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1/1505

  “嗯,是的,臣十八岁就跟随陛下一起征战,至今二十多年了。”
  赵云谈起这个话题,脸上浮现一丝骄傲。
  作为元从老将,生存到现在已然把持高位执掌权力的为数不多的老人之一,赵云的确值得为此感到骄傲。
  “那么多年了啊……”
  郭瑾笑着问道:“赵将军还记得最早的时候,军队行军打仗的时候都吃些什么东西,可曾有过饿过肚子的时候?”
  赵云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须,稍微沉思了一会儿,缓缓点了点头。
  “最早的时候,的确有饿过肚子,那个时候根本不像现在条件那么好,那个时候陛下还是前汉的护乌丸校尉,没有大权,虽然地位不低,但是没有管理军务之外的权力。
  那时候有段时间粮食供给全靠朝廷拨付,但是从来也没有足额过,不少士兵训练量大,但是饿着肚子不好训练,好多人为此怨声载道,陛下到处筹集粮食才能勉强度日。”
  “原来如此……那么那个时候士兵都吃些什么呢?”
  “吃些很粗糙的东西,不去壳的谷物,少的可怜的盐菜,有些时候粮食吃不饱,盐菜也不够吃,对付着骗骗肚子,也算是吃过了,总归不至于空着肚子。
  后来就好多了,陛下打出了赫赫威名,能从草原上抢吃的,也能和乌丸人交易,换一些吃的,总归不会再让咱们饿着,但是还是有饿肚子的时候,管不住。”
  赵云摇了摇头。
  郭瑾觉得奇怪。
  “既然有东西吃,怎么还会饿肚子?”
  “那是平定张举张纯叛乱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整个幽州打成一团,混乱不已,咱们从上谷郡一路打到右北平,甚至还打到了辽东郡,那个时候交通哪能和现在比呢?
  就算有粮食,道路泥泞不堪,或者受到阻碍,根本没办法把粮食往前线送,送来了很快就吃掉了,接下来的粮食还是很难运送,直到咱们把仗打完,粮道才算是安稳下来。”
  赵云想了想那个时候,露出了不堪回首的表情。
第1401章
太上皇病了
  二十年间,郭鹏给整个中华神州带来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
  如果现在有照片这种东西存在的话,拿出二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对比,就会产生沧海桑田的感觉。
  变化真的太大了。
  当时帝国的那种分裂,那种交通的混乱程度,那种荒凉破败遍地饿殍的景象,与现在的帝国相比,恍若隔世。
  现在帝国交通四通八达,十分发达,屯田农庄星罗密布,人口繁盛,人人安居乐业,再也不用颠沛流离苦苦求生。
  只可惜现在没有照片,巨大的变化只能存在于经历过的人们的脑海里。
  赵云是这样的人,他全程经历了郭鹏改天换地的烽火历程,对这一切记忆犹新。
  “那时候真是惊险啊,根本想象不到的危险就在身边,走到哪里都要担心粮食能不能跟上来,粮道是否安全,哪里像现在这样打仗都不用担心后勤的,所以有些时候,臣也会觉得这一切仿佛有点不真实。”
  郭瑾更好奇了。
  “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就好多了啊,打赢了张举张纯之乱,陛下被任命为上谷郡太守,然后就开始在上谷郡屯田,最早的屯田就是在上谷郡进行的,那个时候咱们和上谷郡百姓一起屯田。
  屯田之后收获很多粮食,有这些粮食打底,咱们才有东西吃,才算是不用再饿肚子,于是到那个时候为止,咱们的日子才算是好过了一些,有饭吃,盐也开始管够,当然和现在还是不能比。”
  赵云笑了笑:“最早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很能吃,一顿那么大的碗吃个三五碗粮食完全没有压力,陛下经常说咱们是饭桶,只见吃不见长什么的。”
  “哈哈哈,还有这种事情啊。”
  郭瑾笑道:“后面我记得就是父亲去青州做青州刺史了吧?”
  “对,陛下去了青州,做青州刺史,在青州带着咱们搞了更大规模的屯田,搞了养鸭治蝗,搞了出海捕鱼,咱们吃的喝的都比原先好了许多,还有肉吃,也不用担心没盐吃。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咱们的后勤才算是真的好了起来,也不怎么担心打仗没东西吃,不担心后面的粮食送不上来要饿肚子,总之很多事情都是从青州开始变好的。”
  “再往后就越来越好了?”
  “越来越好了,最早我们只能吃稠菜粥,再往后能吃到干饭和盐菜,接着就能偶尔吃到肉了,最早能吃到肉的时候,大家眼睛都红了,争先恐后,生怕吃不到。
  再往后,就能吃到大烙饼和更多的肉,吃的东西越来越好,到现在,士兵个个膘肥体壮,这在以往根本不是不能去想的事情。”
  赵云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最早参军的时候,臣看身边战友不说饿着肚子面有菜色,身子骨也并不结实,因为没什么油水好吃,不好长肉,直到后来参军日久,跟着陛下南征北战,身子才越来越强建。
  早前天下尚未一统之时,臣率军和敌军交战,无论面对何方敌军,不管是袁绍的,还是袁术的还是西凉军的,还是黄巾军的,亦或是地方贼匪,北方北虏,就没有发现敌军士兵比我军士兵更强壮的。”
  赵云说到这里,就特别严肃。
  “士兵强壮与否,还是很重要的,同样的军队和装备,我军士兵更强壮,力气更大,就能坚持更久,而敌军坚持不了那么久,军阵维持不住,就会被咱们击溃,军阵一旦崩溃,全军也就溃败了。”
  郭瑾点了点头。
  总能吃饱肚子且吃到油水的军队,身体自然强壮,力气也大,对上那些面黄肌瘦面有菜色的军队,当然可以取得辉煌的胜利。
  魏军之所以横扫天下无敌手,显然也是因为吃的好,身体强壮,力气大,所以能碾压那些营养不良的乞丐军队。
  郭瑾在太学接受教育的时候,听说郭鹏和袁绍交战的时候,袁绍的军队因为缺少粮食,不得不上山打猎采果子充饥。
  和袁术交战的时候,袁术的军队也缺少粮食,不得不下河摸鱼捉下以果腹。
  那样的军队,又如何能与有着稳定后勤供给的魏军交战并且获胜呢?
  “父亲真的做了很多事情。”
  郭瑾看着走在前面还在和军需官不住交谈的郭鹏,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赵云也深以为然。
  “咱们当初行军打仗的时候,是有一个共识的,领兵的将军都认为,很多战事根本就是在战前已经决出了胜负,陛下远在千里之外为我等已经把仗打完了,还打胜了,咱们只是去收割战利品而已。”
  谈到这里,赵云面露感慨之色:“能跟随这样的陛下征战沙场,不可谓不是我辈从军之人的幸运。”
  郭瑾默默的点头,内心不住的思考着自己未来还要做些什么,才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优秀。
  亦或是他穷尽一生都不能和父亲做比较。
  甚至于他有一个感觉,他只要能把父亲交代给他的事情做完了,把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坐稳了,他就算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一个优秀的皇帝了。
  他不需要去开疆拓土,不需要去马上征战,他的父亲已经帮他把这一点做到极致了。
  之后,郭瑾跟在郭鹏身后,听他说他为军队后勤补给打造的后勤网络和运输规模。
  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网络。
  从河北到河南,甚至还有江南部分的参与,他们加在一起,把军队的后勤补给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有了这套补给网络,哪怕魏军远在西域作战,也能不受影响的出战,不受影响的获取胜利。
  从这个方面看来,郭瑾觉得军队对郭鹏无条件的支持和服从也不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郭鹏要忙的事情远不止这些事情,郭鹏还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他会交给郭瑾去做。
  给军队筹备后勤,做统筹安排的工作他就决定交给郭瑾去做,让他尽快上手,把军队的后勤掌握在手。
  这对他未来全面接掌军队也有好处。
  郭鹏正在慢慢的把自己手上要做的事情交给郭瑾去做,在这个过程之中,实际上也就是以一个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权力的让渡和转移。
  这个过程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要给郭瑾留下熟悉政务和行使权力的时间,要让他熟悉,而不能一口气就把一切丢给他,那对他而言不是好事。
  郭鹏让他做县令,让他做太守,让他随军征战,让他了解这个帝国的基础和一切,就是在给他铺路,等时机到了,郭瑾就能顺利接掌权力,做他的二代皇帝。
  眼下,郭鹏觉得自己有必要加快这个进程了。
  原因无他,这段时间里,他感到自己的精力是越来越不济,越来越难以坚持九九六零零七的工作模式了。
  早前这样做不要紧,天天超负荷工作,只要稍微睡一下,又是生龙活虎的一条汉子,最近不行了,稍微累一点儿,就觉得疲惫不堪,需要更长时间的休息。
  继续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年龄日长,精力日衰,再这样下去是要出问题的。
  该交出去与让郭瑾做的事情也是时候该交出去了。
  更兼最近一段时日宫里面有事情要他烦心,他的精力就更不够用了。
  太上皇病了。
  太医院和大医馆的医生们全力用药施救,天天开会研讨治疗太上皇的病情,但是效果并不好,太上皇的病情还在反复。
  据宫里的小太监说,秋末冬初的时候,天气陡然转凉,大家都没反应过来,没及时增添衣物,太上皇就在那段时间感染了风寒。
  本来吃了药身体好了一些,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太上皇的病情忽然反复,接着加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