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505

  “鲍君所言,我也看出来了,聚兵数月,十万之众,居然不敢对董卓发起进攻,依我看,他们根本就没有讨伐董卓的决心,只是凑在一起,站队表决心,他们在朝中习惯站队,打仗也要抱团站队。”
  郭鹏冷笑一阵。
  “他们……一个个的名望那么大,结果居然……”
  鲍信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一点都不奇怪,鲍君,这种人,我在雒阳见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所见到的这些人全是如此做态,根本不用惊讶,我早就习惯了。”
  郭鹏冷笑道:“胸中似有千言,下笔实无一策,整日只知道高谈阔论,崇尚清谈,却对实际事物毫无作为,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以此为名士姿态,这就是名士。”
  鲍信深深地叹息。
  “别说这些人了,鲍某甚至觉得袁本初和袁公路这两兄弟也是心怀鬼胎,袁太傅死难,他们两人至今未曾发兵与董卓作战,这像话吗?鲍某虽然不赞同袁太傅的行为,但是鲍某觉得袁氏兄弟做的不对。”
  郭鹏摇了摇头。
  “这个我并不担心,谁都可以避战,但是袁本初和袁公路两人不可以,他们两人若是避战的话,情况会非常严重。”
  “这倒也是。”
  鲍信又看向了郭鹏:“将军会避战吗?”
  “绝无可能。”
  郭鹏看向了鲍信。
  “我果然没有看错将军,将军出兵之日,也是鲍某出兵之日。”
  鲍信握住了郭鹏的手:“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将军,才不会是袁本初和袁公路,更不会是其他人。”
  安定天下吗?
  这可是我真正的目标。
  鲍君,你说得很对。
  不过,我要安定的,可能不是你所想的那个世界。
  鲍君,你又会如何看待我呢?
  郭鹏微笑着握住了鲍信的手,开口道:“鲍君若相随,郭某必不弃。”
  数日之后,郭鹏派出去索敌和勘探地形的队伍回来了,向郭鹏报告了他们所得知的事情,郭鹏将之一一在战略地图上标注,思考战略战策。
  仗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还要打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宣扬自己的名声。
  董卓所部军队都比较精锐,除了他本部的凉州兵,还有并州兵,以及皇甫嵩手下和凉州叛军战斗的精兵,精锐兵马应该不下五万。
  进一步扩军之后,能动用的兵力约在七八万之数,甚至更多。
  而关东联军这边,大部分都是新近招募的兵马,不善战,不懂战,更兼这帮名士压根没有什么统兵练兵的才能和想法,只是人多势众而已。
  真正有讨伐董卓的能力的军队,只有孙坚麾下的荆南兵,还有郭鹏麾下以幽州兵为骨干打造的青州军,以及公孙瓒带来的幽州骑兵。
  孙坚麾下以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兵马为骨干组成的军队是有讨伐董卓的能力的。
  此一时期,南方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尚未开发完成,长江以南很多地方都是汉人和少民杂居,时常有冲突,战乱频繁,民风彪悍,所以孙家的军队战斗力一直都很不错。
  然后就是郭鹏和公孙瓒麾下身经百战的边军了。
  能和董卓对抗的军队就这么些,其他的都是些滥竽充数的壮丁,用来运送粮草还可以,真要打仗,还不如直接遣散算了。
第0213章
正面交锋(上)
  打仗靠的是战阵配合,没有系统经过军阵旗号的训练的军队是不堪一用的。
  郭鹏算了算,此战要打起来,估计只有鲍信会配合他。
  鲍信手下有两万步军和七千骑兵,算上郭鹏与公孙瓒的八千精锐,人数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不过鲍信麾下的军队看起来很多,但是水分也很大,多数都是不习战的新兵,马都骑不稳,长矛都端不住,还怎么打仗?
  真要算起来,从鲍信的军队里能挑选出五六千能战之兵就不错了。
  从能战之兵的数量上来说,对上徐荣的军队,郭鹏其实算不上多么占据优势。
  不过,真要对上了,郭鹏丝毫不畏惧,必然会和徐荣血战一场。
  第一支打败董卓的军队,对于郭鹏而言,这个荣耀,他必须要获得。
  关东诸侯们无论如何嫉恨自己,无论如何嫉妒自己的功业,这份功业必将在天下广为流传,为自己打下坚实的人望基础。
  看到这些诸侯们如此的无能,而自己如此勇武忠诚……
  大家不傻,嘴上不说,心里有杆秤,该相信谁,该依附谁,大家的心里一清二楚。
  无关自身利益的时候商业互吹,关乎利益的时候,被吹出来的人谁会相信?
  讨伐天下贼,为天下敌,这种事情,郭鹏是不会害怕去做的。
  于是,在八月中旬,郭鹏整顿军队,宣布进兵,并且邀请酸枣诸侯与自己一同进兵讨伐董卓。
  酸枣诸侯基本上被徐荣全灭孔伷和王匡的战绩吓到了,纷纷用各种理由推辞不出战,郭鹏心中鄙视,表面只是略显遗憾。
  当其时,只有济北相鲍信和陈留太守张邈麾下卫兹响应了郭鹏,各自带领各自的军队和物资追随郭鹏,与他一同进兵。
  郭鹏遂率领三万多人的军队向雒阳进军,酸枣诸侯们则留在酸枣大营保障郭鹏和鲍信的粮草与后勤。
  关东联军接连失败的档口,郭鹏率军出征,顿时吸引了无数眼球。
  谁都想知道拥有偌大名声战绩无数的郭鹏到底能不能获得一场胜利,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这场胜利关乎着讨董联军的未来走向,如果连义军之中战绩最为卓著的郭鹏都无法战胜董卓,那么,这场战争要怎么打,还就真的成了问题。
  有些人觉得郭鹏可以获胜,有些人则觉得不能,并且悄悄的开始为自己谋划未来。
  当然,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这场战争本身上,这场战争的结果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走向。
  董卓方面很快探知了郭鹏率军来征讨他们的消息,董卓十分恼火,觉得郭鹏是忘恩负义,曾经友好的关系不复存在。
  董卓下令徐荣生擒郭鹏,把他带到雒阳来,让董卓亲自审问他。
  徐荣接下命令,并不敢小瞧郭鹏。
  郭鹏虽然比那些关东诸侯们年轻许多,但是战绩上十个诸侯绑一起都不是郭鹏的对手,和乌丸人鲜卑人战斗过,和叛军战斗过,和黄巾军战斗过,全部取胜,没有失败过。
  这对于徐荣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徐荣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审视着郭鹏的进军动向。
  郭鹏顺着河道往雒阳进军,一步一步接近雒阳,一派以正御兵的态度,徐荣便也率军正面迎上。
  这种等级的交锋,徐荣觉得更加有挑战性,双方若能面对面正面交锋,经过血战之后取得胜利,正面击垮郭鹏,则能彻底打击关东联军的自信心,打击的他们土崩瓦解。
  八月下旬,郭鹏率军抵达荥阳县,这个时候,徐荣也率军抵达了荥阳县。
  郭鹏没打算玩什么计谋什么把戏,就是要面对面交锋,正面击溃徐荣,打击董卓方面嚣张的气焰,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勇武善战。
  郭鹏放出去大量哨骑索敌,哨骑很快带来了徐荣所部军队的消息给郭鹏知道。
  八月二十五日,双方在荥阳县西南处发生前哨战,郭鹏所部的数百刺探消息的骑兵遭遇了徐荣所不刺探消息的部队,双方激战一场,互有损伤,一起撤退。
  郭鹏和徐荣都差不多了解了对方的军队实力如何,互相忌惮。
  徐荣感觉郭鹏不是个好对付的对手,一场前哨战就能看出很多东西,和关东诸侯那帮软脚虾不同,郭鹏硬得很。
  郭鹏也感觉徐荣所部骑兵的战斗力很强,完全能和乌丸鲜卑作战的那种级别,便也不敢小瞧徐荣,打算出尽全力,与徐荣血战一场。
  郭鹏与鲍信还有卫兹商量,从他们的部众之中选择高大威猛的精锐兵士七千余人,充实到了郭鹏麾下的三千步卒之中,组成一万人的步卒。
  而后以公孙瓒与自己所部的总共五千精锐骑兵,还有鲍信和卫兹所部出两千较为精锐的骑兵为主力,组成大阵,作为参战的主力。
  而后方的其余部队则各自结阵自保,前军获胜则跟上追杀败兵,前军溃退则立刻撤退,以保存实力。
  郭鹏实在是对其他的这些人没什么信心,强行把他们拉上战场,万一和徐荣所部对上了战败了,直接溃散,还会引发其他军阵的溃散,到时候就难以收拾了。
  这种事情郭鹏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八月二十六日,两军在荥阳县西南发生遭遇战。
  这一战双方没有互相派军队突袭,而是各自列着完整的阵型,进行数万人之间最直接的面对面的决战,没有一丝掺水。
  徐荣是董卓麾下战功卓著的老将,出身辽东,在凉州和并州成长,对骑兵战术非常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