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505

  而后两人落座,蔡邕介绍了一下顾雍的才学和学业状态,有意无意的说出顾雍已经成年,正在谋求出仕的事情。
  郭鹏心里觉得奇怪。
  江东士人出仕肯定是首先选择江东,这里有他们的势力和关系网络,你家辟召我家子弟,我家辟召你家子弟,互相来,将江东的官位全部瓜分掉,维持江东人的江东这样一个情况。
  江东本土士族甚少有去北方仕官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好像也就朱儁出了名,名气很大,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不过即使如此,江东人也很少去北方仕官。
  这里面有比较深刻的地域歧视因素,而且这个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定会存在的。
  中原比南方开发的早,文化昌盛的早,而南方早年还是蛮荒之地,未经开发,文化经济都不如北方,自然被歧视,甚至被称作南蛮子。
  东汉政府的中央权力基本上被关东士人掌握,也就是中原数州,他们占据交通便利的优势。
  偏远州郡在中央仕官的人很少,而且很容易受到抱团的关东士人排挤,不好生存。
  久而久之,边远地区的士人也就在地方抱团,我们不去中央,你们也休想来抢占我们的地盘,以此形成了这样的隔阂。
  但是作为士族歧视链的底端,问他们想不想去雒阳去文化昌盛的地方做官,他们肯定是愿意的,哪怕做一个雒飘也好啊。
  这样的事情,不少人都经历过。
  比如贾诩,作为关西士人,没有关系,站不住脚,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关西老家,雒飘失败。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来到偏远小乡村,那肯定也是满满的优越感,哪怕是来逃难的,只要有点本事,还怕没有人送钱?
  他们只会觉得人傻钱多速来。
  江东士人肯定也是想去中原地区做官的,但是地域歧视因素的情况下,他们很少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少。
  反倒是大量的中原士人到他们的地盘做高官做领导,江东人自然积累了不少不满。
  所以郭鹏寻思着,觉得蔡邕单独把顾雍引荐给自己,好像是别有用意的样子。
  这样一想,郭鹏感觉自己对于江东士人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自己在雒阳有关系,父亲在沛国做沛国相,本人又在幽州做太守,的确是很有优势。
  当然最后一个应该只能算作投资点,而真正有吸引力的是自己在雒阳做尚书令的老师卢植和在沛国做沛相的父亲。
  于是郭鹏便和顾雍进行了一番谈话,谈话之中,郭鹏发现顾雍学了不少治理地方的牧民知识,掌握的也不错。
  想来他未来能做丞相,显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家世门第的原因,他本身也有很高的才学。
  稍加历练,就是干吏,多家历练,就能做县令,郡守,乃至于州刺史,进而依靠家世门第,就能进入中央,年岁稍长,就能主导国政。
  此时江东人并不知道真正的混乱很快就要降临了,依然觉得走出去做官是很了不起的,留在本地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为江东顶层士族的子弟,顾雍显然也是想要放眼全大汉的。
  虽然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郭鹏的计划里都没有江东什么事情,江东不能成为他的基本盘,不会为他效力,开发也不完全,多蛮荒之地,所以他对江东并不重视。
  可是若是能与江东大士族搭上关系,未来未必不会遇到有用的时候,比如让江东士人变成自己的故吏,说不定就是很不错的先手。
  与顾雍谈论了一段时间,了解了他的才学,郭鹏仔细的思考了一番,考虑到未来不确定的状况,更兼要给蔡邕面子,所以郭鹏对顾雍提出了邀请。
  江东士人应该有所了解,想要去中原做官并不容易,一蹴而就的事情很是艰难,不经过一定的考察怎么能被简单的推荐到繁华的地区做官呢?
  所以郭鹏对顾雍提出的邀请是自己的麾下。
  “元叹的才学,我是明白了,难怪人皆言江东有英才,不知元叹有如此才华,可有仕官?”
  顾雍立刻打起了精神。
  “方才学成,不敢贸然仕官,不敢耽误国家大事,否则纵使身死也难辞其咎。”
  顾雍客气了一下。
  “元叹勿要自轻,以元叹的才学,应当能造福黎庶,又怎么会耽误大事呢?”
  郭鹏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不瞒元叹,之前,我被陛下任命为上谷郡太守,上谷郡是边郡,人少地广,缺少人才,我被任命以来,还是有很多麾下属吏没有合适的人选。
  我想辟召本郡人士,办不到,想辟召本州人士,却也需要很多时间,但是郡务却必须要办起来,元叹有才学,我甚是欣喜,现我麾下有主簿一职空缺,不知元叹是否愿屈就?”
  郡太守的主簿和功曹督邮一样,都属于『右曹』,是太守身边的亲信之职。
  从东汉初年到东汉末年,主簿的职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最关键的是主簿跟随在太守身边,这一点最重要。
  顾雍闻言欣喜不已,立刻站起身子来到了郭鹏身前深深一礼。
  “雍才疏学浅,蒙明公不弃,愿随明公一同建功立业。”
  “好!哈哈哈!我得元叹,不胜欣喜!今日,当与元叹共饮一千杯!”
  郭鹏哈哈大笑。
  当天晚上,郭鹏和顾雍就在蔡邕府里饮酒,蔡邕叫来下人奏乐起舞,三人一起喝的十分痛快。
  酒过三巡,郭鹏腹中鼓胀,出去解手,顾雍见郭鹏暂时离开,便起身走到了蔡邕身前,向蔡邕行了一礼。
  “多谢老师提携之恩。”
第0148章
名士郭子凤
  顾雍很清楚蔡邕不告诉别人郭鹏来了的消息,就把他一个人提前喊来,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蔡邕更清楚。
  “这是你自己努力进学争取来的机会,我只是为你引荐给子凤,你不用谢我。”
  “没有老师的引荐,学生又哪里能结识郭府君,被他辟召呢?”
  顾雍开口道:“老师的恩情,学生永不敢忘。”
  蔡邕笑了笑,并不太把这次引荐当回事。
  蔡邕和顾雍都知道,郭鹏本身的职位并不足以吸引顾雍从江东大老远北上幽州去受那种风吹日晒的苦楚,但是郭鹏不仅仅只是他自己。
  首先郭鹏是士族出身,尽管是二流士族颍川郭氏,但也是士族,是玩游戏的那群人的自己人。
  然后他还有父亲,还有老师。
  他的父亲是沛国相,在沛国做两千石,沛国是中原腹地,郭单未来未必不会有入中央为官的机会。
  而且父子两个都是颍川人,颍川是天下文脉所在地,顾陆朱张在江东横着走,在汝南和颍川那些中原大士族眼里,也就和小学生一样。
  如果这还不算,他的老师卢植在朝中做尚书令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郭鹏和卢植的关系还非常好。
  这就意味着郭鹏拥有让顾雍在中原乃至于雒阳做官扎根的能量。
  郭鹏本身年纪轻轻就是两千石,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就算顾雍选择一直跟随郭鹏,随着他的地位提升,顾雍自己也能水涨船高,步上高位。
  那么走出江东放眼全国的理想,就不仅仅只是理想了。
  随着郭鹏在北疆镇守几年,做出一些成绩得到他的信任,还担心他得不到郭鹏的举荐吗?
  而且还有一点,郭鹏和袁术的关系很好,顾雍听蔡邕说郭鹏和袁术是那种可以在酒席上勾肩搭背一起跳舞的关系,袁术对郭鹏是不遗余力的夸赞。
  袁术是汝南袁氏嫡次子,有很大的声望,他和郭鹏关系好,这个关系网可就广了去了。
  顾雍要是可以得到郭鹏的赏识,又能得到多少利益呢?
  顾雍乃至于其后的顾氏家族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所以他们支持顾雍跟随郭鹏,做一场中长线投资,为未来顾氏家族的荣耀创造一点可能性,向中原进军。
  蔡邕为了感谢顾氏对他的照顾,也选择将顾雍引荐给郭鹏,至于顾雍能否得到郭鹏的任用,任用之后发展如何,那就不是蔡邕可以干预的了。
  给你提供一个机会,抓不抓的住全看你自己。
  蔡邕是仁至义尽了,都帮你偷跑了你还要怎样?
  他今天把这个消息放出去,明天就会有一大帮人踏破蔡家府门来求见郭鹏,搞不好吴郡太守都要来他府上稍微拉拉关系混个脸熟什么的。
  蔡邕可真的没有说假话,顾雍从蔡邕府上喝的微醺,回到家里把这个事情跟家人朋友说了,然后短短半天功夫这个消息就传开了。
  大家一听中原名士、被蔡邕吹得天花乱坠的郭鹏郭子凤千里迢迢来探望蔡邕,还顺带辟召了顾雍做主簿,要带他北返,顿时跟野兽嗅见血腥气味一样涌到蔡府求见郭鹏。
  看到外面汹涌的人潮,郭鹏也算是体会了一把蔡邕当初的苦恼。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多年谋划养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积累到了何种程度,这让他觉得十分高兴。
  当然表面上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子凤,现在知道经过你这些年的努力,你的名望已经到达何种程度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