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1505

  常规的办法什么都想过了,但是办不到,不常规的办法倒是能做,但是想不出来。
  一群人围在一起头脑风暴,提出各种想法,却始终得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略。
  “要不然,咱们突围撤军?”
  张济忽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看到马腾和韩遂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张济连忙说道:“只是从目前看来,正面交战咱们不是对手,守城守下去也是一条死路,如此一来,除了撤军之外,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而且据我观察,郭子凤不想和我们打生打死,否则他一定会四面围城将咱们围死,而不是围三缺一,这是在给咱们留活路,咱们应该趁着粮食还有,士兵还有体力,马还能跑得动,赶快撤,长安是死地,孤城不可守。”
  马腾和韩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然间觉得张济说的有道理。
  这几天的三场战斗,凉州军都输得很难看,损兵折将不说,连长安都成了死地。
  现在郭鹏占据了绝对优势,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大家说不定会被困死在长安。
  正面野战刚又刚不过,攻防战也不占优势,这样一来,还能怎么办?
  张济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马腾和韩遂都有些不甘心。
  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还要回到凉州老家吗?
  而且,郭鹏真的是可以承受那么久那么长时间的粮食供给吗?
  真的能继续坚持下去,而不是最后的疯狂吗?
  如果郭鹏只是在虚张声势,其实已经没有更多的粮草了,那么大家只要再坚持坚持,一定可以坚持到郭鹏耗尽粮食的。
  论每日的粮食消耗,对郭鹏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不是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现在就撤退,难道不是白白浪费大好时机,把战略要地拱手相让吗?
  一旦让郭鹏站稳了脚跟,大家想要再次回到这里,就难了。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马腾和韩遂十分纠结,对于继续战斗下去和撤军模棱两可,拿不定主意。
  “不说别的,庞令明和我家侄儿马岱还在郭子凤手里,我……我如何能放着他们不管,就撤走呢?”
  马腾到底还是没有支持张济的意见,韩遂也不是很支持,两人都还想再赌一把,赌郭鹏的后勤已经跟不上,很快就要撤军了。
  不得不说,他们还是有点想法和见解的。
  因为那么长距离的作战和大量消耗,对于郭鹏来说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至少冀州兖州和青州都被动员起来了,数十万青壮往返于运送粮食的路上。
  对此,饶是郭鹏大力扩张政府人员数量,大量选考、收纳官员进入魏公府里办事情,人手也还是紧张不已。
  魏国尚书台要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
  因为郭鹏致力于打造一个大政府。
  在将军府建立初期,郭鹏还是给了地方政府很大的权力,各州刺史都有相当大的行政权。
  等魏国建立,郭鹏具备了足够的权力和威势之后,他就收回了部分地方的权力,尤其是财权。
  必须经过中央审批才能使用财政预算,于是魏国尚书台一建立,政务就非常繁忙。
  郭鹏打一开始就没有把魏国尚书台当作一个地方权力机构使用。
  魏国尚书台是直接冲着一个完整的大一统帝国的权力中枢来打造、使用的。
  程昱的权力很大,等于事实上的丞相,而陈纪和田丰作为左右副相,也有很大的职权,一层一层分派下去,办事人员极多,事物非常繁杂。
  也就是郭鹏提前打造了大量的官道和驿站,打造了十分完善的交通传讯基础,才使得魏国尚书台从建立开始就能对地方行政造成影响。
  否则也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大乱子出来,一个中央权力机构可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
第0556章
难道还想享受八小时工作制?
  目前郭鹏掌握的几大州里,只有幽州和徐州的地方权力还比较大。
  其余各州都已经在各种意义上成为尚书台的下属机构,不再是乱世初期的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
  郭鹏将这些地区的不少权力都收回了中央,加派了监察官员以钳制地方势力,增强中央的权威。
  刚刚到手的徐州也是郭鹏自己在做徐州牧,而幽州的情况更为特殊,以后再处理。
  本来政务就比较繁忙,现在战事一起,后勤任务千头万绪。
  程昱已经写了两封信,希望郭鹏可以尽快结束这场战斗,尚书台虽然经过扩编,人手大为增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够用。
  为了应急,连部分军官都被借调来尚书台办事跑腿了。
  这仗要是再不赶快打完,物资倒是还有很多,但是人要先累死了。
  郭鹏也是有点郁闷,没想到自己这边首先出问题的并不是粮食,而是办事官员。
  办事官员的数量看来还是不够,郭鹏决定这一战打完之后再度扩张尚书台的官员吏员数量,再把责任细细划分,扩张一些新的部门出来,把一个大政府的基础给打牢了。
  但是虽然是这样说,可是在郭鹏看来,魏公国的尚书台就是以后魏帝国的尚书台,是全国的中枢,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不狠狠的锻炼一下这个办事机构,使之具备相当的抗压能力,以后如何能担起大任呢?
  以后可不会因为战争变少了政务就会少,官员就会清闲,郭鹏是不会给他们多少清闲的机会的。
  清闲了就会产生很多不该有的想法,清闲了就会开始内斗,斗来斗去,斗个没完没了。
  拿着我的俸禄,就要做好九九六甚至零零七的准备,做好接受福报的准备。
  在我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帝国里,难道还想享受八小时工作制?
  开什么玩笑!
  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有工作可做有俸禄可拿就是天大的福报了,还想怎么样?
  带薪休假?
  郭鹏两度回消息给程昱,让程昱学会办事,学会休息,学会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
  办事的时候全力办事,休息的时候也要好好休息。
  官员之间少点互相走动,少点互相交流喝酒,省出时间来给我办事!
  当然不要不舍得把事情交给下面人去做,不要觉得没了自己事情就肯定办不好,要是累坏了,郭鹏还能和谁共商大事?
  郭鹏猜测以程昱的性格一定喜欢事必躬亲,死死抓着权力不放松。
  郭鹏就不喜欢这样的办事方法,该抓的要抓,该放的就要放。
  你一个帝国宰辅,难道还要去过问寻常人家几个铜钱失窃的小事吗?你是诸葛孔明吗?
  郭鹏骂了程昱两次,程昱老实了,没有再送类似的信件过来,不过说是这样,郭鹏也知道了程昱那边压力的确不小。
  思来想去,郭鹏决定把身边的办事人员抽调二十人回去帮帮程昱,然后让他们代替郭鹏监督程昱,不允许他一天办事时间超过五个时辰。
  难得有个出身寒门的大才能和自己的屁股坐在一起,不好好的保护着,郭鹏还真的舍不得。
  说到寒门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才,还真别说,这些年,郭鹏也是发掘培养了不少。
  不过大多数都是一县之才,少有一郡之才,更不要说一州之才或者是中央的人才了。
  不过就在进军的这段时间里,赵云给郭鹏推荐了一个人才来。
  此人名叫张既,表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出身三辅之地的寒门地主之家,家里有钱,但是没有地位,就在赵云驻军的地方做郡中吏员。
  长安没有乱的时候,做出了不错的政绩,受到了嘉奖,将要被升迁的时候,李傕郭汜之乱开始,三辅之地惨遭荼毒。
  其后,长安遭遇大瘟疫,十个人里有九个遇难,剩下一个不是逃到凉州就是逃到汉中去了,张济也在其中,带领家乡人往凉州方向逃跑。
  一直到弘农朝廷建立起来,瘟疫消失,张既才带着乡人们回到了高陵,在一片废墟之中重新建设家乡。
  马腾韩遂与张济在长安打仗的时候,张既又带着乡人们躲避进了山里,等赵云率军抵达高陵,代表魏军势力来到这里之后,张既听说了赵云的名声,就代表乡人前来拜见赵云。
  赵云对于这里居然还有官员护着百姓建设家乡,对这样的事情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立刻询问张既经历的事情。
  听完之后,赵云深感张既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于是决定为张既推荐给郭鹏。
  郭鹏于是接见了张既,得知了这个无论风吹雨打一直不忘家乡和乡人的年轻吏员,非常欣赏他,立刻宣布征辟他,将他招募到了自己身边办事。
  郭鹏询问了一些张既对于关西地区的看法,还有对马腾韩遂等人的看法,意外的发现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些看法的。
  对于战后关西地区的建设,规划,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深明长安周边的地理环境,很有些实干才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