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505

  “那是自然,子孝是个聪明人,要是朝堂上那些高门大户里多些子孝这样的人,我也就放心了。”
  郭鹏叹了口气:“我若允许子孝辞职,子孝自然就知道我不会对曹氏下手,我若不接受,子孝估计会吓得主动生病,病倒不省人事那种状态向我求饶,让我不要对曹氏下手。
  我若还不答应,那估计朝堂上就要起波澜了,不过自小毕竟从小随我长大,一直以来都很忠诚,恭敬,屡立战功,如非必要,我不愿伤他的心,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
  “那父亲,子廉叔那边?”
  “照旧,你做你的,不要受到干扰,子廉和子孝不一样。”
  郭鹏摇了摇头:“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一口气把该打压的都打压了,之后想要再找到这样的机会就不容易了,子孝和子廉,曹氏宗亲在军队里地位很高的两人,将他们打压了,则曹氏外戚的势力就会被遏制。
  曹氏外戚的势力被遏制了,田氏被我放逐到了云州,糜氏也被打压,剩下夏侯氏和桥氏的势力比较小,不会是我们的威胁,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不用过多的担心了。”
  郭瑾点了点头,一副皱眉沉思的样子。
  “怎么,不理解为父为什么要打压外戚的势力?”
  郭瑾摇了摇头。
  “不,儿子是知道的,父亲之前打压了士人,现在又通过税收打压了寒门豪强,将这两大势力打压之后,官员的势力会极大地降低。
  官员的势力被打压了,则外戚势力也必须要打压,否则外戚势力膨胀,官员纷纷投效外戚,朝政失衡,这一样不是父亲希望看到的,所以外戚必须要打压。”
  郭鹏满意的点了点头。
  “朝政,也就是平衡的艺术,宦官特务、官员、外戚这三方面的势力务必要维持平衡,使之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则皇帝可以高高在上,不受冲击,完整的掌握皇权。”
  郭鹏走到郭瑾身边,握住了他的手:“前汉末年,宦官、外戚势力相继覆灭,皇权失去拱卫,则大权旁落,落到了官僚集团的手里。
  为父也是当年的官僚中的一员,因此得以发迹,为父深知皇权巩固的必要性,所以将皇权夺回来之后,也扶持了宦官特务,还有外戚势力对官僚势力进行制衡。
  官僚势力是最为强大的,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都相对弱小,八年打压之下,官僚势力才被削弱,与此同时,宦官特务的势力和外戚的势力也在不断增长,不断扩充,随着官僚势力的衰落,这两方的势力正在膨胀。
  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好事,超出范围之外,不是宦官乱政,就是外戚执政,这就是前汉的顽疾,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三方势力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
  郭瑾对此自然是深深的了解。
  他只有一个疑问。
  “父亲,敢问什么程度才是三方面的平衡,不至于让任何一方独大呢?”
  “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郭鹏摇了摇头:“这需要当皇帝的那个人细细的观察,细细的分析,对整个帝国进行洞悉,如此判断之后才能确认到底是什么地方需要皇帝出手平衡。”
  “眼下呢?”
  “眼下就是官僚势力遭到打击,处在非常衰弱的时候,所以也要适当的敲打限制外戚,不能让外戚借此机会扩充势力。”
  “那宦官和特务呢?”
  “这就很重要了。”
  郭鹏开口道:“前汉没有特务,宦官也被袁术和袁绍两人全部消灭,几乎断了传承,所以为父手上当年没有现成的优秀宦官可以拿来直接用,直接制衡朝官。
  所以为父称帝以后火速设立内廷十监和东厂,用以扩充宦官的力量,增加宦官的人数,还在内廷建设内学,教宦官读书认字,学习一些本领,培养能和朝官对抗的宦官。
  现在初见成效,但是还是没有如同前汉孝灵皇帝身边的十常侍那种优秀的宦官,所以宦官势力还要扶持。
  至于特务,就更要注意一点,特务成立时间早,散布各地的时间也很长,难免会出一些问题,就好像这一次。
  郭阳等人在地方大肆兼并土地侵占官田而为父却不知道,这就是特务的失职,所以为父杀了一批特务,补充进去了一部分新人,用以保持临淄营的活性。”
  郭瑾细细的认真的听,听完之后,由衷的感叹。
  “父亲辛苦了,掌管国政真的太难太难了。”
  “否则,为父又如何能被称为皇帝呢?”
  郭鹏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一项政策是长久可行的,时间在不断地往前,人和物都在不断的变化。
  既然人和物都在变化,政策又怎么会不发生改变呢?若要长久把持朝政,就务必要注意每时每刻对各官署进行人事变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明白吗?”
  郭瑾叹了口气。
  “儿子明白了,但是儿子并不知道将来儿子能不能做的和父亲一样好,万一儿子做的不够好,导致朝政失衡,那……儿子岂不是魏国的罪人吗?”
  “现在就担心这个?”
  郭鹏哈哈一笑:“你还没做皇帝就担心自己的身后名,未免太早了一些,但是你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帝之强,注定了要求皇帝不能是凡人,皇帝不能平凡,甚至要超人,否则就当不好皇帝。”
  “所以前汉才会有那样的问题……”
  “对,这就是问题所在。”
  “父亲想过该如何解决吗?万一皇帝不够强……”
  “无解。”
  郭鹏摇了摇头:“解决不了的,无论是上古三皇五帝的禅让,还是后来一家一姓的天下,亦或是从此以后可能会发生的改变,为父都想不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为父现在培养你或许是一种方法,不用等到临死前才把皇位给你,而是看着你登上皇位,如此,或许是一种办法,但是也不绝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
  看到郭鹏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郭瑾不由得感到忧心忡忡。
  “魏国偌大基业,若得不到贤能君王的治理和守护,将来岂不是会再度沦陷于敌手?魏国又如何保证不会走上前朝老路?”
第1291章
尽管那一天或许早已换了人间
  郭鹏很高兴郭瑾在他的指引下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但是他也感到很无奈,因为就算是他也不知道魏帝国在未来能走到什么地步。
  如今他还活着,权势如日中天,却依然有灯下黑。
  废物弟弟一家人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折腾出了几万亩土地,而他却不知道。
  引以为豪监视天下的特务系统就像瞎了一样一声不吭,气得他差点没下令把临淄营整个系统来一场大清洗。
  问题真的出现了很多。
  解决一个,又出一个,解决一个,又出一个,运行到眼下唯一没有背叛和辜负他的信赖的就是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
  优秀的基层极大的削减了魏帝国的平叛成本,让郭鹏在这场大叛乱之中占尽了优势。
  可是,他还活着的时候已经有了侵夺屯田乡村的土地的事情发生,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变得更加普遍,以至于乡村制度彻底报废呢?
  时间或长或短,或者五十年,或者一百年,终归,是自己看不到的地方,看不到的未来。
  那是无法改变的未来。
  他做不到,郭瑾一样做不到。
  于是他揉了揉郭瑾的脑袋。
  “别想那么多,既然出现了问题,就一定会有解答,或许不是现在,或许是更加遥远的未来,但是,这些问题终究可以得到解决。”
  “真的吗?”
  郭瑾表示怀疑。
  “会的,一定会的。”
  郭鹏一点都不怀疑。
  尽管那一天或许早已换了人间,魏帝国早已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里,成为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是一定,一定会得到解决,他坚信不疑。
  这之后没几天,郭鹏得到了从武关方向赵云所部送来的捷报。
  南阳郡豪强叛军六万人已经被全面击溃,宛城之围已经解开,卫军开始按照郭鹏的命令,在南阳郡展开全面清算。
  简而言之,就是杀人了。
  南阳郡是前汉帝乡,人口最繁盛的时候,足有五十万户,二百五十万口。
  算上被豪强大族隐匿的人口,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万人口的估计数值是不会有问题的。
  如此规模的人口在汉末遭到了黄巾军的侵害,后来又遭到了袁术的扫荡,人口和经济遭到了打击。
  再往后,刘表北上占领了南阳,恢复了南阳的生机,南阳郡的人口缓缓恢复,到魏军南下火速占据南阳郡的时候,南阳郡的总人口约有二百万的数量。
  事后统计,南阳郡的在籍人口约一百万出头,剩下来的估计都是被豪强大族纳为己有的人口,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