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1/1505

  而失去官位,对于官员而言,是极为可怕的事情,包括他本人在内,整个家族,都可能遭到清算,失去所有,所以主动承认错误对于官吏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郭承志十分惊讶。
  这和他所接受的教育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怎么会……既如此,那些规定定下来又有什么用?规定定下来不就是要用的吗?小小地方,哪来的那么多勾心斗角?为什么一定要同僚倒下?
  难道弥补错误修正失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吗?官员斗争,受损的难道不是平民百姓?他们只顾自己,不顾百姓死活?”
  郭承志又是惊讶,又是生气。
  “虽然听上去非常可恨,但真实的地方,便是如此了。”
  诸葛亮无奈摇头:“公子所言,是极为理想之状态,官员之间和睦、团结,一心为了办事,而没有私心,人人都追求公务的完美,而不追求个人私欲。
  一人犯错,所有人一起承担、改正,上官带头承担错误,为下属开脱,然后集中全力弥补错误,将错误修正,中央也不会严惩犯错者,公子所思所想,应该就是这样的事情了。”
  “这样不好吗?”
  郭承志满脸疑惑。
  “这样非常好,可问题在于办不到,我等所设想的理想状态,从政令离开朝廷开始就一直变动,等执行到地方时,早已和初衷相隔甚远,甚至都不是同一个想法。
  官员与官员之间绝非勠力同心之关系,勠力同心之人并非没有,但是极其稀少,更多的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为一己私利不惜放大同僚之失误,宁愿让民众挨饿受损,也要将同僚扳倒。”
  诸葛亮一脸遗憾的告诉郭承志人间真味。
  郭承志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这……这简直混账透顶!这种官员应当严厉惩处!”
  诸葛亮连连摇头。
  “虽然如此说,可这样的官员又如何能发现呢?他只是不作为,而没有犯错,律法惩处犯错之人,一般不会惩处不作为之人,不作为,就意味着没有犯错。
  没有犯错,又该如何惩治呢?如此情况之下,别说一个小县,就是一个小小村庄,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某些官吏眼里,民众只是他们争权夺利的筹码。”
  诸葛亮一通话说尽了魏帝国地方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1533章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初次见识到如此颠覆认知的真实世界,郭承志紧锁眉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郭鹏则一直沉默。
  郭承志年轻,刚刚接受完完整的精英教育,脑袋里都是那一套理想做法。
  那一套老师告诉他的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理想的国家。
  他未曾经历官场,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对人心了解也不足,不知道理想的国家状态是人想象出来的,恶劣的国家状态也是人造成的。
  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虚幻的理想往往无法抗衡厚重的现实。
  一切的原因都是人。
  郭承志不懂,而大魏懂皇郭某人却是一清二楚。
  他从前汉官场一路走来,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做过。
  郎官做过,公安工作也做过,处理过民政,也处理过军务,可以说,他既是皇帝,也是大将,更是一员宦海沉浮无数年的超级官僚。
  没人比他更懂官僚和官场。
  这一点,从他出生以后就是如此了。
  或许没人在意过,但是郭某人也是出身在官宦家庭里的。
  父亲郭单当初是县令,而郭鹏就是县令家的儿子,县令看起来地位不高,但也是一县主宰,是官,不是吏,身边还有很多为他办事的属官和属吏。
  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小官场上。
  耳濡目染之下,他亲眼见识到那些县府里的官员、吏员是如何勾心斗角,只为了争夺一县之中的在现在的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利益。
  县里的土地,佃户,赋税,商贸,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成为他们的角斗场。
  就算什么事情都没有,平常只是简单的吃喝聊天,他们都能互相嘴臭,互相阴阳怪气,个个都是大阴阳师,铆足了劲儿给别人上眼药。
  县里一旦有什么职位空缺,他们立刻动弹起来,上蹿下跳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在郭单身边使劲儿,就为了得到那些没什么前途的职位。
  一家豪强要是在官府里没人,那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挖坟,全家被活埋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了人,还要能斗得过其他人,如此才能在一县之内一手遮天,最大限度的守护自己的利益。
  那毕竟官员是流水的,地方吏员地位虽低,却能父死子继,被一个家族长期把持,地方虽小,一家一户一口吃进去也能吃成个胖子。
  所以他们如何舍得呢?
  他们互相争抢时的那种丑态真是……
  郭某人至今记忆犹新。
  郭单也曾在私下里嘲讽过那些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争得头破血流之人,说他们鼠目寸光,说他们不求上进,说他们一辈子只能在泥潭里打转转。
  可是轮到郭单自己,未必就干净圣洁到什么地方。
  早些年他还没有死掉自己进取向上的心思的时候,为了争取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他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和郡中其他几个县令斗的你来我往,互相给对方泼脏水,互相给对方上眼药,拼命跪舔沛国相,就为了得到国相的欣赏。
  那时节还是以郡为国的时节,郡守和国相的权威很重,对于下属拥有很大的主导权。
  谁能讨好国相,就能在关键的考核之中得到更好的评价,从而青云直上。
  而在这激烈的斗争之中,郭单从来没有成功过,可以说官场斗争的技术很差了。
  为了讨好国相,他千方百计投其所好,给国相赠送他喜欢的东西,可总是慢人一步。
  甚至还发生过给国相贺寿的礼物半路被人劫持的事情,而且到最后都没查出来是谁干的。
  某年,国相召集几个县令一起外出巡猎,其他几人千方百计地把好的猎物让给国相,让国相大出风头,他倒好,当着国相的面一箭射死了一只国相看中的鹿,还放声大笑炫耀自己的箭术。
  国相都弯弓搭箭准备拿下那只鹿了,郭单抢先一箭射翻了那只鹿。
  据说当时那个国相的表情不是很好,场上的气氛也有些尴尬。
  就这水平,还想讨好国相?
  连让上司出风头自己做绿叶的觉悟都没有,还想得到提拔和关照?
  深谙官场潜规则的郭鹏自己都没眼看。
  他算是想明白为什么郭单在爷爷郭永死后千方百计求爷爷告奶奶也只得到了一个县令职位的问题所在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郭鹏死了安心做个官二代的心。
  就这水平,自己要是不努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郭单给人陷害,自己别说官二代,连个平民都做不成。
  郭单为官,实在没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
  在政治斗争方面无异于是个失败者,而在执政方面,他也未必是个优秀的官员。
  洛阳方面的政令,刺史的要求,国相的要求,他都未必能办到。
  就连面子工程都搞不好。
  有一任国相很喜欢巡视属下各县,郭单得知,就时常组织自己的亲信们搞面子工程,探听上面有人要下来,就赶快亡羊补牢的做一些补救措施,各种欺上瞒下。
  就这还未必成功。
  记得有一次郭单想搞面子工程,想在国相来寻访的时候搞一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戏码,彰显自己的政绩,让国相赞赏,从而获取政治利益。
  他就安排了一条街,安排了一些人,专门上演路不拾遗的景象,等国相来了就带他来这条街上,让国相看到他治理的谯县路不拾遗。
  他就能很有底气的说——看,我治理的地方路不拾遗!大家都很有钱!
  结果他装逼失败了。
  不知道谁带头,洒在路上的钱被当着国相的面捡个精光,接着人群一哄而散,让只留下满地狼藉,郭单丢尽了脸面。
  后来听闻好像是某个和郭单很不对付的县令得知了郭单的计划,所以私下里派人来这里专门捣乱,专门要给他好看。
  情报工作做到这个地步,老家都被人渗透了,郭单也是人才。
  好在当时国相也是此道中人,知道这些景象都是装出来的,知道大家伙儿都是这样搞的,只是郭单比较弱,搞砸了。
  大概是看腻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桥段,看到这翻车现场反而觉得很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