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1505

  沿黄河流域这一块,蝗虫的危害虽然没有后来明清时期那么大,但是蝗虫的危害并不小。
  随着环境的逐渐干涸和植被的逐渐被破坏,黄河流域的生存状况已经不能和春秋战国时代相比,越是开发就越是破坏严重,蝗灾也就出现的越来越多,直到遮天蔽日。
  军阀混战的时候,蝗灾时有发生,导致人相食的记录屡屡见到,无法遏制,比如吕布和曹操争夺兖州的时候,就发生了蝗灾,导致人相食。
  军阀自己都顾不过来,谁还会顾忌民众和收成呢?
  等仗打完了,没有粮食吃,好了,怎么办?
  人相食。
  人口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消耗一空的。
  这个时代,真的是太糟糕了。
  郭某人不做这样的军阀,郭某人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军阀,能发展到最后的军阀才能成为皇帝,其他的都是炮灰。
  很多军阀正在朝着炮灰之路一去不复返,而郭某人就是最不同的那一个。
  他最重视的是生产,一直都是生产,所以郭某人养得起脱产职业军队,养得起战斗力强的军队,而其他军阀不能。
  这也将成为郭某人最大的底气,和扫荡天下的制胜法宝。
  除此之外,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生产,郭某人也有很多法令推行下去。
  他将先秦时代一些很有成效的农业生产经验强制推行,着手下誊抄在竹简上,组织从事官员集体学习,然后集体下乡。
  严令各乡村的乡长、村长自己背到滚瓜烂熟,然后哪怕用填鸭式的方法,也要把这些准则填到农户的脑子里。
  一条条,一件件,如果不能让农户知道,就是乡长、村长的失职,要被问罪。
  比如春天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或捉取幼兽和卵,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等等。
  一直要到七月才解除禁令,只有因死亡而需要伐木制造棺椁的才不受季节限制,即使如此,也需要报备村、乡,在县里留作档案。
  这些律令在秦朝是法律明文,汉承秦制,也只是传承下来,普及做的并不好,未能形成统一的有效的对农户的约束和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产量有直接联系。
  如此,与让农户识字的夜校政策的一并推行,将农业生产变得规范起来,科学起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所以哪怕是填鸭式,哪怕是强迫,利诱,威逼,郭鹏也要让每一个农户知道这些规矩,牢牢记在脑子里,代代传承,不敢忘却。
  青州的基层全面动员起来,基层的那些村长乡长们几乎没有一天得到安生,每天都有大量要做的事情,生怕做得不好被查出来,自己就要掉脑袋。
  同样的政策也推广到了兖州,新建立起来的乡村组织集中学习,集中宣讲,号召农户用更科学的方式耕作田亩,精耕细作,以期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还有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而郭鹏也是小心翼翼的筹备生产,推广政策,生怕出了差错,以至于粮食收成受到影响,造成流民和饿殍。
  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下,但是人要吃的东西并不少,百万石粮食看起来很多,可是均摊到人头上,就变得不那么多了。
  没有几年好收成,根本没底气敢发动对外战争,稍微征战的时间长一点,就要饿死人了,前方打仗死人,后方饿死人,一场仗下来,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又是头痛的事情。
  在基层做了这样的努力,制定了政策推行并且维系下去,做到这一切之后,郭某人才能松口气,小心翼翼的打量四周,看看有没有什么便宜和好处可以占。
  结果还没等郭某人找到便宜可以占的时候,一个大消息就传来了。
  宗员死了。
  死得很突然。
  究其原因,是他和袁绍的联姻给害的。
  郭鹏得知袁绍为了对付公孙瓒,采用联姻的方式,让宗员心动,于是站在了袁绍这边,打算限制公孙瓒,不让公孙瓒和袁绍起冲突。
  公孙瓒深恨宗员帮助袁绍不帮他,恼怒之下,直接出兵截杀了袁绍和宗员双方的联姻团队。
  他劫掠了大批礼品,杀死了所有使者,意图破坏双方的联姻,但是行事不周密,很快就被袁绍和宗员知道了。
  袁绍以此对宗员施加压力,宗员极其恼火,痛斥公孙瓒不为人臣,然后调集两万兵马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没想到宗员的火气那么大,被吓到了,仓促应战,三两下就溃不成军了,宗员亲自领兵追击,结果追着追着,居然被冷箭射中胸口,伤重不治而死。
  宗员军军心大乱,公孙瓒绝地反击,击溃了宗员的军队,然后重振声势,一举向蓟县进发,拿下了蓟县,覆灭了宗员的统治,自称幽州牧,蓟侯。
第0268章
乱世争霸的高节奏和无节操
  袁绍万万没想到宗员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轻兵冒进追击公孙瓒。
  结果自己送了命不说,还让战局逆转,让幽州易主,让公孙瓒成了幽州的主人。
  公孙瓒成了幽州的统治者,让袁绍面临的处境更加危险了。
  北边是公孙瓒,南面是郭鹏,两人若联手,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顿时有些绝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荀谌进言让袁绍冷静下来了。
  “公孙瓒不过一郡守,以郡守之职杀死朝廷任命的刺史,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可以称为反贼了,现在又自称幽州牧蓟侯,更加名不正言不顺,反意昭然若揭。
  宗员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是从孝灵开始就镇守幽州,势力广,影响力大,幽州各方势力都服从他,一朝死去,被公孙瓒杀死,旧部如何能接受?
  现在公孙瓒猝然以弱胜强,看似强盛,如朝阳初生,但是底下必然有人不满,宗员的旧部一定不会接受这个局面,甚至不需要将军动手,自然会有人将公孙瓒的头颅送来。”
  袁绍一听,觉得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放下了心来。
  然后召集谋士们商量如何通过扶持幽州境内的反公孙势力来钳制公孙瓒,为他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
  谋士们各自献策,为袁绍的安危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或者光明大或者阴损的主意。
  事情之后的发展并没有出乎袁绍的谋士团的预料。
  公孙瓒根本没来得及成为幽州之主享受尊荣和地位,宗员的旧部就纷纷起兵反抗。
  公孙瓒无奈,只能动兵对宗员的旧部进行征剿,并且到处派兵护送自己任命的太守上任,掌管地方,剿灭宗员旧部的力量。
  为了防止宗员的势力死灰复燃,公孙瓒居然还把宗员全家都给杀了,认为这样就能让那些旧部的政治诉求成为无根浮萍。
  嗯,不久之前,董卓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幽州的冲突还是挺剧烈的。
  公孙瓒疲于征讨地方势力,无力对袁绍发起破袭。
  袁绍想要动兵征讨公孙瓒,但是却很悲催的发现军粮耗尽,根本打不起来。
  于是只好加紧搜刮地方,筹集军粮,准备配合宗员的旧部讨伐公孙瓒,两面夹击把公孙瓒给废掉。
  这个消息传到了郭鹏那边,郭鹏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因为他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
  宗员曾经写信给郭鹏,说过他对公孙瓒的不满意,想让郭鹏写信谴责一下公孙瓒,让他不要老是搞事情。
  郭鹏可不敢说自己的信就一定可以让公孙瓒收敛一些。
  讨董期间和公孙瓒相处一阵子,郭鹏是能看出公孙瓒偏激的性格的。
  他认准的事情,还真没有谁能扭转他的想法,偏激到了一定的程度。
  而且从幽州到青州就算是走海路也要十来天,一来一回大半个月,什么事情都让郭鹏知道并且调解,从时间上是来不及的。
  更别说郭鹏压根儿就不想调解。
  没有宗员和公孙瓒的幽州才是好的幽州,才是完全属于他的幽州。
  郭某人这种掌控欲极强的人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地盘上有自己无法掌控的势力存在呢?
  要是能借着袁绍的手把他们都干掉,才能给自己名正言顺的完全掌控的借口。
  虽然的确有些遗憾就是了。
  宗员这个从当年黄巾之战时期就相识的老上级,死的也是十分的难以预料。
  关系说不上多好,但是总归还是很照顾郭鹏的,从来也没有难为过郭鹏,是个比较理想的上级。
  他就这样死了。
  宗员一死,幽州从大乱之前一直维系到现在好几年的和平局面也不复存在,必将陷入新的一场乱战之中。
  几家破碎,几家覆亡。
  郭鹏深深叹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