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1505

  彭泽县的造反土豪陈氏、魏氏还派人去江北的庐江郡联络魏将徐晃,希望得到魏军的帮助,他们愿意献出土地、接受魏公郭鹏的统治。
  这一切当然是因为孙吴政权本来就不得『民心』,全靠孙策的威望和强权予以压制。
  之前政治战场上的失败已经让他们看到了『民心』向背,现在军事战场上的失败更是扫清了江东豪强们对孙策的武力恐惧,他们发现孙策其实也没有那么强大。
  如果说这还不够的话,孙策重伤垂死的消息从军队里传出去才是决定了江东豪强们奋起反抗的决定性因素。
  孙策重伤垂死威望全失的消息基本上是一锤定音,让江东人彻底失去了对孙策的恐惧。
  往日里被打压产生的不满和愤怒自然一口气全部爆发出来,各郡各县涌现出了大量叛贼。
  别说是地方上了,就连军队里也出现了好几次兵变。
  全靠韩当、黄盖等功勋老将带着亲兵予以镇压,他们率领亲兵部曲砍了一批脑袋,狠狠的震慑了剩下的军队,于是幸存的军队才得以安稳。
  吴军战前总兵力也没超过八万,现在损失了一半还要多,只剩下不到四万被夺走了精气神的军队,想要对抗郭鹏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别说对抗魏军了,现在这些吴军士卒似乎连想要平定叛乱都有些困难。
  周瑜在得知吴郡的无锡县和乌程县发生叛乱的时候就预见到了江东群起叛乱的可能。
  为了尽可能稳定住一个大本营,并且重塑军队的决心,周瑜果断决定亲自领兵平定无锡县和乌程县的叛乱。
  兴平五年十月初六,周瑜率领一万军队在无锡县大破豪强张氏为首的乱军,斩首九百,诛灭张氏钟氏等起兵作乱的豪强七家。
  兴平五年十月十三,周瑜又率军在乌程县荡平了豪强赵氏为首的乱军,斩首七百,诛灭赵氏等作乱豪强家族六家。
  这两场战斗为新败的吴军重新树立了一点点的针对叛军的优越感和信心,于是初步稳定了吴郡的情况。
  接着,老将韩当、黄盖分别率军五千随周瑜一起奔赴各地平定叛乱。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周瑜彻底放下了怀柔之法,决定采用孙策的办法。
  在孙策受伤生死不明的时期,他要重新为江东塑造一个铁血大将的存在,以稳定局势,为此哪怕颠覆自己曾经的人设都可以。
  周瑜已经决定为了孙策不惜一切代价了。
  于是周瑜下令,打败叛军之后,凡是参与叛乱的家族不论男女老幼一律诛灭,不怀柔,不放过,要是有逃跑的,哪怕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杀掉他们最后一丝骨血。
  这就是背叛的下场。
  吴国已经无路可走,不走这样的铁血道路,就不能继续维持政权。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无路可走的终焉。
  周瑜还想继续尝试,还想为吴国续命,哪怕献出自己的一切。
  老将们感受到了周瑜悲壮的决心。
  十月十五日,韩当在芜湖县大破作乱豪强朱氏的叛军,斩首一千,诛灭作乱的豪强之家十家,男女老幼一概杀绝,一个不留。
  十月十六日,黄盖在溧阳县大破作乱豪强蔡氏为首的叛军,斩首七百余,诛灭作乱豪强之家十三家,家属全数诛灭,一个不留。
  虽然打不过魏军,但是剩下的吴军在这些老将的带领下还是打败了那些散兵游勇一般的叛军。
  周瑜也的确是需要在这个时候立威,并且掠夺这些豪强家中的甲兵、粮食、土地来稳定人心。
  于是决定采用铁血手段震慑人心,稳定局面,该杀的不该杀的一并杀绝,永绝后患。
  江东大地再次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无数人为此丧生,无数人流离失所。
  孙吴政权为了存活,使用了非常手段,对各地的叛乱展开了极为血腥的屠杀和镇压,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丝和江东人和解并且本地化的希望,转化为了完完全全的外来征服政权。
  孙氏的确是江东本地人,但是身份低微,不为江东本地豪强和士族所接受,本身是以袁氏部将的身份征服江东的。
  本身就不怎么受待见,现在一来,孙吴政权更是失去了立足本地的可能性。
  江东遂开始大乱。
  而在此之余,周瑜也不忘恩威并施,有为了活命杀掉其他造反作乱的家族成员,开城投降的家族,周瑜宣布既往不咎,将之纳入吴军体系,一起去斩杀那些叛乱分子。
  只要纳上投名状,和我上一条船,我就饶了你。
  这是暗黑周公瑾最后的温柔。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策悠悠转醒。
  孙策刚刚醒来的时候是十月二十二。
  当日,还发生了一件很惊险的事情,那就是彭泽土豪与庐江守备、横江中郎将徐晃的联络。
  徐晃得知此事之后与张辽商议,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应当立刻率兵南下,在江边会合彭泽土豪陈氏、魏氏,在陈氏魏氏的帮助下渡江,进取豫章郡。
  但是张辽将之否决了。
  “一者,不知这帮人的虚实,不能贸然相助,二者,我军就算渡江,也没有抗衡吴军的水师,吴人的水师并非全部覆灭,一旦他们在江上切断我们的退路,我们又该如何?”
  张辽快马来到了庐江,告诫徐晃不要轻举妄动,又说出了最重要的原因。
  “然后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魏公命令,你擅自调动兵马南下,意欲何为啊?眼下的情况,不管战机在不在,都要等待魏公的命令!”
  徐晃恍然大悟,顿时脑门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小心翼翼地擦拭掉之后,又问道:“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哪怕战机在?”
  张辽立刻点头。
  “对,就眼睁睁看着,不然魏公问罪,我可不会保你,记住了,对咱们带兵的人来说,打完胜仗之后最重要的不是乘胜追击,而是不犯错误。”
  张辽把自己十余年戎马生涯所积累的人生经验传授了一些给同为降将立场的郭营新锐将领徐晃。
  张辽对徐晃如此亲近,也是因为两人都不是郭鹏的起家将领,而是降将。
  张辽来自吕布集团,徐晃来自李傕郭汜集团。
  都是曾经和郭鹏敌对,被郭鹏干掉的集团之中。
  作为这样出身不好的统兵之将,最大的智慧不是立下功劳,而是不犯错误。
  张辽深得其中三味,不想看到徐晃犯错误,所以有这样的提示给徐晃。
  他深知郭鹏对军队的重视。
第0596章
自我怀疑的孙策
  听了张辽的话,徐晃咽了口唾沫。
  他细细品味着这里头的意思,从中品味出了一些生存上的大智慧。
  于是徐晃到底不敢自作主张私自动兵,对所谓的战机视而不见,学会了见死不救这个重要的生存技能,只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请功报告已经送去了关中,就等着郭鹏的批复,这个节骨眼上,徐晃一点错误都不敢犯。
  更别说是最要紧的调动兵马的事情,这个事情,可是魏军体制之中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
  魏军士兵统一训练,统一调派到各地办事,所有人都有编制,都是直属于中央,属于车骑大将军、魏公郭鹏,所有人都听郭鹏的命令。
  二十六万五千三百七十三人,这是魏军的核心力量,郭魏政权的支柱,每一个人,都要听从一个号令。
  从基层中层军官到高级将领,没有命令是不能调动军队的,每人只有规定数目的亲兵,而且非战时,军官因为非公务而调动的亲兵也不能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是严格的标准,每一名新兵蛋子进入魏军这个大团体之中都必须要背下来刻在脑子里的。
  魏军的军规,谁要是背不出来,那可就有趣了,要被问责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人。
  反正徐晃对魏军军规那是倒背如流,把自己妻子的生日忘了都不会忘了魏军军规。
  于是江北岸的魏军按兵不动,对江东正在发生的这场叛乱还有吴军的平叛屠杀行为视若无物,完全不在意。
  彭泽土豪魏氏和陈氏试图得到魏军的帮助,没有成功。
  也幸亏徐晃没有出兵,因为很快,吴军校尉吕蒙就率领一支二十余战船的小型水军沿江而上,来到了彭泽水域。
  他派人及时切断了江北岸魏军和彭泽土豪之间可能发生的联络,然后及时登陆,奔袭彭泽县。
  吕蒙很有几分勇猛,用五百多人就攻克了彭泽县,打了魏氏陈氏一个措手不及。
  一场大战之后,吕蒙的麾下战死一百多人,杀掉了魏氏陈氏等各叛乱家族五百余人,夷灭了五个家族。
  徐晃得知此事以后率军到江北岸边戒备,遥望江南岸的吴军水师,但见吴军水师不敢靠近江北岸,甚至不敢靠近江中,便知道吴军的确是被魏军打断了脊梁骨,不敢和魏军争锋了。
  吕蒙倒是有那个胆子。
  他失去了姐夫邓当,痛恨魏军,隔着江遥望对岸的魏军,恨得牙痒痒,只想去杀光这些魏军,但是身边的士兵纷纷畏缩,失去了战斗意志。
  明明杀起叛贼一点也不手软,看到魏军却条件反射般的后退,恐惧,怯战,方才杀人的勇猛在此刻似乎完全不存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