的政策红利只有运气好且胆子大的人才能吃到,不知道谁才是这样的幸运者呢?
  反正那些已经死掉的人肯定不是。
第1219章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郭鹏对王平的欣赏
  临近午饭的时候,郭鹏从太学内离开,出了洛阳城,向首阳山讲武堂方向疾驰而去,很快抵达了首阳山讲武堂。
  此时此刻,武举考试第一场已经结束。
  郭鹏抵达的时候,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都已经离开了——他们要赶快回去休息,养足体力,好应付明天的第二场个人军事技能考核。
  负责主持这场考试的是参谋令戏忠和卫军将军赵云,郭鹏抵达的时候戏忠和赵云正在指挥考官们进行资料统计。
  “考试情况如何?”
  郭鹏上来就问。
  “陛下?”
  戏忠和赵云一眼看到郭鹏来了,立刻行礼。
  “回陛下,第一场考试合格者有一千八百三十六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完成考试,已经被淘汰。”
  戏忠报上了一个让郭鹏还比较满意的数字。
  郭鹏点了点头,拍了拍戏忠的肩膀,又拍了拍赵云的肩膀。
  “干得不错,能有这么多人通过第一场考核,也算是不错了,毕竟难度如此之大。”
  郭鹏笑了笑,接着又开始询问第一名的考生叫什么名字。
  赵云递上来了一张纸。
  “回陛下,这就是第一名考生的资料,此人姓王,名平,字子均,年二十,籍贯原是益州巴郡,现在居住在关中,长安附近的蓝田县,而且似乎是个賨人。”
  “王平?”
  郭鹏结果赵云递过来的资料表一看,嘿,还真别说,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该说是缘分吗?
  那边看到马谡,这边就看到了王平。
  这个大字不识一箩筐却拥有极强的军事天赋的军事天才。
  诸葛亮时期,他就是诸葛亮倚重的人,多次和曹魏名将张郃交手,张郃就没有在他手里占过什么便宜,诸葛亮也很信任他。
  诸葛亮去世以后,王平在蜀汉中后期肩负起了汉中防务的重要使命,吴懿去世以后,王平更是独自镇守汉中长达十年时间,一直到去世。
  期间,他以三万兵力击退了曹爽十万军队的进攻,粉碎了曹爽的南侵计划,为蜀汉北方防线的安稳立下大功,与邓芝、马忠并称为平安三侯。
  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连文化教育都没怎么接受过,仅有的一点文化还是在军队里担任职位以后才学的。
  但是他能靠着别人读书给他听来学习,与人交谈不会失去中心思想,不会让人带偏,属于学习能力很强的那一类人。
  不过……
  武举考试也是要靠文化水平的,王平就算身体素质过关,个人军事技能也过关,但是在文化水平方面……
  他有多学习几个字吗?
  郭鹏想起王平賨人的身份,意识到王平大概是在当年他讨伐刘璋的战争之中作为战俘被从老家迁移到关中去居住的。
  刘璋曾经动用过一批賨人帮助抵抗魏军,所以战后,郭鹏让乐进收拾賨人,把他们击败,活下来的賨人被整体迁移到了关中,填充关中人口。
  王平或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川蜀之地去到关中定居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王平还真的能多认几个字。
  因为郭鹏为了让桀骜善战的賨人尽快被同化,不仅把賨人打散了和汉人一起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脱离半耕半战的生活习惯,还让賨人和汉人农户一起接受识字扫盲教育。
  这样有助于尽快把賨人同化成真正的汉人。
  以王平的天才,多认识几百个字应该也不是难事,稍加努力,读书对他而言应该也不是困难的事情。
  不过仅仅只是认字,估计很难通过第三场考试。
  第三场考试,要考验军事理论,考验对兵法的理解和思考,需要写文章,需要接受专业参谋们的审视,真的很难。
  除非首阳山讲武堂毕业,或者家学渊源。
  而这两点,王平和绝大部分武举考生都不具备。
  满分三百分,就算其他两场拿到高分,第三场考试的分数也很难拿到,那这样的话总分只能在二百上下徘徊,肯定不能通过武举。
  说到底,科举考试本来就该面对学子,而非普通百姓。
  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挡郭鹏对王平的欣赏。
  对于如此善于防守的军事天才,郭某人还是相当上心的,未来帝国疆域扩张的差不多了,善于防守的军事人才自然会登上主流舞台。
  笑了笑,郭鹏把这张纸交给了赵云。
  “子龙,等考核结束之后,把这个人的分数和第三天的考卷交给我看看。”
  赵云领命。
  “遵旨。”
  从首阳山讲武堂返回皇宫的路上,郭鹏很开心,对曹操和郭嘉说了不少他对未来的展望和想法。
  他觉得在未来,太学和首阳山讲武堂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官员和武将的输出基地,太学和讲武堂会培养出无数名臣名将,源源不断的为魏帝国输入新鲜血液。
  然后他建议曹操和郭嘉也尽量让自己适龄的子辈去参加科举考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