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8/1505

  郭鹏不认为这种事情有什么好讳言的,这本身就是皇家内部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
  “父亲,这方面的问题,我……”
  “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郭鹏摇了摇头:“因为之前糜氏的事情和曹氏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感觉到与皇家结亲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想要保住身家性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和皇家结亲。”
  “这……这简直是荒谬!”
  “确实荒谬,但是却也是现实。”
  郭鹏无奈的摇了摇头:“曹氏和糜氏,的确因为这方面的优势得以存续,阿瑾,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糜竺现在还是和韩浩一样,而不是重为贵族。”
  郭瑾无法反驳,他知道郭鹏说的是对的,情况就是如此。
  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很难反抗。
  郭鹏看着郭瑾,认真说道:“我知道你与阿琬相处很好,感情甚笃,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揭过去的。
  而且,为父不得不说,你是皇太子,而你只有一个儿子,这是不够的,作为皇帝的继承人,你必须要有多个儿子,否则,不确定的因素太大了。”
  郭瑾无话可说。
  前朝汉帝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皇帝子嗣不够繁多丰沛,以至于出现各种问题和朝廷动荡,这都是前例。
  孩童容易夭折这种事情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清,他的兄弟姐妹们倒是好端端的活着没什么问题,但是谁敢说这样的事情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对于现在的太子,未来的皇帝,他如果只有一个儿子,明显是不合格的,无论如何都不能顺应人心,大家的不满也是理所应当。
  如果他能有多个儿子,那么现在基本上就没什么人敢说话了。
  堵上他们的嘴巴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生几个儿子,当然,这仅凭郭瑾和蔡婉两人,想要办到的确不易。
  左思右想,郭瑾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说辞,不由的感到一阵郁闷。
  “这才到什么地方,你就觉得难以忍受了?”
  郭鹏笑了:“你将来要经历的事情还多着呢,这点小小的事情都接受不了,还怎么做皇帝?”
  郭瑾摇头。
  “儿子事只是在想该怎么和阿琬说清楚这件事情。”
  “这种事情,为父相信阿琬一定早有预料,并不需要说些什么,你现在该考虑的,不是选择与否,而是选择谁。”
  郭鹏把问题的关键点告诉了郭瑾。
  于是郭瑾便知道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是没什么自主权的。
  既然如此,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儿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听凭父亲做主。”
  “嗯。”
  郭鹏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不为你做太多的主,我只是告诉你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具体要怎么选,那是你的事情,你已经很有主见了,有些事情,不需要为父为你做太多。”
  郭瑾默默的点了点头。
  “那父亲以为什么人才适合儿子的选择呢?”
  “你选择你需要的,你觉得谁对你的帮助最大,你就选择谁,现在选择权在你手上,而不在旁人手上。”
  郭鹏笑了笑:“哪位大臣,哪位将军,是你觉得最有帮助的,你就选,反正,这件事情无关乎旁人的感觉,只要你觉得满意就好,当然,你更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对你的帮助最大的。”
  郭瑾点了点头,认真的思考了一番。
  “儿子觉得赵将军未来对儿子的帮助最大。”
  “子龙?”
  “是。”
  郭瑾点了点头,开口道:“赵将军担任卫军将军的职位,是京城精锐卫军的统帅,他的身份地位至关重要,有赵将军的帮助,卫军就一定可以稳住,确保无虞。”
  “不错,若是你和子龙有这方面的关系,尽管你对子龙没有任何恩情和帮助,子龙也会倾尽全力为你办事,而且这也能为子龙解决一些无妄之灾,这是正确的行为。”
  郭鹏称赞郭瑾:“不过只有子龙一人,还不够,你再想想其他人,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可以选择,但凡对你有帮助的,你都可以考虑。”
  郭瑾又低下头默默的思量了一阵。
  “数年前开始,青州兖州和冀州三州人士在朝中为官的比重就不断下降,当前,除却这一地区的官员之外,徐州人士和荆州人士异军突起,在朝中占有了不少的份额。
  虽然其后科举出身的官员开始出现,但是传统优势并非数年就能消弭,徐州人士和荆州人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在朝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获得这一部分出身官员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郭瑾的说法被郭鹏认可。
  “不错,不说军队,单说朝廷的当中的派别势力,荆州人和徐州人的确逐渐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份额,尤其在青兖冀三州官员被不断打压的情况下。
  虽然说铲除庄园的行动也遏制了这些传统的荆州人和徐州人继续进入朝廷,但是就目前的科举份额来看,荆州和徐州人还是数量不少,并且数年之内乃至十数年之内,这种优势也不会消减多少,你的确需要未雨绸缪。”
第1343章
三个幸运的家族
  那么,该选择谁呢?
  郭瑾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郭鹏则等待着郭瑾的回答。
  思考了一会儿,郭瑾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吏部尚书张昭,出身徐州,乃是徐州籍人士所敬仰的长者,失去糜氏的情况下,通过张昭,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还能起到儿子所需要的效果,所以,张昭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郭瑾看向郭鹏,郭鹏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张昭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与张昭结亲,就不是简单地一石二鸟了,这是个很好的选择,还有呢?”
  郭鹏继续询问。
  “还有?”
  郭瑾皱了皱眉头:“一文一武,应该够了吧?父亲,朝中也没有那么多臣子需要我们去在意吧?”
  郭鹏摇头否认。
  “子龙是军方,张昭是新兴势力,老人呢?随为父一起创业的老人呢?他们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声,但是一样拥有很高的地位和不小的功勋,在朝中势力是最大的。
  你不仅要争取未来的新人,也不能忘记老人,因为新人终有一日也要变为老人。你若只看重新人而不注意维护老人,那么不仅会让老人心寒,也会让新人犹豫。”
  郭瑾恍然大悟,表示明白。
  “那么,儿子应该选择谁呢?父亲麾下老臣,有未嫁女儿的,还要在老臣之中具备资历的……”
  郭鹏想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了一个人。
  “外交部尚书辛毗,跟随我很久,资历颇深,虽然曾经为袁绍效力,但是其兄辛评先追随你大父任职,后来跟随我,立下战功和政绩,我正准备任命他为新一任的青州刺史,此时,正是你需要去拉拢他的时候。”
  眼下,延德年间整整十年的政治风暴之下,开国功勋老臣中掌握权力的已经为数不多。
  辛氏兄弟就是其中的少数派。
  他们身为颍川人,首先与郭鹏有同乡之宜,其后也有创业的功勋。
  辛评最早跟随郭单在沛国任职,后来董卓之乱前,郭单去职前往青州,辛评也跟着一起前往青州跟随郭鹏,在郭鹏麾下历任县令、郡守、尚书等地方、中央官职,履历深厚,资历深厚。
  至于辛毗,是辛评的弟弟,两兄弟遵循乱世之中大家豪族的生存准则,分别投靠郭鹏和袁绍,袁绍被郭鹏击败之后,辛毗被辛评劝服,投靠了郭鹏,也历任地方、中央官职,累有政绩。
  后来,就做了外交部尚书这个清闲的不要不要的喝茶职位。
  偶尔有点事情做,也是一些小事,等【国际】被郭鹏消灭干净之后,除了贵霜国和安息国的使臣外,他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去做的了,非常清闲,无所事事。
  也正因为无所事事,辛毗和外交部躲过了历年来的数次政治风暴,从未受到牵连,一直苟到如今,辛氏家族还是完完整整。
  可谓是咸鱼有咸福。
  眼下,在这个新人不断进入、老臣不断退出的时刻,辛氏兄弟两人已经成为了郭鹏创业时代的老臣的代表性人物之二。
  拉拢一下人畜无害的辛氏家族,不可谓不是皇室的恩典,以及向没什么存在感的老臣施恩的好机会。
  郭瑾想通了这个关节,顿时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郭鹏说的很对。
  然后郭鹏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眼睛一亮,笑道:“辛毗有一个女儿,已经二十岁,却还没有许给任何人家,据说因为她很有才华,非常聪明,看不上一般人,为父以为,这个女子很不错。”
  郭瑾皱了皱眉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