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3/1505

  又或者用自己丰厚的俸禄买些羊肉猪肉马肉,出城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和夫人一起就地烧烤,舒舒服服的吃顿肉。
  他处理政务的速度很快,所以就算兴趣广泛也不耽误他日常工作,虽然回不去洛阳和家乡,但是法定休沐日他绝对不会傻傻的待在官署里加班熬夜九九六。
  年岁渐长之后,他逐渐学会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单纯的加班加班再加班。
  他觉得虽然职责重大工作辛苦,但只要稍微掌握一些工作技能,也没有必要一天到晚都伏案工作不是?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真的聪明,是个处理政务方面的天才,无论多么复杂的文件他总是能很快找到关键点并且给予批示。
  所以问题总是很快解决。
  于是乎,诸葛亮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
  不管是什么人,诸葛亮都会笑脸相迎,什么时候见到他,也不会感觉他有什么紧迫感。
  只要在他身边工作,不管什么人,就很难焦虑的起来。
  靠着这样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加上出色的政绩,北庭都护府上下对诸葛亮那是心服口服,就算财政部和刑部的地方分部首脑官员也和诸葛亮的关系处的不错,对他多有赞扬。
  虽然不知道这里头是否有他的兄长在中央做官的原因,亦或是他的兄长和吏部尚书张昭关系匪浅。
  但是官员们乐于和诸葛亮来往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常在私下里谈论,就算抛开诸葛亮身上的政治属性,单纯的从一个友人的角度评价诸葛亮,那也是一等一的。
  【与孔明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北庭都护府财政部分部郎中、与诸葛亮年岁相仿的钱益是如此评价诸葛亮的。
  他的这部分评价也得到了周围大小官员的一致赞同。
  所以整个北庭都护府上下对诸葛亮的能力和人品都相当信任。
  而这种信任是诸葛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水准表现积攒而来的。
  平时或许还看不出来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一旦发生大事,立刻就会体现出极其重大的作用。
第1554章
摇扇子的诸葛亮
  诸葛亮平时积累的名望或许看不出什么作用,但是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经济萧条的危机袭来,钱益得到中央公文之后,略一看,眉头紧锁。
  他按照中央的吩咐将必须要关闭的一部分店铺的名单整顿出来,一看数量那么大,顿时头大如斗。
  这么搞,会叫开办商铺的小门小户恨死他们。
  所谓众怒难犯,他们就算做官,也不敢贸然触犯众怒,不然众怒之下,他们一定没有好下场。
  中央倒是轻松,让他们办事,再把他们罢黜,事情办完了,对民间也有了交代。
  他们就完了。
  本身就是中央外派官员的钱益对中央某些臭不要脸的家伙的办事手法再清楚不过了。
  他自己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自然而然想到了万事通诸葛亮,于是就立刻来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聪明,在中央也有关系,其他人可以当炮灰,诸葛亮总不至于当炮灰吧?
  钱益如此认定,所积极主动地和诸葛亮商讨对策。
  “孔明,你看这个事情怎么办比较好?我观之,牵扯甚大,不仅会让官吏忧心忡忡,也会引起民愤,朝廷那边把事情推给咱们,显然是居心不良,咱们……”
  诸葛亮早前和郭鹏商议过此事,此时郭鹏刚离开没几日,他心中已有准备。
  略一沉思,诸葛亮就开口道:“不要想着朝廷会出钱,朝廷本身就有很多官员对于西北之事极为不满,商税节节攀升,他们尚且死咬不放,每年都有要求罢黜西北商业的奏表。
  现在出了问题,他们更不可能让朝廷出钱救济西北,这样的官员在朝廷里实在是太多了,就算陛下一力主张,动用国库也是难事。”
  钱益对此十分不满。
  “鼠目寸光!贪心不足!那群察举出身的高官显贵就该全部罢黜!他们就知道从西北榨取税收!西北一旦有难,净想着落井下石!前汉凉州对洛阳离心离德,我看不是毫无道理!”
  诸葛亮摇了摇手里的扇子,叹了口气。
  “眼下洛阳和西北之间的矛盾,并非前汉门户之见,而是重农抑商之纠纷,是政见不同,门户之见好做,政见不同,难做。”
  钱益紧锁眉头。
  “那些农户辛苦数年攒一些钱开办商铺,无非是想补贴家用,虽说小商户税收不高吧,但也是要收税的,商税可一点都不低。
  现在一旦出事,直接让他们关了商铺,不让做生意,但是欠款还要还,这样一来他们会如何想?还不是往死里埋怨咱们?”
  诸葛亮十分冷静。
  “朝廷决策既然已经做出,并且不是干脆罢黜西北商业,想来已经是朝中有人帮西北说话了,在这个局面之下维持西北商业存在实属不易,我等不能奢求更多。
  眼下,此事宜快不宜慢,越早解决,就越主动,而且不能强制去办,否则惹人寒心,将来不好收场,这毕竟不是他们的错,根本问题不在我,而在安息。”
  诸葛亮虽然不知道镇西都护府发生的事情,但是他也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转移矛盾。
  先把本来就不属于魏帝国的锅甩了出去,甩给安息人,让安息人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方便诸葛亮凝聚人心来办事。
  钱益一开始没想到这一点,诸葛亮这一点题就让他想到了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官吏们的情绪,而稳定官吏情绪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不用承担责任。
  责任一旦甩掉了,官吏就无事一身轻,非常愉快,就能办事了。
  “只是不知道安息何时恢复太平,何时再来西域了。”
  钱益虽然对中央那群老朽十分不满,但是也知道问题真的在安息人身上。
  如果安息人不来,中央就算投钱过来也没用,这是个无底洞。
  没有消费,如何带动得了一地商业呢……
  所以,该关的,必须要关,他必须要全力与诸葛亮协作。
  诸葛亮决定利用自己的人望和威信,召集名单上的商户们共同商讨这件事情,与他们协商一个解决方案,最好利用对话与妥协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
  信誉这个事情对于商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失掉了信誉,商人的事业就完了。
  对于政府来说也一样,失掉了公信力,政府就只能用暴力办事了。
  暴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该是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而且一旦用了暴力,公信力就很难再次凝聚了。
  诸葛亮深知这个道理,对于暴力的使用,他始终非常谨慎,觉得能不用就不用,尽量不要让警队以一种暴力姿态出现。
  否则警队也会失去公信力。
  另一边,朝廷对于郡守、县令能否妥善利用警力也持有保留态度,所以才让刑部介入,给郡守、县令上一道枷锁。
  诸葛亮由此认为不宜轻动警队,尽量去对话、谈论,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大家做一做妥协,不要做那种强行损害民众利益的事情,那对于官府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
  要吸取前汉之所以被魏取代的经验啊。
  钱益表示支持,警队确实不宜轻动。
  当然,他是觉得一旦让刑部牵扯进来,免不了诸葛亮事后的一阵麻烦。
  不用钱益说,北庭都护府刑部的分部郎中孙不弃也不是很愿意在这种事情上和诸葛亮闹得不愉快。
  他和诸葛亮虽然没有私交,但是在公开场合的聚会上,他对诸葛亮的印象很好。
  出于这种印象,以及诸葛亮背后的势力,诸葛瑾,还有张昭,那于公于私,他也更加愿意和诸葛亮合作,而不是对抗。
  他当然也是想要回到中央去做官的。
  随后,在商人联合会议召开之前,诸葛亮召集都护府内主要官员和中央分部的官员们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会议,会议上确认了不用暴力、坚持使用谈判磋商的手段达成目标的方针。
  诸葛亮要求全体官员都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做好从今天开始直到危机结束都回不了家的准备。
  钱益和孙不弃都表示支持诸葛亮。
  有了中央重要部门官员的支持,诸葛亮的腰杆就更硬了。
  于是官员们很快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看法,决定按照诸葛亮的方案和需要沟通的商户进行沟通,把他们全部召集到了都护府。
  一时间,整个它乾城内风起云涌,很多商户被叫到都护府内开会,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聚在一起人心惶惶,躁动不安。
  诸葛亮很快就出现了。
  看到诸葛亮熟悉的身影出现,商人们都安静下来,等着诸葛亮的发言。
  诸葛亮和往常一样手上拿着一把扇子,一脸的平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