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1505

  以前刘璋是上司,反叛还不是那么要人命,现在刘璋是封国君主,名分上就完全不一样了,意义也就不同了。
  野心勃勃的本地人代表者赵韪强烈反对此事,一边带兵往成都赶,一边派人上表给刘璋,陈述利害,反正就是不答应。
  但是有人想让刘璋答应。
  东州派代表人庞羲,作为跟着刘焉来到蜀地的外来者代表人,庞羲绝对支持刘璋,也必须要支持刘璋。
  没了刘璋,他们一定会被益州本地人搞死,所以,刘璋的地位越高越稳固,对他们越有利。
  先得到消息的庞羲以护送朝廷使者的名义带兵进入成都,在东州派官员的协助下,成功在十一月上旬劝说刘璋接受朝廷赐封,进位蜀王,建立蜀国,在益州范围内实行统治。
  慢了一步的赵韪十分不满,停在江州,左想右想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他干脆联络之前已经联络好的蜀地豪族,向他们陈述利害,讲明让刘璋做蜀王的坏处,然后直接就在江州宣布造反。
  赵韪不承认刘璋的蜀王身份,说那是庞羲等人的阴谋,为了奴役蜀人而想出来的阴谋,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朝廷不可能这样做。
  所以他要代表朝廷讨伐刘璋和庞羲。
  赵韪自立为益州牧、镇南将军,率军从江州开始向成都进军。
  沿途,赵韪得到了不少不愿意接受这个局面的蜀地豪族的支持。
  他们纷纷发动自己的私兵佃户和奴仆,加入赵韪的军队,给予赵韪钱粮,帮他攻城略地,并且发动舆论支持他。
  谁要做刘璋的臣民啊!
  区区一个土皇帝也敢在益州称王称霸?想让咱们给你当牛做马?
  益州人不愿意!
  一时间,赵韪军声势浩大。
  因为蜀国的建立与否,蜀地爆发了这场内乱。
  新任蜀王刘璋得知以后,大惊失色,赶快向庞羲寻求帮助,庞羲脸色不好,但是他也清楚,一旦刘璋失去了地位,他也将死无葬身之地,整个东州派都要被清洗。
  这是失去家园的东州人不能输的战争!
  庞羲仗剑而立,向刘璋请求拨给铠甲、战刀、长矛和弓弩,他将率领东州兵和赵韪叛军决一死战,誓死捍卫刘璋的地位和统治。
  三万东州兵和四万益州兵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展开了这场战争。
  蜀国的内战开始了。
第0492章
讨伐鲜卑人是上策
  益州扬州都爆发了战争,夹在中间的荆州却还没有做好决定。
  刘表的力量不够,不足以发动一场战争,荆州豪族牢牢掌握着地方权力,让刘表无处施为,刘表想要做楚王,必须要得到荆州本地人的支持。
  其实蔡瑁等人都清楚,所谓的单骑入荆州,不过是说着好听而已,没有他们的支持,你看刘表能不能做荆州牧!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无非是利益交换罢了,把实际权力交出去,换来一个尊荣和领导者的地位,不涉及到核心利益的事情,大家尽力配合,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大家尽力不配合。
  刘表就是那么尴尬。
  想做楚王,没实力,手下人不让他做。
  刘表心痒难耐,让妻子蔡氏去找蔡瑁,让儿子刘琦去找蒯氏——他需要支持。
  结果并不明朗,蔡氏和刘琦都没有带回来明确的恢复,蔡氏甚至还劝说刘表不要做楚王,以免落人口实。
  刘表终于爆发了,怒斥蔡氏一顿,狠狠的振了夫纲,把蔡氏吓得花容失色,哭泣不止。
  得知消息之后,蔡瑁的脸色很不好。
  刘表本来也没有什么利益可以拿来做交换让大家支持他,现在又欺负自己妹妹,蔡瑁很生气,于是打定主意不让刘表做楚王,让他认识到谁才是荆州真正的主人!
  所以当其余七国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起来之后,只有刘表这边依然建立不起一个楚国。
  刘表很生气,表示后果很严重,奈何荆州的主人翁们并不理睬他,而是用『有诈』这个理由来搪塞他,就是不答应支持他。
  刘表气的想吐血。
  到十二月中旬,郭鹏在并州理顺了政务,不紧不慢的回到邺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想要就这样的事情询问郭鹏的看法,并且看看他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一个封国就算了,郭鹏还算是名正言顺积累功勋的,其他人算什么?
  听说有的人连三辞三让都没有遵守,迫不及待的就接受了。
  对,没错,说的就是刘繇。
  真难看。
  这不是乱来吗?
  于是为了此事,郭鹏召集手下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开了一个会议,力图统一认识。
  “此事孤也了解到了,但是就孤而言,又该如何反对呢?天子印玺,天子诏令,天子赐封,如何算不得名正言顺呢?孤也是天子赐封,他们也是天子赐封,天子若要赐封,身为臣下的难道还能反驳吗?”
  郭鹏把自己的处境向大家讲了一下,讲明了在这件事情上自己的尴尬处境,表示自己其实挺为难的,不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表态。
  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作为同样的国君,有不知道该用什么立场来评价这件事情,难道要为了这种事情挑起战争吗?
  郭鹏为此连连摇头。
  最为急切的蔡邕对此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难道要郭鹏南下进兵扫平这些无耻之徒,或者进兵弘农解救皇帝?
  蔡邕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自己应该插手的,但是眼看着凉州人要把整个天下给玩坏掉,他实在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
  尽管如此,他也只是反对,想不到解决的方案。
  这种事情以前就没有发生过,上一次发生还是千年前,难道要他们从千年前的典籍里寻找解决方法?
  郭鹏让他们想出解决方案,但是他们的确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种事情,完全没有先例。
  虽然很多官员也上奏表希望郭鹏可以站出来说句话,但是郭鹏又该说什么呢?
  天子赐封,名正言顺,除非他们谋逆,否则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郭鹏才不想说话。
  对于心情急切上了十几分奏表的荀彧等人,郭鹏直接把他们的奏表烧了,就当不存在过这种事情。
  大家哑了火,不知道该怎么办,郭鹏则趁势把会议中心转移到了并州的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参谋台开始按照郭鹏的要求讨论,到底是北伐鲜卑好,还是讨伐辽东公孙度比较好。
  没错,郭鹏这边打完了并州匈奴,那边就要开始筹划下一场战役了。
  郭鹏不打算浪费太多时间。
  郭鹏的理由非常充分。
  鲜卑人不臣服大汉,屡次南下侵扰,必须要征讨之,剿灭之,如此才能维护北境和平。
  公孙度也差不多,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有野心,应该被讨伐。
  郭鹏给了参谋台一个二选一的选择,于是参谋台就忘记了讨论战与不战的问题,而是讨论起了该讨伐公孙度还是鲜卑人的问题。
  讨论一阵子,参谋台基本上统一了意见。
  讨伐公孙度是下策,讨伐鲜卑人是上策。
  大家都不赞同郭鹏讨伐公孙度,而建议郭鹏讨伐鲜卑人。
  辽东公孙氏政权盘踞五十年,一直到三国后期才被司马懿讨平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是中原军阀自己的问题,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才是互相最大的敌人,辽东公孙氏并不是重要的目标,因此一直被忽略,这是辽东公孙氏可以苟五十年的重要原因。
  要说讨平,必然是可以被讨平的,苦寒之地,缺乏人口、生产力,战争动员力不可能和中原相互比较,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们。
  可是辽东公孙氏政权在东汉末年就很好的诠释了『只要我成为一坨屎就没有人敢踩在我头上』这样的道理。
  用屎来形容这里或许还是不太妥当,但是在权力者眼中,此时此刻的辽东之地还就是十分鸡肋,没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按照此时的交通状况,就算是以同为幽州的涿郡作为出发地,抵达辽东战场起码也需要六十天的时间,并不是因为距离太遥远,而是因为辽泽的存在,使得公孙度占领的地盘有了天然的屏障。
  辽河中下游一带存在大量沼泽,名为辽泽,后世唐太宗东征时,就因为辽泽的存在而头痛不已。
  『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余里,人马不可通』,可见辽泽的存在给大军进军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唐朝尚且如此,汉末更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