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505

  除了因为立功被赏赐的土地之外——因为做出贡献而被皇帝亲自赏赐的土地是不用交税的。
  这一点,算是皇帝给立下功劳的臣子们的特殊抚慰,除此之外,都要交税。
  高官显贵们也要交税。
  曹操要交税,郭嘉要交税,程昱要交税,田丰要交税,是个人都要交税。
  豪强们掀起的反抗行动已经被平定得差不多了,叛乱最激烈的冀州幽州青州和荆州都差不多了。
  最后一个稍微剧烈一些的徐州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其他几个叛乱根本就不激烈的州的叛军平定的平定,活着的也是奄奄一息,不成气候。
  本以为要延续差不多一年的叛乱行动,从延德九年三月底到延德九年七月中旬,就基本上结束了。
  然后各个州都开始了差不多的重建工作。
  清丈土地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概需要花个两三年时间把土地清丈完毕,最后登记造册,全国税收政策就这样彻底稳定下来。
  废除人丁税,并入土地税收之中,全国土地一体纳税,除了皇帝恩赐土地之外,没有差别。
  对于普通子民来说,这是好的政策。
  这等于帮他们拿掉了沉重的赋税枷锁中的一道枷锁,让他们稍微轻松了一点儿,而且不用担心因为孩子生得多而需要缴纳更多的人丁税了。
  对于其他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员、富户来说,这是十分糟糕的政策。
  他们需要将他们收入大头的农业收入上缴一部分用以纳税,交给皇帝,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现在却也有了。
  作为官员,作为统治者,作为高人一等的存在,他们也将被逼着交税,没有例外。
  他们的心中自然是老大的不满,不愿意交税,不愿意和泥腿子们沦为一样的存在,可是在这位空前强大的皇帝的面前,他们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可能。
  叛乱结束了,皇帝获胜了,政策推进了,官员们的处境更加糟糕了。
  但是,这依旧不是结束,皇帝陛下依然没有打算就此让诸位官僚过上快乐轻松的生活。
  该做的事情还要做,但是该有的打击一样不会少。
  比如官员任期制度。
第1293章
曹仁荣耀退休
  之前,因为种种现实因素,比如争霸时期的特殊需要等等,还有官员数量不够,郭鹏一直没有重新规定魏帝国的官员任期制度。
  魏帝国官员大多数只是正常的升迁调任,基层变动还是比较频繁的,不过顶层,比如各州刺史,那是很久都没有变动过了。
  鲜于辅在幽州做刺史已经做了超过十年,就是因为郭鹏一直找不到能取代他的人。
  没人能像鲜于辅那样平衡幽州各方势力,维系魏帝国在幽州的统治,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需要得到一个平衡,而鲜于辅就是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的最大公约数。
  在郭鹏没有处理掉内忧外患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基本矛盾不是他愿意着手的,等到他把外部的忧患全部处理掉,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威望之后,才开始对这个矛盾下手。
  长期依靠最大公约数来维持统治是不行的,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所以在科举制度正式推行以及地方豪强实力被连根拔起的当下,郭鹏决定正式推动魏帝国的官员任期制度。
  地方上,将村长、乡长两级首脑的任期定为两年,县令的任期定为四年,郡守任期定为五年,刺史的任期定为七年。
  时限一到,便由吏部安排调职或者升职或者降职罢职。
  升职的必然是少数,调职的是多数,降职罢职的……希望是少数。
  能升到中央担任高官的自然是少数中的少数,其他一些注定不可能高升的,就会平级调动到其他相对应的虚职上,让他直接安度晚年了。
  中央各官署的官职也被相对应的规定了任期。
  中央官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七年,最短任期不低于一年。
  总体而言,魏帝国官员任期制度在原则上是地位越低的,任期越短,因为的确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好做,诸事繁杂,影响力有限。
  地位越高的,任期越长,因为地位越高的需要就越需要主持参与一些国家级政策的实施。
  大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交接也好,政策推进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简简单单拍脑袋就可以的。
  一般的文书小吏郎官之类的,一年任期之后就差不多可以寻求升职和调任了。
  而九部尚书、参谋令、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这一类的高官,自然有着七年的任期,推进更多的需要长时间来印证的政策。
  这个规矩即刻生效,中央吏部需要根据这个原则,开始主持工作,主持官员的职位调动。
  这个新规定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也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被直接通过。
  皇帝在大乱之后推行的第一个政策,自然很重要,不会有谁敢于反对。
  本来郭鹏还想着把官员退休制度也给推动一下,不过考虑到之后还有不少大事要办,这件事情就暂时被搁置了。
  否则又是一阵拉扯。
  延德九年七月底,洛阳中央又发生了几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是皇太子郭瑾因为讨伐西域有功,被皇帝郭鹏任命为河南尹,兼任首阳山讲武堂堂主,负责管理河南尹地区和首阳山讲武堂的日常工作。
  皇帝给皇太子升官儿了,不仅要做首都地区的行政主管,还要兼掌首阳山讲武堂。
  河南尹,相当于一个郡,但是因为帝都洛阳就在河南尹,所以称河南尹而不称河南郡,以为分别。
  河南尹地位特殊,不过具体执掌和一个太守并无区别,考虑到之前皇太子曾经担任县令,如今担任河南尹,算是正常的职务升迁,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
  要说特别,也就是皇太子担任首都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颇为有趣。
  但是另外一点就不得不引人注目了。
  首阳山讲武堂堂主。
  这个职位之前是皇帝郭鹏担任的,单从皇帝直属这个机构来看,就知道皇帝对这个机构是多么的重视。
  事实上首阳山讲武堂就是培养未来军官的机构,未来军队里的军官、将领,大部分都将出自首阳山讲武堂。
  这里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精明强干的帝国军事将领,以维持帝国军队的强悍。
  皇帝担任首阳山讲武堂堂主,虽然不直接授课,但是军官们从首阳山讲武堂毕业之后,都可以自称天子门生,是天子亲信,这对于皇帝执掌军队稳固军权是极大的助力。
  这也是郭鹏对魏军进行掌控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首阳山讲武堂堂主的身份也是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除了当朝天子,没有任何人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当初首阳山讲武堂设立的时候,就因为这种担忧,而由皇帝亲自担任这个职位来解除群臣疑虑。
  但是现在,这个职位被皇帝交给了皇太子,让皇太子担任这个职位,从此以后讲武堂里毕业的军官学子就不能说是天子门生了,而是太子门生——直到皇太子继任皇位为止。
  当今天子的身体出了问题?
  不对啊,天子还是天天处理朝政,经常召见大臣,骂人骂的非常凶,中气十足,吃得香,睡得好,身体也很健康,完全看不出身体出了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
  天子想退位?
  群臣对此相当疑惑、不解。
  他们觉得天子对皇太子未免太优厚,一边给了行政职权,一边又给了未来的掌军之权,让皇太子开始介入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权,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成熟的考量。
  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十分微妙,权力这种东西掌握在手,想分出去交给别人掌握,根本就是十分恐怖的事情。
  皇太子光明正大的掌握首阳山讲武堂,就能在首阳山讲武堂内培植亲信,让自己的亲信进入军队,从而渐渐蚕食军队的主权。
  皇帝到底是怎么考虑这件事情的?
  对于这件事情,群臣就没有不为此感到疑惑的。
  可是皇帝还是这样做了。
  当然,他们也不敢对此说什么,那么敏感的事情要是说了,谁知道皇帝会怎么想?
  除此之外,皇帝还做了一件事情。
  延德九年八月初三,皇帝下旨,接受征西大将军、凉州大营总督、一等侯曹仁的辞呈允许曹仁退休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又考虑到曹仁元从的身份,征战数十年勤勤恳恳,没有任何怨言,又为国戍边数年,贡献极大,且没有犯罪之举,所以给予厚赏。
  郭鹏将曹仁的军衔提升至大将军,为魏帝国军事官员的最高军衔,又给参谋台军事顾问一职,允许他荣耀退休。
  又晋升曹仁爵位为一等公爵位,封地于陈,加食邑一千户,并前封七千二百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