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7/1505

  看起来,一场曹仁帮助之下达成的胜利给他带来了莫名的自信。
  郭鹏气笑了,一巴掌拍在了郭瑾的脑袋上。
  “你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没有你子孝叔给你压阵,给你临阵指挥,你能指挥千军万马?这一次该派出的人都派出去了,没人帮你指挥了,老老实实的呆在洛阳吧!”
  郭瑾本来有点膨胀,给郭鹏一巴掌拍在脑袋上,拍的有点不好意思。
  “儿子孟浪了。”
  “知道孟浪了就好,军国大事,还是要看能征善战的将军的,而不是你以为的,打一次胜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郭鹏板着脸教训他一顿,他算是平复了有些膨胀的心情。
  然后,郭瑾询问起了魏帝国内部爆发的叛乱的事情,接着便得知郭鹏发起的清丈土地行动到底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干掉多少人了。
  郭瑾算是明白这一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郭鹏这一手真的凶,清丈土地,把魏国建国以前到现在的问题都给理清了,清丈团队清出了大量侵占官府土地和民间土地的事情,使得大量官员为此遭罪。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郭阳,郭瑾的二叔。
  和郭鹏一样,郭瑾对这个二叔也没有丝毫感情,对于他的落马和凄惨遭遇郭瑾并不以为意。
  而由于郭鹏对郭阳的处置而受到严重刺激的地方豪强们则不能等闲视之。
  在大量官员接二连三的落马之后,他们的恐惧达到了极限,被逼造反,于是掀起了一场声势上和范围上并不弱于第一次黄巾起义的大叛乱。
  “父亲早就预料到他们会造反?”
  “与其说是预料到,倒不如说是我主动逼他们造反的,皇帝杀人也要有正当理由,不能随随便便就杀人,有人主动造反,也省的我花费时间和精力罗织罪名陷害他们了。”
  郭鹏笑了笑。
  “可是他们造反到底也是会造成伤亡和损失的,父亲多年建设,难道就这样化为灰烬?”
  郭瑾很担忧。
  “真要是多年建设被他们毁掉了,他们还就真的值得我高看了,但事实是,根本没有,绝大多数造反的豪强连自己的县都出不去,就被摁下去了,根本不算大风浪。”
  郭鹏摆了摆手:“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根本算不了什么。”
  “难道是那些乡村民兵……”
  郭瑾猜到了关键点所在。
  “对,就是乡村民兵,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有了逼豪强造反的底气啊。”
  郭鹏不无感慨的拍了拍郭瑾的肩膀:“多年建设,多年投入,大笔大笔的花钱,大手大脚的安排,顶着无数压力和质疑,就是为了今日。
  为了那些豪强这边起事,那边就被摁下去,不用出动正规军也能平叛,一场大战,能毁掉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民兵能起到效果,花的钱就要少的多。”
  “原来如此。”
  郭瑾感慨的点了点头:“时过境迁,那些豪强应该根本就没有重视过父亲设置的乡村民兵制度,根本看不起那些黎民百姓。”
  “他们还以为会和前汉的黄巾起事那样,一呼百应,朝廷手忙脚乱,不得不解除党锢换取士人的合作,然后从洛阳派出大量军队前去平叛,地方上早已大规模沦陷了……”
  郭鹏摇了摇头:“这帮蠢货是不是忘了,为父之所以能在前汉发迹,靠的就是镇压黄巾的战争和功劳?没人比为父更懂造反了,而他们居然想造为父的反,可笑,可笑。”
  郭鹏嘲笑着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豪强们,嘲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厉害之处,嘲笑他们一点都不清楚什么叫造反。
  “造反是个技术活啊,要有深厚的基础,强大的武力,多年的筹备,还要有内应,要里应外合,最好还要有好的时机,比如谁死了之类的。
  什么都没有,硬着头皮就要造反,这是在造反还是在找死?他们连这种道理都不懂就去造反,纯粹是不把为父放在眼里,难道能获胜吗?”
  郭瑾对此不置可否。
  “父亲怎么想到要在这个时候清丈土地呢?”
  他对此很感兴趣。
  “因为要发展,要走上新的道路,就不能容许国内地方还有这种能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军队的存在。”
  郭鹏皱着眉头:“虽然为父不怕,也能应付,但是阿瑾,你要知道,一座庄园就是一个小国,国主就是庄园主,里头所有的人听的不是皇命,而是庄园主的命令。
  这种存在,只有前汉才能容忍,为父怎么能容忍他们既有土地又有粮草还有兵器和兵马?更何况,铲除他们宜早不宜迟,迟了,他们的势力越发庞大。
  以前他们能读书,但是无法上进,势力只能限制在地方,但是现在为父铲除士族,学术下移,地方的这些豪强们已经有了进身之阶。
  他们已经可以依靠科举考试做官,登上高位,他们有钱,能培养更多的读书人进入朝堂,这些读书人肯定都是心向豪强的,甚至本身就是豪强。
  和他们比起来,黎庶家庭培养读书人就难得多,数量也好,质量也好,都难以和他们比对,长此以往,朝堂上没有士人,缺少黎庶,全都是寒门豪强子弟了。
  到时候,你再想打击这些占地极多的庄园主,不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吗?为了避免这样的未来,现在哪怕痛一点,也要动手。”
第1287章
权宜之计,不足以为万世法
  郭鹏的话引起了郭瑾的担忧。
  他意识到了自己也将会面临这样的危局。
  “父亲,豪强地主多有钱,能培养读书人,而黎民百姓穷困,难以培养读书人,父亲虽然铲除士族,设立学校,但是现在看起来,获利最大的,反而是这群豪强地主。”
  郭鹏点了点头。
  “是啊,获利最大的,的确是他们,广设学府,广招生员,这的确是学术下移,但是,目前为止,也只能下移到豪强地主这边,因为为父实在是没钱,阿瑾,你还记得为父跟你说过的蒙学小学和中学大学吗?”
  “记得,这是父亲当初提出的设想,希望所有黎民百姓都能让子弟入学读书。”
  “是啊,这是设想,目前也仅仅只能是设想,黎庶百姓之家,子弟就是劳动力,珍贵的劳动力,父母年迈,子弟必须要下地劳作,才能养活全家人,否则就难。
  供养一个脱产读书人,需要的耗费不是一个农户家庭能负担起的,为父曾想过让地方财政进行补贴,补贴黎民百姓家的读书人,至少给他们提供一顿午饭,如此,也能勉强推动这样的政策。
  但是稍微算了算这样的耗费,为父就知道目前这是办不到的,让他们都入学,少说也是数百万人,数百万人的一顿饭,那就是数百万顿,每天的耗费都是个大数字,更何况是一年到头呢?”
  郭鹏无奈的摇了摇头。
  “父亲,那这样的话,该怎么办?”
  “所以为父才发动清丈土地,铲除豪强庄园主,将这次冒头的一并处决,如此,可相当程度上缓解问题。”
  “可是……这是一时的,不是一世的,父亲说过,土地兼并难以抑制,铲除一批,还有一批,能读书的,总是这些人,这些人做了官,又怎么会为黎民百姓说话呢?”
  郭瑾显然已经想的很多很透彻了。
  郭鹏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已经想了很多了,你知道这个道理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清丈土地总归是要进行的,轻徭薄赋也是要进行的,适当的财政补贴也是要进行的,不能覆盖全部,至少能覆盖一部分。
  用清丈土地得来的钱供养这部分穷苦的读书人,把他们培养成才,让他们进入朝堂,这就是目前训练营的模式,训练营的子弟就是这样进入朝堂的。”
  郭瑾想起了郭鹏广收天下孤儿进入临淄训练营内培养成才的事情。
  “父亲,训练营继续扩大规模,或许就是一条路。”
  “权宜之计,不足以为万世法,当下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无法长久,而且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眼下还是秘密,一旦暴露,情况便不好说了,终究,还是要建立更多的学府。”
  郭鹏拍了拍郭瑾的肩膀:“这件事情为父会做,你也要接着做,而最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的清丈土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丈一次,以此打压地方豪强,就和惩治官吏一样。”
  郭瑾点了点头。
  “可是父亲,土地越多的人,往往官职越高,权力越大,如今,就连军中将领估计也有不少家中有庄园的,父亲就不担心他们会异动吗?”
  “权势醉人,一朝权在手,若要放下,就不那么容易了,庄园和权力二选一,为父相信看到这些豪强的下场的他们,都会选择权力,而不是庄园,所以为父不担心。”
  郭鹏摇了摇头:“更何况军队,只要为父还活着,就不会出问题,至于你……放心吧,为父也不会允许军队在你手上出问题,好好当你的讲武堂堂主。”
  郭瑾抿了抿嘴唇,似乎意识到郭鹏会做一些什么来保障他对军队的掌控。
  这些事情,他无法干预,因为他没有威望。
  这要命的威望啊。
  从古至今,都是老大的难题啊。
  但是郭鹏似乎胸有成竹,不再谈论军队方面的事情。
  “所有土地必须丈量清楚,税收问题必须要完善规定,把人丁税取消掉,让黎民百姓能多生孩子,达成这样的目标远比豪强叛乱要重要。”
  郭鹏不说,郭瑾也不问,他相信父亲能做到最好,更何况如果连父亲都做不到,他也做不到。
  因为他没有威望。
  “的确,我魏国土空前庞大,可是人口却不过六千万,前汉人口最多的时候也有六千万,六千万口众,不能填满所有需要人口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7/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