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05

  讲道理,写情书这种事情,郭鹏还算是挺熟练的。
  这倒不是说自己写,郭鹏早就脱离这样的低级趣味了。
  只是因为文笔好,字写得漂亮,所以上辈子上学的时候经常有人拜托他帮忙写情书,不仅赚到了零花钱,还锻炼了说肉麻话和假话空话大话的能耐。
  经常性的一篇假大空的情书文章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然后就轻而易举的赚到了小钱钱和小零食。
  接着他不断的开拓新客户维系老客户,吃香的喝甜的,这段经历让郭鹏很早就深刻的意识到读书改变命运和知识就是财富的道理。
  古人说情话的本领一点也不低,平行比较起来丝毫不弱于现代人,也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今人才会玩情书说情话。
  但是这等本领局限于读书人的群体之中。
  古代中国识字率长期不超过百分之一,而其中绝大部分在该追求爱情的时候都在削尖了脑袋寒窗苦读考科举,所以会写情书会说情话还有那个闲工夫这样去做的人比较少,以至于一些不错的情书情诗还能被流传下来。
  这就显得郭鹏写情书讲情话的能耐超凡脱俗。
  反正郭鹏写的情书说的情话总是能叫情窦初开的曹小妹两颊泛红眼含春水,忍不住的畅想着三年以后,自己会是如何的幸福。
  她是真的觉得很幸福,很开心,能和自己的心上人结为连理。
  而这一切的背后所发生的事情,她一概不知,或许她也根本不想知道,她只想依偎心上人的怀里度过一生,那就够了。
  尽管这样也并不容易。
  乱世即将到来,有远见的人已经或多或少的察觉到了一些征兆,没远见的人还在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
  郭鹏是属于明确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人,所以他做的更多,更刻意。
  以前不是曹家人还不好说什么,现在关系确定了,郭鹏也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而且他越不拿自己当外人曹家人越高兴。
  就像看到曹仁带着曹纯偷偷跑出去玩却不认真读书习字的时候,郭鹏就非常生气。
  于是,他拎着一根棍子把曹仁和曹纯从前院打到后院,怒斥他们有书可读却不认真读书,简直是不孝!
  他用『不孝』来怒斥曹仁和曹纯,说他们的父亲曹炽为了让他们有书可以读而在京城打拼做官,而他们却浪费光阴斗鸡走狗,完全不将父辈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放在眼里,这是不孝的行为。
  因为郭鹏在孩子群里有威望,而且曹仁和曹纯一直都很听郭鹏的话,被骂了也不敢还嘴,被揍了也不敢还手,老老实实的跟着郭鹏一起读书识字。
  读不进去经书就读兵书,反正就要跟着郭鹏一起读。
  曹胤发现郭鹏发火居然比他自己发火还要有效果,便拜托郭鹏对其他一些曹家子弟也上上心,比如曹洪和曹德之类的。
  夏侯家也有长辈来拜托郭鹏,说能不能带着夏侯家的一些子弟也读读书什么的。
  郭鹏则表示年龄比自己大的不好下手,只能规劝,曹仁和曹纯年龄都比自己小,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他只能尽力而为。
  他也是这样去做的,曹洪和曹德年龄比他小,平素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他的劝说就比较有效果。
  夏侯渊虽然年龄比较大,不过夏侯渊也很佩服郭鹏的胆气,所以多少也听进去了一些。
  至于夏侯惇,只比曹操小一岁,没等家中长辈劝他努力进学读书,他就自己个儿打包行李跑去顿丘找曹操去了。
  他和曹操走得很近。
  他是个『热爱学习』和『尊师重道』的人,或者说就是比较讲义气。
  十四岁的时候,因为有人羞辱夏侯惇的老师,他就一怒之下把那个人给杀了,犯了杀人罪,后来是曹操拜托曹嵩出面帮他摆平了这件事情,免于牢狱之灾,此后他就和曹操非常友好。
  郭鹏也不在意,这种事情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好与不好也不是曹家能强求的。
  而且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去雒阳了,这个时候正是老老实实读书的时候,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挑。
  也就在这个时候,曹嵩在雒阳听说了郭鹏在家乡凿冰捕鱼供奉给继母的事情在雒阳各大家族内传的很开,广受好评,顿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他花了不少钱,打通了尚书台的关系,将郭鹏的名字报了上去,借着,又靠着和中常侍吕强之间的关系,捐了一些钱,给郭鹏扫除了宦官方面的障碍。
  郭鹏进入太学成为童子郎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第0012章
出发去雒阳
  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高官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每况愈下。
  到了汉末,尤其是党锢之祸数年来,士族子弟很多都不会进入太学,他们并不稀罕太学,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比太学更加优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对他们来说,太学的师资还不如他们的族学,所以自然不会去太学。
  学成之后加冠成亲,二十岁前到月旦评求个评价扬个名,然后大家互相串联一下举个孝廉,就可以去雒阳做官开启仕途之路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士族子弟会进入太学学习,而是很少。
  至于那些个高官勋贵子弟,他们根本不想着努力学习,大多数人只是去点卯,签个到表示自己来过,然后——『饱食而退』。
  这四个字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嘲讽那些汉末魏初的太学生的,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到太学学堂点个卯,然后等着吃免费提供的午饭,吃完午饭就走了,就去撒欢了。
  祖先拼死拼活挣来的功绩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却只培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
  白瞎了太学里十四博士的优良设置和那么好的教学条件。
  郭鹏认为太学里的教学条件哪怕放到现代都是非常不错的了,除了没有现代器具之外,能学到的东西真心不少,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学。
  太学里的自由度比现在的大学还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验个人意志和品格。
  权贵子弟当然就自甘堕落了,可是同样的机会送到郭鹏手中,郭鹏不会浪费。
  别说太学学习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也不曾浪费过光阴。
  他努力的读书,努力地将所学到的所见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断的精进自己,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努力学习武艺,甚至跟着曹仁曹洪他们一起学习骑马和马上战斗的本领。
  不说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至少,要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五月份的时候,郭单和郭鹏一起得知曹嵩在朝廷里为他运作而成童子郎的事情。
  拜他为童子郎的是尚书台的尚书赵建,拜他为童子郎的理由是『通晓儒经,为人纯孝』。
  看来郭鹏『纯孝』的名头已经传到了雒阳,这一波公关操作很是成功。
  具体的内容和过程郭鹏并不清楚,但是看着郭单激动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情上曹嵩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低。
  以他的实际身份地位,想要办成这件事情,估计出了不少血。
  或许这里头的付出不一定比让曹操成功举孝廉更高,但是绝对不低。
  大事已定,曹嵩从雒阳托人捎来书信,告诉郭鹏下一步该怎么做,告诉他该如何准备一些必要的东西,一些必要的日用品,然后还有当庭策问的试题以及备用答案。
  郭鹏看着那些为了进入太学而准备的策问试题和答案,的确有点郁闷。
  这简直就是开挂打游戏。
  曹嵩还说只要带一些自己用的习惯的东西就好,剩下来的一切,他都会在雒阳为郭鹏置办好。
  郭鹏进入太学有单独的一间屋子可以居住,可以带一些随从,其他的诸如钱财之类的,完全不用自己携带。
  我有钱!
  言辞之间,大有郭鹏的雒阳求学之路将被他所承包的意思,土豪本色一览无遗。
  或许在郭鹏面前,他感觉自己也只有钱能拿得出手。
  不过这样也好,郭单自己也担心给太多钱让郭鹏带着会不方便,担心路途的劫匪,有曹嵩担保,郭单就放心的给郭鹏准备了一箱大约二十斤黄金,让他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你岳丈愿意承担你一切的花销,但是小乙啊,男儿出门在外,没点压箱底的东西是不行的,这二十斤黄金你留着备用,以备不时之需,人人都有不时之需的时候。”
  郭单这样告诫郭鹏,给他准备了一些需要用到的东西,甚至还有几把匕首和几把刀,还有一张弓和一些箭支。
  “你自幼习武,这些东西给你带在路上自然是有用的,曹氏会派人护送你去雒阳,你去雒阳之后,事事小心,进入太学以后不要出挑,低调行事,认真读书,细细研学,在你加冠之前,外边的事情尽量不要参和。”
  郭单不忘叮嘱郭鹏不要参和一些看上去很热闹的事情。
  不过这样也有道理,古时男儿要在行冠礼之后,得到表字,束发加冠,然后才方便以表字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没有束发加冠没有表字的士族子弟是不应该去参加社交的,不能喝酒,人家也不会带你去玩。
  加冠前这三年,郭鹏需要认真努力的读书,在太学里尽量多学一些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