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1505

  此时,作为一直以来掌握朝政的人,王允得以全盘操控朝政,立刻派出使者张种前往关东安抚袁绍、袁术等反董的人物。
  王允要告诉他们,董卓死了,天下不允许再乱了,你们赶快来朝觐皇帝建立秩序。
  王允试图恢复大汉王朝的秩序,并且以自己作为主宰者,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
  与此同时,王允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封温侯,假节,并可同三公一样开府,又让吕布率军去讨伐驻军在陕县的董卓女婿牛辅。
  接着派出皇甫嵩率军进攻董卓的大本营郿县,剿灭董卓的残余势力,全灭董氏族人。
  董卓九十多岁的母亲请求免死,皇甫嵩不让,斩杀了她。
  皇甫嵩的政治素养和人品在这件事情上暴露无遗。
  讨伐董卓,他不敢,白白放手三万雄兵不要,董卓到长安来,他跪在路边迎接董卓,刺杀董卓,他不参与,董卓一死,他雄起了。
  将董氏全族都给灭了。
  按照汉律,年龄很大的人犯罪或者被牵连,是可以酌情减免的,像董卓母亲这样九十多岁的人,就算牵连到了这件事情上,按律,也不用处死。
  皇甫嵩下手倒是干脆利落。
  对付手握权柄的国贼没胆量,欺负老弱病残倒是干脆利落,连朱儁都不如。
  朱儁虽然屡次被凉州军打败,至少还敢抗争,敢讨伐董卓。
  董卓全族就此被灭,从九十多岁的老妇女到还在襁褓里的孩子,无一幸存,这无疑是罪有应得,也是自取灭亡,也是天意弄人。
  那些被董卓震慑的像鹌鹑一样的士人们全部雄起。
  袁氏门生故吏们更是跑到郿县,争先恐后地进行政治表演,将董氏族人的尸体烧成灰,撒在路边。
  他们为了报复董卓杀死袁氏族人,才有这样的戏码。
  董卓本人的尸体被丢弃在长安大街上,因为他肥胖,肚里有油,还有人在他的肚脐眼插了一根灯芯,连烧了好几天都没有熄灭。
  董卓成为这个帝国的掌权者是很戏剧化的一件事情,被杀也是一件很戏剧化的事情,整个人生都很戏剧化。
  他活着的时候,所有人都想让他死,可他死了,又有很多人希望他不要死。
  原因无他,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郭某人当然也不希望董卓就这样死掉,希望他可以多苟几年,但是董卓还是要死,因为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第0270章
文和乱武
  董卓死后,长安朝廷进入了短暂的并州人执政时期。
  政务方面以王允为首,军事方面以吕布为首,两人都是并州人。
  王允还任用其他并州人担任重要职位,这个短暂的时期自然是并州帮时期。
  虽然是并州人,但是王允的名声很大,也是名士,通过和宦官不懈的斗争得到了关东士人的接纳,所以他的执政并没有什么人反对。
  大家都把王允当作消灭董卓的英雄看待,吹捧他,服从他。
  于是王允的威势就渐渐起来了,和旁人交谈不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而是渐渐有了腔调,有了风范,正襟危坐,面不改色,看上去很威严。
  很多名士都为此感到遗憾,渐渐疏远了王允。
  王允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觉得这是高处不胜寒,他还在按照自己的理想推动平定乱世的进程。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必须要杀死,必须要除掉,而对于整个董卓的旧部要怎么处理,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当时董卓身死的消息传出,董卓的部队还完好无损的存在,还在函谷关以西一带防备关东军。
  当时董卓麾下有五大重要将领。
  徐荣,段煨,胡轸,牛辅,董越。
  徐荣、段煨和胡轸动作快,立刻宣布投降朝廷,为王允所允许,得以保命,但是董越和牛辅就不愿意投降。
  实际上也没得投降。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越是同族,都被杀全家了,怎么降?
  于是董越急急忙忙找到牛辅商量策略,牛辅却反而杀了董越吞并他的部众,成为凉州军新的老大,带着大家反击王允派来讨伐他们的军队,打了胜仗,打败了吕布和李肃。
  可惜牛辅能打仗,却不能像董卓一样钻营,结果居然出昏招,抛弃军队想逃回家乡活命,在半路上被部下叛变杀掉了。
  牛辅和董越一死,他们的军队就被底下的几名校尉掌管了。
  李傕,郭汜,贾诩,张济,樊稠,王方,这些校尉没了顶头上司,就成了自己的上司。
  一群人十分惊慌,商量一阵,决定一起向长安朝廷投降,学习段煨和徐荣他们。
  王允坏事就坏在这里了。
  他在对待董卓旧部的问题上反复无常,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这是他走向灭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本来他是同意吕布所说的赦免董卓旧部以争取他们的合作,快速平定乱局的,所以赦免了徐荣等人,结果事到临头,他又反悔,说要惩戒他们。
  不接受李傕郭汜等人的投降。
  李傕郭汜等人得到消息,大惊失色,慌慌乱乱的像一只只无头苍蝇,商议来商议去,决定丢弃军队,带着财物逃回老家,隐姓埋名过日子。
  然后一个人站了出来,阻止了这一进程。
  贾诩,贾文和。
  因为贾诩是个文化人,读书多,智谋多,平常牛辅也多听从贾诩的意见,所以牛辅死了以后,贾诩的意见很受大家的重视。
  “我听说长安朝廷正在准备杀光我们凉州人,而现在听到诸位居然决定抛弃军队自己潜逃回乡,我认为这是十分错误的选择。
  诸位如果放弃军队,将彻底失去自保的能力,一个亭长就能捉拿诸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吗?”
  贾诩这样一说,李傕郭汜樊稠等人面面相觑,纷纷觉得贾诩说的有道理。
  “文和,你是读书人,你办法多,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一群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军将们眼巴巴地指着贾诩出主意。
  贾诩深吸了一口气。
  “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诸位何愁没有荣华富贵?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总比直接放弃要好。”
  贾诩深刻的明白,乱世之中,军队很重要,手里有兵,就有希望,要是像牛辅那样放弃军队,必然横死。
  凉州诸将听后大为感叹,纷纷认为贾诩说的很对,于是纷纷按照贾诩所说的做。
  这一事件,是为文和乱武。
  就贾诩本人而言,只是为了活下去而想出的计谋,他自己没有心思也根本不会想到他的这一建议会给历史带来怎样深远的变化。
  凉州军诸将放弃逃跑,转而为求一条活路孤注一掷,散播王允要屠杀凉州人的消息,促成军队的恐慌。
  然后煽动军队和他们一起向长安进军,沿途收拢溃散的董卓军队。
  一路前进,一路壮大,等消息传到王允耳朵里的时候,他们已经收拢了五六万溃兵。
  王允得知消息,有些吃惊,但是并不慌乱,立刻指示投降朝廷的徐荣和胡轸领兵讨伐凉州叛军。
  徐荣和胡轸奉命出征,结果徐荣战死,胡轸投降,凉州叛军的声势更加壮大了,星夜兼程奔袭长安,很快击溃了长安周围的朝廷军,包围了长安。
  王允这才有些乱了手脚,但是表面依然不慌,稳如老狗,立刻组织守城,以威望很大的吕布负责守城,自己守护在内,佯装镇定。
  他对自己说这局很稳,吕布善战,城外凉州乱军没有足够的粮草,时间一长,必然溃散。
  吕布也想好好表现一下,于是还邀请郭汜和他单独决战以决胜负。
  吕布用矛把郭汜刺下马,几乎杀了他,获得了胜利,这更加助长了王允获胜的信念。
  稳如老狗!
  然后长安失守了。
  长安城内的守军兵变,背叛了长安朝廷,打开城门迎接凉州乱军入内,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
  吕布自己勇猛,善于骑战,可是守城战实在不是他的强项,于是他很快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
  吕布出逃的时候还带着董卓的首级,杀出了武关,向豫州方向潜逃。
  吕布放弃战斗,则长安城落入了凉州乱军的手中,李傕等纵兵掳掠,官员豪强士族黎庶死伤很大,尸积满道。
  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乱军所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