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505

  所以就等着他在未来不久成为太尉之后,弘农杨氏也就是四世三公的顶级豪门了。
  他可能还不是那么的有名,但是他的儿子很有名,就是后来被曹操砍掉的『鸡肋』杨修。
  马日磾是经学大师马融的族孙,也是出自扶风马氏这样一个豪门,较之杨氏和袁氏稍微有些不如,但是比起郭氏那是绰绰有余。
  如此这等顶级豪门,若是自己用颍川郭氏的后辈之礼拜见,他们或许也会交谈提点一二,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
  但自己却偏偏是曹氏的女婿,成了身份微妙的『外人』。
  郭鹏不是荀彧,荀彧虽然娶了唐衡的女儿,但是荀氏家底子厚实,八条龙兴风作浪,帮荀彧改改名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郭鹏不同,没人帮他说话。
  杨彪和马日磾对他的态度其实挺正常的,郭鹏并未感到有什么失落的情绪,反正他的目标也不是成为杨彪或者马日磾的弟子。
  只能说世上胸襟广阔,不那么重视门第之见的人实在是少了一些。
  但是总归还是有的,比如蔡邕,还有现任光禄大夫桥玄。
  郭鹏因为得到了蔡邕的赏识,大抵是出于对郭鹏被冷遇的愧疚,蔡邕又在某一天带着郭鹏一起去拜访桥玄。
  桥玄也是欣赏曹操的少数人之一,得到了曹操的引荐信之后,较为热情的接待了蔡邕和郭鹏。
  席间,蔡邕将郭鹏的《十五从军征》和楷书书法给桥玄观看,桥玄是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对此甚为感触,一看之下不由落泪,只觉得心中酸涩不已。
  而对楷书书法,桥玄也和蔡邕一样,颇有些感兴趣,叫郭鹏当场演示给他看,郭鹏又在桥玄府上写了一下午的楷书,手臂很酸痛。
  不过由此换来了桥玄的赏识和善意,郭鹏觉得很值。
  其实到这里,郭鹏还是要感谢曹操,多亏曹操认识了蔡邕和桥玄,让郭鹏有的放矢,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以至于平白受辱。
  桥玄和蔡邕对他的善意让他感动,不是假感动,是真的感动,尤其是在冷漠的大环境之下,些许的善意更是尤为珍贵。
  因此,郭鹏才能理解为什么曹操后来要重金把蔡琰赎回,曹丕又为什么会写文章提起父亲曹操在桥玄去世数十年后还念念不忘和桥玄的往事。
  实在是因为出身的缘故被主流社会歧视的有点惨,所以一旦有善意,都会被无限度的放大,并且牢牢记住。
  此时此刻,郭鹏颇有些感同身受。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靠曹操的关系得到善意,他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名声,得到一定意义上的认同。
  到最后,达到荀彧的程度,让旁人不得不认同自己。
  所以他极其的努力,进入东观一年以后,郭鹏已然将五经之中的颜氏公羊、孟氏易、欧阳氏尚书、鲁氏诗还有大戴氏礼通读结束。
  一年的时间,到熹平六年六月初,郭鹏已经完成了孟氏易的抄录,欧阳氏尚书的抄录也即将完成。
  郭鹏的极端努力落在了蔡邕的眼中,一开始还无所谓,结果时间一长,蔡邕就有些在意了。
第0028章
拿捏有道的蔡邕
  当今时节,能够一直那么努力读书的人实在不是多数。
  一时的努力并不难,长久的努力才是最难的,而郭鹏一直都是一样的努力,从来不曾懈怠。
  蔡邕有些意动,便时有时无的考察郭鹏,结果发现郭鹏学东西比较快,而且记忆力极佳,平时低调行事默不作声,居然不声不响的已经将五经的主流版本背诵下来了。
  蔡邕大为惊喜,一番思考之后,便力主将郭鹏纳入了校订经书的团队之中。
  校订经书的团队里都是些三十多岁的儒生,还有四五十的老儒,以及杨彪和马日磾这两位大师级人物,都是专业人士,对于一个太学童子郎的加入多有不解和不满。
  于是蔡邕当即允许他们考验郭鹏的记忆力和才学。
  杨彪和马日磾自持身份,不好意思对身为童子的郭鹏出手。
  于是,便由团队里稍微年轻一点的二十七八三十多岁的儒生们发问,这些儒生用各种方式考察郭鹏的记忆力和才学,郭鹏有问必答,不曾落于下风。
  其实自从郭鹏来到东观读书开始,以杨彪和马日磾为首,团队里的儒生们就知道郭鹏的身份背景,对他颇有些看法。
  但是碍于郭鹏尚未加冠,还是童子一个,对着童子冷嘲热讽实在不是成人可以干出的事情,而且其中也有照顾蔡邕的面子的意思,所以他们干脆当郭鹏是空气。
  本以为不用多久郭鹏就会受不了尴尬的气氛而走人,结果他一待就待了一年,而且不仅没有走人,现在蔡邕居然要十三岁的郭鹏加入校订团队。
  这让儒生们十分不满,开始发难。
  当然他们也不好意思就郭鹏的出身问题发难,而是说他年纪太小,不配,要蔡邕收回成命。
  蔡邕听闻,就让郭鹏接受他们的问责,展现自己的实力,郭鹏全力应对,一一回答他们的询问,有些地方虽然答的不太好,但是也是因为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原因,无可指责。
  儒生们哑口无言,没什么好问的了,再问的深入一点,有以大欺小之嫌,他们要脸。
  于是杨彪和马日磾也终于意识到郭鹏的记忆力非常好,思维也相当敏捷,对经学的了解水平在这个年纪实属上乘。
  之后,蔡邕十分高兴,出示了郭鹏写就的五言诗,说年龄大小虽然值得在意,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志向的话,小小年纪一样可以心怀天下。
  读了《十五从军征》之后,团队内的儒生对郭鹏的加入再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在杨彪和马日磾保持沉默的情况下,郭鹏得以正式加入石经项目的校订团队。
  借此,郭鹏还获得了更多便宜行事的权利,得以在整个东观自由行走。
  而且经过这样一次三十多名儒生一起发问的考验之后,郭鹏的名声伴随着《十五从军征》这首简单的五言诗逐渐响亮起来了。
  作为年龄最小的石经校订团队的一员,郭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兴趣。
  更加上一年以前郭鹏以纯孝的名声进入太学成为童子郎,这个名声的传播就更为快速。
  不过这对于郭鹏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郭鹏自己都觉得应该辩证看待,且不说郭鹏和曹氏的姻亲关系,其出身颍川郭氏的身份也是问题。
  人们都知道颍川郭氏是文法吏世家,家传小杜律,数代人从事法律工作,现在居然出了一个校订石经的小字辈,颇有点耐人寻味。
  有些人觉得这是郭氏在寻求转型,而有些人则觉得这是郭氏内乱。
  不过不管他们怎么想,郭鹏终于不是靠着孝子的名声在雒阳立足了,而是靠着一点才学开始登堂入室了。
  趁着这样的机会,桥玄也乘势而起,开始在公开场合夸赞郭鹏的文才不错,是可造之才,还点名表扬郭鹏在书法上的创意。
  于是郭鹏的名声更进一步,有大范围传播的迹象。
  郭鹏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名声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太学堂讲经的时候,传经的高徒特意点了郭鹏的名字,叫他回答问题。
  郭鹏回答出来之后,高徒予以表扬,说让大家都要学习郭鹏,努力读书,才有出路。
  郭鹏在太学内也有些名声了,年纪差距太大的不好意思来找他交流,年龄差距小的,十七八岁的,通过臧洪的关系,就和郭鹏来交流。
  从《十五从军征》还有楷书书法开始,一直和郭鹏交流到在东观校订书籍的事情。
  郭鹏的朋友圈有了很大的拓展,当然,这些人的目的郭鹏也清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背后的蔡邕和桥玄。
  因为雒阳城里已经有传闻,说蔡邕已经收下郭鹏做自己的亲传弟子,否则怎么会提拔郭鹏进去校订书籍的团队呢?
  还说桥玄也很欣赏郭鹏,也有意收他为弟子,否则也不会帮着他扬名立万了。
  其实郭鹏也清楚,桥玄只是出于纯粹的老好人心理和善意,说不定还有一点怜悯,才帮了他。
  而蔡邕提拔他进入校订书籍的团队,主要是因为郭鹏优秀的记忆力可以在校订过程中起到作用,而不是靠他对经书的了解。
  蔡邕依然没有松口要收他做正式的亲传弟子,只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更加详细,更加有耐心,也经常性的会拿一些问题来考验郭鹏,看他有没有在学业上松懈下来。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别的什么太过于刻意的行为。
  郭鹏也稍微提起了两次,希望蔡邕收他为徒,正式传授给他学识,蔡邕只是微笑摇头,并不多说,叫郭鹏心痒难耐。
  有些时候细细想起来,郭鹏会觉得这种情况搞的就像自己是个求爱的纯情小男生,而蔡邕是个拿捏有度张弛有道若即若离的心机婊一样。
  从两者之间的段位来看,这未尝不是十分贴切的形容。
  蔡邕好像就是在玩弄郭鹏一样,郭鹏甚至为此做了好几个晚上奇怪的梦。
  事情真正发生转机还是在熹平六年的七月份。
  当时正值酷暑时节,卢植从庐江太守的职位上被朝廷征召回来,被拜为议郎,加入了蔡邕团队,和蔡邕团队一起工作,在东观校订书籍。
第0029章
猛男卢植
  对于卢植,郭鹏是久闻大名了。
  这位文武双全的汉末牛人是真正的出将入相的人物,不仅在经学方面很有成就被称作海内大儒,也是名将。
  刘备和公孙瓒这两名乱世诸侯就是他的弟子,可以说卢植是一位军政学三开花的牛人。
  郭鹏久仰其大名,而蔡邕似乎看穿了郭鹏的想法一样,在卢植回到雒阳之后的第三天就带着郭鹏一起去拜见卢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